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一 之清实录光绪朝实录,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二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二 之清实录光绪朝实录,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一 

光绪十九年。癸巳。二月。甲寅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祐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翌日如之。记注  

○遣官祭先医之神。  

○礼部奏、议覆山东巡抚奏、已故按察使王懿德请入祀名宦祠。依议行。早事  

○以才堪佐治。予文职浙江温处道赵舒翘等五员。武职总兵张其光等五员。军机处存记。摺包  

○以捐建义庄。养赡宗族。赏前任山东布政使王毓藻扁额曰范庄遗轨。现月  

○乙卯。兵部会奏、议覆陕甘总督奏、复设酌添塘驿夫马。依议行。早事  

○河东河道总督许振祎奏、估挑捕运泇三厅淤浅河道。以利漕行。需银二万五千余两。请饬筹拨。下部知之。摺包  

○上以祭社稷坛。自是日始、斋戒三日。早事  

○丙辰。春分。朝日于东郊。遣庄亲王载勋恭代行礼。遣官祭文昌帝君庙。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奏、镇边十八营成军二年有余。定期分别查阅。以期整顿。下所司知之。摺包  

○山东巡抚福润奏、灾广赈繁。请将四成赈捐。再行展办一年。允之。摺包  

○以詹事府詹事志锐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朱签  

○以赴部迟延。革前贵州黎平府知府郭怀礼职。早事  

○丁巳。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麟书行礼。黄绫本  

○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洋面巡防不力。请饬整顿一摺。据称普陀岩、温州、台州、福甯、一带洋面。屡有盗匪虏船劫货杀害商人之事。地方官不为越境缉拏。巡洋师船以讳盗为得计。甚且安居内港。洋面不靖。该员弁竟未之知。请饬认真整顿等语。著谭钟麟、崧骏、严饬水师将弁。实力梭巡。严拏匪类。傥有讳盗疏防情事。别经破案。立即严参惩办。不得有名无实。任意安居内港。虚糜饷需。另片奏、福建米价昂贵。请派轮船保护商运。或由官轮采运。及仿照广东开局铸钱各等语。著谭钟麟斟酌情形。妥筹办理。原摺片著分别钞给阅看。将此各谕令知之。现

○热河都统奎斌奏、围场秋收歉薄。兵丁生计艰难。援案请赏借饷银以资接济。从之。摺包  

○戊午。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记注  

○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辛巳皆如之。现注  

○谕内阁、上年直隶安州等州县。洼区被灾较重。叠经赏拨银米。蠲缓粮租。开办赈捐。分别接济。惟念现距麦秋为时尚早。小民生计维艰。允宜再沛恩施。俾资春抚。著于本年江苏海运到津漕米内截留五万石。由李鸿章详查应赈户口。核实散放。并以工代赈。其随漕轻赍等项。及剥价、运费、经剥耗食米石。并著分解赈局应用。该督务当严饬所属。认真抚恤。毋任官吏稍有弊混。用副轸念民艰。有加无已至意。现月  

○又谕、刘秉璋奏、特参庸劣不职各员等语。四川夹江县知县陈遇赞、听断失平。难膺民社。惟文理尚优。著以教职归部铨选。开缺另补知县杨子文、倪逢吉、声名甚劣。均著革职永不叙用。以肃官方。现月  

○又谕、本日福锟对引错误。著交部议处。寻议罚俸六个月。得旨、著不准抵销。现月  

○直隶总督李鸿章奏、天津堤头地方。拟建立滚水大坝。开穵减河。分洩各河盛涨。从之。摺包  

○又奏、张家口内外被灾。民闲困苦。耕作难兴。会商察哈尔都统及旗群各官。捐助牛只。请饬立案。事竣优奖。允之摺包  

○又奏、晋灾极重。遵旨筹办银米。派员前往协赈。报闻。摺

○四川总督刘秉璋奏、川省常平监仓谷。共二百九十余万石。军兴提借。存谷无几。请将每岁加徵土税银二十余万两。截留买补。以实仓储。否则拨半留半。亦属无损部库。有益川民。下所司议驳。  

○江西巡抚德馨奏、遵旨严防会匪勤加操防。实行保甲报闻。摺包  

○以谙习洋务。予直隶候补道罗丰禄等四员。以海关道记名<闲>放。  

○以捐助直赈予江西知县何其坦。俟补缺后在任以道员即选。复降调前任湖北孝感县知县亢廷镛原官。  

○己未。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准良奏、帕米尔要地。关系边防。谨陈全局利害。并闻李鸿章于帕米尔误撤卡伦之后。曾集西人考证帕米尔各图。繙译函知总署。请饬该督呈进图说。据实入奏。下所司知之。洋务  

○科尔沁辅国公布彦巴哩克济病故。以其子那逊巴达喇呼袭爵。早事  

○命江西巡抚德馨来京陛见。以江西布政使方汝翼暂行护理巡抚。现月  

○庚申。孝淑睿皇后忌辰。遣官祭昌陵。早事  

○吏部奏、议覆云贵总督奏、添设云南禄劝县汤郎马土巡检。依议行。早事  

○旌表过门守志贞女湖北江夏县原任江西上高县知县萧良植女文童刘嘉杭聘妻萧氏。  

○辛酉。谕内阁、永德等奏、车林多尔济。于正月十二日病故一摺。车林多尔济、御前行走有年。自补授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以来。于一切事宜。办理均臻妥协。深资得力。兹闻溘逝。朕心深为悯恻。加恩著俟灵柩回牧时沿途妥为照料。至所出车臣汗。著该院照例办理承袭。以示朕体恤效力蒙仆之意。明发  

○伊犁将军长庚等奏、参将周玉魁等、缉获俄属历年行劫中国贼匪乌鲁斯拜等五十二名。请予奖励。得旨、准其酌保数员。毋许冒滥。摺包  

○调额鲁特领队大臣春满为察哈尔领队大臣。赏正蓝旗护军参领英裕副都统衔为额鲁特领队大臣。明发  

○以衰病庸劣。勒察哈尔左翼总管扣克依休致革正白旗佐领巴彦吉尔噶勒等职。摺包  

○予故察哈尔领队大臣恒明恤典如例。现月  

○壬戌。盛京将军裕禄奏、通化县属垦荒客民。因向朝鲜温城民人索欠。纠众滋闹朝鲜官署。当经派队拏获魏占萶梁幅菖等犯。讯明按例拟。斩候。军流责革有差。下刑部议。寻奏、按例分别定拟。依议行。  

○贵州巡抚崧蕃奏、黔省各属仓谷。因碾放军粮。及被贼焚掠。未经买补。碍难循例盘查。恳准展缓。从之。摺包  

○兵部右侍郎福建学政沈源深因病出缺。命右春坊右中允王锡蕃提督福建学政。现月  

○癸亥。山东巡抚福润奏、东省土药税厘。准部咨一成留支。不敷开销。请仿照江南徐州按一五成留支。以资应用。下部议行。摺包  

○以捐助棉衣。山东赈抚局道员黄玑、赏加随带二级。  

○甲子。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早事  

○驻藏办事大臣奎焕奏、藏番拟具结底。已无异议。惟防患心切。恳将英商抵关贸易不得擅入关内一语。注入约内。其商上防费赏恤各节。拟俟藏约完竣。奏恳恩施。下所司议。摺包  

○调工部右侍郎徐树铭为兵部右侍郎。以内阁学士徐会沣为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记注  

○乙丑。谕军机大臣等、前据御史吴光奎奏、四川雅州甯远两府属五金并产。请饬查勘开办。当经谕令李鸿章咨商刘秉璋派员勘验。现尚未据核奏。兹据给事中方汝绍奏称、甯远府属之盐源县等处。铜质极佳。运道尤便。请饬开采等语。著李鸿章、刘秉璋、一并派员确查。迅速核奏。原摺均著摘钞给与阅看。将此各谕令知之。现月  

○又谕、有人奏、访闻直隶顺天所属之文安、大城、以及任、雄霸、保、六州县。历被水患。农田尽成泽国。上年六七月闲。文安绅民黄元善等呈请照旧例修筑旧千里堤。大苟各庄旧有水坝一道。两洞均可洩水。由大清河顺流归海。直隶总督顺天府尹。批示嘉奖。尚未兴修等语。所奏是否属实。该处旧有堤坝。应否兴修。著李鸿章、孙家鼐、孙楫、确切查明。据实具奏。原摺均著摘钞给与阅看。将此各谕令知之。寻奏、任邱大苟各庄涵洞。废弃已久。今年因任邱文安等处水患。经饬司道亲往查勘。并优发工抚银两。将潴龙河南堤民工大加培补。从此堤工巩固。上下游不致成灾。争端自息。且近年淀底积淤。高于堤南洼地。淀民常思盗决千里堤放水。若建涵洞。一遇水涨。淀民必争启涵洞。以邻为壑。滋事更多。所请应毋庸议。至该县绅黄元善等。赴府尹衙门呈请。并未准行。原摺所称批示嘉奖之语。自是传闻之误。报闻。现月  

○又谕、御史德荫奏、匪徒结党横行。请饬拏办等语。著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五城御史、按照原奏所指之铁头太岁李全庆即李二等、逐名严密查拏。务获究办。毋任漏网。现月  

○工部奏、醇贤亲王园寝碑亭。改用黄色琉璃瓦。依议行。早

○以被控命案。相率逃逸。河南兰仪县武进士候补千总朱宗平。学习云骑尉朱毓桐。斥革严缉。  

○丁卯。遣官祭历代帝王庙。  

○庄亲王载勋等奏、拣选应指额驸人员。请定期引见。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懿旨。著于十六日奕劻带领进福华门至仪鸾殿引看。早事  

○仓场衙门奏、大通桥运河淤垫。拟请挑修。依议行。早事  

○理藩院奏、昭乌达盟长呈报该盟事务殷繁。请暂添帮办盟务一员。依议行。早事  

○戊辰。上御承光殿德国请假回国使臣巴兰德觐见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奏、荆州沙市商民。就地筹捐。募勇严防会匪。不动库款。又奏、湖北织布官局应完税厘。请援照上海新关章程。本地销售者免税。运往各处者。完一正税。沿途概免。并下部知之。摺

包  

○己巳。遣官祭文昌帝君庙。摺包  

○户部奏、会议守护西陵大臣奏请添养育兵缺。依议行。早事  

○巡抚衔督办云南矿务唐炯奏、川东昭通两府。驮马稀少。京铜积滞。拟照贵州威甯运铅旧章。试立短铺。夫马并运。下部知之。早事  

○以黄国新嘉坡总督施密司、伦敦府尹威德海、募捐苏皖赈款。命出使大臣薛福成传旨嘉奖。摺包  

○庚午。祭关帝庙。上亲诣行礼。记注  

○谕内阁、据总办万寿庆典王大臣世铎等、会同礼部奏称、明岁皇太后六旬万寿。自颐和园还宫。金辇由何处乘御。及跸路经由之处。请旨遵行一摺。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懿旨。还宫日。由颐和园东宫门外彩殿乘辇。经由石路。至倚虹堂少坐。进西直门地安门。至西华门内咸安门外彩殿降辇。乘轿还宫。皇帝于是日。由东宫门外率王公百官跪送。扶掖金辇。至牌楼乘骑导引。至石路乘轿先行。在西华门内跪迎。王公百官。在西华门外跪迎。所有一切应办事宜。著各该衙门先期敬谨豫备。以昭慎重。记注  

○又谕、刘坤一奏、特参庸劣府州县一摺。江苏扬州府知府陈卿云、心地宽和。惟才欠开展。未能振作。甘泉县知县刘沛霖、性识迂疏。难膺繁剧。均著开缺留省另补。泰州知州张兆鹿、措置乖方。书差用事。物议沸腾。著即行革职。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明岁皇太后六旬万寿。自颐和园还宫。应备彩殿。颐和园东宫门外一座。倚虹堂一座。咸安门外一座。著工部敬谨办理。现月  

○又谕、克蒙额等奏、归绥地方。上年荒歉。兵食缺乏。请拨款买米以济军困一摺。著张煦速筹的款。发交该粮饷同知采买米石。接济兵食。毋任缺乏。克蒙额等原摺。著钞给张煦阅看。将此各谕令知之。寻奏、将运米脚价。免扣成半。并于厘金项下提动银三万两。发交粮饷同知分别归垫采买。下部知之。现月  

○以循声懋著。江南镇江府知府王仁堪、前署徐州府知府阮祖棠、前署扬州府知府许宝善、江甯县知县陆元鼎、署清河县知县翁延年、宝山县知县马海曙、泰兴县知县知郝炳纶、丹徒县知县王芝兰、均传旨嘉奖。摺包  

○以捐赈钜款。赏江南织造文煦二品顶戴。摺包  

○予军营病故副将贾加才、参将陈锡常、总兵廖德茂等议恤。早事  

○辛未。清明节。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记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早事  

○遣官祭庄顺皇贵妃园寝。端慧皇太子园寝。醇贤亲王园寝。  

○谕内阁、本年轮应查阅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四省营伍之期。福建即派谭钟麟、浙江即派崧骏、广东即派李瀚章、广西即派张联桂、逐一查阅。认真<闲>校。如有训练不精。军实不齐者。即将废弛之将弁。据实参奏。毋得视为具文。现月  

○壬申。上诣丰泽园演耕耤礼。早事  

○以车臣汗正盟长札萨克和硕亲王那尔木勒端多布。为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明发  

○以带队得力。五年期满。赏正红旗协领文瀛二品顶戴。摺包  

○癸酉。孝哲毅皇后忌辰。遣官祭惠陵。早事  

○谕军机大臣等、军机章京记名御史户部员外郎王汝济、现值纂办方略。该员系属熟手。遇有御史缺出。著吏部暂缓带领引见。现月  

○吉林将军长顺奏、吉林六道荒、及五常、三姓等处。上年灾歉。贫民乏食。请借动仓谷放赈。此项仓谷。本旗丁输纳。恳恩免其缴还。如所请行。摺包  

○又奏、营务需员。请调前凉州副都统崇志、候选知府松荫、分别差遣。得旨、松荫著准其调往。崇志系候<闲>之员。所请著毋庸议。摺包  

○以詹事府少詹事会章为詹事。朱签  

○吉林将军长顺请假省墓。以吉林副都统沙克都林札布暂行护理将军。摺包  

○甲戌。陕西巡抚鹿传霖奏、北山、延安、榆林、绥德、鄜、等府州灾歉频仍。请截留京饷银五万两。分拨赈济。从之。  

○又奏、朝邑县知县。现改为管河要缺。该县营汛。原设弁兵无多。拟请与淳化汛弁兵互相调换。以资防河。下兵部议行。  

○以廉洁自爱。予陕西捐升知府前鄜州知州周铭旂仍交军机处存记。摺包  

○以捐赈钜款。予候选道玉铭。军机处存记。遇缺请<闲>。调署广东南海县茂名县知县潘泰谦、以知府在任即选。署番禺县候补知县李祖荣、以知府仍留原省即补。摺包  

○以五年宿卫。予三海墙外直班官弁。副都统衔记名印务参领耀奎等奖叙。  

○乙亥。上耕耤。诣先农坛行礼。更服。至耤田所。躬耕。三推。复加一推。御观耕台。命王公大臣各九推毕。顺天府府尹率农夫终亩。赏赉农夫耆老如例。  

○诣正阳门关帝庙菩萨殿拈香。  

○两广总督李瀚章等奏、粤省闱姓弛禁。原为收回利权。藉济饷需。欲杜弊窦。自应妥筹接收日期。嗣后乡试文场收票。限于士子入闱日截止。武场限于马射开闱日截止。会试文场。原限三月二十三日。今改十六日。武场仍限马射开闱日。此于关防并无窒碍。而于粤饷实有裨益。报闻。摺包  

○湖南巡抚吴大澂奏、前新疆巡抚刘锦棠足疾未瘳。又增目疾。据情代奏。得旨、著传谕刘锦棠、一俟病体稍痊。即行来京陛见。摺包  

○准三品卿衔即选员外郎徐棻。四品诰职候选通判彭申甫。重与鹿鸣筵燕。徐棻并赏给二品顶戴。现月  

○以捐助直赈。予广东巡抚刚毅优叙。其数及钜万之翰林院编修傅世炜。以知府在任遇缺即选。郎中陈光弼以道员尽先即选。摺包以津沪文报局员三年期满。予直隶候补道黄建筦等十九员奖叙。  

○予因公漂没。海军管轮参将陆麟清优恤。摺包  

○以两次勘乱。藩属衔感。准提督吴兆有总兵左世柏、左克成等十员。附祀朝鲜汉城原任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专祠。从直隶总督李鸿章请也。摺包  

○以捐助棉衣。予三品封典玉斌等五员。为其故父母故祖父母游击李朝杰暨其妻各建坊。摺包  

○蠲缓甘肃安化、甯、合水、环、固原、狄道、董志原县丞等七属。被旱被水被雹被霜地方钱粮草束。摺包  

○丙子。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李鸿章、前据户部奏、顺直赈捐万两。奏请优奖一条。先行停止。当经降旨允行。乃近来援案奏奖者。尚复不一而足。总缘部文驿递迟滞。难免各捐生蒙混取巧。甚或倒填月日。补交银两。其弊不可不防。著再申谕各直省将军督抚。自本日降旨以后。于此项赈捐。不得再行奏请。著李鸿章即日分电各直省。一体懔遵。毋忽。电寄  

○山西巡抚张煦奏、遵查上年阳曲等厅州县报勘成灾者四十七处。现办冬春赈抚。及筹款购粮各情形。报闻。现月  

○以亏款延缴。革已故山西甯乡县知县曹宪。已故湖南本任湘潭县调署蓝山县知县陈嘉榆职。分别提属勒追。籍产备抵。摺包  

○予故原任山东巡抚陈士杰恤典如例。记注  

○以功绩卓著。予故山西太原镇总兵林成兴。照国营立功后积劳病故例优恤。并附祀大同镇总兵张树屏专祠。从山西巡抚张煦请也。摺包  

○以转战数省。创发病故。追予故署湖南提督胡裕发优恤。并将战绩宣付史馆立传。从湖南巡抚吴大澂请也。摺包  

○以捐助书院膏火。予山西广灵县贡生李成蹊建坊。摺包  

○丁丑。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登莱府属荒歉成灾一摺。据称山东登莱府属。上年春夏亢旱。秋雨连旬。甯海、莱阳、海阳、文登、荣成、即墨、各州县。被灾较重。地方官并不报灾。徵收如故。贫民无力自给。迤逦北来。及投往奉天各海口。千百成群。致成饿殍。请饬派员购买米石平粜等语。著福润迅速查明。饬属妥为赈抚。一面将办理情形。先行据实覆奏。以慰廑系。该州县如有匿灾不报情事。从严参办。毋得稍有徇纵。原摺著摘钞给与阅看。将此谕令知之。寻奏、登莱两府。山多田少。民食不敷。向赖奉天粮贩接济。上年麦秋尚称中稔。惟杂粮较形歉薄。民闲并未报灾。适值奉省歉收。商贩不继。民食惟艰。往北谋生者益众。然与逃荒不同。现值青黄不接之时。业经饬属筹办平粜。并严饬地方官查明无告穷民。先将积谷散放。如非出外工作者。即行截留。资送回籍。妥为安抚。报闻。现月  

○热河总管祥煜等奏、采买改为折色。余米不敷支放。苏拉孀妇养赡。恳由庄头额米项下开销。从之。摺包  

○又奏、修理园庭内围墙垣城关门等处。开工日期。报闻。摺

○戊寅。以礼亲王世铎兼署镶白旗汉军都统。正红旗汉军都统熙敬兼署镶红旗蒙古都统。镶白旗蒙古都统贵恒兼署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副都统阿克丹暂署正蓝旗护军统领。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崇礼正红旗蒙古副都统海绪署正红旗满洲副都统记注  

○以谋略优长予记名提督宋朝儒军机处存记。  

○己卯。孝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谕内阁、据总办万寿庆典王大臣世铎等、会同内务府奏称、恭查乾隆年闲。历次庆典。自西华门至西直门。将两旁街道铺面。量加修葺。并搭盖经坛戏台。分段点设景物各在案。明岁恭逢皇太后六旬万寿。可否照案办理。请旨遵行一摺。朕谨援成案。竭诚吁恳。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懿旨。西直门外关厢一带。及城内跸路所经。著平治洁净。两旁铺面房闲。钞加修茸。至点设景物等项。著相度地势。酌量办理。不得踵事增华。致滋糜费。朕仰承俞旨。钦悦实深。即著该王大臣等、将一切应办事宜。敬谨妥议具奏。  

○谕军机大臣等、许振祎奏、运河另案工需银两。请饬如数筹拨。以利漕行一摺。运河另案工款。前经该河督奏准每年拨银六万两。兹据奏称、山东司库。仍未能如数筹解。工需浩繁。实不敷用。请饬山东巡抚饬司如数拨给等语。此项银两。关系要工。著福润仍遵前旨。岁拨银六万两。并著先筹银三万两。克期拨解。以应急需。余俟漕船入东。即行全数解清。毋再延欠。原摺著钞给阅看。将此谕令知之。现月  

○以剿办江西会匪出力。赏副将王德怀、果勇巴图鲁名号。提督申道发、仍以提督记名<闲>放。副将杨乐宾。以总兵升用。余奖励有差。摺包  

○蠲免云南永北、寻甸、罗次、弥勒、四厅州县被灾田粮。摺

○庚辰。乌里雅苏台将军永德等奏、已故原任乌里雅苏台蒙古参赞大臣车林多尔济。豫支养廉等项银两。恳恩豁免。如所请行。摺包  

○科布多参赞大臣魁福等奏、屯田收获粮石分数。请分别赏给银两烟茶等物。以示鼓励。下所司议行。  

○辛巳。上诣福华门外。跪送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幸颐和园驻跸。记注  

○遣官祭先蚕之神。早事  

○壬午。四川总督刘秉璋奏、剿办川北土匪。保奖游击孙绍发等、部驳过严。请仍照原保给奖。从之。摺包  

○山东巡抚福润奏、青州满营兵米。因灾缓徵。不敷支放。请援案折银给发。报可。摺包  

○以捐助书院膏火。暨他项义举予山东济甯州同知职衔周凤梧建坊。摺包  

○以遵命捐赈。予浙江建德县候选同知胡念修为其父母建坊。摺包  

○纂修官李端棨恭纂  

帮总纂官程棫林恭辑监修总裁世恭阅十一月十三日正总裁那月日专司藳本陆恭覆阅癸丑八月初七日  

徐月日  

荣月日副总裁唐月日  

宗室宝恭阅四月十八日

陈恭阅一签二月十六日  

熙月日  

郭恭阅三签五月廿九日  

宗室麒月日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一》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三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三 之清实录光绪朝实录,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一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一 之清实录光绪朝实录,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二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二 之清实录光绪朝实录,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一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六月。癸未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乙酉皆如之。  

○谕内阁、张之洞陈宝箴奏、请饬妥议科举新章。并酌改考试诗赋小楷之法一摺。乡会试改试策论。前据礼部详拟分场命题各章程。已依议行。兹据该督等奏称、宜合科举经济学堂为一事。求才不厌多门。而学术仍归一是。拟为先博后约、随场去取之法。将三场先后之序互易等语。朕详加披阅。所奏各节。剀切周详。颇中肯綮。著照所议。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首场按中额十倍录取。二场三倍录取。取者始准试次场。每场发榜一次。三场完毕。如额取中。其学政岁科两考生童。亦以此例推之。先试经古一场。专以史论、时务策命题。正场试以四书义经义各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朝廷于科举一事。斟酌至再。不厌求详。典试诸臣。务当仰体此意。精心衡校。以期遴选真才。至词章楷法。虽馆阁撰拟应奉文字。未可尽废。如需用此项人员。自当先期特降谕旨考试。偶一举行。不为常例。嗣后一切考试。均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不得凭楷法之优劣为高下。以励硕学而黜浮华。其未尽事宜。仍著该部随时妥酌具奏。现月  

○又谕、前据给事中张仲炘奏倢■<曰融>■<石木>福建参将廉凯、署理副将。兼带练兵。什长哨官。皆由贿派。并有创收赌规。虚额扣饷情弊。当经谕令边宝泉查办。兹据该督奏称、廉凯被倢■<曰融>■<石木>裁兵索贿。几酿大变。及创收赌规各节。均查无其事。即著毋庸置议。惟任听家丁柯阿弟及革兵等、需索科派。又克扣伙夫饷银。拨作别用。虽未入己。究属任性妄为。福建督标左营参将廉凯。著即行革职。边宝泉自请议处。著加恩宽免。现月  

○又谕、边宝泉奏、请将庸劣总兵。分别降革等语。署汀州镇总兵记名提督杨西平、暴戾任性。不恤士卒。署漳州镇总兵记名提督徐万福、沿习陋规。营务毫无整顿。均著以参将降补。管带内河师船补用总兵李定勋、性耽安逸。任令伊子招摇需索。著即行革职。以示惩儆。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刘坤一、法领事强索四明公所义地。至以石滟驳兵胁拆围墙。并调兵船。而甯波人传单罢市。事机甚迫。势恐莠民藉端滋闹。酿成巨案。著刘坤一、奎俊、飞饰派出各员。一面向法领事切实劝导。就甯人可让之地。允助建屋等费。和商息事。一面严饬文武各官。实力弹压商民。务令静候议办。毋任恃血■乣寻衅。以遏乱萌。电寄  

○又谕、电寄奎俊、江苏候补道志钧、候补知府刘庆汾、著传知该二员迅速来京。豫备召见。电寄  

○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奏、捕获枭匪首犯。恳将尤为出力人员酌奖。得旨、准其择尤酌保数员。毋许冒滥。摺包  

○湖广总督张之洞奏、遵旨详议变通式科。阐明旧制。酌拟新章。以防流弊而励将才。下所司议。摺包  

○命浙江学政陈学棻来京供职。以礼部右侍郎唐景崇提督浙江学政。现月  

○甲申。谕军机大臣等、本日奕劻许应骙奏、请将地安门内马神庙地方。空闲府第。作为大学堂暂时开办之所一摺。著总管内务府大臣量为修葺拨用。现月  

○又谕、电寄黄槐森、前因郁围吃紧。匪势蔓延。电谕将剿办情形。随时电奏。昨该抚电覆书院事。何于剿匪事宜。只字未及。殊堪诧异。目下援军四集。截剿已否得手。匪踪曾否他窜。著该抚即日详晰覆奏。毋再颟顸。致干申饬。电寄  

○闽浙总督边宝泉奏、闽省勇营并无空粮。请免再行裁汰。如所请行。摺包  

○乙酉。上还宫。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荣禄、电悉。教案办结。尚属妥速。甘军驻扎保定。诚恐日久生衅。著就保定省北涿州一带地方。酌量移扎处所。与董福祥电商妥办。电寄  

○丙戌。谕内阁、御史郑思赞奏、请停止捐纳一摺。著户部体察现在情形。妥议具奏。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御史郑思赞奏、徐海灾象又成。请饬筹办抚恤一摺。据称上年徐海被灾甚重。而各属州县。竞以中稔上报。直至秋闱乡试士子陈诉灾状。始行查勘。以致灾黎转徙道殣。目下该处水患晶■宜见。灾象又成。若再宽纵效尤。恐致酿成事变等语。各省水旱偏灾。随时皆有。全在地方官留心抚恤。俾饥民不致困顿流离。该省徐海各属。现在灾象如何。著刘坤一、奎俊、迅饬该地方官。分别轻重情形。妥筹抚恤。如有玩视民瘼。匿灾不报者。即行据实倢■<曰融>■<石木>奏。以拯民困。原摺均著钞给阅看。将此由四百里各谕令知之。现月  

○又谕、电寄出使各国大臣。凡遇各国君主赠给宝星。均著收受佩带。以示联络。毋庸电询总署。电寄  

○宗人府奏、多罗贝勒溥伟承袭亲王。其恭亲王前奉赏添之护<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护军、蓝红甲数。应否存留支领。得旨、准予存留。照旧支领。

现月

○出使德和国大臣吕海寰奏、由德赴和。呈递国书。下所司知之。摺包  

○以光禄寺卿葛宝华为宗人府府丞。记注  

○以二年期满。勤慎奋勉。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满汉章京户部郎中孚琦等、升叙有差。摺包  

○丁亥。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恭寿、电悉。此案自以保全教士为先著。该署督既经派员前往会办。著即饬催印委各员。剀切开导。解散团血■乣。相机因应。毋致激成巨患。电寄  

○又谕、电寄各将军督抚学政、前据黄槐森奏、变通武场。当经饬令各将军督抚学政等、各抒所见。报部采择。现除谭继洵、陶模、胡聘之、张之洞、先后奏报。及北洋南洋各大臣、盛京西安各将军、咨报到部。其余各省。著即迅速议覆。

电寄

○贵州巡抚王毓藻奏、黔省裁并练军营哨官弁。及加饷督操各情。如所请行。摺包  

○广西巡抚黄槐森奏、龙州添设石滟驳台对汛两项经费。奉拨镇南关税银不敷。请由梧关洋税拨解。下部知之。摺包  

○以遗爱在民。予故广西浔州府知府夏敬颐、事迹宣付史馆立传。从广西巡抚黄槐森请也。  

○予前贵州提督周达武。立功省分专祠。列入祀典。从贵州巡抚王毓藻请也。摺包  

○予督队阵亡署贵州镇远府知府候补知县吴登甲、建立专祠。并准同时殉难候补直隶知州张淮等附祀。摺包  

○以捐助宾兴。予贵州记名提督周万顺为其故父建坊。摺

○缓徵贵州仁怀、婺川、独山、桐梓、四县被水田亩光绪二十三年分丁银米石有差。摺包  

○戊子。谕内阁、前据孙家鼐奏、请将冯桂芬所著校邠庐抗议一书。刷印发交部院等衙门签议。当经谕令荣禄迅速刷印咨送。兹据军机大臣将应行颁发各衙门及拟定数目。开单呈览。即著按照单开。俟书到后。颁发各衙门悉心核看。逐条签出。各注肬■闲明论说。分别可行不可行。限十日咨送军机处汇核进呈。以备采择。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李瑞棻奏、变法维新。条陈当务之急一摺。著奕劻、孙家鼐、会同军机大臣、切实核议具奏。现月  

○又谕、御史张承缨奏、请于五城添立小学堂中学堂一摺。著孙家鼐酌核办理。现月  

○又谕、电寄谭钟麟等、电悉。据奏剿办情形。尚称得手。匪势穷蹙。不难克日歼除。现惟北流、陆川、尚无消息。著该督等、督催方桂东莫善积各军。乘机迅进。并力夹攻。以期一鼓荡平。毋任他窜。即著转电黄槐森一体遵照。电寄  

○己丑。谕内阁、本日翰林院奏、侍讲黄绍箕呈进张之洞所著劝学篇。据呈代奏一摺。原书内外各篇。朕详加披览。持论平正通达。于学术人心。大有裨益。著将所备副本四十部。由军机处颁发各省督抚学政各一部。俾得广为刊布。实力劝导。以重名教而杜卮言。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振兴商务。为目前切要之图。晶■宜经谕令各省认真整顿。而办理尚无头绪。泰西各国。首重商学。是以商务勃兴。称雄海外。中国地大物博。百货浩穰。果能就地取材。讲求制造。自可以暗塞漏<目辟>■一巴<夗贝>。不致利权外溢。著刘坤一、张之洞、拣派通达商务。明白公正之员绅。试办商务局事宜。先就沿海沿江。如上海汉口一带。查明各该省所出物产。设厂兴工。使制造精良。自能销路畅旺。日起有功。应如何设立商学商报商会各端。暨某省所出之物产。某货所宜之制造。并著饬令切实讲求。务使利源日辟。不令货弃于地。以期逐渐推广。驯致富强。事属创办。总以得人为先。该督等慎选有人。即著将拟定办法。迅速奏闻。毋稍延缓。将此各谕令知之。洋务  

○又谕、电寄刘坤一、法领扩界之意甚奢。各国援例。不可不防。刘坤一所述聂缉规电云。国体宜计。不认畏难求速。诚为扼要之论。著该督电饬该藩司。权衡缓急。即与该领事尽力筹商。相机因应。务期周妥。以息纷纭。电寄  

○安徽巡抚邓华熙奏、遵旨查明安徽办理灾务。及开办赈捐。先筹垫款解放各情。如所请行。摺包  

○陕西巡抚魏光焘等奏、遵议武科。拟设陕省武备学堂。并改用枪石滟驳。定立肬■闲明章程。下所司议。摺包  

○庚寅。上诣瀛秀园门外跪接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还西苑。问安毕。仍跪送皇太后幸颐和园驻跸。记注  

○谕内阁、御史韩培森奏、请筹办仓谷一摺。积谷为民食攸关。遇有偏灾。藉资补救。惟各地方官。往往不以民事为事。以致建设仓储。半属有名无实。每逢前后任接卸。皆以银钱抵交。利于肬■闲便。一遇荒歉。辄请开赈捐。截漕粮。徒肥中饱。毫无实惠。此风亟宜禁革。著各该督抚严饬所属州县。凡有仓谷。务当认真筹办。实储在仓。其有以银钱列抵交代者。勒限一律买补。以备缓急。不得阳奉阴违。虚应故事。

现月

○又谕、孙家鼐奏、遵议上海时务报改为官报一摺。报馆之设。所以宣国是而达民情。必应官为倡办。该大臣所拟章程三条。均尚周妥。著照所请。将时务报改为官报。派康有为督办其事。所出之报。随时呈信。其天津上海湖北广东等处报馆。凡有报单。均著该督抚咨送都察院及大学堂呼一分。择其有关时事者。由大学堂一律呈览。至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用副朝廷明目达聪。勤求治理之至意。所筹官报经费。即依议行。洋务  

○谕军机大臣等、依克唐阿等奏、请饬催本年的饷。并历年欠饷。开单呈览一摺。据称本年奉天的饷。前经户部议拨山东地丁银十一万两。两淮盐厘银八万两。盐课银三万两。江苏厘金银二万两。临清关常税银二万两。迄今数月之久。仅据山东解到银三万两。两淮解到银四万两。临清关解到银二万两。其江苏并未接有报解之文。至历年欠饷。为数甚钜。请饬催解等语。奉天支放各项。待用孔殷。自应迅速拨解。以济要需。著该督抚监督等、即将该解奉天本年的饷。于六月内批解一半。十月内埽数解清。并将欠解历年专饷。分年搭解。俾资应用。原单均著钞给阅看。将此由五百里谕知直隶两江江苏河南山东各督抚、并传谕淮安关监督知之。现月  

○辛卯。文宗显皇帝诞辰。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谭钟麟等、初四两电均阅悉。兴业收复。浔贵路通。郁围已解。剿办尚属顺手。本日据谭钟麟电奏、陆川已经克复。其北流若何情形。著即查确奏闻。仍督饬主客各军。节节埽荡。务期全数扑灭。以靖边疆。电寄  

○又谕、电寄谭钟麟等、西省剿匪情形。尚属得手。谭钟麟务饬各军。合力节节埽荡。以期克日肃清。至海头村民。与法人争闹。致会匪蠢动。更须严密防范。切实弹压。毋任别滋事端。致饶口舌。电寄  

○贵州巡抚王毓藻奏、改设学堂。筹款经理。下所司知之。摺包  

○以江苏按察使吴承潞为福建布政使。江苏督粮道陆元鼎为江苏按察使。现月  

○壬辰。谕内阁、谭钟麟许振祎电奏、派营援剿梧州、郁林、先后获胜等语。前因广西土会各匪。肆行滋扰梧州之容县。失而旋复。贼血■乣数万。势甚蔓延。晶■宜经电谕谭钟麟等、派营会剿。前据奏称东军冒暑星夜骣赴广西。先解岑溪藤县之围。一面分援梧州、郁林。道员潘培楷、会同总兵刘邦盛一军。分援博白。均经获胜。余贼败窜郁林。我军跟踪追剿。力战逾时。将士用命。贼不能支。纷纷逃溃。郁围立解。兴业、北流、亦于五月二十七二十八等日。先后克复。总兵潘瀛、联合乡团。于三十日收复陆川。方桂东莫善积两营。行至石城。适遇败匪窜踞岗头。迎头截剿。均已散逸。遂赶赴郁林。同剿杨村贼巢。计可克期扑灭。其余各属积匪。亦经黄槐森、苏元春、派队会团。分投剿捕。不难次第荡平。此次广西土会各匪。事起仓卒。经谭钟麟等、派营会同广西营勇。分路进攻。所向克捷。兼旬之内。收复三城。立解四城之围。剿办尚为迅速。仍著谭钟麟严饬派出各营。一体认真<目辟>暒穴<曰融>夕<夗贝>捕余匪。务期净绝根株。毋留余孽。并将剿办情形。随时电奏。以慰廑系。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国家讲求武备。非添设海军。筹造兵轮。无以为自强之计。兹经召见裕禄。询以福州船厂情形。据奏工匠机器一切。均足以资兴造。惟所需款项较钜。必须于原拨常年经费外。另筹的款。按年拨解。庶足备制造船石滟驳之用。著各将军督抚。遵照单开指拨数目。妥筹办理。方今时势艰难。朕宵旰焦劳。力求振作。思御外侮。则整年经武。难再视为缓图。各该督抚受恩深重。蒿目时艰。亦当仰体朕怀。协力同心。急其所急。当此度支匮乏。艰于挹注。惟于无可设法之中。力筹拨济。如厘金之剔除中饱。局务之酌量归并。皆当破除情面。实力筹维。傥指款实有不敷。除应解各项京饷。暨应还洋款。不准擅动外。其余无论何款。准其移缓就急。如数拨解。不准托词延宕。国计安危所系。我君臣相感以诚。同维大局。用副朕殷殷训诰之至意。仍将遵办缘由。于接奉此旨十日内。先行电奏。以慰廑系。原单著钞给阅看。将此各谕令知之。现月  

○又谕、盛宣怀奏、筹造南北铁路办理情形一摺。所称三路分三国借款营造。紧约宽期。互相比较。洵为扼要之论。并沥陈委曲艰难各节。亦属实在情形。惟是作事谋始。必须力任其难。不辞劳怨。方能日起有功。该大臣膺兹重任。务当力持定见。与各洋商坚明约束。会同荣禄、张之洞、迅速筹办。使三路合为一气。南北相为衔接。提纲挈领。勿分畛域。以期克日观成。毋得意存推诿。空言搪塞。致负委任。将此谕令知之。现月  

○仓场衙门奏、部议仓务办法难行。现酌拟复盘章程。从之。摺包  

○河南巡抚刘树堂奏、遵裁豫省绿营官弁兵丁拟办详细情形。又奏、续陈豫正军营制饷章。并改习新操各事宜。均如所请行。摺包  

○甘肃新疆巡抚饶应祺奏、新疆安设电蝱滟戋。工料已归北洋造报。所有杆木局房护墩。另归新疆报销。下部知之。摺

○命直隶总督荣禄、会同湖广总督张之洞、督办卢汉等处铁路事宜。现月  

○癸巳。谕内阁、依克唐阿等奏、查明福陵应修各工情形较重。请择吉兴修一摺。著钦天监于本年六月内选择吉期。行知依克唐阿等遵照。敬谨兴修。以昭慎重。现月  

○又谕、李端棻奏请删改则例等语。各衙门咸有例案。勒为成书。顜若画一。不特易于遵行。兼可杜吏胥任意准驳之弊。法至善也。乃阅时既久。各衙门例案太繁。堂司各官。不能尽记。吏胥因缘为奸。舞文弄法。无所不至。时或舍例引案。尤多牵混附会。无论或准或驳。皆恃例案为藏身之固。是非大加删订。使之归于肬■闲易不可。著各部院堂官。督饬司员。各将该衙门旧例。细心绎。其有语涉两歧。易滋弊混。或貌似详细。揆之情理。实多窒碍者。概行删去。另定肬■闲明则例。奏准施行。尤不得藉口无例可援。滥引成案。致启弊端。如有事属创办。不能以成例相绳者。准该衙门随时据实声明。请旨办理。仍按衙门繁肬■闲。立定限期。督饬司员。迅速办竣具奏。将此通谕知之。现月  

○又谕、李端棻奏、各省学堂。请派绅士督办等语。现在京师大学堂。业经专派管学大臣。克日兴办。各省中学堂、小学堂、亦当一律设立。以为培养人才之本。惟事属创始。首贵得人。著各直省督抚、就各省在籍绅士。选择品学兼优。能符血■乣望之人。派令管理各该处学堂一切事宜。随时禀承督抚。认真经理。该督抚慎选有人。即著奏明派充。以专责成而收实效。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御史宋伯鲁奏、各省举办铁路矿务。官不如商。亟宜及时鼓励。暨主事席庆云承办西山煤矿。请饬查验各摺片。著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斟酌办理。现月  

○又谕、御史宋伯鲁奏、大学堂总办提调各员。应停止各项差使。数年有成。再请优奖等语。著孙家鼐酌核办理。寻奏、大学堂总办提调各员。毋庸停止各项差使。从之。现月  

○又谕、御史阎锡龄奏、崇文门委员明贵等、侵蚀勒索。请旨严行查办一摺。著载濂等查明具奏。寻奏、检阅档册。出入均符。委无侵蚀中饱等弊。应请免其议处。报闻。摺包  

○又谕、电寄刘坤一等、华教士仍未救回。迟久恐生枝节。著该督饬令地方官相机操纵。权宜办理。余由总署斟酌电覆。电寄  

○又谕、电寄谭钟麟、本日徐琪奏、前在广东学政任内。保荐南海生员区金铎。通晓电学。经谭钟麟于二十一年考验给咨赴京。已隔数年。尚未见到等语。著谭钟麟迅即饬催该生。酌带电机来京。交总理衙门察看具奏。电寄  

○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奏、奉天斗秤各捐。较前畅旺。局用不敷。拟请照东边木税章程开支一成经费。以免赔累。其同江河税经费。现照旧章减半开支。亦有亏款。并请于七厘五毫外。添支二厘五毫。俾归一律。如所请行。摺包  

○漕运总督松椿奏、防务吃紧。饷需匮乏。暂留淮北盐务原解清淮银两。以济急需。下部议。摺包  

○又奏、通商码头。流氓滋事。请照土匪章程办理。如所请行。摺包  

○命翰林院编修谭启瑞、罗长■滟奇、前山西河东道奭良、兵部员外郎陈夔龙、候选道杨文鼎、聂时寯、发往直隶。交总督荣禄差遣。  

○以战功卓著。予已故直隶正定镇总兵吴育仁、照军营立功后积劳病故例优恤。事迹宣付史馆立传。从直隶总督荣禄请也。摺包  

○甲午。谕内阁、近日各省裁汰营勇。保<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地方。全在严查保甲。以辅兵力之不足。各省办理保甲章程。非不详备。晶■宜经谕令从严稽察。率皆视为具文。并未将现办情形。详晰覆奏。殊属因循废弛。自此次申谕之后。各该督抚务当严饬地方官。于保甲一事。实力举行。以期民情固结。奸宄无从匿奣<虘阝>亦。仍将整顿办法。先行切实具奏。以副朕绥靖闾阎至意。现

○又谕、御史郑思赞奏、特科大典。请严定滥保处分一摺。经济特科之设。朝廷原期拔取真材。以备贤良之选。非为幸进之徒。开营谋之路。中外臣工。例得保送特科者。务当屏去私心。汲引善类。于所保之人。学问才具。灼见真知。始可登诸荐牍。不得瞻徇情面。滥保私人。如有言行不符。及干求奔竞等情。一经查出。定将原保大臣。从严惩处。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刘坤一等、湖南盐法长宝道黄遵宪、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前经谕令该督抚送部引见。著刘坤一、张之洞、陈宝箴、即行饬令该二员迅速来京。毋稍迟延。

电寄

○乙未。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戊戌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依克唐阿等奏、查明要工应修情形一摺。永陵明堂前泊岸工程紧要。著钦天监于本年六月内选择吉期。行知依克唐阿等遵照。敬谨兴修。现月  

○两江总督刘坤一奏、遵旨筹议上海制造局及炼钢厂。迁移湖南。繁重难行。据实覆陈。报闻。摺包  

○荣和出差。以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永隆署镶黄旗汉军副都统。明发  

○丙申。谕内阁、刘坤一奏、特倢■<曰融>■<石木>衰庸乖谬之副将等官一摺。安徽安庆协副将刘先文、年力就衰。难期振作。著勒令休致。江西袁州协副将李荣发、才识有限。不胜冲繁。著开缺另补。江西南章滟贡镇中军右营游击熊得胜、任性妄为。几误大局。著即革职永不叙用。江苏漕标盐城营游击陈金福、习气太重。约束不严。著以都司降补。以肃戎行。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直隶坝昌道端方、著孙家鼐、胡燏棻、即饬该员来京。豫备召见。现月  

○又谕、电寄张之洞等、分省补用知府钱恂、江苏候补同知郑孝胥、著该督即饬该二员来京。豫备召见。电寄  

○又谕、电寄谭钟麟等、福建兴泉永道周连、广东粮道延祉、著边宝泉、谭钟麟、许振祎、饬令该员等来京。豫备召见。江苏上元县知县陈谟、桃源县知县沈佺、著刘坤一、奎俊、给咨送部引见。电寄  

○湖广总督张之洞奏、鄂省练兵需械。商拨江南购存大口径毛瑟枪快枪二千枝。下所司知之。摺包  

○甘肃新疆巡抚饶应祺奏、呈进回部循例贡金。下所司知之。摺包  

○丁酉。谕内阁、朝廷于整饬吏治。不啻三令五申。乃各省大吏。往往粉饰因循。于所属各员。不肯认真考察。以致贤者无由各尽其长。不肖者得以自匿其短。甚至案关吏议。尚不免巧为开脱。误国病民。皆由于此。著各省督抚。嗣后于属员中。务当详加考核。贤能者即行胪陈政绩。保荐擢用。其旷废职事。营私舞弊之员。随时分别奏倢■<曰融>■<石木>。立予黜革。经此次申谕后。各该督抚身膺重寄。尚其振刷精神。秉公举劾。以期吏治日有起色。毋负谆谆诰诫之至意。

现月

○又谕、朝廷振兴庶务。不厌讲求。所赖大小臣工。各抒谠论。以备采择。著翰林院、詹事府、都察院、各于直日之日。由该堂官轮派讲读编检八员。中赞二员。科道四员。随同到班。听候召见。俾收敷奏以言之益。其部院司员。有条陈事件者。著由各堂官代奏。士民有上书言事者。著赴都察院呈递。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格。用副迩言必察之至意。现月  

○又谕、通商惠工。务材训农。古之善政。方今力图富强。业经明谕各省。振兴农政。奖励工艺。并派大臣督办沿江等处商务。惟中国地大物博。非开通风气。不足以尽地力而辟利源。图治之法。以农为体。以工商为用。现当整饬庶务之际。著各省督抚。认真劝导绅民。兼采中西各法。讲求利弊。有能创制新法者。必当立予优奖。该督抚等、务当仰体朝廷开物成务之意。各就该管地方。考察情形。所有颁行农学章程。及制造新器新艺。专利给奖。并设立商务局。选派员绅开办各节。皆当实力推广。俾收成效。此外晶■宜经明降谕旨饬办事宜。亦均宜悉心讲求。次第兴办。毋得徒托空言。一奏塞责。并将各项如何办理情形。随时具奏。将此通谕知之。现月  

○又谕、铁路矿务。为时政最要关键。现在津榆津卢铁路。早已工竣。由山海关至大淩河一带。亦筹款接办。其粤汉卢汉两路。均归总公司建造。是干路规模。大段已具。矿务以开平、漠河、两处办理最为得法。成效已著。现正一律推广。惟路矿事务繁重。诚恐各省办法未能画一。或致章程歧出。动多窒碍。亟应设一总汇之地。以一事权。著于京师专设矿务铁路总局。特派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王文韶、张荫桓、专理其事。所有各省开矿筑路一切公司事宜。俱归统辖。以专责成。

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现在讲求新学。风气大开。惟百闻不如一见。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诚以路近费省。文字相近。易于通晓。且一切西书。均经日本择要繙译。刊有定本。何患不事半功倍。或由日本再赴西洋游学。以期考证精确。益臻美备。前经总理衙门奏称、拟妥定章程。将同文馆东文学生酌派数人。并咨南北洋两广两湖闽浙各督抚。就现设学堂。遴选学生。咨报总理衙门。陆续派往。著即拟定章程。妥速具奏。一面咨催各该省迅即选定学生。开具衔名。陆续咨送。并咨询各部院。如有讲求时务。愿往游学人员。出具切实考语。一并咨送。均毋延缓。现月  

○又谕、翰林院詹事府都察院直日之日。轮派讲读编检八员。中赞二员。科道四员。听候召见。其是日未经召见之员。著于下次直班日。再行到班。仍按照各衙门派定员数。呈递膳牌。现月  

○又谕、电寄伍廷芳、前经总理衙门议五廷芳奏请变通成法案内。饬令该大臣博考各国律例。及日本改定新例。酌拟条款。咨送总理衙门核办。现当整饬庶务之际。著伍廷芳迅即详慎酌拟。汇齐咨送。毋得迟延。电寄  

○刑部右侍郎龙淇霖、因病解职。以内阁学士梁仲衡为刑部右侍郎。现月  

○纂修官章梫恭纂  

总纂官钱骏祥恭辑监修总裁世恭阅一签三月二十日正总裁那月日专司蒿■禾本陆恭覆阅癸丑十一月十三日  

徐月日  

荣月日副总裁唐月日  

宗室宝恭阅一签九月初七日

陈恭阅四签十月初五日  

熙月日  

郭恭阅十月初九日  

宗室麒月日

【版权声明】

《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一》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五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五 之清实录光绪朝实录,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卷二十一志第十六 天文下-隋书

卷二十一志第十六 天文下 十煇《周礼》,眡祲氏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一曰祲,谓阴阳五色之气,昆淫相侵。或曰,抱珥背璚之属,如虹而短是也。二曰象,谓云如气,成,

卷二十三志第十八 五行下-隋书

卷二十三志第十八 五行下 《洪范五行传》曰:“视之不明,是谓不知。厥咎舒,厥罚常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羽虫之孽。故有羊祸,故有目疾,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

卷二十一志第十六 天文下

  十煇《周礼》,眡祲氏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一曰祲,谓阴阳五色之气,昆淫相侵。或曰,抱珥背璚之属,如虹而短是也。二曰象,谓云如气,成形象,云如赤乌,夹日以飞之类是也。三曰镌,日旁气刺日,形如童子所佩之镌也。四曰监,谓云气临在日上也。五曰暗,谓日月蚀,或日光暗也。六曰曹,谓瞢瞢不光明也。  七曰弥,谓白虹弥天而贯日也。八曰序,谓气若山而在日上。或曰,冠珥背璚,重叠次序,在于日旁也。九曰U,谓晕气也。或曰,虹也。《诗》所谓“朝U于西”  者也。十曰想,谓气五色,有形想也,青饥,赤兵,白丧,黑忧,黄熟。或曰,想,思也,赤气为人兽之形,可思而知其吉凶。自周已降,术士间出,今采其著者而言之。  日,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日五色。又曰,或黑或青或黄,师破。又曰,游气蔽天,日月失色,皆是风雨之候也。若天气清静,无诸游气,日月不明,乃为失色。或天气下降,地气未升,厚则日紫,薄则日赤,若于夜则月白,皆将雨也。  或天气未降,地气上升,厚则日黄,薄则日白,若于夜则月赤,将旱且风。亦为日月晕之候,雨少而多阴。或天气已降,地气又升,上下未交则日青,若于夜则月绿色,将寒候也。或天地气虽交而未密,则日黑,若于夜则月青,将雨不雨,变为雺雾,晕背虹蜺。又曰,沉阴,日月俱无光,昼不见日,夜不见星,皆有云鄣之,两敌相当,阴相图议也。日曚曚光,士卒内乱。日薄赤,见日中乌,将军出,旌旗举,此不祥,必有败亡。又曰,数日俱出若斗,天下兵大战。日斗下有拔城。  日戴者,形如直状,其上微起,在日上为戴。戴者德也,国有喜也。一云,立日上为戴。青赤气抱在日上,小者为冠,国有喜事。青赤气小,而交于日下,为缨。  青赤气小而圆,一二在日下左右者,为纽。青赤气如小半晕状,在日上为负。负者得地为喜。又曰,青赤气长而斜倚日傍为戟。青赤气圆而小,在日左右为珥。黄白者有喜。又曰有军。日有一珥为喜,在日西,西军战胜,在日东,东军战胜。南北亦如之,无军而珥,为拜将。又日旁如半环,向日为抱。青赤气如月初生,背日者为背。又曰,背气青赤而曲,外向为叛象,分为反城。璚者如带,璚在日四方。青赤气长,而立日旁,为直。日旁有一直,敌在一旁欲自立,从直所击者胜。日旁有二直三抱,欲自立者不成。顺抱击者胜,杀将。气形三抱,在日四方,为提。青赤气横在日上下为格。气如半晕,在日下为承。承者,臣承君也。又曰,日下有黄气三重若抱,名曰承福,人主有吉喜,且得地。青白气如履,在日下者为履。日旁抱五重,战顺抱者胜。日一抱一背为破走。抱者,顺气也,背者,逆气也。两军相当,顺抱击逆者胜,故曰破走。日抱且两珥,一虹贯抱,至日,顺虹击者胜。日重抱,内有璚,顺抱击者胜;亦曰军内有欲反者。日重抱,左右二珥,有白虹贯抱,顺抱击胜,得二将。有三虹,得三将。日抱黄白润泽,内赤外青,天子有喜,有和亲来降者。军不战,敌降,军罢。色青,将喜;赤,将兵争;白,将有丧;黑,将死。  日重抱且背,顺抱击者胜,得地,若有罢师。日重抱,抱内外有璚,两珥,顺抱击者胜,破军,军中不和,不相信。日旁有气,圆而周市,内赤而外青,名为晕。日晕者,军营之象。周环匝日无厚薄,敌与军势齐等。若无军在外,天子失御,民多叛。日晕有五色,有喜;不得五色,有忧。  凡占两军相当,必谨审日月晕气,知其所起,留止远近,应与不应,疾迟大小,厚薄长短,抱背为多少,有无实虚久亟,密疏泽枯。相应等者势等。近胜远,疾胜迟,大胜小,厚胜薄,长胜短,抱胜背,多胜少,有胜无,实胜虚,久胜亟,密胜疏,泽胜枯。重背大破,重抱为和亲,抱多亲者益多,背为不和。分离相去,背于内者离于内,背于外者离于外也。  凡占分离相去,赤内青外,以和相去;青内赤外,以恶相去。日晕明久,内赤外青,外人胜;内青外赤,内人胜;内黄外青黑,内人胜;外黄内青黑,外人胜;外白内青,外人胜;内白外青,内人胜,内黄外青,外人胜;内青外黄,内人胜。  日晕周匝,东北偏厚,厚为军福,在东北战胜,西南战败。日晕黄白,不斗兵未解;青黑,和解分地;色黄,土功动,人不安;日色黑,有水,阴国盛。日晕七日无风雨,兵大作,不可起,众大败。不及日蚀,日晕而明,天下有兵,兵罢;无兵,兵起不战。日晕始起,前灭而后成者,后成面胜。日晕有兵在外者,主人不胜。日晕,内赤外青,群臣亲外;外赤内青,群臣亲内其身,身外其心。日有朝夕晕,是谓失地,主人必败。  日晕而珥,主有谋,军在外,外军有悔。日晕抱珥上,将军易。日晕而珥如井干者,国亡,有大兵交。日晕上西,将军易,两敌相当。日晕两珥,平等俱起而色同,军势等,色厚润泽者贺喜。日晕有直珥为破军,贯至日为杀将。日晕员且戴,国有喜,战从戴所击者胜,得地。日晕而珥背左右,如大军辋者,兵起,其国亡城,兵满野而城复归。  日晕,晕内有珥一抱,所谓围城者在内,内人则胜。日晕有重抱,后有背,战顺抱者胜,得地有军。日晕有一抱,抱为顺,贯晕内,在日西,西军胜,有军。  日晕有一背,背为逆,在日西,东军胜。余方放此。日晕而背,兵起,其分,失城。日晕有背,背为逆,有降叛者,有反城。在日东,东有叛。余方放此。日晕背气在晕内,此为不和,分离相去。其色青外赤内,节臣受王命有所之。日晕上下有两背,无兵兵起,有兵兵入。日晕四背在晕内,名曰不和,有内乱。日晕而四背如大车辋者四提,设其国众在外,有反臣。日晕四提,必有大将出亡者。日晕有四背璚,其背端尽出晕者,反从内起。  日晕而两珥在外,有聚云在内与外,不出三日,城围出战。日晕有背珥直,而有虹贯之者,顺虹击之,大胜得地。日晕,有白虹贯晕至日,从虹所指战胜,破军杀将。日晕,有虹贯晕,不至日,战从贯所击之胜,得小将。日晕,有一虹贯晕内,顺虹击者胜,杀将。日晕,二白虹贯晕,有战,客胜。日重晕,有四五白虹气,从内出外,以此围城,主人胜,城不拔。又日重晕,攻城围邑不拔。日晕二重,其外清内浊不散,军会聚。日晕三重,有拔城。日交晕无厚薄,交争,力势均,厚者胜。  日交晕,人主左右有争者,兵在外战。日在晕上,军罢。交晕贯日,天下有破军死将。日交晕而争者先衰,不胜即两敌相向。交晕至日月,顺以战胜,杀将。一法日在上者胜。日有交者,赤青如晕状,或如合背,或正直交者,偏交也,两气相交也,或相贯穿,或相向,或相背也。交主内乱,军内不和。日交晕如连环,为两军兵起,君争地。日有三晕,军分为三。日方晕而上下聚二背,将败人亡。日晕若井垣,若车轮,二国皆兵亡。又曰有军。  日晕不匝,半晕在东,东军胜,在西,西军胜。南北亦如之。日晕如车轮半,军在外者罢。日半晕东向者,西夷羌胡来入国。半晕西向者,东夷人欲反入国。半晕北向者,南夷人欲反入国。半晕南向者,北夷人欲反入国。  又曰,军在外,月晕师上,其将战必胜。月晕黄色,将军益秩禄,得位。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天下大战。月晕而珥,兵从珥攻击者利。月晕有蜺云,乘之以战,从蜺所往者大胜。月晕,虹蜺直指晕至月者,破军杀将。  杂气天子气,内赤外黄正四方,所发之处,当有王者。若天子欲有游往处,其地亦先发此气。或如城门,隐隐在气雾中,恆带杀气森森然,或如华盖在气雾中,或有五色,多在晨昏见。或如千石仓在雾中,恆带杀气,或如高楼在雾气中,或如山镇。  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赤云扶日。黄帝起,黄云扶日。白帝起,白云扶日。  黑帝起,黑云扶日。或日气象青衣人,无手,在日西,天子之气也。敌上气如龙马,或杂色郁郁冲天者,此帝王之气,不可击。若在吾军,战必大胜。凡天子之气,皆多上达于天,以王相日见。  凡猛将之气如龙。两军相当,若气发其上,则其将猛锐。或如虎,在杀气中。  猛将欲行动,亦先发此气;若无行动,亦有暴兵起。或如火烟之状,或白如粉沸,或如火光之状,夜照人,或白而赤气绕之,或如山林竹木,或紫黑如门上楼,或上黑下赤,状似黑旌,或如张弩,或如埃尘,头锐而卑,本大而高。两军相当,敌军上气如囷仓,正白,见日逾明,或青白如膏,将勇。大战气发,渐渐如云,变作此形,将有深谋。  凡气上与天连,军中有贞将,或云贤将。  凡军胜气,如堤如坂,前后磨地,此军士众强盛,不可击。军上气如火光,将军勇,士卒猛,好击战,不可击。军上气如山堤,山上若林木,将士骁勇。军上气如埃尘粉沸,其色黄白,旌旗无风而飏,挥挥指敌,此军必胜。敌上有白气粉沸如楼,绕以赤气者,兵锐。营上气黄白色,重厚润泽者,勿与战。两敌相当,有气如人持斧向敌,战必大胜。两敌相当,上有气如蛇举首向敌者战胜。敌上气如一匹帛者,此雍军之气,不可攻。望敌上气如覆舟,云如牵牛,有白气出,似旌帜,在军上,有云如斗鸡,赤白相随,在气中,或发黄气,皆将士精勇,不可击。军营上有赤黄气,上达于天,亦不可攻。  凡军营上五色气,上与天连,此天应之军,不可击。其气上小下大,其军日增益士卒。军上气如堤,以覆其军上,前赤后白,此胜气。若覆吾军,急往击之,大胜。天气锐,黄白团团而润泽者,敌将勇猛,且士卒能强战,不可击。云如日月而赤气绕之,如日月晕状有光者,所见之地大胜,不可攻。  凡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军上有气如尘埃,前下后高者,将士精锐。敌上气如乳武豹伏者,难攻。军上恆有气者,其军难攻。军上云如华盖者,勿往与战。云如旌旗,如蜂向人者,勿与战。两军相当,敌上有云如飞鸟,徘徊其上,或来而高者,兵精锐,不可击。军上云如马,头低尾仰,勿与战。军上云如狗形,勿与战。望四方有气如赤鸟,在乌气中,如乌人在赤气中,如赤杵在乌气中,如人十十五五,或如旌旗,在乌气中,有赤气在前者,敌人精悍,不可当。敌上有云如山,不可说。  有云如引素,如阵前锐,或一或四,黑色有阴谋,赤色饥,青色兵有反,黄色急去。  凡气,上黄下白,名曰善气。所临之军,欲求和退。若气出北方,求退向北,其众死散。向东则不可信,终能为害。向南将死。敌上气囚废枯散。或如马肝色,如死灰色,或类偃盖,或类偃鱼,皆为将败。军上气乍见乍不见,如雾起,此衰气,可击。上大下小,士卒日减。  凡军营上十日无气发,则军必胜。而有赤白气乍出即灭,外声欲战,其实欲退散。黑气如坏山堕军上者,名曰营头之气,其军必败。军上气昏发连夜,夜照人,则军士散乱。军上气半而绝,一败,再绝再败,三绝三败。在东发白气者,灾深。  军上气中有黑云如牛形,或如猪形者,此是瓦解之气,军必败。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不定者,其军欲败。军上气如群羊群猪在气中,此衰气,击之必胜。军上有赤气,炎降于天,则将死,士众乱。赤光从天流下入军,军乱将死。彼军上有苍气,须臾散去,击之必胜。在我军上,须自坚守。军有黑气如牛形,或如马形,从气雾中下,渐渐入军,名曰天狗下食血,则军破。军上气或如群鸟乱飞,或如悬衣,如人相随,或纷纷如转蓬,或如扬灰,或云如卷席,如匹布乱穰者,皆为败徵。气乍见乍没,乍聚乍散,如雾之始起,为败气。气如系牛,如人卧,如败车,如双蛇,如飞鸟,如决堤垣,如坏屋,如人相指,如人无头,如惊鹿相逐,如两鸡相向,皆为败气。  凡降人气,如人十十五五,皆叉手低头。又云,如人叉手相向。白气如群鸟,趣入屯营,连结百余里不绝,而能徘徊,须臾不见者,当有他国来降。气如黑山,以黄为缘者,欲降服。敌上气青而高渐黑者,将欲死散。军上气如燔生草之烟,前虽锐,后必退。黑气临营,或聚或散,如鸟将宿,敌人畏我,心意不定,终必逃背,逼之大胜。  凡白气从城中南北出者,不可攻,城不可屠。城中有黑云如星,名曰军精,急解围去,有突兵出,客败。城上白气如旌旗,或青云临城,有喜庆。黄云临城,有大喜庆,青色从中南北出者,城不可攻。或气如青色,如牛头触人者,城不可屠。  城中气出东方,其色黄,此太一。城白气从中出,青气从城北入,反向还者,军不得入。攻城围邑,过旬雷雨者,为城有辅。疾去之,勿攻。城上气如烟火,主人欲出战。其气无极者,不可攻。城上气如双蛇者,难攻。赤气如杵形,从城中向外者,内兵突出,主人战胜。城上有云,分为两彗状,攻不可得。赤气在城上,黄气四面绕之,城中大将死,城降。城上赤气如飞鸟,如败车,及无云气,士卒必散。城营中有赤黑气,如狸皮斑及赤者,并亡。城上气上赤而下白色,或城中气聚如楼,出见于外,城皆可屠。城营上有云如众人头,赤色,下多死丧流血。城上气如灰,城可屠。气出而北,城可克。其气出复入,城中人欲逃亡。其气出而覆其军,军必病。  气出而高,无所止,用日久长。有白气如蛇来指城,可急攻。白气从城指营,宜急固守。攻城若雨雾死风至,兵胜。日色无光为日死。云气如雄雉临城,其下必有降者。濛氛围城而入城者,外胜,得入。有云如立人五枚,或如三牛,边城围。  凡军上有黑气,浑浑圆长,赤气在其中,其下必有伏兵。白气粉沸起,如楼状,其下必有藏兵万人,皆不可轻击。伏兵之气,如幢节状,在乌云中,或如赤杵在乌云中,或如乌人在赤云中。  凡暴兵气,白如瓜蔓连结,部队相逐,须臾罢而复出,至八九来而不断,急贼卒至,宜防固之。白气如仙人衣,千万连结,部队相逐,罢而复兴,如是八九者,当有千里兵来,视所起备之。黑云从敌上来,之我军上,欲袭我。敌人告发,宜备不宜战。壬子日,候四望无云,独见赤云如旌旗,其下有兵起,若遍四方者,天下尽有兵。若四望无云,独见黑云极天,天下兵大起。半天,半起。三日内有雨,灾解。敌欲来者,其气上有云,下有氛零,中天而下,敌必至。云气如旌旗,贼兵暴起。暴兵气,如人持刀楯,云如人,赤色,所临城邑,有卒兵至,惊怖,须臾去。  赤气如人持节,兵来未息。云如方虹,有暴兵。赤云如火者,所向兵至。天有白气,状如匹布,经丑未者,天下多兵。  凡战气,青白如膏,将勇。大战气,如人无头,如死人卧。敌上气如丹蛇,赤气随之,必大战,杀将。四望无云,见赤气如狗入营,其下有流血。  凡连阴十日,昼不见日,夜不见月,乱风四起,欲雨而无雨,名曰蒙,臣谋君。  故曰,久阴不雨臣谋主。雾气若昼若夜,其色青黄,更相掩冒,乍合乍散,臣谋君,逆者丧。山中冬雾十日不解者,欲崩之候。视四方常有大云,五色具者,其下有贤人隐也。青云润泽蔽日,在西北为举贤良。云气如乱穰,大风将至,视所从来避之。  云甚润而厚,大雨必暴至。四始之日,有黑云气如阵,厚重大者,多雨。气若雾非雾,衣冠不雨而濡,见则其城带甲而趣。日出没时,有云横截之,白者丧,乌者惊。  三日内雨者各解。有黑气入营者,兵相残。有赤青气入营者,兵弱。有云如蛟龙,所见处将军失魄。有云如鹄尾,来廕国上,三日亡。有云如日月晕,赤色,其国凶。  青白色,有大水。有云状如龙行,国有大水,人流亡。有云赤黄色,四塞终日,竟夜照地者,大臣纵恣。有云如气,昧而浊,贤人去,小人在位。  凡白虹者,百殃之本,众乱所基。雾者,众邪之气,阴来冒阳。  凡遇四方盛气,无向之战。甲乙日青气在东方,丙丁日赤气在南方,庚辛日白气在西方,壬癸日黑气在北方,戊巳日黄气在中央。四季战当此日气,背之吉。日中有黑气,君有小过而臣不谏,又掩君恶而扬君善,故日中有黑气不明也。  凡白虹雾,奸臣谋君,擅权立威。昼雾夜明,臣志得申,夜雾昼明,臣志不申。  雾终日终时,君有忧。色黄小雨。白言兵丧,青言疾,黑有暴水,赤有兵丧,黄言土功,或有大风。  凡夜雾,白虹见,臣有忧。昼雾白虹见,君有忧。虹头尾至地,流血之象。  凡雾气不顺四时,逆相交错,微风小雨,为阴阳气乱之象。从寅至辰巳上,周而复始,为逆者不成。积日不解,昼夜昏暗,天下欲分离。  凡雾四合,有虹各见其方,随四时色吉,非时色凶。气色青黄,更相掩覆,乍合乍散,臣欲谋君,为逆者不成,自亡。  凡雾气四方俱起,百步不见人,名曰昼昏,不有破国,必有灭门。  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以上,或一日,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故曰,天地霾,君臣乖,大旱。  凡海傍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北夷之气如牛羊群畜穹闾,南夷之气类舟船幡旗。自华以南,气下黑上赤。嵩高、三河之郊,气正赤。恆山之北,气青。勃、碣、海、岱之间,气皆正黑。江湖之间,气皆白。东海气如圆簦。附汉、河水,气如引布。江、汉气劲如杼。济水气如黑?。滑水气如狼白尾。淮南气如帛。少室气如白兔青尾。恆山气如黑牛青尾。东夷气如树,西夷气如室屋,南夷气如阇台,或类舟船。阵云如立垣,杼轴云类轴搏,两端锐。忄勺云如绳,居前亘天,其半半天,其V者类阙旗,故钩云勾曲。诸此云见,以五色占而泽抟密。其见,动人及有兵,必起合斗。其直,云气如三匹帛,广前锐后,大军行气也。韩云如布,赵云如牛,楚云如日,宋云如车,鲁云如马,卫云如犬,周云如车轮,秦云如行人,魏云如鼠,郑、齐云如绛衣,越云如龙,蜀云如囷。车气乍高乍下,往往而聚。骑气卑而布,卒气抟。前卑后高者疾,前方而高,后锐而卑者却。其气平者,其行徐。前高后卑者,不止而返。校骑之气正苍黑,长数百丈,游兵之气如彗扫,一云长数百丈,无根本。喜气上黄下白,怒气上下赤,忧气上下黑,土功气黄白,徙气白。  凡候气之法,气初出时,若云非云,若雾非雾,仿佛若可见。初出森森然,在桑榆上,高五六尺者,是千五百里外。平视则千里,举目望则五百里。仰瞻中天,则百里内。平望桑榆间二千里,登高而望,下属地者,三千里。  凡欲知我军气,常以甲巳日及庚、子、辰、戌、午、未、亥日,及八月十八日,去军十里许,登高望之可见,依别记占之。百人以上皆有气。  凡占灾异,先推九宫分野,六壬日月,不应阴雾风雨而阴雾者,乃可占。对敌而坐,气来甚卑下,其阴覆人,上掩沟盖道者,是大贼必至。敌在东,日出候。在南,日中候。在西,日入候。在北,夜半候。王相色吉,囚死色凶。  凡军上气,高胜下,厚胜薄,实胜虚,长胜短,泽胜枯。我军在西,贼军在东,气西厚东薄,西长东短,西高东下,西泽东枯,则知我军必胜。  凡气初出,似甑上气,勃勃上升。气积为雾,雾为阴,阴气结为虹蜺姿晕珥之属。  凡气不积不结,散漫一方,不能为灾。必须和杂杀气,森森然疾起,乃可论占。  军上气安则军安,气不安则军不安。气南北则军南北,气东西则军亦东西。气散则为军破败。  候气,常以平旦、下晡、日出没时处气,以见知大。占期内有大风雨久阴,则灾不成。故风以散之,阴以谏之,云以幡之,雨以厌之。  五代灾变应梁武帝天监元年八月壬寅,荧惑守南斗。占曰:“籴贵,五谷不成,大旱,多火灾,吴、越有忧,宰相死。”是岁大旱,米斗五千,人多饿死。其二年五月,尚书范云卒。  二年五月丙辰,月犯心。占曰:“有乱臣,不出三年,有亡国。”其四年,交州刺史李凯举兵反。七月丙子,太白犯轩辕大星。  四年六月壬戌,岁星昼见。占曰:“岁色黄润,立竿影见,大熟。”是岁大穰,米斛三十。又曰:“星与日争光,武且弱,文且强。”自此后,帝崇尚文儒,躬自讲说,终于太清,不修武备。八月庚子,老人星见。占曰:“老人星见,人主寿昌。”  自此后,每年恆以秋分后见于参南,至春分而伏。武帝寿考之象云。  七年九月巳亥,月犯东井。占曰:“有水灾。”其年京师大水。  十年九月丙申,天西北隆隆有声,赤气上至地。占曰:“天狗也,所往之乡有流血,其君失地。”其年十二月,马仙琕大败魏军,斩馘十余万,克复朐山城。十二月壬戌朔,日食,在牛四度。  十三年二月丙午,太白失行,在天关。占曰:“津梁不通,又兵起。”其年填星守天江。占曰:“有江河塞,有决溢,有土功。”其年,大发军众造浮山堰,以堨淮水。至十四年,填星移去天江而堰坏,奔流决溢。  十四年十月辛未,太白犯南斗。  十七年闰八月戊辰,月行掩昴。  普通元年春正月丙子,日有食之。占曰:“日食,阴侵阳,阳不克阴也。为大水。”其年七月,江、淮、海溢。九月乙亥,有星晨见东方,光烂如火。占曰:“国皇见,有内难,有急兵反叛。”其三年,义州刺史文僧朗以州叛。  四年十一月癸未朔,日有食之,太白昼见。  六年三月丙午,岁星入南斗。庚申,月食。五月己酉,太白昼见。六月癸未,太白经天。九月壬子,太白犯右执法。  七年正月癸卯,太白岁星在牛相犯。占曰:“其国君凶,易政。”明年三月,改元,大赦。大通元年八月甲申,月掩填星。闰月癸酉,又掩之。占曰:“有大丧,天下无主,国易政。”其后中大通元年九月癸巳,上又幸同泰寺舍身,王公以一亿万钱奉赎。十月己酉还宫,大赦,改元。中大通三年,太子薨,皆天下无主、易政及大丧之应。  中大通元年闰月壬戌,荧惑犯鬼积尸。占曰:“有大丧,有大兵,破军杀将。”  其二年,萧玩帅众援巴州,为魏梁州军所败,玩被杀。  四年七月甲辰,星陨如雨。占曰:“星陨,阳失其位,灾害之象萌也。”又曰:“星陨如雨,人民叛,下有专讨。”又曰:“大人忧。”其后侯景狡乱,帝以忧崩,人众奔散,皆其应也。  五年正月己酉,长星见。  六年四月丁卯,荧惑在南斗。占曰:“荧惑出入留舍南斗中,有贼臣谋反,天下易政,更元。”其年十二月,北梁州刺史兰钦举兵反,后年改为大同元年。  大同三年三月乙丑,岁星掩建星。占曰:“有反臣。”其年,会稽山贼起。其七年,交州刺史李贲举兵反。  五年十月辛丑,彗出南斗,长一尺余,东南指,渐长一丈余。十一月乙卯,至娄灭。占曰:“天下有谋王者。”其八年正月,安成民刘敬躬挟左道以反,党与数万。其九年,李贲僭称皇帝于交州。  太清二年五月,两月见。占曰:“其国乱,必见于亡国。”  三年正月壬午,荧惑守心。占曰:“王者恶之。”乙酉,太白昼见。占曰:“不出三年,有大丧,天下革政更王,强国弱,小国强。”三月丙子,荧惑又守心。  占曰:“大人易政,主去其宫。”又曰:“人饥亡,海内哭,天下大溃。”是年,帝为侯景所幽,崩。七月,九江大饥,人相食十四五。九月戊午,月在斗,掩岁星。  占曰:“天下亡君。”其后侯景篡杀。  简文帝大宝元年正月丙寅,月昼光见。占曰:“月昼光,有隐谋,国雄逃。”  又云:“月昼明,奸邪并作,擅君之朝。”其后侯景篡杀,皆国乱亡君。大丧更政之应也。  元帝承圣三年九月甲午,月犯心中星。占曰:“有反臣,王者恶之,有亡国。”  其后三年,帝为周军所俘执,陈氏取国,梁氏以亡。  陈武帝永定三年九月辛卯朔,月入南斗。占曰:“月入南斗,大人忧。”一曰:“太子殃。”后二年,帝崩,太子昌在周为质,文帝立。后昌还国,为侯安都遣盗迎杀之。  三年五月丙辰朔,日有食之。占曰:“日食君伤。”又曰:“日食帝德消。”  六月庚子,填星钺与太白并。占:“太白与填合,为疾为内兵。”  文帝天嘉元年五月辛亥,荧惑犯右执法。占曰:“大臣有忧,执法者诛。”后四年,司空侯安都赐死。  九月癸丑,彗星长四尺,见芒,指西南。占曰:“彗星见则敌国兵起,得本者胜。”其年,周将独孤盛领众趣巴湘,侯瑱袭破之。  二年五月己酉,岁星守南斗。六月丙戌,荧惑犯东井。七月乙丑,荧惑入鬼中。  戊辰,荧惑犯斧质。十月,荧惑行在太微右掖门内。  三年闰二月己丑,荧惑逆行,犯上相。甲子,太白犯五车、填星。七月,太白犯舆鬼。八月癸卯,月犯南斗。丙午,月犯牵牛。庚甲,太白入太微。十一月丁丑,月犯毕左股。辛巳,荧惑犯岁星。戊子,月犯角。庚寅,月入氐。  四年六月癸丑,太白犯右执法。七月戊子,荧惑犯填星。八月甲午,荧惑犯轩辕大星。丁未,太白犯房。九月戊寅,荧惑入太微,犯右执法。癸未,太白入南斗。  占曰:“太白入斗,天下大乱,将相谋反,国易政。”又曰:“君死,不死则废。”  又曰:“天下受爵禄。”其后安成王为太傅,废少帝而自立,改官受爵之应也。辛卯,荧惑犯左执法。十一月辛酉,荧惑犯右执法。甲戌,月犯毕左股。  五年正月甲子,月犯毕大星奎。丁卯,月犯星。四月庚子,太白岁星合在奎,金在南,木在北,相去二尺许。壬寅,月入氐,又犯荧惑,太白岁星又合,在娄,相去一尺许。癸卯,月犯房上星。五月庚午,荧惑逆行二十一日,犯氐东南、西南星。占曰:“月有贼臣。”又曰:“人主无出,廊庙间有伏兵。”又曰:“君死,有赦。”后二年,少帝废之应也。六月丙申,月犯亢。七月戊寅,月犯毕大星。闰十月庚申,月犯牵牛。丙子,又犯左执法。十一月乙未,月食毕大星。  六年正月己亥,太白犯荧惑,相去二寸。占曰:“其野有兵丧,改立侯王。”  三月丁卯,日入后,众星未见,有流星白色,大如斗,从太微间南行,尾长尺余。  占曰:“有兵与丧。”四月丁巳,月犯轩辕。占曰:“女主有忧。”五月丁亥,太白犯轩辕。占曰:“女主失势。”又曰:“四方祸起。”其后年,少帝废,废后慈训太后崩。六月己未,月犯氐。辛酉,有彗长可丈余。占曰:“阴谋奸宄起。”一曰:“宫中火起。”后安成王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废少帝而自立,阴谋之应。  八月戊辰,月掩毕大星。丙子,月与太白并,光芒相着,在太微西蕃南三尺所。九月辛巳,荧惑犯左执法。癸未,太白犯右执法。辛卯,犯左执法。乙巳,月犯上相,太白犯荧惑。其夜,月又犯太白。占曰:“其国内外有兵丧,改立侯王。”明年,帝崩,又少帝废之应也。  七年二月庚午,日无光,乌见。占曰:“王者恶之。”其日庚午,吴、楚之分野。四月甲子,日有交晕,白虹贯之。是月癸酉,帝崩。  废帝天康元年五月庚辰,月犯轩辕女御大星。占曰:“女主忧。”后年,慈训太后崩。癸未,月犯左执法。  光大元年正月甲寅,月犯轩辕大星。占曰:“女主当之。”八月戊寅,月食哭星。占曰:“有丧泣事。”明年,太后崩,临海王薨,哭泣之应也。壬午,镇星辰星合于轸。九月戊午,辰星太白相犯。占曰:“改立侯王。”己未,月犯岁星。占曰:“国亡君。”十二月辛巳,月又犯岁星。辛卯,月犯建星。占曰:“大人恶之。”  二年正月戊申,月掩岁星。占曰:“国亡君。”五月乙未,月犯太白。六月丙寅,太白犯右执法。壬子,客星见氐东。八月庚寅,月犯太微。九月庚戌,太白逆行,与镇星合,在角。占曰:“为白衣之会。”又曰:“所合之国,为亡地,为疾兵。”戊午,太白昼见。占曰:“太白昼见,国更政易王。”十一月丙午,岁星守右执法,甲申,月犯太微东南星。戊子,太白入氐。十二月甲寅,慈训太后废帝为临海王,太建二年四月薨,皆其应也。  宣帝太建七年四月丙戌,有星孛于大角。占曰:“人主亡。”五月庚辰,荧惑犯右执法。壬子,又犯右执法。  十年二月癸亥,日上有背。占曰:“其野失地,有叛兵。”甲子,吴明彻军败于吕梁,将卒并为周军所虏。来年,淮南之地,尽没于周。十月癸卯,月食荧惑。  占曰:“国败君亡,大兵起,破军杀将。”来年三月,吴明彻败于吕梁,十三年帝崩,败国亡君之应也。  十一年四月己丑,岁星太白辰星合于东井。  十二年二月壬寅,白虹见西方。占曰:“有丧。”其后十三年帝崩。十月戊午,月犯牵牛吴越之野。占曰:“其国亡,君有忧。”后年帝崩。辛酉,岁星犯执法。  十二月癸酉,辰星在太白上。甲戌,辰星太白交相掩。占曰:“大兵在野,大战。”  辛巳,彗星见西南。占曰:“有兵丧。”明年帝崩,始兴王叔陵作乱。  后主至德元年正月壬戌,蓬星见。占曰:“必有亡国乱臣。”后帝于太皇寺舍身作奴,以祈冥助,不恤国政,为施文庆等所惑,以至国亡。  魏普泰元年十月,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聚于觜参,色甚明大。占曰:“当有王者兴。”其月,齐高祖起于信都,至中兴二年春而破尔硃兆,遂开霸业。  魏武定四年九月丁未,高祖围玉壁城,有星坠于营,众驴皆鸣。占曰:“破军杀将。”高祖不豫,五年正月丙午崩。  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十二月甲申,荧惑犯房北头第一星及钩钤。占曰:“大臣有反者。”其二年二月壬辰,太尉彭乐谋反,诛。  八年二月己亥,岁星守少微,经六十三日。占曰:“五官乱。”五月癸卯,岁星犯太微上将。占曰:“大将忧,大臣死。”其十年五月,诛诸元宗室四十余家,乾明元年,诛杨遵彦等,皆五官乱,大将忧,大臣死之应也。  八年七月甲辰,月掩心星。占曰:“人主恶之。”十年十月,帝崩。  九年二月,荧惑犯鬼质。占曰:“斧质用,有大丧。”三月甲午,荧惑犯轩辕。  占曰:“女主恶之。”其十年五月,诛魏氏宗室,十月帝崩,斧质用,有大丧之应也。  十年六月庚子,填星犯井钺,与太白并。占曰:“子为玄枵,齐之分野,君有戮死者,大臣诛,斧钺用。”其明年二月乙巳,太师常山王诛尚书令杨遵彦、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可硃浑天和、侍中宋钦道等。八月壬午,废少帝为济南王。  废帝乾明元年三月甲午,荧惑入轩辕。占曰:“女主凶。”后太宁二年四月,太后崩。  肃宗皇建二年四月丙子,日有食之。子为玄枵,齐之分野。七月乙丑,荧惑入鬼中,戊辰,犯鬼质。占曰:“有大丧。”十一月,帝以暴疾崩。  武成帝河清元年七月乙亥,太白犯舆鬼。占曰:“有兵谋,诛大臣,斧质用。”  其年十月壬申,冀州刺史平秦王高归彦反,段孝先讨擒,斩之于都市,又其二年,杀太原王绍德,皆斧质用之应也。八月甲寅,月掩毕。占曰:“其国君死,大臣有诛者,有边兵大战,破军杀将。”其十月,平秦王归彦以反诛,其三年,周师与突厥入并州,大战城西,伏尸流血百余里,皆其应也。  四年正月己亥,太白犯荧惑,相去二寸,在奎。甲辰,太白、荧惑、岁星合在娄。占曰:“甲为齐。三星若合,是谓惊立绝行,其分有兵丧,改立侯王,国易政。”  三月戊子,慧星见。占曰:“除旧布新,有易王。”至四月,传位于太子,改元。  后主天统元年六月壬戌,彗星见于文昌,长数寸,入文昌,犯上将,然后经紫微宫西垣入危,渐长一丈余,指室壁。后百余日,在虚危灭。占曰:“有大丧,有亡国易政。”其四年十二月,太上皇崩。  三年五月戊寅,甲夜,西北有赤气竟天,夜中始灭。十月丙午,天西北频有赤气。占曰:“有大兵大战。”后周武帝总众来伐,大战,有大兵之应也。  四年六月,彗星见东井。占曰:“大乱,国易政。”七月,孛星见房心,白如粉絮,大如斗,东行。八月,入天市,渐长四丈,犯瓠瓜,历虚危,入室,犯离宫。  九月入奎,至娄而灭。孛者,孛乱之气也。占曰:“兵丧并起,国大乱易政,大臣诛。”其后,太上皇崩。至武平二年七月,领军库狄伏连、治书侍御史王子宜,受琅邪王俨旨,矫诏诛录尚书、淮南王和士开于南台,伏连等即日伏诛,右仆射冯子琮赐死。此国乱之应也。  五年二月戊辰,岁星逆行,掩太微上将。占曰:“天下大惊,四辅有诛者。”  五月甲午,荧惑犯鬼积尸。甲,齐也。占曰:“大臣诛,兵大起,斧质用,有大丧。”  至武平二年九月,诛琅邪王俨,三年五月,诛右丞相、咸阳王斛律明月,四年七月,诛兰陵王长恭,皆懿亲名将也。四年十月,又诛崔季舒等,此斧质用之应也。  武平三年八月癸未,填星、岁星、太白合于氐,宋之分野。占曰:“其国内外有兵丧,改立侯王。”其四年十月,陈将吴明彻寇彭城,右仆射崔季舒,国子祭酒张雕,黄门裴泽、郭遵,尚书左丞封孝琰等,谏车驾不宜北幸并州。帝怒,并诛之,内外兵丧之应也。九月庚申,月在娄,食既,至旦不复。占曰:“女主凶。”其三年八月,废斛律皇后,立穆后。四年,又废胡后为庶人。十一月乙亥,天狗下西北。  占曰:“其下有大战流血。”后周武帝攻晋州,进兵平并州,大战流血。  三年十二月辛丑,日食岁星。占曰:“有亡国。”至七年,而齐亡。  四年五月癸巳,荧惑犯右执法。占曰:“大将死,执法者诛,若有罪。”其年,诛右丞相斛律明月,明年,诛兰陵王长恭,后年,诛右仆射崔季舒,皆大将死,执法诛之应也。  周闵帝元年五月癸卯,太白犯轩辕。占曰:“太白行轩辕中,大臣出令。”又曰:“皇后失势。”辛亥,荧惑犯东井北端第二星。占曰:“其国乱。”又曰:“大旱。”其年九月,冢宰护逼帝逊位,幽于旧邸,月余杀崩,司会李植、军司马孙恆及宫伯乙弗凤等被诛害。其冬大旱。皆大臣出令、大臣死、旱之应也。  明帝二年三月甲午,荧惑入轩辕。占曰:“王者恶之,女主凶。”其月,王后独孤氏崩。六月庚子,填星犯井钺,与太白并。占曰:“伤成于钺,君有戮死者。”  其年,太师宇文护进食,帝遇毒崩。  武帝保定元年九月乙巳,客星见于翼。十月甲戌,日有食之。戊寅,荧惑犯太微上将,合为一。  二年闰正月癸巳,太白入昴。二月壬寅,荧惑犯太微上相。三月壬午,荧惑犯左执法。七月乙亥,太白犯舆鬼。九月戊辰,日有食之,既。十一月壬午,荧惑犯岁星于危南。  三年三月乙丑朔,日有食之。九月甲子,荧惑犯太微上将。占曰:“上将诛死。”  十月壬辰,荧惑犯左执法。  四年二月庚寅朔,日有食之。甲午,荧惑犯房右骖。三月己未,荧惑又犯房右骖。占曰:“上相诛,车驰人走,天下兵起。”其年十月,冢宰晋公护率军伐齐。  十二月,柱国、庸公王雄力战死之,遂班师。兵起将死之应也。八月丁亥,朔,日有蚀之。  五年正月辛卯,白虹贯日。占曰:“为兵丧。”甲辰,太白、荧惑、岁星合于娄。六月庚申,慧星出三台,入文昌,犯上将,后经紫宫西垣入危,渐长一丈余,指室壁,后百余日稍短,长二尺五寸,在虚危灭,齐之分野。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天和元年正月己卯,日有食之。十月乙卯,太白昼见,经天。  二年,正月癸酉朔,日有食之。五月己丑,岁星与荧惑合在井宿,相去五尺。  并为秦分。占曰:“其国有兵,为饥旱,大臣匿谋,下有反者,若亡地。”闰六月丁酉,岁星、太白合,在柳,相去一尺七寸。柳为周分。占曰:“为内兵。”又曰:“主人凶忧,失城。”是岁,陈湘州刺史华皎率众来附,遣卫公直将兵援之,因而南伐。九月,卫公直与陈将淳于量战于沌口,王师失利。元定、韦世冲以步骑数千先度,遂没陈。七月庚戌,太白犯轩辕大星,相去七寸。占曰:“女主失势,大臣当之。”又曰:“西方祸起。”其十一月癸丑,太保、许公宇文贵薨,大臣当之验也。十月辛卯,有黑气一,大如杯,在日中。甲午,又加一,经六日乃灭。占曰:“臣有蔽主之明者。”十一月戊戌朔,日有食之。庚子,荧惑犯钩钤,去之六寸。  占曰:“王者有忧。”又曰:“车骑惊,三公谋。”  三年三月己未,太白犯井北辕第一星。占曰:“将军恶之。”其七月壬寅,隋公杨忠薨。四月辛巳,太白入舆鬼,犯积尸。占曰:“大臣诛。”又曰:“乱臣在内,有屠城。”六月甲戌,彗见东井,长一丈,上白下赤而锐,渐东行,至七月癸卯,在鬼北八寸所乃灭。占曰:“为兵,国政崩坏。”又曰:“将军死,大臣诛。”  七月己未,客星见房心,白如粉絮,大如斗,渐大,东行;八月,入天市,长如匹所,复东行,犯河鼓右将;癸未,犯瓠瓜,又入室,犯离宫;九月壬寅,入奎,稍小;壬戌,至娄北一尺所灭。凡六十九日。占曰:“兵起,若有丧,白衣会,为饥旱,国易政。”又曰:“兵犯外城,大臣诛。”  四年二月戊辰,岁星逆行,掩太微上将。占曰:“天下大惊,国不安,四辅有诛,必有兵革,天下大赦。”庚午,有流星,大如斗,出左摄提,流至天津灭,有声如雷。五月癸巳,荧惑犯舆鬼。甲午,犯积尸。占曰:“午,秦也。大臣有诛,兵大起。”后三年,太师、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以不臣诛,皆其应也。  五年正月乙巳,月在氐,晕,有白虹长丈所贯之,而有两珥连接,规北斗第四星。占曰:“兵大起,大战,将军死于野。”是冬,齐将斛律明月寇边,于汾北筑城,自华谷至于龙门。其明年正月,诏齐公宪率师御之。三月己酉,宪自龙门度河,攻拔其新筑五城,兵起大战之应也。  六年二月己丑夜,有苍云,广三丈,经天,自戌加辰。四月戊寅朔,日有蚀之。  己卯,荧惑逆行,犯舆鬼。占曰:“有兵丧,大臣诛,兵大起。”其月,又率师取齐宜阳等九城。六月,齐将攻陷汾州。六月庚辰,荧惑太白合,在张宿,相去一尺。  占曰:“主人兵不胜,所合国有殃。”  建德元年三月丙辰,荧惑、太白合壁。占曰:“其分有兵丧,不可举事,用兵必受其殃。”又曰:“改立侯王,有德者兴,无德者亡。”其月,诛晋公护、护子谭公会、莒公至、崇业公静等,大赦。癸亥,诏以齐公宪为大冢宰,是其验也。七月丙午,辰与太白合于井,相去七寸。占曰;“其下之国,必有重德致天下。”后四年,上帅师平齐,致天下之应也。九月己酉,月犯心中星,相去一寸。占曰:“乱臣在傍,不出五年,下有亡国。”后周武伐齐,平之,有亡国之应也。  二年二月辛亥,白虹贯日。占曰:“臣谋君,不出三年。”又曰:“近臣为乱。”  后年七月,卫王直在京师举兵反。癸亥,荧惑掩鬼西北星。占曰:“大贼在大人之侧。”又曰:“大臣有诛。”四月己亥,太白掩西北星,壬寅,又掩东北星。占曰:“国有忧,大臣诛。”六月丙辰,月犯心中后二星。占曰:“乱臣在傍,不出三年,有亡国。”又曰:“人主恶之。”九月癸酉,太白犯左执法。占曰:“大臣有忧,执法者诛,若有罪。”十一月壬子,太白掩填星,在尾。占曰:“填星为女主,尾为后宫。”明年皇太后崩。  三年二月戊午,客星大如桃,青白色,出五车东南三尺所,渐东行,稍长二尺所;至四月壬辰,入文昌;丁未,入北斗魁中,后出魁,渐小。凡见九十三日。占曰:“天下兵起,车骑满野,人主有忧。”又曰:“天下有乱,兵大起,臣谋主。”  其七月乙酉,卫王直在京师举兵反,讨擒之,废为庶人。至十月,始州民王鞅拥众反,讨平之。四月乙卯,星孛于紫宫垣外,大如拳,赤白,指五帝座,渐东南行,稍长一丈五尺;五月甲子,至上台北灭。占曰:“天下易政,无德者亡。”后二年,武帝率六军灭齐。十一月丙子,岁星与太白相犯,光芒相及,在危。占曰:“其野兵,人主凶,失其城邑。危,齐之分野。”后二年,宇文神举攻拔陆浑等五城。十二月庚寅,月犯岁星,在危,相去二寸。占曰:“其邦流亡,不出三年。”辛卯,月行在营室,食太白。占曰:“其国以兵亡,将军战死。营室,卫也,地在齐境。”  后齐亡入周。  四年三月甲子,月犯轩辕大星。占曰:“女主有忧,又五官有乱。”  五年十月庚戌,荧惑犯太微西蕃上将星。占曰:“天下不安,上将诛,若有罪,其止。”  六年二月,皇太子巡抚西土,仍讨吐谷浑。八月,至伏俟城而旋。吐谷浑寇边,天下不安之应也。六月庚午,荧惑入鬼。占曰:“有丧旱。”其七月,京师旱。十月戊午,岁星犯大陵。又己未、庚申,月连晕,规昴、毕、五车及参。占曰:“兵起争地。”又曰:“王自将兵。”又曰:“天下大赦。”癸亥,帝率众攻晋州。是日虹见晋州城上,首向南,尾入紫宫,长十余丈。庚午,克之。丁卯夜,白虹见,长十余丈,头在南,尾入紫宫中。占曰:“其下兵战流血。”又曰:“若无兵,必有大丧。”至六年正月,平齐,与齐军大战。十一月稽胡反,齐王讨平之。  六年四月,先此荧惑入太微宫二百日,犯东蕃上相,西蕃上将,句已往还。至此月甲子,出端门。占曰:“为大臣代主。”又曰:“臣不臣,有反者。”又曰:“必有大丧。”后宣、武继崩,高祖以大运代起。十月癸卯,月食,荧惑在斗。占曰:“国败,其君亡,兵大起,破军杀将。斗为吴、越之星,陈之分野。”十一月,陈将吴明彻侵吕梁,徐州总管梁士彦出军与战,不利。明年三月,郯公王轨讨擒陈将吴明彻,俘斩三万余人。十一月甲辰,晡时,日中有黑子,大如杯。占曰:“君有过而臣不谏,人主恶之。”十二月癸丑,流星大如月,西流有声,蛇行屈曲,光照地。占曰:“兵大起,下有战场。”戌辰平旦,有流星大如三斗器,色赤,出紫宫,凝著天,乃北下。占曰:“人主去其宫殿。”是月,营州刺史高宝宁据州反。  其明年五月,帝总戎北伐。后年,武帝崩。  宣政元年正月丙子,月食昴。占曰:“有白衣之会。”又曰:“匈奴侵边。”  其月,突厥寇幽州,杀略吏人。五月,帝总戎北伐。六月,帝疾甚,还京,次云阳而崩。六月壬午,癸丑,木火金三星合,在井。占曰:“其国霸。”又曰:“其国外内有兵丧,改立侯王。”是月,幽州人卢昌期据范阳反,改立王侯,兵丧之验也。  七年辛丑,月犯心前星。占曰:“太子恶之,若失位。”后静帝立为天子,不终之徵也。丙辰,荧惑、太白合,在七星,相去二尺八寸所。占曰:“君忧。”又曰:“其国有兵,改立王侯,有德兴,无德亡。”后年,改署四辅官,传位太子,改立王侯之应也。己未,太白犯轩辕大星。占曰:“女主凶。”后二年,宣帝崩,杨后令其父隋公为大丞相,总军国事。隋氏受命,废后为乐平公主,余四后悉废为比丘尼。八月庚辰,太白入太微。占曰:“为天下惊。”又曰:“近臣起兵,大臣相杀,国有忧。”其后,赵、陈等五王为执政所诛,大臣相杀之应也。九月丁酉,荧惑入太微西掖门,庚申,犯左执法,相去三寸。占曰:“天下不安,大臣有忧。”又曰:“执法者诛若有罪。”是月,汾州稽胡反,讨平之。十一月,突厥寇边,围酒泉,杀略吏人。明年二月,杀柱国、郯公王轨。皆其应也。十二月癸未,荧惑入氐,守犯之三十日。占曰:“天子失其宫。”又曰:“贼臣在内,下有反者。”又曰:“国君有系饥死,若毒死者。”静帝禅位,隋高祖幽杀之。  宣帝大成元年正月丙午、癸丑,日皆有背。占曰:“臣为逆,有反叛,边将去之。”又曰:“卿大夫欲为主。”其后,隋公作霸,尉迥、王谦、司马消难各举兵反。  大象元年四月戊子,太白、岁星、辰星合,在井。占曰:“是谓惊立,是谓绝行,其国内外有兵丧,改立王公。”又曰:“其国可霸,修德者强,无德受殃。”  其五月,赵、陈、越、代、滕五王并入国。后二年,隋王受命,宇文氏宗族相继诛灭。六月丁卯,有流星一,大如鸡子,出氐中,西北流,有尾迹,长一丈所,入月中,即灭。占曰:“不出三年,人主有忧。”又曰:“有亡国。”静帝幽闭之应也。  己丑,有流星一,大如斗,色青,有光明照地,出营室,抵壁入浊。七月壬辰,荧惑掩房北头第一星。占曰:“亡君之诫。”又曰:“将军为乱,王者恶之,大臣有反者,天子忧。”其十二月,帝亲御驿马,日行三百里。四皇后及文武侍卫数百人,并乘驲以从。房为天驷,荧惑主乱,此宣帝乱道德,驰骋车骑,将亡之诫。八月辛巳,荧惑犯南斗第五星。占曰:“且有反臣,道路不通,破军杀将。”尉迥、王谦等起兵败亡之徵也。九月己酉,太白入南斗魁中。占曰:“天下有大乱,将相谋反,国易政。”又曰:“君死,不死则疾。”又曰:“天下爵禄。”皆高祖受命、群臣分爵之徵也。十月壬戌,岁星犯轩辕大星。占曰:“女主忧,若失势。”周自宣政元年,荧惑、太白从岁星聚东井。大象元年四月,太白、岁星、辰星又聚井。十月,岁星守轩辕。其年,又守翼。东井,秦分,翼,楚分,汉东为楚地,轩辕后族,隋以后族兴于秦地之象,而周之后妃失势之徵也。乙酉,荧惑在虚,与填星合。占曰:“兵大起,将军为乱,大人恶之。”是月,相州段德举谋反,伏诛。其明年三月,杞公宇文亮举兵反,擒杀之。  二年四月乙丑,有星大如斗,出天厨,流入紫宫,抵钩陈乃灭。占曰:“有大丧,兵大起,将军戮。”又曰:“臣犯上,主有忧。”其五月,帝崩,隋公执国政,大丧、臣犯主之应。赵王、越王以谋执政被诛。又荆、豫、襄三州诸蛮反,尉迥、王谦、司马消难各举兵畔,不从执政,终以败亡。皆大兵起、将军戮之应也。五月甲辰,有流星一,大如三斗器,出太微端门,流入翼,色青白,光明照地,声若风吹幡旗。占曰:“有立王,若徙王。”又曰:“国失君。”其月己酉,帝崩,刘昉矫制,以隋公受遗诏辅政,终受天命,立王、徙王、失君之应也。七月壬子,岁星、太白合于张,有流星,大如斗,出五车东北流,光明烛地。九月甲申,荧惑、岁星合于翼。  静帝大定元年正月乙酉,岁星逆行,守右执法,荧惑掩房北第一星。占曰:“房为明堂,布政之宫,无德者失之。”二月甲子,隋王称尊号。  高祖文皇帝开皇元年三月甲申,太白昼见。占曰:“太白经天昼见,为臣强,为革政。”四月壬午,岁星昼见。占曰:“大臣强,有逆谋,王者不安。”其后,刘昉等谋反,伏诛。十一月己巳,有流星,声如隤墙,光烛地。占曰:“流星有光有声,名曰天保,所坠国安有喜。”其九年,平陈,天下一统。五年八月戊申,有流星数百,四散而下。占曰:“小星四面流行者,庶人流移之象也。”其九年,平陈,江南士人,悉播迁入京师。  八年二月庚子,填星入东井。占曰:“填星所居有德,利以称兵。”其年大举伐陈,克之。十月甲子,有星孛于牵牛。占曰:“臣杀君,天下合谋。”又曰:“内不有大乱,则外有大兵。牛,吴、越之星,陈之分野。”后年,陈氏灭。  九年正月己巳,白虹夹日。占曰:“白虹衔日,臣有背主。”又曰:“人主无德者亡。”是月,灭陈。  十四年十一月癸未,有彗星孛于虚危及奎娄,齐、鲁之分野。其后鲁公虞庆则伏法,齐公高颎除名。  十九年十二月乙未,星陨于渤海。占曰:“阳失其位,灾害之萌也。”又曰:“大人忧。”二十年十月,太白昼见。占曰:“大臣强,为革政,为易王。”右仆射杨素,荧惑高祖及献后,劝废嫡立庶。其月乙丑,废皇太子勇为庶人。明年改元。  皆阳失位及革政易王之验也。  仁寿四年六月庚午,有星入于月中。占曰:“有大丧,有大兵,有亡国,有破军杀将。”七月乙未,日青无光,八日乃复。占曰:“主势夺。”又曰:“日无光,有死王。”甲辰,上疾甚,丁未,宫车晏驾。汉王谅反,杨素讨平之。皆兵丧亡国死王之应。  炀帝大业元年六月甲子,荧惑入太微。占曰:“荧惑为贼,为乱入宫,宫中不安。”  三年三月辛亥,长星见西方,竟天,干历奎娄、角亢而没;至九月辛未,转见南方,亦竟天,又干角亢,频扫太微帝座,干犯列宿,唯不及参、井。经岁乃灭。  占曰:“去秽布新,天所以去无道,建有德,见久者灾深,星大者事大,行迟者期远。兵大起,国大乱而亡。余殃为水旱饥馑,土功疾疫。”其后,筑长城,讨吐谷浑及高丽,兵戎岁驾,略无宁息。水旱饥馑疾疫,土功相仍,而有群盗并起,邑落空虚。九年五月,礼部尚书杨玄感于黎阳举兵反。丁未,荧惑逆行入南斗,色赤如血,如三斗器,光芒震耀,长七八尺,于斗中句巳而行。占曰:“有反臣,道路不通,国大乱,兵大起。”斗,吴、越分野,玄感父封于越,后徙封楚地,又次之,天意若曰,使荧惑句巳之,除其分野。至七月,宇文述讨平之。其兄弟悉枭首车裂,斩其党与数万人。其年,硃燮、管崇亦于吴郡拥众反。此后群盗屯聚,剽略郡县,尸横草野,道路不通,赍诏敕使人,皆步涉夜行,不敢遵路。  十一年六月,有星孛于文昌东南,长五六寸,色黑而锐,夜动摇,西北行,数日至文昌,去宫四五寸,不入,却行而灭。占曰:“为急兵。”其八月,突厥围帝于雁门,从兵悉冯城御寇,矢及帝前。七月,荧惑守羽林。占曰:“卫兵反。”十二月戊寅,大流星如斛,坠贼卢明月营,破其冲輣,压杀十余人。占曰:“奔星所坠,破军杀将。”其年,王充击卢明月城,破之。  十二年五月丙戌朔,日有食之,既。占曰:“日食既,人主亡,阴侵阳,下伐上。”其后宇文化及等行杀逆。癸巳,大流星陨于吴郡,为石。占曰:“有亡国,有死王,有大战,破军杀将。”其后大军破逆贼刘元进于吴郡,斩之。八月壬子,有大流星如斗,出王良阁道,声如陨墙;癸丑,大流星如甕,出羽林。九月戊午,有枉矢二,出北斗魁,委曲蛇形,注于南斗。占曰:“主以兵去,天之所伐。”亦曰:“以乱伐乱,执矢者不正。”后二年,化及杀帝僭号,王充亦于东都杀恭帝,篡号郑。皆杀逆无道,以乱代乱之应也。  十三年五月辛亥,大流星如甕,坠于江都。占曰:“其下有大兵战,流血破军杀将。”六月,有星孛于太微五帝座,色黄赤,长三四尺所,数日而灭。占曰:“有亡国,有杀君。”明年三月,宇文化及等杀帝也。十一月辛酉,荧惑犯太微,日光四散如流血。占曰:“贼入宫,主以急兵见伐。”又曰:“臣逆君。”明年三月,化及等杀帝,诸王及幸臣并被戮。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卷二十一志第十六 天文下-隋书》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卷二十四志第十九 食货-隋书

卷二十四志第十九 食货 王者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人,总土地所生,料山泽之利,式遵行令,敬授人时,农商趣向,各本事业。《书》称懋迁有无,言谷货流通,咸得其所者也。《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