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湫记》李孝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大龙湫记》是元代李孝光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两次大龙湫的记游,写出了大瀑布的奇特景色。第一次,

《又与焦弱侯》李贽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又与焦弱侯》是一篇古文,作者是明代李贽。本文选自《焚书》卷二,收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

作品简介《大龙湫记》是元代李孝光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两次大龙湫的记游,写出了大瀑布的奇特景色。第一次是水大时,大龙湫声势夺人;第二次是水小时,写了大龙湫“乍大乍小”的奇观以及周围的秀丽景色。作者善于运用各种手段从不同角度来写,既写了大龙湫本身的壮观,又通过游人对大龙湫的感受来加以衬托,使人读后有一种变幻莫测、美不胜收的感受。

作品原文

大龙湫记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鳌,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进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大乍小,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间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字词解释
1 、 大德七年秋八月, ——公元1 303 年。 大德: 元成宗年号。
2、 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 ——老先生: 这篇文章最后说: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 南山公即泰不华,蒙古人,字兼善, 初名达普化。 父为台州录事, 家居台州。 元英宗至治进士, 授集贤修撰。 官至礼部尚书, 出为台州路达鲁花赤(元代官名, 蒙语译语, 长官的意思。 ) 方国珍起兵, 被杀。 大龙湫: 又名大瀑布。 在雁山西谷。
3、 苦雨积日夜。 ——“苦” 后省略“于” , 介词“被” 。 积: 积累, 即连续的意
4、 是日大风起西北, 始见日月。 始: 才。
5、 湫水方大, 入谷, 未到五里余, 闻大声转出谷中, 从者心掉。 ——心掉: 心惊的意思。 掉: 颤动。
6、 望见西北立石, 作人俯势, 又如大楹。 ——楹: 厅堂的前柱。
7、 行过二百步, 乃见更作两股倚立。 ——乃: 副词, 表转折, 却。 更: 改。 股: 大腿。
8、 更进百数步, 又如树大屏风。 ——更: 再, 又。 树: 竖立。 屏风: 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一般是用木头或竹子做成框子, 蒙上绸子或布, 有的单扇, 有的多扇, 可以折叠。
9、 而其巅, 犹蟹两鳌, 时一动摇, 行者兀兀不可入。 ——而: 连词。 其巅: 指立石的顶端。 (hanxia) : 双声联绵词, 山谷空旷的样子。 鳌: 节肢动物前面的一对钳夹。 兀兀: wuwu, 停止不前的样子 。
1 0、 转缘南山趾, 稍北, 回视如树圭, ——缘: 沿着。 趾: 山脚。 稍: 稍微。 北: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向北走。 树圭:立圭。 圭: 同“圭” , 上尖下方的玉。
11 、 又折而入东崦, 又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 不挂著四壁, 或盘桓久不下, 忽进落如震霆。 ——而: 承接连词。 东崦(yan) : 东山。 著(zhuo) : 附着。 或: 有的。 盘桓: 徘徊不前。 这里指水在原处回荡。 震霆: 霹雳 。
1 2、 东岩趾, 有诺讵那庵, ——诺讵(j u) 那庵: 即罗汉庵。
1 3、 相去五六步, 山风横射, 水飞著人。 ——去: 距。 射: 指风速很快。
1 4、 水下捣大潭, 轰然万人鼓也。 ——下: 方位名词作状语, 向下。 捣: 捣击, 撞击, 冲击。 轰然: 形容大声。 鼓:名词活用为动词, 击鼓。
1 5、 人相持语, 但见口张, 不闻作声, 则相顾大笑。 ——相持语: 相互握着手讲话。 作声: 发出声音。 顾: 看。
1 6、 是后, 予一岁或一至。—— 是: 指示代词, 此。
1 7、 至, 常以九月、 十月, 则皆水缩, 不能如向所见。 ——以: 在, 介词。 水缩: 水小。 向: 往昔, 旧时, 以前。
18、 今年冬又大旱, 客入, 到庵外石矼上, 渐闻有水声, 乃缘石下, 出乱石间, 始见瀑布垂, 勃勃如苍烟, 乍小乍大—— 缘: 沿着。 矼: gang, 石桥。 下: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向下走。 始: 才。 勃勃: 旺盛的样子, 形容瀑布象烟云一样蒸腾有生气。苍烟: 青烟。 瀑布不大, 从下仰望, 由于青天的衬托, 所以象青烟。 乍: zha, 忽然。
19 、 鸣渐壮急——鸣: 指瀑布声。 壮急: 形容水声洪大急促。 这句是写观瀑布的人往前去离瀑布更近时的感受, 不是瀑布本身的变化。
20、 水落潭上洼石, 石被激射, 反红如丹砂, 石间无秋毫土气。—— 洼: 洼, 凹下。 秋毫: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 比喻微小的事物。
21、 产木宜瘠, 反碧滑如翠羽凫毛。 ——产木: 生长的树木。 宜: 应该。 瘠: 枯瘠。 翠羽: 翠鸟的羽毛。 凫: fu, 野鸭。
22、 潭中有斑鱼廿(nian) 余头, 闻转石声, 洋洋远去, 闲暇回缓, 如避世士然, ——斑鱼: 鳞片有斑点的鱼。廿: nian, 二十。 转石声: 石头转动的声音。 洋洋: 叠音词, 舒缓的样子。 去: 离开。 回缓: 即回环, 往复循环,双声联绵词。 避世士: 隐士。
23、 家僮方置大瓶石旁, 仰接瀑布, 水忽舞向人, 又益壮一倍, 不可复得瓶, ——僮: 仆人。
24、 乃解衣脱帽著(zhuo) 石上, 相持扼腕, 欲争取之, 因大呼笑。 ——乃: 就。 著: 附着, 加在……上。 持: 本是拿着, 此指拉手。 扼: 扼腕, 用手握腕, 这里指一个人抓住另一个人的手腕。 扼: 用力拿住。 : 同“腕” , 手腕。
25、 西南石壁上, 黄猿数十, 闻声皆警扰, 挽崖端偃木牵连下, 窥人而啼。偃木: 横倒的树木。——偃: 倒下。 牵连: 互相拉着。 窥: kui, 暗中偷看。 啼: 叫。
26、 纵观久之, 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 日已入。 ——纵: 上下。 纵观: 放眼远望。 久之: 很久。 之: 语气助词。 入: 本指进入, 此指太阳落山。
27、 苍林积叶, 前行, 人迷不得路, 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宛宛: 叠音词, 柔顺依恋的样子。

版权声明:

《《大龙湫记》李孝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本纪第十二 世祖六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本纪第十二 世祖六之新元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论盛孝章书》孔融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论盛孝章书》是东汉末文学家孔融写给曹操的一封信。在信中,孔融叙述了好友士盛孝章的危因处境,呼,

《大龙湫记》李孝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大龙湫记》是元代李孝光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两次大龙湫的记游,写出了大瀑布的奇特景色。第一次

作品简介《论盛孝章书》是东汉末文学家孔融写给曹操的一封信。在信中,孔融叙述了好友士盛孝章的危因处境,呼吁曹操对他加以救助。信中引经据典,讲说道理,举了燕昭王招贤纳士的例子。把救助朋友与招揽贤才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全文感情真挚,语言恳切,词意委婉动人,十分感人。

作品原文

论盛孝章书

岁月不居(1),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2)为始满,融又过二(3)。海内知识,零落(4)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5)困于孙氏,妻孥(6)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7)矣!

《春秋传》(8)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9)。”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10),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11),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12)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13)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14)之使,加咫尺(15)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16)为有天下大名,九牧(17)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18),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19)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20)将绝,又能正(21)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22),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23)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24),竟能发明主之至心(25),故乐毅(26)自魏往,剧辛(27)自赵往,邹衍(28)自齐往。向(29)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30)燕路者矣。凡所称引(31),自(32)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33)斯义也。因表不悉(34)。

词句注释
(1)居:指停留。
(2)公:指曹操。始满:刚满。这里指刚满五十岁。
(3)过二:超过两岁。
(4)零落:凋落。这里指死亡。
(5)其人:指盛孝章。孙氏:指东吴孙氏政权。孙策平吴后,对英豪多所杀戮,盛孝章为当时名士,孙策也很忌恨他。但孙策死于200年(建安五年),该文作于204年(建安九年),则杀盛孝章者当为孙权。
(6)妻孥(nú):妻子儿女。湮(yān)没:埋没。指丧亡。
(7)永年:长寿。
(8)《春秋传》:阐明《春秋》经义的书。这里指《公羊传》。
(9)“诸侯”三句:见《公羊传·僖公元年》。前659年(僖公元年),狄人出兵灭邢。齐桓公当时居霸主地位,未能发兵救援,自己感到羞耻。所以《春秋》作者有意为他隐讳,于这一年只写上“邢亡”两字,而不写亡于谁手。文章引用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以曹操比齐桓公,暗示他拯救孝章是义不容辞的事。
(10)谈士:善于言谈议论的人。
(11)幽执:指被囚禁。
(12)吾祖:指孔子。孔融是孔子后裔,故称。论损益之友:《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朱穆:字公叔,东汉时人。他有感于当时不讲交友之道的衰败风俗,写了《崇厚论》、《绝交论》两篇文章,表示对世风的不满。
(14)介,一个。
(15)咫(zhǐ):古以八寸为咫。
(16)要:总要,总括来说。
(17)九牧: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州长称牧伯,所以称九州为九牧,也就是“天下”的意思。
(18)“燕君”句:《战国策·燕策》:“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马死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市:买。
(19)绝足:绝尘之足。指奔驰时足不沾尘的千里马。孔融引用燕君市骏马骨的故事,是要曹操招致盛孝章。以为纵然孝章不是绝顶贤才,但把他招来可以得到好贤的名声,天下贤才必能接踵而来。
(20)宗社:宗庙和社稷。指国家政权。“宗庙”是皇帝祭祖宗的地方,“社稷”是皇帝祭天地的地方。绝:断绝。祭祀断绝即意味政权覆灭。
(21)正:扶正,安定。
(22)“珠玉”二句:语本《韩诗外传》卷六:“盖胥谓晋平公曰:‘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由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
(23)昭王:燕昭王姬职(前311—前279在位)。燕昭王渴望贤者,以报齐国破燕之仇,请谋臣郭隗推荐,郭隗说:“只要你尊重国内贤人,天下贤士必会闻风而来。”昭王说:“那么我该从谁开始呢?”郭隗说:“请从我开始。我尚且受到尊重,何况比我更高明的贤士呢?”于是昭王就为他修建宫室,并以师礼相待。又相传昭王在易水东南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招纳天下贤士。
(24)大遇:隆重的待遇。
(25)明主之至心:指燕昭王招用贤才的至诚之心。
(26)乐毅:魏国人,燕昭王任为上将军,曾为燕伐齐,破齐七十余城。
(27)剧辛:赵国人,有贤才,跟乐毅一起合谋破齐。
(28)邹衍:齐国人,主张大九州说,燕昭王以师礼相待。
(29)向:从前。倒悬:倒挂着。比喻困苦危急。
(30)首:向。
(31)称引:指信中论说、引述的事情。
(32)自:本来。
(33)崇笃:推崇重视。斯义:指交友、招纳贤才的道理。
(34)不悉:不能详尽。旧时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

版权声明:

《《论盛孝章书》孔融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又与焦弱侯》李贽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又与焦弱侯》是一篇古文,作者是明代李贽。本文选自《焚书》卷二,收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

《论盛孝章书》孔融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论盛孝章书》是东汉末文学家孔融写给曹操的一封信。在信中,孔融叙述了好友士盛孝章的危因处境,呼

作品简介《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

作品原文

与山巨源绝交书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1,吾常谓之知言2。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3,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4,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5,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6,多可而少怪7;吾直性狭中8,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闲闻足下迁9,惕然不喜10,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11,手荐鸾刀12,漫之膻腥13,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14,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15。老子、庄周16,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17,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18!又仲尼兼爱19,不羞执鞭20;子文无欲卿相21,而三登令尹22,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23。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24,穷则自得而无闷25。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26,许由之岩栖27,子房之佐汉28,接舆之行歌29,其揆一也30。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31,殊途而同致32,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33。且延陵高子臧之风34,长卿慕相如之节35,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36,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37,母兄见骄38,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39,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40。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41。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42,不攻其过。又读《庄》、《老》43,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44。此犹禽鹿45,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46,则狂顾顿缨47,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48,飨以嘉肴49,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50,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51。至为礼法之士所绳52,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53。吾不如嗣宗之资54,而有慢弛之阙55;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56;无万石之慎57,而有好尽之累58。久与事接,疵衅日兴59,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60,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61,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62,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63,性复多虱64,把搔无已65,而当裹以章服66,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67,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68,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69,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70,则诡故不情71,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72,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73,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74,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75,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76,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77,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78,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79,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80,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81,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82,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83,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84,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85。不可自见好章甫86,强越人以文冕也87;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88。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89,去滋味90,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91,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92,令转于沟壑也93。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大龙湫记》李孝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大龙湫记》是元代李孝光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两次大龙湫的记游,写出了大瀑布的奇特景色。第一次

《原君》黄宗羲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原君》是清代史学家黄宗羲所写的一篇文章。“原”是推究本原之意,“原君”就是推究怎样做君主的道,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

作品简介《原君》是清代史学家黄宗羲所写的一篇文章。“原”是推究本原之意,“原君”就是推究怎样做君主的道理。文章继承《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而进一步对后世君主专制涂毒生民的最激烈最犀利的鞭挞。全文皆用古今对比、借古伐今的手法来论述,共分五段。

作品原文

原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1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2,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3,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4,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5,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6!”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词句注释
1、许由、务光:传说中的高士。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就隐居箕山中。商汤让天下于务光,务光负石投水而死。
2、“汉高”句:《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登帝位后,曾对其父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其兄刘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3、伯夷、叔齐无稽之事:《史记·伯夷列传》载他俩反对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4、废孟子不立:《孟子·尽心下》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明太祖朱元璋见而下诏废除祭祀孟子。
5、“昔人”句:《南史·王敬则传》载南朝宋顺帝刘准被逼出宫,曾发愿:“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
6、“而毅宗”三句:毅宗,明崇祯帝,南明初谥思宗,后改毅宗,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后,他叹息公主不该生在帝王家,以剑砍长平公主,断左臂,然后自缢。

【版权声明】

《《原君》黄宗羲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内容来自网络或者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四字成语大全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论盛孝章书》孔融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论盛孝章书》是东汉末文学家孔融写给曹操的一封信。在信中,孔融叙述了好友士盛孝章的危因处境,呼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侯方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作者侯方域,其散文往往能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

《原君》黄宗羲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原君》是清代史学家黄宗羲所写的一篇文章。“原”是推究本原之意,“原君”就是推究怎样做君主的道

作品简介《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作者侯方域,其散文往往能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炉,形成一种清新奇峭的风格,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李姬传》》歌颂了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明大义、辨是非,不阿附权贵的高尚品德。写品行高洁、侠义美慧的李香君,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同时也写反面人物阮大铖及其他人,均有声有色,形象生动。

作品原文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仆窃闻君子处己,不欲自恕而苛责他人以非其道。今执事之于仆,乃有不然者,愿为执事陈之。

执事,仆之父行也。神宗之末,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大人削官归,仆时方少,每侍,未尝不念执事之才而嗟惜者弥日。及仆稍长,知读书,求友金陵,将戒途,而大人送之曰:“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汝至,当以为师。又有老友方公孔炤,汝当持刺拜于床下。”语不及执事。及至金陵,则成公已得罪去,仅见方公,而其子以智者,仆之夙交也,以此晨夕过从。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理当谒,然而不敢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今执事乃责仆与方公厚,而与执事薄。噫,亦过矣。

忽一日,有王将军过仆甚恭。每一至,必邀仆为诗歌,既得之,必喜,而为仆贳shi酒奏伎,招游舫,携山屐,殷殷积旬不倦。仆初不解,既而疑以问将军。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愿更以道之君之友陈君定生、吴君次尾,庶稍湔jiān乎。”仆容谢之曰:“光禄身为贵卿,又不少佳宾客,足自娱,安用此二三书生为哉。仆道之两君,必重为两君所绝。若仆独私从光禄游,又窃恐无益光禄。辱相款八日,意良厚,然不得不绝矣。”凡此皆仆平心称量,自以为未甚太过,而执事顾含怒不已,仆诚无所逃罪矣!

昨夜方寝,而杨令君文骢叩门过仆曰:“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汹汹,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he行乎。”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灭而后快也。仆与左诚有旧,亦已奉熊尚书之教,驰书止之,其心事尚不可知。若其犯顺,则贼也;仆诚应之于内,亦贼也。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万一有焉,此必日暮途穷,倒行而逆施,若昔日干儿义孙之徒,计无复之,容出于此。而仆岂其人耶,何执事文织之深也!

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而展转蹉跎,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之故,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心事未必不暴白。心事果暴白,天下士未必不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而奈何阴毒左计一至于此!

仆今已遭乱无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独惜执事忮zhì机一动,长伏草莽则已,万一复得志,必至杀尽天下士以酧其宿所不快,则是使天下士终不复至执事之门,而后世操简书以议执事者,不能如仆之词微而义婉也。仆且去,可以不言,然恐执事不察,终谓仆于长者傲,故敢述其区区,不宣。

作品译文

我私下听说,有德行的人处世立身,不应自我宽容而对别人却苛求责备,从而反对别人的政治主张。如今阁下对于我,可不是这样,愿为阁下陈述之。

阁下是我的父辈,神宗末年,跟家父一起在朝廷任职,相处得颇为融洽。而后虽然始终想为阁下效劳而不能,阁下自己应当追忆其中的原委,不必我再赘述。家父被削职归里时,我还年少,每次侍奉左右,家父没有不忆念阁下的才华,而整日嗟叹惋惜不已。到我年纪稍大一些,开始懂得读书上进,便前往金陵寻朋访友。临上路时,家父为我送行并叮嘱说:“金陵有位御史名叫成勇,虽然对我来说是后辈,但我内心却很器重他。你到金陵后,应当以他为师。还有一位老朋友方孔炤,你应当带上名片去拜访他于床前。”谈话中未提及阁下。待我到了金陵,成勇公已因得罪朝廷而离开了,仅见到方公,而他的儿子方以智,是我的故交,因此朝夕相处,过往密切。阁下和方公都是我的父辈,理应前往拜谒,然而我却不敢,阁下应当自己追忆其中的原因,不必我多言。如今阁下却责备我与方公情深意厚,而对阁下疏远。噫,也太过份了!

版权声明: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侯方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

冬柳赏析翻译陆龟蒙的作品

洞宫秋夕赏析翻译陆龟蒙的作品

原文: 浓霜打叶落地声,南溪石泉细泠泠。 洞宫寂寞人不去,坐见月生云母屏。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 评分: 很差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作者介绍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

原文: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

评分:

很差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作者介绍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

冬柳注释,冬柳赏析,冬柳原文,冬柳翻译,冬柳陆龟蒙

【版权声明】

冬柳赏析翻译陆龟蒙的作品》内容来自网络或者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新秋杂题六首。眠赏析翻译陆龟蒙的作品

原文: 一簟临窗薤叶秋,小帘风荡半离钩。 魂清雨急梦难到,身在五湖波上头。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 评分: 很差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作者介绍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

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赏析翻译陆龟蒙的作品

冬柳赏析翻译陆龟蒙的作品

原文: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 评分: 很差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作者介绍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

原文:

云似无心水似闲,忽思名在贡书间。烟霞鹿弁聊悬著,

邻里渔舠暂解还。文草病来犹满箧,药苗衰后即离山。

广寒宫树枝多少,风送高低便可攀。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

评分:

很差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作者介绍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

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注释,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赏析,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原文,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翻译,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陆龟蒙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赏析翻译陆龟蒙的作品》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洞宫秋夕赏析翻译陆龟蒙的作品

原文: 浓霜打叶落地声,南溪石泉细泠泠。 洞宫寂寞人不去,坐见月生云母屏。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 评分: 很差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作者介绍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

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赏析翻译陆龟蒙的作品

原文: 云似无心水似闲,忽思名在贡书间。烟霞鹿弁聊悬著, 邻里渔舠暂解还。文草病来犹满箧,药苗衰后即离山。 广寒宫树枝多少,风送高低便可攀。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 评分: 很差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以夷制夷是什么意思

版权声明: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冬柳赏析翻译陆龟蒙的作品

原文: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 评分: 很差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作者介绍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

相和歌辞。江南弄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水风浦云生老竹,
渚暝蒲帆如一幅。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相和歌辞。江南弄》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赏析翻译陆龟蒙的作品

原文: 云似无心水似闲,忽思名在贡书间。烟霞鹿弁聊悬著, 邻里渔舠暂解还。文草病来犹满箧,药苗衰后即离山。 广寒宫树枝多少,风送高低便可攀。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 评分: 很差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

相和歌辞。采莲曲二首

相和歌辞。江南弄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水风浦云生老竹, 渚暝蒲帆如一幅。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弄舟朅来南塘水,荷叶映身摘莲子。暑衣清净鸳鸯喜,
作浪舞花惊不起。殷勤护惜纤纤指,水菱初熟多新刺。
采莲朅来水无风,莲潭如镜松如龙。夏衫短袖交斜红,
艳歌笑斗新芙蓉,戏鱼住听莲花东。

以夷制夷是什么意思

版权声明:

相和歌辞。采莲曲二首》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