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琴》何景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说琴》是明代作家何景明的一篇散文。作品出自于《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何景明志节耿介,鄙视,

《李姬传》侯方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李姬传》是由明末清初的散文家侯方域所作,描写明末秦淮歌妓李香,不仅写了她擅长歌唱的艺术才能和

作品简介《说琴》是明代作家何景明的一篇散文。作品出自于《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何景明志节耿介,鄙视荣利。曾上疏反对宦官专权说:“义子不当畜”,“宦官不当任”,故长期不得升迁。他与李梦阳为“前七子”的首领,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梦阳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明史·何景明传》),在当时影响很大。他的散文,颇有秦汉文章的雄直之气,但其步趋古人,则是其短。著有《何大复先生集》。

作品原文

说琴

何子有琴(1),三年不张(2)。从其游者戴仲鹖(3),取而绳以弦(4),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5),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6)。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观其黟然黑(7),衺然腐也(8)。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9)。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10)。弦以被音,轸以机弦(11),徽以比度(12),越以亮节(13)。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14)。故弦取其韧密也(15),轸取其栝圆也(16),徽取其数次也(17),越取其中疏也(18)。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诚职(19),而律吕叛度(20)。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21),伯牙按节而临操(22),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23),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24),璀璨岪郁(25),文炳彪凤(26),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27),设大廷(28),合神纳宾(29),赞实出伏(30),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31)情和志。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32)?

“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33),缚柱以求张弛(34),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35)。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36),细木欐(37),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38),不见则用身(39)。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40),敬服斯说。”

作品注释
(1)何子:作者自称。
(2)不张:指没有上弦。
(3)戴仲鹖:名冠,字仲鹖,信阳人。曾从何景明学诗。正德年间(1506—1521)进士,为户部主事,
历山东提学副使,以为官清介闻名。
(4)绳上弦:装上弦。
(5)御:用,这里指弹奏。
(6)文:这里指曲调。
(7)黟(yi)然:深黑色的样子。
(8)衺(xié)然:歪邪不正的样子。衺,同“邪”。
(9)尤:怨。攻:制造。
(10)轸(zhěn):系琴弦可以转动,控制松紧的轴。徽:指琴面上所标出的用手指按弦的部位记号。
越(huó):琴瑟底面的孔。
(11)机弦:转动琴弦。
(12)比度:排比音节的高低。
(13)亮节:加大音亮。
(14)伏:指音调低沉。
(15)韧密:坚韧细密。
(16)栝(guā)圆:琴轸插入琴内的栝圆滑易转。
(17)数次:指琴徽的度数准确。
(18)中疏:指琴身中空。
(19)宫商:指宫商角徴羽五音。这里指音阶。诚职:尽职。
(20)律吕:指十二律。叛度:谓违背了标准。
(21)伶伦:传说中黄帝时的乐官,黄帝曾令他作律。钩弦而柱指:谓用指头弹琴。
《列子·汤问》:“郑师文从师襄游,柱指钩弦,三年不成章。”
(22)伯牙:春秋时善鼓琴者。
(23)邃谷:深谷。
(24)蟠纡:蟠曲。轮囷:屈曲的样子。
(25)岪(fó)郁:原指山势曲折高峻,这里指树木高大茂密。
(26)文柄彪凤:木质上闪现出象虎、凤的纹理。
(27)荐:献。清庙:宗庙。
(28)大廷:指朝廷。
(29)合神纳宾:谓享神待客。《国语·周语下》:“姑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
注:“考,合也,……合致神人,用之享宴,可以纳宾也。”
(30)赞实,有助于万物的生长结果。出伏:指能使蛰虫由地下出动。
(31)道:同“导”。
(32)置物:犹言弃物。
(33)如常以求固执:意谓一个平常的材料,坚持求它是一个最好的材料。
《礼记·中庸》:“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34)张弛:开弓叫张,松弓叫驰。这里指琴弦的紧或松。
(35)褊:褊狭。
(36)节:柱子上的斗拱。
(37)欐(lì):梁栋。
(38)见:同“现”,被发现。
(39)用身:指独善其身。
(40)改弦更张:改换、调整琴弦,使声音和谐。

版权声明:

本站《《说琴》何景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侯方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作者侯方域,其散文往往能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

《吴士好夸言》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吴士好夸言》选自《逊志斋集》,又名《吴士》。明方孝孺撰。文中的吴士十分自大,自以为是,最后落,

《说琴》何景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说琴》是明代作家何景明的一篇散文。作品出自于《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何景明志节耿介,鄙视

作品简介《吴士好夸言》选自《逊志斋集》,又名《吴士》。明方孝孺撰。文中的吴士十分自大,自以为是,最后落得一个惨死。作者想要告诫喜欢吹嘘的人:骄傲自大终会一败涂地。

作品原文

吴士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1),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2)。遇元季乱(3),张士诚称王姑苏(4),与国朝争雄(5),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6)。

士尝游钱塘(7),与无赖懦人交(8),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9),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10),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11),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12),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兵法。”

右《越巫》、《吴士》二篇(13),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14),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知其非者众矣,岂不惑哉!游吴越间,客谈二事类之之书以为世戒。

作品注释
(1)高:夸耀
(2)孙吴:指孙武和吴起。孙武,春秋时齐人,著有《孙子兵法》。吴起,战国时卫人,著有《吴子兵法》,其书已佚。两人都是著名的军事家,并称“孙吴”。
(3)季:最末
(4)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今江苏东台境)人。出身盐贩。1353年(至正十三年)起兵谋反,次年据高邮称诚王。1356年(至正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降元,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破平江,被擒,自缢死。姑苏:即今江苏苏州市。
(5)国朝:指明朝。
(6)嬴缩:盈亏。这里指多少。
(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
(8)懦人:犹言“懦夫”,畏怯软弱的男人。
(9)击刺坐作:击刺、坐作,都是古代训练士卒的科目。坐作指卧倒起立。
(10)燕饮:即“宴饮”。燕同“宴”。
(11)李曹公:指李文忠,朱元璋的姐姐之子,以战功官至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
(12)格:抗拒。
(13)右:这里是指“以上”。
(14)诞:虚妄的;荒唐的;不合情理的:荒诞不经;虚诞;荒诞;怪诞。

原文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夫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糜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蒐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右《越巫》、《吴士》二篇,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知其非者众矣,岂不惑哉!游吴越间,客谈二事类之之书以为世戒。

作品译文

吴地有个读书人喜欢夸夸其谈,自以为才能很高,号称当世谁也比不上他,尤其善于谈论兵法,言必称孙武、吴起。当时正值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在姑苏自称吴王,与本朝争夺天下,战事还未决出胜负。那读书人拜见张士诚说:“我看当今天下形势没有比姑苏更便利的了,物产没有比姑苏更富庶的了,武器士兵也没有比姑苏更精锐的了。但是之所以不能称霸天下的原因,是因为将领太无能了。现在大王的将领都是那些浅陋的人担任,指挥作战而不知道兵法,这简直是鼠类相斗罢了!您大王若真能拜我为将军,便能夺取中原,至于战胜那些小敌就更不在话下了。”张士诚以为也说得对,便拜他为将军,听任他自行招募兵士,并告诫管理钱粮军需的官员不要计较他支取的多少。那读书人曾游历过钱塘,与钱塘的一些无才能而又怯懦的人有交往,于是就到钱塘去招募兵士,那些浪荡市井的人都去投靠他,他选拔了几十个人给予官职,每月花费的军饷以万石来计数。他们每天聚坐一堂相互谈论行军作战的兵法,余下的时间就杀牛宰羊大摆酒宴,那些招募来的人实在是不能率领兵士作战的呵。曹国公李文忠攻占钱塘以后,那读书人及部下都逃跑离去,不敢稍微抵挡一下,后来被搜索捕获,捆绑到辕门诛杀,临死前还在说:“我熟读孙、吴兵法。”

版权声明:

本站《《吴士好夸言》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李姬传》侯方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李姬传》是由明末清初的散文家侯方域所作,描写明末秦淮歌妓李香,不仅写了她擅长歌唱的艺术才能和

《吴士》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吴士》选自《逊志斋集》,明方孝孺撰。文中的吴士十分自大,自以为是,最后落得一个惨死。作者想要,

《吴士好夸言》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吴士好夸言》选自《逊志斋集》,又名《吴士》。明方孝孺撰。文中的吴士十分自大,自以为是,最后落

作品简介《吴士》选自《逊志斋集》,明方孝孺撰。文中的吴士十分自大,自以为是,最后落得一个惨死。作者想要告诫喜欢吹嘘的人:骄傲自大终会一败涂地。

作品原文

吴士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1),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2)。遇元季乱(3),张士诚称王姑苏(4),与国朝争雄(5),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6)。

士尝游钱塘(7),与无赖懦人交(8),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9),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10),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11),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12),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兵法。”

右《越巫》、《吴士》二篇(13),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14),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知其非者众矣,岂不惑哉!游吴越间,客谈二事类之之书以为世戒。

作品注释
(1)高:夸耀
(2)孙吴:指孙武和吴起。孙武,春秋时齐人,著有《孙子兵法》。吴起,战国时卫人,著有《吴子兵法》,其书已佚。两人都是著名的军事家,并称“孙吴”。
(3)季:最末
(4)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今江苏东台境)人。出身盐贩。1353年(至正十三年)起兵谋反,次年据高邮称诚王。1356年(至正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降元,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破平江,被擒,自缢死。姑苏:即今江苏苏州市。
(5)国朝:指明朝。
(6)嬴缩:盈亏。这里指多少。
(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
(8)懦人:犹言“懦夫”,畏怯软弱的男人。
(9)击刺坐作:击刺、坐作,都是古代训练士卒的科目。坐作指卧倒起立。
(10)燕饮:即“宴饮”。燕同“宴”。
(11)李曹公:指李文忠,朱元璋的姐姐之子,以战功官至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
(12)格:抗拒。
(13)右:这里是指“以上”。
(14)诞:虚妄的;荒唐的;不合情理的:荒诞不经;虚诞;荒诞;怪诞。

原文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夫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糜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蒐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右《越巫》、《吴士》二篇,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知其非者众矣,岂不惑哉!游吴越间,客谈二事类之之书以为世戒。

作品译文

吴地有个读书人喜欢夸夸其谈,自以为才能很高,号称当世谁也比不上他,尤其善于谈论兵法,言必称孙武、吴起。当时正值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在姑苏自称吴王,与本朝争夺天下,战事还未决出胜负。那读书人拜见张士诚说:“我看当今天下形势没有比姑苏更便利的了,物产没有比姑苏更富庶的了,武器士兵也没有比姑苏更精锐的了。但是之所以不能称霸天下的原因,是因为将领太无能了。现在大王的将领都是那些浅陋的人担任,指挥作战而不知道兵法,这简直是鼠类相斗罢了!您大王若真能拜我为将军,便能夺取中原,至于战胜那些小敌就更不在话下了。”张士诚以为也说得对,便拜他为将军,听任他自行招募兵士,并告诫管理钱粮军需的官员不要计较他支取的多少。那读书人曾游历过钱塘,与钱塘的一些无才能而又怯懦的人有交往,于是就到钱塘去招募兵士,那些浪荡市井的人都去投靠他,他选拔了几十个人给予官职,每月花费的军饷以万石来计数。他们每天聚坐一堂相互谈论行军作战的兵法,余下的时间就杀牛宰羊大摆酒宴,那些招募来的人实在是不能率领兵士作战的呵。曹国公李文忠攻占钱塘以后,那读书人及部下都逃跑离去,不敢稍微抵挡一下,后来被搜索捕获,捆绑到辕门诛杀,临死前还在说:“我熟读孙、吴兵法。”

版权声明:

《《吴士》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说琴》何景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说琴》是明代作家何景明的一篇散文。作品出自于《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何景明志节耿介,鄙视

《狱中杂记》方苞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的一篇散文。1711年(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南山,

《吴士》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吴士》选自《逊志斋集》,明方孝孺撰。文中的吴士十分自大,自以为是,最后落得一个惨死。作者想要

作品简介《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的一篇散文。1711年(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康熙皇帝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后累官至礼部侍郎。这篇文章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作品原文

狱中杂记(1)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2),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3)。有洪洞令杜君者(4),作而言曰(5):“此疫作也(6)。今天时顺正(7),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余叩所以(8)。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9)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10),屋极有窗以达气(11)。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下管键(12),矢溺皆闭其中(13),与饮食之气相薄(14),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15),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16),无可旋避(17),此所以染者众也。又可怪者,大盗积贼(18),杀人重囚,气杰旺(19),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20),其骈死(21),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22)。”余曰:“京师有京兆狱(23),有五城御史司坊(24),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迩年狱讼(25),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26),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27),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28)。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29),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30),然后导以取保(31),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32),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33);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34)。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35)。积忧愤,寝食违节(36),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伏见圣上好生之德(37),同于往圣。每质狱词(38),必于死中求其生,而无辜者乃至此。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39):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40),别置一所以羁之(41),手足毋械。所全活可数计哉?或曰:“狱旧有室五,名曰现监,讼而未结正者居之。傥举旧典(42),可小补也。杜君曰:“上推恩(43),凡职官居板屋。今贫者转系老监,而大盗有居板屋者。此中可细诘哉(44)!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45)。”余同系朱翁、余生(46)及在狱同官僧某(47),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48),众言同,于是乎书。

凡死刑狱上(49),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50)。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51),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52),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53),然后得死。”唯大辟无可要(54),然犹质其首(55)。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56);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57)。主缚者亦然(58),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59),勾者十四三(60),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61)。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62)。余尝就老胥而问焉(63):“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64)。”主梏扑者亦然(65)。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66):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67);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68);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69),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70)。”信夫!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狱中杂记》方苞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吴士好夸言》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吴士好夸言》选自《逊志斋集》,又名《吴士》。明方孝孺撰。文中的吴士十分自大,自以为是,最后落

《可楼记》高攀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可楼记》是明代文学家高攀龙的一篇散文。文中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看法。,

《狱中杂记》方苞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的一篇散文。1711年(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南山

作品简介《可楼记》是明代文学家高攀龙的一篇散文。文中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看法。高攀龙的这篇《可楼记》,是迥出于凡俗的好文章,有描写,有志趣,并蕴含着一些哲理,而这些都浓缩在不过四百字左右的篇幅里,说明作者不仅气节高尚,还是文章妙手。

作品原文

可(1)楼记

水居一室耳,高(2)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3)。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4),西则九龙峙(5)焉。楼成,高子(6)登而望之曰:“可(7)矣!吾于山有穆(8)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9)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10),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11)吾少时,慨然(12)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13)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14)齐鲁殷周之墟,观览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15),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16),而所安止几席之地。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17)之游观耳,将焉用之!

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18)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其(19)赘矣。

作品注释
(1)可:适合人意。
(2)高,使……高。
(3)辟:同“壁”墙壁
(4)九陆:指平原。
(5)峙:屹立、耸立。
(6)高子:作者自称。
(7)可:动词,适合人意。
(8)穆:同”睦”,和顺
(9)被:通“披”,引申为享受。
(10)暄:温暖。
(11)曩:从前。
(12)慨然:激昂的样子。也指情绪激昂。
(13)栖:寄居。
(14)逾:越过。墟:遗址
(15)营:谋求。
(16)营居处:建造居住的地方。营:建造,建筑。
(17)岁时十一:文中指从每年适合游赏的时节中拿十分之一的时间。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十一,十分之一。
(18)耦(ǒu):两人耕地,引申为匹敌、相对,指事物有正有反。
(19)其:表揣测,大概。赘:多余。

作品译文

(这不过是)水边上一个小小的居室罢了,偏左室内往上搭一间小楼。楼大一丈见方,四面开窗。南边有湖有山,北面有农田茅舍,平原延展在东,九龙山耸立在西。小楼筑成,高子登临纵目四望,说道:“可以了!山使我感到和顺舒畅,水使我觉得悠远闲静,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到冬日的温暖,可以迎接皓月的来临,又欢送它的归去,多好呀!多快乐呀!可以终老此地了!”于是起名叫“可楼”,意思就是我心满意足以为可以了。

从前我年轻时,志向很大,想要游遍天下名山,寻找一个像桃花源那样美好的处所,寄居下来。我北方去了燕赵,南方到过闽粤,中原跨越了齐鲁殷周的故地,观览所及的,没有可以满我之意的,何以现在对这间小楼却以为可以了呢?咦,这倒是我的疑惑了。

大凡人的大患,产生于不满足。人的意向中的有所不满足,产生于人的意向中的有所不可以;无所不可以,这就无所不满足,这就无所不快乐了。现在的人极力谋求山珍海味,顶多享受一饱罢了;极力建筑高楼大厦,顶多享受起居活动的几席之地罢了;极力营造亭台花园,顶多一年中去游赏一两次罢了,这些都有何用呢!况且天下的好山好水很多,我不能每天去游玩,只要可以寄托我的志趣就行了。天下的山与水都是一样的,我有了这座小楼,也可以了。当然,有所可以也就会产生有所不可以,犹如事物都是有正有反对待的一样。我将由此忘掉可以,也忘掉不可以,这样说来这座可楼也是多余的了。

【版权声明】

《《可楼记》高攀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吴士》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吴士》选自《逊志斋集》,明方孝孺撰。文中的吴士十分自大,自以为是,最后落得一个惨死。作者想要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越巫自诡善驱鬼物》由明代方孝孺创作,名为《越巫》。作品出自《四部备要》逊志斋集,讲述了越巫假,

《可楼记》高攀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可楼记》是明代文学家高攀龙的一篇散文。文中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看法。

作品简介《越巫自诡善驱鬼物》由明代方孝孺创作,名为《越巫》。作品出自《四部备要》逊志斋集,讲述了越巫假称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夸耀,骗人并取人钱财,最后自受其祸的故事。讽刺了社会上那些各式各样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的越巫们,他们不仅害人,而且也必将害己。

作品原文

越巫

方孝孺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选自《四部备要》本《逊志斋集》

作品注释
1.诡:欺诈,说假话
2.赀:钱财
3.瞷:窥视
4.角:一种动物的角制成的吹奏乐器
5.妄:荒诞,荒谬
6.幸:侥幸
7.恒:常常,经常
8.号:大声哭喊
9.稍:稍微

作品译文

越巫假称自己善于驱鬼,有人生病就设立法坛,吹号角,摇铜铃,蹦跳腾跃,大声呼叫,好像跳胡旋舞那样来作法驱鬼。病人侥幸有了好转,吃喝一番,拿了人家的财物离去;如果病死,就用别的理由来推托,总归不让人相信自己法术的虚妄。他经常向人自夸说:“我善于惩处鬼怪,鬼怪不敢与我对抗。”有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少年恼恨他的虚伪,在夜里偷看他回家,约了五六个人分别躲在路旁的树上,相距各一里左右,等候巫师经过树下,便用砂子石块投击他。巫师以为真的是鬼,马上拿出身边的号角,边吹边跑,心里十分害怕,脑袋胀痛得越来越重,走路也不知道自己的脚踏在什么地方。稍微往前跑了一段路,惊慌略微安定了一点,树上的砂石又像刚才那样乱掷下来,他再拿出号角来吹,却慌得吹不出声音,于是就更急忙地往前跑。又到了前边,还是像刚才一样,他害怕得两手发抖、呼吸屏塞,再也拿不住号角,号角掉了他就摇动铜铃,一会儿连铜铃也掉了,只好大声喊叫着赶路。一路上听到脚步声和树叶摇动、山谷回响的声音,他都以为是鬼,高声向人呼喊求救,音调十分悲伤。半夜里到家,大哭着敲门,他的妻子问他原因,他已恐惧得舌头僵缩,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床说:“快扶我躺下!我碰到了鬼,要死了!”他妻子扶他上床,终于胆吓破而死,皮肤像蓝草一般颜色。那巫师直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掷他的是人而不是鬼。

作品寓意

文章通过越巫装神弄鬼,自欺欺人,最后自受其祸的故事。讽刺了社会上那些各式各样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的越巫们,他们不仅害人,而且也必将害己。

作品简介

方孝孺的《越巫》讲述了越巫假称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夸耀,骗人并取人钱财。而当别人装神弄鬼吓唬他时,他却被吓得“号求救于人甚哀”,最后胆裂而死的故事,说明了骗人者必害己的道理。作者方孝孺通过越巫这一典型形象,告诫人们如果不正视自身错误,认识其危害,那么后果将是严重的。方孝孺文章《越巫》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此文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课本(选修)——中国民俗文化》中。

作品背景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越巫自诡善驱鬼物》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狱中杂记》方苞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的一篇散文。1711年(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南山

《越巫之死》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越巫之死》由方孝孺创作。讲述了越巫假称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夸耀,骗人并取人钱财。而当别人装神,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越巫自诡善驱鬼物》由明代方孝孺创作,名为《越巫》。作品出自《四部备要》逊志斋集,讲述了越巫假

作品简介《越巫之死》由方孝孺创作。讲述了越巫假称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夸耀,骗人并取人钱财。而当别人装神弄鬼吓唬他时,他却被吓得“号求救于人甚哀”,最后胆裂而死的故事,说明了骗人者必害己的道理。作者方孝孺通过越巫这一典型形象,告诫人们如果不正视自身错误,认识其危害,那么后果将是严重的。方孝孺文章《越巫》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此文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课本(选修)——中国民俗文化》中。

作品原文

越巫之死

方孝孺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选自《四部备要》本《逊志斋集》

作品注释
1.诡:欺诈,说假话
2.赀:钱财
3.瞷:窥视
4.角:一种动物的角制成的吹奏乐器
5.妄:荒诞,荒谬
6.幸:侥幸
7.恒:常常,经常
8.号:大声哭喊
9.稍:稍微

作品译文

越巫假称自己善于驱鬼,有人生病就设立法坛,吹号角,摇铜铃,蹦跳腾跃,大声呼叫,好像跳胡旋舞那样来作法驱鬼。病人侥幸有了好转,吃喝一番,拿了人家的财物离去;如果病死,就用别的理由来推托,总归不让人相信自己法术的虚妄。他经常向人自夸说:“我善于惩处鬼怪,鬼怪不敢与我对抗。”有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少年恼恨他的虚伪,在夜里偷看他回家,约了五六个人分别躲在路旁的树上,相距各一里左右,等候巫师经过树下,便用砂子石块投击他。巫师以为真的是鬼,马上拿出身边的号角,边吹边跑,心里十分害怕,脑袋胀痛得越来越重,走路也不知道自己的脚踏在什么地方。稍微往前跑了一段路,惊慌略微安定了一点,树上的砂石又像刚才那样乱掷下来,他再拿出号角来吹,却慌得吹不出声音,于是就更急忙地往前跑。又到了前边,还是像刚才一样,他害怕得两手发抖、呼吸屏塞,再也拿不住号角,号角掉了他就摇动铜铃,一会儿连铜铃也掉了,只好大声喊叫着赶路。一路上听到脚步声和树叶摇动、山谷回响的声音,他都以为是鬼,高声向人呼喊求救,音调十分悲伤。半夜里到家,大哭着敲门,他的妻子问他原因,他已恐惧得舌头僵缩,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床说:“快扶我躺下!我碰到了鬼,要死了!”他妻子扶他上床,终于胆吓破而死,皮肤像蓝草一般颜色。那巫师直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掷他的是人而不是鬼。

作品寓意

文章通过越巫装神弄鬼,自欺欺人,最后自受其祸的故事。讽刺了社会上那些各式各样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的越巫们,他们不仅害人,而且也必将害己。

作品背景

逊志斋集,《越巫》是方孝孺早年游历吴(今江苏南部)越(今浙江北部)时,依据客人的谈话而写成的一篇类似寓言的短文。它说的是“好诞者死于诞”,此人至死都没能觉悟到自己死的真正原因。

作品解析

【版权声明】

《《越巫之死》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内容来自网络或者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四字成语大全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可楼记》高攀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可楼记》是明代文学家高攀龙的一篇散文。文中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看法。

《越巫》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越巫》作者为明代方孝孺创作。作品出自《四部备要》逊志斋集,讲述了越巫假称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

《越巫之死》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越巫之死》由方孝孺创作。讲述了越巫假称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夸耀,骗人并取人钱财。而当别人装神

作品简介《越巫》作者为明代方孝孺创作。作品出自《四部备要》逊志斋集,讲述了越巫假称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夸耀,骗人并取人钱财,最后自受其祸的故事。讽刺了社会上那些各式各样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的越巫们,他们不仅害人,而且也必将害己。

作品原文

越巫

方孝孺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选自《四部备要》本《逊志斋集》

作品注释
1.诡:欺诈,说假话
2.赀:钱财
3.瞷:窥视
4.角:一种动物的角制成的吹奏乐器
5.妄:荒诞,荒谬
6.幸:侥幸
7.恒:常常,经常
8.号:大声哭喊
9.稍:稍微

作品译文

越巫假称自己善于驱鬼,有人生病就设立法坛,吹号角,摇铜铃,蹦跳腾跃,大声呼叫,好像跳胡旋舞那样来作法驱鬼。病人侥幸有了好转,吃喝一番,拿了人家的财物离去;如果病死,就用别的理由来推托,总归不让人相信自己法术的虚妄。他经常向人自夸说:“我善于惩处鬼怪,鬼怪不敢与我对抗。”有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少年恼恨他的虚伪,在夜里偷看他回家,约了五六个人分别躲在路旁的树上,相距各一里左右,等候巫师经过树下,便用砂子石块投击他。巫师以为真的是鬼,马上拿出身边的号角,边吹边跑,心里十分害怕,脑袋胀痛得越来越重,走路也不知道自己的脚踏在什么地方。稍微往前跑了一段路,惊慌略微安定了一点,树上的砂石又像刚才那样乱掷下来,他再拿出号角来吹,却慌得吹不出声音,于是就更急忙地往前跑。又到了前边,还是像刚才一样,他害怕得两手发抖、呼吸屏塞,再也拿不住号角,号角掉了他就摇动铜铃,一会儿连铜铃也掉了,只好大声喊叫着赶路。一路上听到脚步声和树叶摇动、山谷回响的声音,他都以为是鬼,高声向人呼喊求救,音调十分悲伤。半夜里到家,大哭着敲门,他的妻子问他原因,他已恐惧得舌头僵缩,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床说:“快扶我躺下!我碰到了鬼,要死了!”他妻子扶他上床,终于胆吓破而死,皮肤像蓝草一般颜色。那巫师直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掷他的是人而不是鬼。

作品寓意

文章通过越巫装神弄鬼,自欺欺人,最后自受其祸的故事。讽刺了社会上那些各式各样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的越巫们,他们不仅害人,而且也必将害己。

作品简介

方孝孺的《越巫》讲述了越巫假称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夸耀,骗人并取人钱财。而当别人装神弄鬼吓唬他时,他却被吓得“号求救于人甚哀”,最后胆裂而死的故事,说明了骗人者必害己的道理。作者方孝孺通过越巫这一典型形象,告诫人们如果不正视自身错误,认识其危害,那么后果将是严重的。方孝孺文章《越巫》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此文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课本(选修)——中国民俗文化》中。

作品背景

逊志斋集,《越巫》是方孝孺早年游历吴(今江苏南部)越(今浙江北部)时,依据客人的谈话而写成的一篇类似寓言的短文。它说的是“好诞者死于诞”,此人至死都没能觉悟到自己死的真正原因。

作品解析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越巫》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越巫自诡善驱鬼物》由明代方孝孺创作,名为《越巫》。作品出自《四部备要》逊志斋集,讲述了越巫假

《书博鸡者事》高启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书博鸡者事》元末明初文学家高启所作的一篇散文。该文所记博鸡者的事迹,暴露了元朝末年统治阶级内,

《越巫》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越巫》作者为明代方孝孺创作。作品出自《四部备要》逊志斋集,讲述了越巫假称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

作品简介《书博鸡者事》元末明初文学家高启所作的一篇散文。该文所记博鸡者的事迹,暴露了元朝末年统治阶级内部或互相斗争,或互相勾结,上层的人对权贵、豪民的不法行为不闻不问,下层群众却能仗义向恶势力进行冲击,由此反映了“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的社会现实。该文的认识意义也就在此。

作品原文

书博鸡者事

博鸡者(1),袁州人(2),素无赖(3),不事产业(4),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5),诸为里侠者皆下之(6)。

元至正间(7),袁有守多惠政(8),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9),将按郡至袁(10)。守自负年德易之(11),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12)。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13),知使者意嗛守(14),即诬守纳己赇(15)。使者遂逮守(16),胁服(17),夺其官(18)。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19)。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20)。众知有为(21),因让之曰(22):“若素名勇(23),徒能藉贫孱者耳(24)彼豪民恃其资(25),诬去贤使君(26),袁人失父母(27);若诚丈夫(28),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29)?”博鸡者曰:“诺(30)。”即入闾左(31),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32)。豪民方华衣乘马(33),从群奴而驰(34),博鸡者直前捽下(35),提殴之(36)。奴惊,各亡去(37)。乃褫豪民衣自衣(38),复自策其马(39),麾众拥豪民马前(40),反接(41),徇诸市(42)。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43)!”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44),鸠宗族童奴百许人(45),欲要篡以归(46)。博鸡者逆谓曰(47):“若欲死而父(48),即前斗(49)。否则阖门善俟(50)。吾行市毕(51),即归若父(52),无恙也(53)。”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54),不敢动,稍敛众以去(55)。袁人相聚从观(56),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57),驰白府(58)。府佐快其所为(59),阴纵之不问(60)。日暮,至豪民第门(61),捽使跪(62),数之曰(63):“若为民不自谨(64),冒使君(65),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66),又投间蔑污使君(67),使罢(68)。汝罪宜死(69),今姑贷汝(70)。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71),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72)!”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73)。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74)?”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75),犹无益也(76)。”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77),广二丈(78),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79),走诉行御史台(80)。台臣弗为理(81)。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82)。台臣惭,追受其牒(83),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84)。方是时(85),博鸡者以义闻东南(86)。

高子曰(87):余在史馆(88),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89)。观袁守虽得民(90),然自喜轻上(91),其祸非外至也(92)。臧使者枉用三尺(93),以仇一言之憾(94),固贼戾之士哉(95)!第为上者不能察(96),使匹夫攘袂群起(97),以伸其愤(98),识音固知元政紊弛(99),而变兴自下之渐矣(100)。

作品注释
(1)博鸡:斗鸡赌输赢。
(2)袁州: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县。
(3)素无赖:平日游手好闲。
(4)不事产业:不从事生产劳动。
(5)任气:意气用事。
(6)里:乡里,当地。下:佩服,退让。这句说:许多在当地有侠义行为的人都对他退让。
(7)至正: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年号(1341—1368)。
(8)守:州郡的长官,就是下面说的“太守”,实际是指知府。惠政:善政。
(9)新贵:新近显贵得势。
(10)按郡:巡察州郡地方。
(11)这句说:袁州太守依仗着自己年老有德,看不起那个姓藏的使者。易是轻视的意思。
(12)这句说:想要利用法律来伤害太守。
(13)会:刚巧。豪民:土豪。尝:曾经。杖:杖刑,用木棍打背、臀或腿。
(14)嗛(嫌xián):怀恨。
(15)纳:接受。赇(求qiú):贿赂。
(16)逮:逮捕。
(17)胁服:威逼认罪。
(18)夺:罢免。
(19)报:对付。这句说:然而还没有想到对付的办法。
(20)遨(敖áo):游逛。
(21)有为:可以有所作为。
(22)让:责备。
(23)这句说:你一向以勇敢出名。
(24)徒能:只能。藉:践踏。这里是欺压的意思。贫孱(蝉chán):贫穷弱小。
(25)恃(士shī):依仗。资:钱财。
(26)去:指罢免。使君:指太守。
(27)父母:比喻有惠政的太守。
(28)诚:确实是。
(29)奋臂:举臂,表示出力。
(30)诺:表示答应的声音。
(31)闾左:这里损贫民聚居的地方。
(32)遮:挡。
(33)华衣:穿着一身华丽的衣服。
(34)从:跟随。
(35)直前:一直向前。捽(昨zuó):揪。
(36)提殴:用手提着加以殴打。
(37)亡:逃。
(38)授褫(齿chǐ):剥。自衣:穿在自己身上。
(39)复:又。策:用马鞭子赶马。
(40)麾(挥huī):指挥。拥:围。
(41)反接:双手反绑着。
(42)徇诸市:让他在市场上游街示众。
(43)这句说:做老百姓而诬告太守的,就会落得这样下场。
(44)难:祸事。
(45)鸠(纠jiū):聚集。宗族:同一父系家族的成员。童:未成年的仆人。百许人:一百多人。
(46)要(腰yāo)篡:拦路抢走。
(47)逆:对面迎上去。
(48)而父:你的父亲。
(49)这两句说:你如果想让你的父亲死掉,那就上前来对打。
(50)这句说:否则就关门坐在家里好好地等着。
(51)行市:在市场上游行。
(52)归:还。
(53)无恙:不会受害。
(54)遂:即刻。这句说:豪民之子害伯博鸡者会立即用棍杖打死他父亲。
(55)敛:招拢,约束。
(56)相聚从观:互相追随着挤在一起观看。
(57)郡录事:州郡地方上掌管文书的官吏。骇:惊惧。
(58)白:告知。府:古时县以上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
(59)府佐:府一级官员的副职。快:感到高兴。这句说:府佐对博鸡者所做的事感到高兴。
(60)阴纵之:暗中放任不管。
(61)第:官僚、贵族的家宅。
(62)捽(昨zuó):揪。
(63)数:列举过错。
(64)不自谨:自己不检点。
(65)冒:冒犯。
(66)用是:因此。怨望:怨恨。这初说:你竟敢因此而怀假在心。
(67)投间:趁机,钻空子。
(68)罢:罢免。这句说:使他丢了官。
(69)宜:应当。
(70)姑:暂且。贷:饶恕。
(71)这两句说:今后如果不好好改过自新,并且还要胡说乱讲。
(72)庐:房屋。戕(腔qiāng):杀害。
(73)谢不敢:认罪,表示不敢再犯。
(74)是:这。报:报答。
(75)白:伸雪。
(76)犹:还,仍然。
(77)楮(楚chǔ):纸。楮是树,它的树皮纤维可造纸,所以古人把纸叫作楮。
(78)广:宽度。
(79)揭:高举。
(80)行御史台:设在地区的执行御史台职责的官署。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关。大德元年(1297),金陵(今南京)被定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设官品秩同内台,掌监察江浙、江西、湖广三省。
(81)理:处理。
(82)徒:同伙。张:指打开横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83)追:事后补行。牒:公文。这里指状纸。
(84)复:恢复。黜(触chù):罢免。
(85)方:正当。
(86)这句说:博鸡者由于他的侠义行为而闻名于东南一带地方。
(87)高子:作者自称。
(88)史馆:官署名,掌管监修国史之事。
(89)翰林:官名,明代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翰林院为翰林官。明代的翰林院是掌管修史、著作、图书等事的官署,史馆就并在其中。天台:今浙江天台县。
(90)得民:受到人民的爱戴。
(91)自喜:自以为自己很好。轻上:瞧不起上级。
(92)这句说:袁守的得祸,不是由于外来的原因。
(93)三尺:指剑,这里指操生杀之权。这句说:姓臧的使者滥用权力。
(94)仇(愁chóu):报复。憾:怨恨。
(95)贼戾(丽lì):不正派,凶残。
(96)第:但。为上者:做上级的人。察:查察。
(97)匹夫:泛指平民。攘袂(rǎng mèi):挼起袖子。
(98)伸:这里是发泄的意思。
(99)识者:有见识的人。元政:元代的政治。紊驰(wěn chí):混乱、松弛。
(100)这句说:事变从下面兴起的趋势已经渐渐形成了。

【版权声明】

《《书博鸡者事》高启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内容来自网络或者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四字成语大全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越巫之死》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越巫之死》由方孝孺创作。讲述了越巫假称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夸耀,骗人并取人钱财。而当别人装神

闲夜二首赏析翻译司空图的作品

相和歌辞。杂怨三首

夭桃花清晨,游女红粉新。夭桃花薄暮,游女红粉故。 树有百年花,人无一定颜。花送人老尽,人悲花自闲。 贫女镜不明,寒花日少容。暗蛩有虚织,短线无长缝。 浪水不可照,狂夫不可从。浪水多散影,狂夫多异踪。

原文:

道侣难留为虐棋,邻家闻说厌吟诗。

前峰月照分明见,夜合香中露卧时。

此身闲得易为家,业是吟诗与看花。

若使他生抛笔砚,更应无事老烟霞。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

评分:

很差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作者介绍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

闲夜二首注释,闲夜二首赏析,闲夜二首原文,闲夜二首翻译,闲夜二首司空图

天府之国是什么意思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闲夜二首赏析翻译司空图的作品》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相和歌辞。宫怨

尘满金炉不炷香,黄昏独自立重廊。 笙歌何处承恩宠,一一随风入上阳。 长门槐柳半萧疏,玉辇沉思恨有馀。 红泪旋销倾国态,黄金谁为达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