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服志第二十九-后汉书

舆服志第二十九 玉辂乘舆金根安车立车耕车戎车猎车畊车青盖车绿车皁盖车夫人安车大驾法驾小驾轻车大使车小使车载车导从卒车马饰 《书》曰:“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言昔者圣,

百官志第二十八-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八 州郡县乡亭里匈奴中郎将乌桓校尉护羌校尉王国宋卫国列侯关内侯四夷国百官奉 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监御史,监诸郡,汉兴省之,但遣丞

舆服志第二十九

  玉辂乘舆金根安车立车耕车戎车猎车畊车青盖车绿车皁盖车夫人安车大驾法驾小驾轻车大使车小使车载车导从卒车马饰  《书》曰:“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言昔者圣人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躬亲其事,身履其勤,忧之劳之,不避寒暑,使天下之民物,各得安其性命,无夭昏暴陵之灾。是以天下之民,敬而爱之,若亲父母;则而养之,若仰日月。夫爱之者欲其长久,不惮力役,相与起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雍覆之,欲其长久也;敬之者欲其尊严,不惮劳烦,相与起作舆轮旌旗章表,以尊严之。斯爱之至,敬之极也。苟心爱敬,虽报之至,情由未尽。或杀身以为之,尽其情也;弈世以祀之,明其功也。是以流光与天地比长。后世圣人,知恤民之忧思深大者,必飨其乐;勤仁毓物使不夭折者,必受其福。故为之制礼以节之,使夫上仁继天统物,不伐其功,民物安逸,若道自然,莫知所谢。《老子》曰:“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之谓也。  夫礼服之兴也,所以报功章德,尊仁尚贤。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顺则上下有序,德薄者退,德盛者缛。故圣人处乎天子之位,服玉藻邃延,日月升龙,山车金根饰,黄屋左纛,所以副其德,章其功也。贤仁佐圣,封国受民,黼黻文绣,降龙路车,所以显其仁,光其能也。及其季末,圣人不得其位,贤者隐伏,是以天子微弱,诸侯胁矣。于此相贵以等,相讟以货,相赂以利,天下之礼乱矣。至周夷王下堂而迎诸侯,此天子失礼,微弱之始也。自是诸侯宫县乐食,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钖,冕而儛《大武》。大夫台门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镂簋朱B42C,此大夫之僭诸侯礼也。《诗》刺“彼己之子,不称其服”,伤其败化。《易》讥“负且乘,致寇至”,言小人乘君子器,盗思夺之矣。自是礼制大乱,兵革并作;上下无法,诸侯陪臣,山{次呆}藻B42D。降及战国,奢僭益炽,削灭礼籍,盖恶有害己之语。竞修奇丽之服,饰以舆马,文罽玉缨,象镳金鞍,以相夸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荣利在己,虽死不悔。及秦并天下,揽其舆服,上选以供御,其次以锡百官。汉兴,文学既缺,时亦草创,承秦之制,后稍改定,参稽《六经》,近于雅正。孔子曰:“其或继周者,行夏之正,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故撰《舆服》著之于篇,以观古今损益之义云。  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轮。轮行可载,因物知生,复为之舆。舆轮相乘,流运罔极,任重致远,天下获其利。后世圣人观于天,视斗周旋,魁方杓曲,以携龙、角为帝车,于是乃曲其辀,乘牛驾马,登险赴难,周览八极。故《易·震》乘《乾》,谓之《大壮》,言器莫能有上之者也。自是以来,世加其饰。至奚仲为夏车正,建其BB5CC959,尊卑上下,各有等级。周室大备,官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一器而群工致巧者,车最多,是故具物以时,六材皆良。舆方法地,盖圆象天;三十辐以象日月;盖弓二十八以象列星;龙旂九BB5C,七仞齐轸,以象大火;鸟B133七BB5C,五仞齐较,以象鹑火;熊旗六BB5C,五仞齐肩,以象参、伐;龟C959四BB5C,四仞齐首,以象营室;弧旌枉矢,以象弧也:此诸侯以下之所建者也。  天子玉路,以玉为饰,钖樊缨十有再就,建太常,十有二BB5C,九仞曳地,日月升龙,象天明也。夷王以下,周室衰弱,诸侯大路。秦并天下,阅三代之礼,或曰殷瑞山车,金根之色。汉承秦制,御为乘舆,所谓孔子乘殷之路者也。  乘舆、金根、安车、立车,轮皆朱班重牙,贰毂两辖,金薄缪龙,为舆倚较,文虎伏轼,龙首衔轭,左右吉阳D12F,鸾雀立衡,B42E文画辀,羽盖华蚤,建大旂,十有二BB5C,画日月升龙,驾六马,象镳镂钖,金B42F方釳,插翟尾,朱兼樊缨,赤E47B易茸,金就十有二,左纛以DA3E牛尾为之,在左騑马轭上,大如斗,是为德车。五时车,安、立亦皆如之。各如方色,马亦如之。白马者,朱其髦尾为朱鬣云。所御驾六,余皆驾四,后从为副车。  耕车,其饰皆如之。有三盖。一曰芝车,置《辐车》耒耜之D655,上亲耕所乘也。  戎车,其饰皆如之。蕃以矛麾金鼓羽析幢翳,《辐车》胄甲弩之D655。  猎车,其饰皆如之。重辋缦轮,缪龙绕之。一曰《门翕》猪车,亲校猎乘之。  太皇太后、皇太后法驾,皆御金根,加交络帐裳。非法驾,则乘紫罽軿车。云B42E文画辀,黄金涂五末,盖蚤。左右騑,驾三马。长公主赤罽軿车。大贵人、贵人、公主、王妃、封君油画軿车。大贵人加节画辀。皆右騑而已。  皇太子、皇子皆安车,朱班轮,青盖,金华蚤,黑B42E文,画轓文辀,金涂五末。皇子为王,锡以乘之,故曰王青盖车。皇孙则绿车以从。皆左右騑,驾三。公、列侯安车,朱班轮,倚鹿较,伏熊轼,皁缯盖,黑轓,右輫。  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皁盖,朱两轓。其千石、六百石,朱左轓。轓长六尺,下屈广八寸,上业广尺二寸,九文,十二初,后谦一寸,若月初生,示不敢自满也。景帝中元五年,始诏六百石以上施车轓,得铜五末,轭有吉阳D12F。中二千石以上右騑,三百石以上皁布盖,千石以上皁缯覆盖,二百石以下白布盖,皆有四维杠衣。贾人不得乘马车。除吏赤画杠,其余皆青云。  公、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会朝若蚕,各乘其夫之安车,右騑,加交络帷裳,皆皁。非公会,不得乘朝车,得乘漆布辎軿车,铜五末。  乘舆大驾,公卿奉引,太仆御,大将军参乘。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西都行祠天郊,甘泉备之。官有其注,名曰甘泉卤簿。东都唯大行乃大驾。大驾,太仆校驾;法驾,黄门令校驾。  乘舆法驾,公卿不在卤簿中。河南尹、执金吾、雒阳令奉引,奉车郎御,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前驱有九BB5C云罕,凤皇《门翕》戟,皮轩鸾旗,皆大夫载。鸾旗者,编羽旄,列系幢旁。民或谓之鸡翘,非也。后有金钲黄钺,黄门鼓车。  古者诸侯贰车九乘。秦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半之。属车皆皁盖赤里,朱轓,戈矛弩D655,尚书、御史所载。最后一车悬豹尾,豹尾以前比省中。  行祠天郊以法驾,祠地、明堂省什三,祠宗庙尤省,谓之小驾。每出,太仆奉驾上卤簿,中常侍、小黄门副;尚书主者,郎令史副;侍御史,兰台令史副。皆执注,以督整车骑,谓之护驾。春秋上陵,尤省于小驾,直事尚书一人从,其余令以下,皆先行后罢。  轻车,古之战车也。洞朱轮舆,不巾不盖,建矛戟幢麾,《辐车》辄弩服。藏在武库。大驾、法驾出,射声校尉、司马吏士载,以次属车,在卤簿中。诸车有矛戟,其饰幡BB5C旗帜皆五采,制度从《周礼》。吴、孙《兵法》云:“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武刚车者,为先驱。又为属车轻车,为后殿焉。  大使车,立乘,驾驷,赤帷。持节者,重导从:贼曹车、斧车、督车、功曹车皆两;大车,伍伯DA7A弩十二人;辟车四人;从车四乘。无节,单导从,减半。  小使车,不立乘,有騑,赤屏泥油,重绛帷。导无斧车。  近小使车,兰舆赤毂,白盖赤帷。从驺骑四十人。此谓追捕考案,有所敕取者之所乘也。  诸使车皆朱班轮,四辐,赤衡轭。其送葬,白垩已下,洒车而后还。公、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郊庙、明堂、祠陵,法出,皆大车,立乘、驾驷。他出,乘安车。  大行载车,其饰如金根车,加施组连璧交络四角,金龙首衔璧,垂五采,析羽流苏前后,云气画帷裳,B42E文画曲轓,长悬车等。太仆御,驾六布施马。布施马者,淳白骆马也,以黑药灼其身为虎文。既下,马斥卖,车藏城北秘宫,皆不得入城门。当用,太仆考工乃内饰治,礼吉凶不相干也。  公卿以下至县三百石长导从,置门下五吏:贼曹、督盗贼、功曹,皆带剑,三车导;主簿、主记,两车为从。县令以上,加导斧车。公乘安车,则前后并马立乘。长安、雒阳令及王国都县加前后兵车,亭长,设右騑,驾两。DA7A弩车前伍伯,公八人,中二千石、二千石、六百石皆四人,自四百石以下至二百石皆二人。黄绶,武官伍伯,文官辟车。铃下、侍阁、门兰、部署、街里走卒,皆有程品,多少随所典领。驿马三十里一置,卒皆赤帻绛B431云。  古者军出,师旅皆从;秦省其卒,取其师旅之名焉。公以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县长二人,皆带剑,持C97D戟为前列,揵弓《韦蜀》九鞬。诸侯王法驾,官属傅相以下,皆备卤簿,似京都官骑,张弓带鞬,遮迾出入称促。列侯,家丞、庶子导从。若会耕祠,主县假给辟车鲜明卒,备其威仪。导从事毕,皆罢所假。  诸车之文:乘舆,倚龙伏虎,B42E文画辀,龙首鸾衡,重牙班轮,升龙飞軨。皇太子、诸侯王,倚虎伏鹿,B42E文画辀轓,吉阳D12F,朱班轮,鹿文飞軨,旂旗九BB5C降龙。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朱班轮,鹿文飞軨,九BB5C降龙。卿,朱两轓,五BB5C降龙。二千石以下各从科品,诸轓车以上,轭皆有吉阳D12F。  诸马之文:案乘舆,金B42F方釳,插翟象镳,龙画纟忽,沫升龙,赤扇汗,青两翅,燕尾。驸马,左右赤珥流苏,飞鸟节,赤膺兼。皇太子或亦如之。王、公、列侯,镂钖文髦,朱镳朱鹿,朱文,绛扇汗,青翅燕尾。卿以下有騑者,缇扇汗,青翅尾,当卢文髦,上下皆通。中二千石以上及使者,乃有騑驾云。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舆服志第二十九-后汉书》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后汉书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刘玄刘盆子 刘玄字圣公,光武族兄也。弟为人所杀,圣公结客欲报之。客犯法,圣公避吏于平林。吏系圣公父子张。圣公诈死,使人持丧归舂陵,吏乃出子张,圣

百官志第二十七-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七 执金吾太子太传大长秋太子少傅将作大匠城门校尉北军中候司隶校尉 城门校尉北军中候司隶校尉 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

舆服志第二十九-后汉书

舆服志第二十九 玉辂乘舆金根安车立车耕车戎车猎车畊车青盖车绿车皁盖车夫人安车大驾法驾小驾轻车大使车小使车载车导从卒车马饰 《书》曰:“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言昔者圣

百官志第二十七

  执金吾太子太传大长秋太子少傅将作大匠城门校尉北军中候司隶校尉  城门校尉北军中候司隶校尉  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丞一人,比千石。缇骑二百人。本注曰:无秩,比吏食奉。  武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兵器。丞一人。  右属执金吾。本注曰:本有式道、左右中候三人,六百石。车驾出,掌在前清道,还持麾至宫门,宫门乃开。中兴但一人,又不常置,每出,以郎兼式道候,事已罢,不复属执金吾。又省中垒、寺互、都船令、丞、尉及左右京辅都尉。  太子太傅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职掌辅导太子。礼如师,不领官属。  大长秋一人,二千石。本注曰:承秦将行,宦者。景帝更为大长秋,或用士人。中兴常用宦者,职掌奉宣中宫命。凡给赐宗亲,及宗亲当谒见者关通之,中宫出则从。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  中宫仆一人,千石。本注曰:宦者。主驭。本注曰:太仆,秩二千石,中兴省“太”,减秩千石,以属长秋。  中宫谒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中宫谒者三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主报中章。  中宫尚书五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文书。  中宫私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藏币帛诸物,裁衣被补浣者皆主之。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中宫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宫人。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中宫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黄门冗从。  中宫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宫请署天子数。女骑六人,丞、复道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复道丞主中阁道。  中宫药长一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  右属大长秋。本注曰:承秦,有詹事一人,位在长秋上,亦宦者,主中诸官。成帝省之,以其职并长秋。是后皇后当法驾出,则中谒、中宦者职吏权兼詹事奉引,讫罢。宦者诛后,尚书选兼职吏一人奉引云。其中长信、长乐宫者,置少府一人,职如长秋,及余吏皆以宫名为号,员数秩次如中宫。本注曰:帝祖母称长信宫,故有长信少府,长乐少府,位在长秋上,及职吏皆宦者,秩次如中宫。长乐又有卫尉,仆为太仆,皆二千石,在少府上。其崩则省,不常置。  太子少傅,二千石。本注曰:亦以辅导为职,悉主太子官属。  太子率更令一人,千石。本注曰:主庶子、舍人更直,职似光禄。  太子庶子,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如三署中郎。  太子舍人,二百石。本注曰:无员,更直宿卫,如二署郎中。  太子家令一人,千石。本注曰: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太子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仓谷。  太子食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饮食。  太子仆一人,千石。本注曰:主车马,职如太仆。  太子厩长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车马。  太子门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旧注》云职比郎将。旧有左右户将,别主左右户直郎,建武以来省之。  太子中庶子,六百石。本注曰:员五人,职如侍中。  太子洗马,比六百石。本注曰:《旧注》云员十六人,职如谒者。太子出,则当直者在前导威仪。  太子中盾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周卫徼循。  太子卫率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门卫士。  右属太子少傅。本注曰:凡初即位,未有太子,官属皆罢,唯舍人不省,领属少府。  将作大匠一人,二千石。本注曰:承秦,曰将作少府,景帝改为将作大匠。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之功,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丞一人,六百石。  左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左工徒。丞一人。  右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右工徒。丞一人。  右属将作大匠。  城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雒阳城门十二所。  司马一人,千石。本注曰:主兵城门。每门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雒阳城十二门,其正南一门曰平城门,北宫门属卫尉。其余上西门,雍门,广阳门,津门,小苑门,开阳门,门,中东门,上东门,穀门,夏门,凡十二门。  右属城门校尉。  北军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监五营。  屯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千石。  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千石。  步兵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千石。  长水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胡骑司马各一人,千石。本注曰:掌宿卫,主乌桓骑。  射声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千石。  右属北军中候。本注曰:旧有中垒校尉,领北军营垒之事。有胡骑、虎贲校尉,皆武帝置。中兴省中垒,但置中候,以监五营。胡骑并长水。虎贲主轻车,并射声。  凡中二千石,丞比千石。真二千石,丞、长史六百石。比二千石,丞比六百石。令、相千石,丞、尉四百石;其六百石,丞、尉三百石。长、相四百石及三百石,丞、尉皆二百石。诸侯、公主家丞,秩皆比百石。诸边鄣塞尉、诸陵校尉长,皆二百石。有常例者不署秩。  司隶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孝武帝初置,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元帝去节,成帝省,建武中复置,并领一州。从事史十二人。本注曰:都官从事,主察举百官犯法者。功曹从事,主州选署及众事。别驾从事,校尉行部则奉引,录众事。簿曹从事,主财谷簿书。其有军事,则置兵曹从事,主兵事。其余部郡国从事,每郡国各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皆州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假佐二十五人。本注曰:主簿录阁下事,省文书。门亭长主州正。门功曹书佐主选用。《孝经》师主监试经。《月令》师主时节祠祀。律令师主平法律。簿曹书佐主簿书。其余都官书佐及每郡国,各有典郡书佐一人,各主一郡文书,以郡吏补,岁满一更。司隶所部郡七。  河南尹一人,主京都,特奉朝请。其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人,汉初都长安,皆秩中二千石,谓之三辅。中兴都雒阳,更以河南郡为尹,以三辅陵庙所在,不改其号,但减其秩。其余弘农、河内、河东三郡。其置尹,冯翊、扶风及太守丞奉之本位,在《地理志》。

版权声明:

本站《百官志第二十七-后汉书》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百官志第二十八-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八 州郡县乡亭里匈奴中郎将乌桓校尉护羌校尉王国宋卫国列侯关内侯四夷国百官奉 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监御史,监诸郡,汉兴省之,但遣丞

百官志第二十六-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六 宗正大司农少府 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

百官志第二十七-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七 执金吾太子太传大长秋太子少傅将作大匠城门校尉北军中候司隶校尉 城门校尉北军中候司隶校尉 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

百官志第二十六

  宗正大司农少府  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丞一人,比千石。  诸公主,每主家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其余属吏增减无常。  右属宗正。本注曰:中兴省都司空令、丞。  大司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郡国四时上月旦见钱谷簿,其逋未毕,各具别之。边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报给,损多益寡,取相给足。丞一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  太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受郡国传漕谷。丞一人。  平准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知物贾,主练染,作采色。丞一人。  导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舂御米及作乾E05F。导,择也。丞一人。  右属大司农。本注曰: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中兴皆属郡县。又有廪牺令,六百石,掌祭祀牺牲雁鹜之属。及雒阳市长、荥阳敖仓官,中兴皆属河南尹。余均输等皆省。  少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丞一人,比千石。  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诸医。药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  太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御饮食。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各一人。本注曰:左丞主饮食。甘丞主膳具。汤官丞主酒。果丞主果。  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丞一人。  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苑中禽兽。颇有民居,皆主之。捕得其兽送太官。丞、尉各一人。  侍中,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侍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法驾出,则多识者一人参乘,余皆骑在乘舆车后。本有仆射一人,中兴转为祭酒,或置或否。  中常侍,千石。本注曰:宦者,无员。后增秩比二千石。掌侍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问应对给事。  黄门侍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及诸王朝见于殿上,引王就坐。  小黄门,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无员。掌侍左右,受尚书事。上在内宫,关通中外及中宫已下众事。诸公主及王太妃等有疾苦,则使问之。  黄门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省中诸宦者。丞、从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从丞主出入从。  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各一人。丙署长七人。皆四百石,黄绶。本注曰:宦者。各主中宫别处。  中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黄门冗从。居则宿卫,直守门户;出则骑从,夹乘舆车。  中黄门,比百石。本注曰:宦者,无员。后增比三百石。掌给事禁中。  掖庭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掌后宫贵人采女事。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暴室丞主中妇人疾病者,就此室治;其皇后、贵人有罪,亦就此室。  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侍使。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御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作中衣服及补浣之属。丞、织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  祠祀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典中诸小祠祀。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钩盾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诸近池苑囿游观之处。丞、永安丞各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宦者。永安,北宫东北别小宫名,有园观。苑中丞、果丞、鸿池丞、南园丞各一人,二百石。本注曰:苑中丞主苑中离官。果丞主果园。鸿池,池名,在雒阳东二十里。南园在雒水南。濯龙监、直里监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濯龙亦园名,近北宫。直里亦园名也,在雒阳城西南角。  中藏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丞一人。  内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中布张诸亵物。左右丞各一人。  尚方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好器物。丞一人。  尚方令一人,千石。本注曰: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更为中书谒者令,成帝用士人,复故。掌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  尚书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署尚书事,令不在则奏下众事。  尚书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署尚书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尚书主公卿事,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客曹尚书主外国夷狄事。世祖承遵,后分二千石曹,又分客曹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凡六曹。左右丞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掌录文书期会。左丞主吏民章报及驺伯史。右丞假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本注曰:一曹有六人,主作文书起草。令史十八人,二百石。本注曰:曹有三,主书。后增剧曹三人,合二十一人。  符节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为符节台率,主符节事。凡遣使掌授节。尚符玺郎中四人。本注曰:旧二人在中,主玺及虎符、竹符之半者。符节令史,二百石。本注曰:掌书。  御史中丞一人,千石。本注曰:御史大夫之丞也。旧别监御史在殿中,密举非法。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因别留中,为御史台率,后又属少府。治书侍御史二人,六百石。本注曰:掌选明法律者为之。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侍御史十五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察举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违失举劾之。凡郊庙之祠及大朝会、大封拜,则二人监威仪,有违失则劾奏。  兰台令史,六百石。本注曰:掌奏及印工文书。  右属少府。本注曰:职属少府者,自太医、上林凡四官。自侍中至御史,皆以文属焉。承秦,凡山泽陂池之税,名曰禁钱,属少府。世祖改属司农,考工转属太仆,都水属郡国。孝武帝初置水衡都尉,秩比二千石,别主上林苑有离官燕休之处,世祖省之,并其职于少府。每立秋貙刘之日,辄暂置水衡都尉,事讫乃罢之。少府本六丞,省五。又省汤官、织室令,置丞。又省上林十池监,胞人长丞,宦者、昆台、佽飞三令,二十一丞。又省水衡属官令、长、丞、尉二十余人。章和以下,中官稍广,加尝药、太官、御者、钩盾、尚方、考工、别作监,皆六百石,宦者为之,转为兼副,或省,故录本官。

【版权声明】

《百官志第二十六-后汉书》内容来自网络或者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四字成语大全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舆服志第二十九-后汉书

舆服志第二十九 玉辂乘舆金根安车立车耕车戎车猎车畊车青盖车绿车皁盖车夫人安车大驾法驾小驾轻车大使车小使车载车导从卒车马饰 《书》曰:“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言昔者圣

百官志第二十五-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五 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 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

百官志第二十六-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六 宗正大司农少府 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

百官志第二十五

  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  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礼仪。每月前晦,察行陵庙。丞一人,比千石。六百石。本注曰:掌凡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诸卿皆然。  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丞一人。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堂、灵台。灵台掌候日月星气,皆属太史。  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本仆射,中兴转为祭酒。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本注曰:《易》四,施、孟、梁丘、京氏。《尚书》三,欧阳、大小夏侯氏。《诗》三,鲁、齐、韩氏。《礼》二,大小戴氏。《春秋》二,《公羊》严、颜氏。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太祝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丞一人。本注曰:掌祝小神事。  太宰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凡国祭祀,掌陈馔具。丞一人。  大予乐令一人,本注曰:掌伎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掌其陈序。丞一人。  高庙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守庙,掌案行扫除。无丞。  世祖庙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如高庙。  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园,案行扫除。丞及校长各一人。本注曰:校长,主兵戎盗贼事。  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望晦时节祭祀。  右属太常。本注曰:有祠祀令一人,后转属少府。有太卜令,六百石,后省并太史。中兴以来,省前凡十官。  光禄勋,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戟,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郊祀之事,掌三献。丞一人,比千石。  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本注曰:无员。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五官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唯议郎不在直中。  左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左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无员。  右中朗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右署郎。中朗,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无员。  虎贲中朗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虎贲宿卫。左右仆射、左右陛长各一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仆射,主虎贲郎习射。陛长,主直虎贲,朝会在殿中。虎贲中郎,比六百石。虎贲侍郎,比四百石。虎贲郎中,比三百石。节从虎贲,比二百石。本注曰:皆无员。掌宿卫侍从。自节从虎贲久者转迁,才能差高至中郎。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羽林郎。羽林郎,比三百石。本注曰:无员。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补。本武帝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岩下室中,故号岩郎。  羽林左监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左骑。丞一人。  羽林右监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右骑。丞一人。  奉车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御乘舆车。  驸马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驸马。  骑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本监羽林骑。  光禄大夫,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凡大夫、议郎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凡诸国嗣之丧,则光禄大夫掌吊。  太中大夫,千石。本注曰:无员。  中散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谏议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议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谒者仆射一人,比千石。本注曰:为谒者台率,主谒者,天子出,奉引。古重习武,有主射以督录之。故曰仆射。常侍谒者五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主殿上时节威仪。谒者三十人。其给事谒者,四百石。其灌谒者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掌宾赞受事,及上章报问。将、大夫以下之丧,掌使吊。本员七十人,中兴但三十人。初为灌谒者,满岁为给事谒者。  右属光禄勋。本注曰:职属光禄者,自五官将至羽林右监,凡七署。自奉车都尉至谒者,以文属焉。旧有左右曹,秩以二千石,上殿中,主受尚书奏事,平省之。世祖省,使小黄门郎受事,车驾出,给黄门郎兼。有请室令,车驾出,在前请所幸,徼车迎白,示重慎。中兴但以郎兼,事讫罢,又省车、户、骑凡三将,及羽林令。  卫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丞一人,比千石。  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阙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征诣公车者。丞、尉各一人。本注曰:丞选晓讳,掌知非法。尉主阙门兵禁,戒非常。  南宫卫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南宫卫士。丞一人。  北宫卫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北宫卫士。丞一人。  左右都候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剑戟士,徼循宫及天子有所收考。丞各一人。  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比千石。本注曰: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宫门苍龙司马,主东门;玄武司马,主玄武门;北屯司马,主北门;北宫朱爵司马,主南掖门;东明司马,主东门;朔平司马,主北门:凡七门。凡居宫中者,皆有口籍于门之所属。宫名两字,为铁印文符,案省符乃内之。若外人以事当入,本官长史为封C97D传;其有官位,出入令御者言其官。  右属卫尉。本注曰:中兴省旅贲令,卫士一人丞。  太仆,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车马。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用大驾则执御。丞一人,比千石。  考工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作兵器弓弩刀铠之属,成则传执金吾入武库,及主织绶诸杂工。左右丞各一人。  车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乘舆诸车。丞一人。  未央厩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乘舆及厩中诸马。长乐厩丞一人。  右属太仆。本注曰:旧有六厩,皆六百石令,中兴省约,但置一厩。后置左骏令、厩,别主乘舆御马,后或并省。又有牧师范,皆令官,主养马,分在河西六郡界中,中兴皆省,唯汉阳有流马菀,但以羽林郎监领。  廷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平狱,奏当所应。凡郡国谳疑罪,皆处当以报。正、左监各一人。左平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平决诏狱。  右属廷尉。本注曰:孝武帝以下,置中都官狱二十六所,各令长名世祖中兴皆省,唯廷尉及雒阳有诏狱。  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其郊庙行礼,赞导,请行事,既可,以命群司。诸王入朝,当郊迎,典其礼仪。及郡国上计,匡四方来,亦属焉。皇子拜王,赞授印绶。及拜诸侯、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台下鸿胪召拜之。王薨则使吊之,及拜王嗣。丞一人。比千石。  大行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诸郎。丞一人。治礼郎四十七人。  右属大鸿胪。本注曰:承秦有典属国,别主四方夷狄朝贡侍子,成帝时省并大鸿胪。中兴省驿官、别火二令、丞,及郡邸长、丞,但令郎治郡邸。

【版权声明】

《百官志第二十五-后汉书》内容来自网络或者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四字成语大全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百官志第二十七-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七 执金吾太子太传大长秋太子少傅将作大匠城门校尉北军中候司隶校尉 城门校尉北军中候司隶校尉 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

百官志第二十四-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四 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将军 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

百官志第二十五-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五 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 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

百官志第二十四

  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将军  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用匮乏。世祖中兴,务从节约,并官省职,费减亿计,所以补复残缺,及身未改,而四海从风,中国安乐者也。  昔周公作《周官》,分职著明,法度相持,王室虽微,犹能久存。今其遗书,所以观周室牧民之德既至,又其有益来事之范,殆未有所穷也。故新汲令王隆作《小学汉官篇》,诸文倜说,较略不究。唯班固著《百官公卿表》,记汉承秦置官本末,讫于王莽,差有条贯;然皆孝武奢广之事,又职分未悉。世祖节约之制,宜为常宪,故依其官簿,粗注职分,以为《百官志》。凡置官之本及中兴所省,无因复见者,既在《汉书·百官表》,不复悉载。  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世祖以卓茂为太傅,薨,因省。其后每帝初即位,辄置太傅录尚书事,薨,辄省。  太尉,公一人。本注曰: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亚献;大丧则告谥南郊。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国有过事,则与二公通谏争之。世祖即位,为大司马。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  长史一人,千石。本注曰:署诸曹事。  掾史属二十四人。本注曰:《汉旧注》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或曰,汉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西曹主府史署用。东曹主二千石长史迁除及军吏。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奏曹主奏议事。辞曹主辞讼事。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转运事。贼曹主盗贼事。决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货币、盐、铁事。仓曹主仓谷事。黄阁主簿录省从事。  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本注曰:《汉旧注》公令史百石,自中兴以后,注不说石数。御属主为公卿。阁下令史主阁下威仪事。记室令史主上章表报书记。门令史主府门。其余令史,各典曹文书。  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逊顺、谦俭,养生送死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视氵翟,大丧则掌奉安梓宫。凡国有大疑大事,与太尉同。世祖即位,为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本注曰:世祖即位,以武帝故事置司直,居丞相府,助督录诸州,建武十八年省也。  司空,公一人。本注曰: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大丧则掌将校复土。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世祖即位,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属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  初,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以为大将军,欲尊宠之。以古尊官唯有三公,皆将军始自秦、晋,以为卿号,故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其后霍光、王凤等皆然。成帝绥和元年,赐大司马印绶,罢将军官。世祖中兴,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及前、后、左、右杂号将军众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公上,数年后罢。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军,位在公上;复征西羌,还免官,罢。安帝即位,西羌寇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还迁大将军,位如宪,数年复罢。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焉。  长史、司马皆一人,千石。本注曰:司马主兵,如太尉。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注曰:职参谋议,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本注曰:此皆府员职也。又赐官骑三十人及鼓吹。  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侯。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其职吏部集各一人,总知营事。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又置外刺、刺奸,主罪法。  明帝初置度辽将军,以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百官志第二十四-后汉书》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百官志第二十六-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六 宗正大司农少府 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

郡国志第二十三-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三 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 –益州 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 –凉州 上党太原上郡西,

百官志第二十四-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四 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将军 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

郡国志第二十三

  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  –益州  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  –凉州  上党太原上郡西河五原云中定襄雁门朔方  –并州  涿郡广阳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辽东属国  –幽州  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  –交州  ◎汉中郡秦置。雒阳西千九百九十里。九城,户五万七千三百四十四,口二十六万七千四百二。  〖南郑〗  〖成固〗妫墟在西北。  〖西城〗  〖襃中〗  〖沔阳〗有铁。  〖安阳〗  〖锡〗有锡,春秋时曰锡穴。  〖上庸〗本庸国。  〖房陵〗  ◎巴陵秦置。雒阳西三千七百里。十四城,户三十一万六百九十一,口百八万六千四十九。  〖江州〗  〖宕渠〗有铁。  〖朐忍〗  〖阆中〗  〖鱼复〗扞水有扞关。  〖临江〗  〖枳〗  〖涪陵〗出丹。  〖垫江〗  〖安汉〗  〖平都〗  〖充国〗永元二年分阆中置。  〖宣汉〗  〖汉昌〗永元中置。  ◎广汉郡高帝置。雒阳西三千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九千八百六十五,口五十万九千四百三十八。  〖雒〗刺史治。  〖新都〗  〖绵竹〗  〖什邡〗  〖涪〗  〖梓潼〗  〖白水〗  〖葭萌〗  〖郪〗  〖广汉〗有沈水。  〖德阳〗  ◎蜀郡秦置。雒阳西三千一百里。十一城,户三十万四百五十二,口百三十五万四百七十六。  〖成都〗  〖郫〗  〖江原〗  〖繁〗  〖广都〗  〖临邛〗有铁。  〖湔氐道〗岷山在西徼外。  〖汶江道〗  〖八陵〗  〖广柔〗  〖绵虒道〗  ◎犍为郡武帝置。雒阳西三千二百七十里。刘璋分立江阳郡。九城,户十三万七千七百一十三,口四十一万一千三百七十八。  〖武阳〗有彭亡聚。  〖资中〗  〖牛鞞〗  〖南安〗有鱼涪津。  〖僰道〗  〖江阳〗  〖符节〗  〖南广〗  〖汉安〗  ◎牂牁郡武帝置。雒阳西五千七百里。十六城,户三万一千五百二十三,口二十六万七千二百五十三。  〖故且兰〗  〖平夷〗  〖鄨〗  〖毋敛〗  〖谈指〗出丹。  〖夜郎〗出雄黄、雌黄。  〖同并〗  〖谈稾〗  〖漏江〗  〖毋单〗  〖宛温〗  〖镡封〗  〖漏卧〗  〖句町〗  〖进乘〗  〖西随〗  ◎越巂郡武帝置。雒阳四千八百里。十四城,户十三万一百二十,口六十二万三千四百一十八  〖邛都〗南山出铜。  〖遂久〗  〖灵关道〗  〖台登〗出铁。  〖青蛉〗有禺同山,俗谓有金马碧鸡。  〖卑水〗  〖三缝〗  〖会无〗出铁。  〖定莋〗  〖阐〗  〖苏示〗  〖大莋〗  〖莋秦〗  〖姑复〗  ◆益州郡武帝置。故滇王国。雒阳西五千六百里。诸葛亮表有耽文山、泽山、司弥瘗山、娄山、辟龙山,此等并皆未详所在县。十七城,户二万九千三十六。口十一万八百二。  〖滇池〗出铁。有池泽。北有黑水祠。  〖胜休〗  〖俞元〗装山出铜。  〖律高〗石室山出锡。B428町山出银、铅。  〖贲古〗采山出铜、锡。羊山出银、铅。  〖毋棳〗  〖建伶〗  〖穀昌〗  〖牧靡〗  〖味〗  〖昆泽〗  〖同濑〗  〖同劳〗  〖双柏〗出银。  〖连然〗  〖梇栋〗  〖秦臧〗  ◎永昌郡明帝永平十二年分益州置。雒阳西七千二百六十里。八城,户二十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万七千三百四十四。  〖不韦〗出铁。  〖巂唐〗  〖比苏〗  〖楪榆〗  〖邪龙〗  〖云南〗  〖哀牢〗永平中置,故牢王国。  〖博南〗永平中置。南界出金。  ◎广汉属国故北部都尉,属广汉郡,安帝时以为属国都尉,别领三城。户三万七千一百一十,口二十万五千六百五十二。  〖阴平道〗  〖甸氐道〗  〖刚氐道〗  ◎蜀郡属国故属西部都尉,延光元年以为属国都尉,别领四城。户十一万一千五百六十八,口四十七万五千六百二十九。  〖汉嘉〗故青衣,阳嘉二年改。有蒙山。  〖严道〗有邛僰九折坂者,邛邮置。  〖徙〗  〖旄牛〗  ◎犍为属国故郡南部都尉,永初元年以为属国都尉,别领二城。户七千九百三十八,口三万七千一百八十七。  〖朱提〗山出银、铜。  〖汉阳〗  右益州刺史部,郡、国十二,县、道一百一十八。  ◎陇西郡秦置。雒阳西二千二百二十里。十一城,户五千六百二十八,口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七。  〖狄道〗  〖安故〗  〖氐道〗养水出此。  〖首阳〗有鸟鼠同穴山,渭水出。  〖大夏〗  〖襄武〗有五鸡聚。  〖临洮〗有西顷山。  〖枹罕〗故属金城。  〖白石〗故属金城。  〖鄣〗  〖河关〗故属金城。积石山在西南,河水出。  ◎汉阳郡武帝置,为天水,永元十七年更名。在雒阳西二千里。十三城,户二万七千四百二十三,口十三万一百三十八。  〖冀〗有朱圄山。有缇群山。有雒门聚。  〖望恒〗  〖阿阳〗  〖略阳〗有街泉亭。  〖勇士〗  〖成纪〗  〖陇〗刺史治。有大坂名陇坻,豲坻聚有秦亭。  〖豲道〗  〖兰干〗  〖平襄〗  〖显亲〗  〖上邽〗故属陇西。  〖西〗故属陇西。有嶓冢山,西汉水。  ◎武都郡武帝置。雒阳西一千九百六十里。七城,户二万一百二,口八万一千七百二十八。  〖下辨〗  〖武都道〗  〖上禄〗  〖故道〗  〖河池〗  〖沮〗沔水出东狼谷。  〖羌道〗  ◎金城郡昭帝置。雒阳西二千八百里。十城,户三千八百五十八,口万八千九百四十七。  〖允吾〗  〖浩亹〗  〖令居〗  〖枝阳〗  〖金城〗  〖榆中〗  〖临羌〗有昆仑山。  〖破羌〗  〖安夷〗  〖允街〗  ◎安定郡武帝置。雒阳西千七百里。八城,户六千九十四,口二万九千六十。  〖临泾〗  〖高平〗有第一城。  〖朝那〗  〖乌枝〗有瓦亭,出薄落谷。  〖三水〗  〖阴盘〗  〖彭阳〗  〖鹑觚〗故属北地。  ◎北地郡秦置。雒阳西千一百里。六城,户三千一百二十二,口万八千六百三十七。  〖富平〗  〖泥阳〗有五柞亭。  〖弋居〗有铁。  〖廉〗  〖参?〗故属安定。  〖灵州〗  ◎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置。雒阳西三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万四十二,口三万四千二百二十六。  〖姑臧〗  〖张掖〗  〖武威〗  〖休屠〗  〖揟次〗  〖鸾鸟〗  〖朴B459〗  〖媪围〗  〖宣威〗  〖仓松〗  〖鹯阴〗故属安定。  〖租厉〗故属安定。  〖显美〗故属张掖。  〖左骑〗千人官。  ◎张掖郡故匈奴昆邪王地,武帝置。雒阳西四千二百里。献帝分置西郡。八城,户六千五百五十二,口二万六千四十。  〖觻得〗  〖昭武〗  〖删丹〗弱水出。  〖氐池〗  〖屋兰〗  〖日勒〗  〖骊靬〗  〖番和〗  ◎酒泉郡武帝置。雒阳西四千七百里。九城,户万二千七百六。  〖福禄〗  〖表氏〗  〖乐涫〗  〖玉门〗  〖会水〗  〖沙头〗  〖安弥〗故曰绥弥。  〖乾齐〗  〖延寿〗  ◎敦煌郡武帝置。雒阳西五千里。六城,户七百四十八,口二万九千一百七十。  〖敦煌〗古瓜州,出美瓜。  〖冥安〗  〖效穀〗  〖拼泉〗  〖广至〗  〖龙勒〗有玉门关。  ◎张掖属国武帝置属国都尉,以主蛮夷降者。安帝时,别领五城。户四千六百五十六,口万六千九百五十二。  〖候官〗  〖左骑〗  〖千人〗  〖司马官〗  〖千人官〗  ◎张掖居延属国故郡都尉,安帝别领一城。户一千五百六十,口四千七百三十三。  〖居延〗有居延泽,古流沙。  右凉州刺史部,郡十二,县、道、候官九十八。  ◎上党郡秦置。雒阳北千五百里。十三城,户二万六千二百二十二,口十二万七千四百三。  〖长子〗  〖屯留〗绛水出。  〖铜鞮〗  〖沾〗  〖涅〗有阏与聚。  〖襄垣〗  〖壶关〗有黎亭,故黎国。  〖泫氏〗有长平亭。  〖高都〗  〖潞〗本国。  〖猗氏〗  〖阳阿〗侯国。  〖穀远〗  ◎太原郡秦置。十六城,户三万九百二,口二十万一百二十四。  〖晋阳〗本唐国。有龙山,晋水所出。刺史治。  〖界休〗有界山,有绵上聚。有千亩聚。  〖榆次〗有凿壶。  〖中都〗  〖于离〗  〖兹氏〗  〖狼孟〗  〖邬〗  〖盂〗  〖平陶〗  〖京陵〗春秋时九京。  〖阳曲〗  〖大陵〗有铁。  〖祁〗  〖虑虒〗  〖阳邑〗有箕城。  ◎上郡秦置。十城,户五千一百六十九,口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九。  〖肤施〗  〖白土〗  〖漆垣〗  〖奢延〗  〖雕阴〗  〖桢林〗  〖定阳〗  〖高奴〗  〖龟兹属国〗  〖候官〗  ◎西河郡武帝置。雒阳北千二百里。十三城,户五千六百九十八,口二万八百三十八。  〖离石〗  〖平定〗  〖美稷〗  〖乐街〗  〖中阳〗  〖皋狼〗  〖平周〗  〖平陆〗  〖益兰〗  〖圜阴〗  〖蔺〗  〖圜阳〗  〖广衍〗  ◎五原郡秦置为九原,武帝更名。十城,户四千六百六十七,口二万二千九百五十七。  〖九原〗  〖五原〗  〖临沃〗  〖文国〗  〖河阴〗  〖武都〗  〖宜梁〗  〖曼柏〗  〖成宜〗  〖西安阳〗北有阴山。  ◎云中郡秦置。十一城,户五千三百五十一,口二万六千四百三十。  〖云中〗  〖咸阳〗  〖箕陵〗  〖沙陵〗  〖沙南〗  〖北舆〗  〖武泉〗  〖原阳〗  〖定襄〗故属定襄。  〖成乐〗故属定襄。  〖武进〗故属定襄。  ◎定襄郡高帝置。五城,户三千一百五十三,口万三千五百七十一。  〖善无〗故属雁门。  〖桐过〗  〖武成〗  〖骆〗  〖中陵〗故属雁门。  ◎雁门郡秦置。雒阳北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三万一千八百六十二,口二十四万九千。  〖阴馆〗  〖繁畤〗  〖楼烦〗  〖武州〗  〖汪陶〗  〖剧阳〗  〖崞〗  〖平城〗  〖埒〗  〖马邑〗  〖卤城〗故属代郡。  〖广武〗故属太原。有夏屋山。  〖原平〗故属太原。  〖彊阴〗  ◎朔方郡武帝置。六城,户千九百八十七,口七千八百四十三。  〖临戎〗  〖三封〗  〖朔方〗  〖沃野〗  〖广牧〗  〖大城〗故属西河。  右并州刺吏部,郡九,县、邑、侯国九十八。  ◎涿郡高帝置。雒阳东北千八百里。七城,户十万二千二百一十八,口六十三万三千七百五十四。  〖涿〗  〖逎〗侯国。  〖故安〗易水出,雹水出。  〖范阳〗侯国。  〖良乡〗  〖北新城〗有汾水门。  〖方城〗故属广阳。有临乡。有督亢亭。  ◎广阳郡高帝置,为燕国,昭帝更名为郡。世祖省并上谷,永元八年复。五城,户四万四千五百五十,口二十八万六百。  〖蓟〗本燕国。刺史治。  〖广阳〗  〖昌平〗故属上谷。  〖军都〗故属上谷。  〖安次〗故属勃海。  ◎代郡秦置。雒阳东北二千五百里。十一城,户二万一百二十三,口十二万六千一百八十八。  〖高柳〗  〖桑乾〗  〖道人〗  〖当城〗  〖马城〗  〖班氏〗  〖狋氏〗  〖北平邑〗永元八年复。  〖东安阳〗  〖平舒〗  〖代〗  ◎上谷郡秦置。雒阳东北三千二百里。八城,户万三百五十二,口五万一千二百四。  〖沮阳〗  〖潘〗永元十一年复。  〖甯〗  〖广甯〗  〖居庸〗  〖雊瞀〗  〖涿鹿〗  〖下落〗  ◎渔阳郡秦置。雒阳东北二千里。九城,户六万八千四百五十六,口四十三万五千七百四十。  〖渔阳〗有铁。  〖狐奴〗  〖潞〗  〖雍奴〗  〖泉州〗有铁。  〖平谷〗  〖安乐〗  〖亻虒奚〗  〖犷平〗  ◎右北平郡秦置。雒阳东北二千三百里。四城,户九千一百七十,口五万三千四百七十五。  〖土垠〗  〖徐无〗  〖俊靡〗  〖无终〗  ◎辽西郡秦置。雒阳东北三千三百里。五城,户万四千一百五十,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  〖阳乐〗  〖海阳〗  〖令支〗有孤竹城。  〖肥如〗  〖临渝〗  ◎辽东郡秦置。雒阳东北三千六百里。十一城,户六万四千一百五十八,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  〖襄平〗  〖新昌〗  〖无虑〗  〖望平〗  〖候城〗  〖安市〗  〖平郭〗有铁。  〖西安平〗  〖汶〗  〖番汗〗  〖沓氏〗  ◎玄菟郡武帝置。雒阳东北四千里。六城,户一千五百九十四,口四万三千一百六十三。  〖高句骊〗辽山,辽水出。  〖西盖马〗  〖上殷台〗  〖高显〗故属辽东。  〖候城〗故属辽东。  〖辽阳〗故属辽东。  ◎乐浪郡武帝置。雒阳东北五千里。十八城,户六万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万七千五十。  〖朝鲜〗  〖讠冉邯〗  〖浿水〗  〖含资〗  〖占蝉〗  〖遂城〗  〖增地〗  〖带方〗  〖驷望〗  〖海冥〗  〖列口〗  〖长岑〗  〖屯有〗  〖昭明〗  〖镂方〗  〖提奚〗  〖浑弥〗  〖乐都〗  ◆辽东属国故邯乡,西部都尉,安帝时以为属国都尉,别领六城。雒阳东北三千二百六十里。  〖昌辽〗故天辽,属辽西。  〖宾徒〗故属辽西。  〖徒河〗故属辽西。  〖无虑〗有医无虑山。  〖险渎〗  〖房〗  右幽州刺史部,郡、国十一,县、邑、侯国九十。  ◎南海郡武帝置。雒阳南七千一百里。七城,户七万一千四百七十七,口二十五万二百八十二。  〖番禺〗  〖博罗〗  〖中宿〗  〖龙川〗  〖四会〗  〖揭阳〗  〖增城〗有劳领山。  ◎苍梧郡武帝置。雒阳南六千四百一十里。十一城,户十一万一千三百九十五,口四十六万六千九百七十五。  〖广信〗  〖谢沐〗  〖高要〗  〖封阳〗  〖临贺〗  〖端谿〗  〖冯乘〗  〖富川〗  〖荔浦〗  〖猛陵〗  〖鄣平〗  〖郁林郡〗秦桂林郡,武帝更名。雒阳南六千五百里。十一城。  〖布山〗  〖安广〗  〖阿林〗  〖广郁〗  〖中溜〗  〖桂林〗  〖潭中〗  〖临尘〗  〖定周〗  〖增食〗  〖领方〗  ◎合浦郡武帝置。雒阳南九千一百九十一里。五城,户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口八万六千六百一十七。  〖合浦〗  〖徐闻〗  〖高凉〗  〖临元〗  〖朱崖〗  ◎交趾郡武帝置。即安阳王国。雒阳南万一千里。十二城。  〖龙编〗  〖羸?娄〗  〖安定〗  〖苟漏〗  〖麋泠〗  〖曲阳〗  〖北带〗  〖稽徐〗  〖西于〗  〖朱B42B〗  〖封谿〗建武十九年置。  〖望海〗建武十九年置。  ◎九真郡武帝置,雒阳南万一千五百八十里。五城,户四万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二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四。  〖胥浦〗  〖居风〗  〖咸懽〗  〖无功〗  〖无编〗  ◎日南郡秦象郡,武帝更名。雒阳南万三千四百里。五城,户万八千二百六十三,口十万六百七十六。  〖西卷〗  〖朱吾〗  〖卢容〗  〖象林〗  〖比景〗  右交州刺史部,郡七,县五十六。  《汉书·地理志》承秦三十六郡,县邑数百,后稍分析,至于孝平,凡郡、国百三,县、邑、道、侯国千五百八十七。世祖中兴,惟官多役烦,乃命并合,省郡、国十,县、邑、道、侯国四百余所。至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国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属国别领比郡者六,又所省县,渐复分置。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民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  赞曰:众安后载,政洽区分;侯罢守列,民无常君。称号迁隔,封割纠纷;略存减益,多证前闻。

【版权声明】

《郡国志第二十三-后汉书》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百官志第二十五-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五 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 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

郡国志第二十二-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二 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 –青州 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 –荆州 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 –扬州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

郡国志第二十三-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三 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 –益州 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 –凉州 上党太原上郡西

郡国志第二十二

  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  –青州  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  –荆州  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  –扬州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万三千三百八。  〖东平陵〗有铁。有谭城。有天山。  〖著〗  〖於陵〗  〖台〗  〖菅〗有赖亭。  〖土鼓〗  〖梁邹〗  〖邹平〗  〖东朝阳〗  〖历城〗有铁。有巨里聚。  ◎平原郡高帝置。雒阳北一千三百里。九城,户十五万五千五百八十八,口百万二千六百五十八。  〖平原〗  〖高唐〗湿水出。  〖般〗  〖鬲〗侯国。夏时有鬲君,灭浞,立少康。  〖祝阿〗春秋时曰祝柯。有野井亭。  〖乐陵〗  〖湿阴〗  〖安德〗侯国。  〖厌次〗本富平。明帝更名。  ◆乐安国高帝西平昌置,为千乘,永元七年更名。雒阳东千五百二十里。九城,户七万四千四百,口四十二万四千七十五。  〖临济〗本狄,安帝更名。  〖千乘〗  〖高菀〗  〖乐安〗  〖博昌〗有薄姑城。有贝中聚。有时水。  〖蓼城〗侯国。  〖利〗故属齐。  〖益〗侯国。故属北海。  〖寿光〗故属北海。有灌亭。  ◎北海国景帝置。建武十三年省菑川、高密、胶东三国,以其县属。十八城,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一,口八十五万三千六百四。  〖剧〗有纪亭,古纪国。  〖营陵〗  〖平寿〗有斟城。有寒亭,古寒国,浞封此。  〖都昌〗  〖安丘〗有渠丘亭。  〖淳于〗永元九年夏。有密乡。  〖平昌〗侯国,故属琅邪,有蒌乡。  〖朱虚〗侯国,故属琅邪,永初元年属。  〖东安平〗故属菑川。六国时曰安平。有F043亭。  〖高密〗侯国。  〖昌安〗侯国,安帝复。  〖夷安〗侯国,安帝复。  〖胶东〗侯国。  〖即墨〗侯国。有棠乡。  〖壮武〗安帝复。  〖下密〗安帝复。  〖挺〗  ◎东莱郡高帝置。雒阳东三千一百二十八里。十三城,户十万四千二百九十七,口四十八万四千三百九十三。  〖黄〗  〖牟平〗  〖惤〗C36D侯国。  〖曲成〗侯国。  〖掖〗侯国。有过乡。  〖当利〗侯国  〖东牟〗侯国。  〖昌阳〗  〖卢乡〗  〖长广〗故属琅邪。  〖黔陬〗侯国,故属琅邪。有介亭。  〖葛卢〗有尤涉亭。  〖不其〗侯国,故属琅邪。  ◎齐国秦置。雒阳东千八百里。六城,户六万四千四百一十五,口四十九万一千七百六十五。  〖临菑〗本齐,刺史治。  〖西安〗有棘里亭。有蘧丘里,古渠丘。  〖昌国〗  〖临朐〗有三亭,古BD69邑。  〖广〗  〖般阳〗故属济南。  右青州刺史部,郡、国六,县六十五。  ◎南阳郡秦置。雒阳南七百里。三十七城,户五十二万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万九千六百一十八。  〖宛〗本申伯国。有南就聚。有瓜里津。有夕阳聚。有东武亭。  〖冠军〗邑。  〖叶〗有长山,曰方城。有卷城。  〖新野〗有东乡,故新都。有黄邮聚。  〖章陵〗故舂陵,世祖更名。有上唐乡。  〖西鄂〗  〖雉〗  〖鲁阳〗有鲁山。有牛兰累亭。  〖犨〗  〖堵阳〗  〖博望〗  〖舞阴〗邑。  〖比阳〗  〖复阳〗侯国。有杏聚。  〖平氏〗桐柏大复山,淮水出。有宜秋聚。  〖棘阳〗有蓝乡。有黄淳聚。  〖湖阳〗邑。  〖随〗西有断蛇丘。  〖育阳〗邑。有小长安,有东阳聚。  〖涅阳〗  〖阴〗  〖酂〗  〖邓〗有E94A聚。  〖山都〗侯国。  〖郦〗侯国  〖穰〗  〖朝阳〗  〖蔡阳〗侯国。  〖安众〗侯国。  〖筑阳〗侯国。有涉都乡。  〖武当〗有和成聚。  〖顺阳〗侯国,故博山。有须聚。  〖成都〗  〖襄乡〗  〖南乡〗  〖丹水〗故属弘农。有章密乡。有三户亭。  〖析〗故属弘农,故楚白羽邑。有武关,在县西。有丰乡城。  ◎南郡秦置。雒阳南一千五百里。十七城,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  〖江陵〗有津乡。  〖巫〗西有白帝城。  〖秭归〗本国。  〖中卢〗侯国。  〖编〗有蓝口聚。  〖当阳〗  〖华容〗侯国。云梦泽在南。  〖襄阳〗有阿头山。  〖邔〗侯国。有犁丘城。  〖宜城〗侯国。  〖鄀〗侯国。永平元年夏。  〖临沮〗侯国。有荆山。  〖枝江〗侯国。本罗国。有丹阳聚。  〖夷道〗  〖夷陵〗有荆门,虎牙山。  〖州陵〗  〖很山〗故属武陵。  ◎江夏郡高帝置。雒阳南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五万八千四百三十四,口二十六万五千四百六十四。  〖西陵〗  〖西阳〗  〖轪〗侯国。  〖鄳〗  〖竟陵〗侯国。有郧乡。有章山,本内方。  〖云杜〗  〖沙羡〗  〖邾〗  〖下雉〗  〖蕲春〗侯国。  〖鄂〗  〖平春〗侯国。  〖南新市〗侯国。  〖安陆〗  ◎零陵郡武帝置。雒阳南三千三百里。十三城,户二十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四,口百万一千五百七十八。  〖泉陵〗  〖零陵〗有阳朔山,湘水出。  〖营道〗南有九疑山。  〖营浦〗  〖泠道〗  〖洮阳〗  〖都梁〗有路山。  〖夫夷〗侯国。  〖始安〗侯国。  〖重安〗侯国,故钟武,永建三年更名。  〖湘乡〗  〖昭阳〗侯国。  〖烝阳〗侯国,故属长沙  ◎桂阳郡高帝置。山领山。在雒阳南三千九百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五千二十九,口五十五一千四百三。  〖郴〗有客岭山。  〖便〗  〖耒阳〗有铁。  〖阴山〗  〖南平〗  〖临武〗  〖桂阳〗  〖含洭〗  〖浈阳〗有BD54领山。  〖曲江〗  〖汉宁〗永和元年置。  ◎武陵郡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更名。雒阳南二千一百里。十二城,户四万六千六百七十二,口二十五万九百一十三。  〖临沅〗  〖汉寿〗故索,阳嘉三年更名,刺史治。  〖孱陵〗  〖零阳〗  〖充〗  〖沅陵〗先有壶头山。  〖辰阳〗  〖酉阳〗  〖迁陵〗  〖镡成〗  〖沅南〗建武二十六年置。  〖作唐〗  ◎长沙郡秦置。雒阳南二千八百里。十三城,户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五十四,口百五万九千三百七十二。  〖临湘〗  〖攸〗  〖荼陵〗  〖安城〗  〖霝阝〗  〖湘南〗侯国。衡山在东南。  〖连道〗  〖昭陵〗  〖益阳〗  〖下隽〗  〖罗〗  〖醴陵〗  〖容陵〗  右荆州刺史部,郡七,县、邑、侯国百一十七。  ◎九江郡秦置。雒阳东一千五百里。十四城,户八万九千四百三十六,口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二十六。  〖阴陵〗  〖寿春〗  〖浚遒〗  〖成德〗  〖西曲阳〗  〖合肥〗侯国  〖历阳〗侯国,刺史治。  〖当涂〗有马丘聚,徐凤反于此。  〖全椒〗  〖钟离〗侯国。  〖阜陵〗  〖下蔡〗故属沛。  〖平阿〗故属沛。有徐山。  〖义成〗故属沛。  ◆丹阳郡秦鄣郡,武帝更名。雒阳东二千一百六十里。建安十三年,孙权分新都郡。十六城,户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八,口六十三万五百四十五。  〖宛陵〗  〖溧阳〗  〖丹阳〗  〖故鄣〗  〖於潜〗  〖泾〗  〖歙〗  〖黝〗  〖陵阳〗  〖芜湖〗中江在西。  〖秣陵〗南有牛渚。  〖湖熟〗侯国。  〖句容〗  〖江乘〗  〖春穀〗  〖石城〗  ◆庐江郡文帝分淮南置。建武十三年省六安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七百里。十四城,户十万一千三百九十二,口四十二万四千六百八十三。  〖舒〗有桐乡。  〖雩娄〗侯国。  〖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  〖潜〗  〖临湖〗侯国。  〖龙舒〗侯国。  〖襄安〗  〖皖〗有铁。  〖居巢〗侯国。  〖六安〗国。  〖蓼〗侯国。  〖安丰〗有大别山。  〖阳泉〗侯国。  〖安风〗侯国。  ◎会稽郡秦置。本治吴,立郡吴,乃移山阴。雒阳东三千八百里。十四城,户十二万三千九十,口四十八万一千一百九十六。  〖山阴〗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有浙江。  〖鄮〗  〖乌伤〗  〖诸暨〗  〖馀暨〗  〖太末〗  〖上虞〗  〖剡〗  〖馀姚〗  〖句章〗  〖鄞〗  〖章安〗故治,闽越地,光武更名。  〖永宁〗永和三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县。  〖东部〗侯国。  ◎吴郡顺帝分会稽置。雒阳东三千二百里。十三城,户十六万四千一百六十四,口七十万七百八十二。  〖吴〗本国。震泽在西,后名具区泽。  〖海盐〗  〖乌程〗  〖馀杭〗  〖毘陵〗季札所居。北江在北。  〖丹徒〗  〖曲阿〗  〖由拳〗  〖安〗  〖富春〗  〖阳羡〗邑。  〖无锡〗侯国。  〖娄〗  ◎豫章郡高帝置。雒阳南二千七百里。二十一城,户四十万六千四百九十六,口百六十六万八千九百六。  〖南昌〗  〖建城〗  〖新淦〗  〖宜春〗  〖庐陵〗  〖赣〗有豫章水。  〖雩都〗  〖南野〗有台领山。  〖南城〗  〖鄱阳〗有鄱水。黄金采。  〖历陵〗有傅易山。  〖馀汗〗  〖鄡阳〗  〖彭泽〗彭蠡泽在西。  〖柴桑〗  〖艾〗  〖海昬〗侯国。  〖平都〗侯国,故安平。  〖石阳〗  〖临汝〗永元八年置。  〖建昌〗永元十六年分海昬置。  右扬州刺史部,郡六、县邑、侯国九十二。

版权声明:

《郡国志第二十二-后汉书》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百官志第二十四-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四 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将军 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

郡国志第二十-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 颍川汝南梁国沛国陈国鲁国 –豫州 魏郡钜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閒清河赵国勃海 –冀州 ◎颍川郡秦置。雒阳东南五百里。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

郡国志第二十二-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二 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 –青州 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 –荆州 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 –扬州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

郡国志第二十

  颍川汝南梁国沛国陈国鲁国  –豫州  魏郡钜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閒清河赵国勃海  –冀州  ◎颍川郡秦置。雒阳东南五百里。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三。  〖阳翟〗禹所都。有钧台。有高氏亭。有雍氏城。  〖襄〗有养阴里。  〖襄城〗有西不羹。有汜城。有汾丘。有鱼齿山。  〖昆阳〗有湛水。  〖定陵〗有东不羹。  〖舞阳〗邑。  〖郾〗  〖临颍〗  〖颍阳〗  〖颍阴〗有狐宗乡,或曰古狐人亭。有岸亭。  〖许〗  〖新汲〗  〖?焉陵〗春秋时曰阝焉。  〖长社〗有长葛城。有向乡。有蜀城,有蜀津。  〖阳城〗有嵩高山,洧水、颍水出。有铁。有负黍聚。  〖父城〗有应乡。  〖轮氏〗建初四年置。  ◎汝南郡高帝置。雒阳东南六百五十里。三十七城,户四十万四千四百四十八,口二百一十万七百八十八。  〖平舆〗有沈亭,故国,姬姓。  〖新阳〗侯国。  〖西平〗有铁。有柏亭,故柏国。  〖上蔡〗本蔡国。  〖南顿〗本顿国。  〖汝阴〗本胡国。  〖汝阳〗  〖新息〗侯国。  〖北宜春〗  〖氵隐强〗侯国。  〖灌阳〗  〖期思〗有蒋乡,故蒋国。  〖阳安〗有道亭,故国。  〖项〗  〖西华〗  〖细阳〗  〖安城〗侯国。有武城亭。  〖吴房〗有棠谿亭。  〖鲖阳〗侯国。  〖慎阳〗  〖慎〗  〖新蔡〗有大吕亭。  〖安阳〗侯国。有江亭,故国,嬴姓。  〖富波〗侯国,永元中复。  〖宜禄〗永元中复。  〖郎陵〗侯国。  〖弋阳〗侯国。有黄亭,故黄国,嬴姓。  〖召陵〗有陉亭。有安陵乡。  〖征羌〗侯国。有安陵亭。  〖思善〗侯国。  〖宋〗公国,周名C745丘,汉改为新C745,章帝建初四年徙宋公于此。有繁阳亭。  〖襃信〗侯国。有赖亭,故国。  〖原鹿〗侯国。  〖定颍〗侯国。  〖固始〗侯国。故寝也,光武中兴更名。有寝丘。  〖山桑〗侯国,故属沛。有下城父聚。有垂惠聚。  〖城父〗故属沛,春秋时曰夷。有章华台。  ◎梁国秦砀郡,高帝改。其三县,元和元年属。雒阳东南八百五十里。九城,户八万三千三百,口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八十三。  〖下邑〗  〖睢阳〗本宋国阏伯墟。有卢门亭。有鱼门。有阳梁聚。  〖虞〗有空桐地,有桐地,有桐亭。有纶城,少康邑。  〖砀山〗出文石。  〖蒙〗有蒙泽。  〖穀熟〗有新城。有邳亭。  〖?焉〗故属陈留。  〖宁陵〗故属陈留。有葛乡,故葛伯国。  〖薄〗故属山阳,汤所都。  ◎沛国秦泗水郡,高帝改。雒阳东南千二百里。二十一城,户二十万四百九十五,口二十五万一千三百九十三。  〖相〗  〖萧〗本国。  〖沛〗有泗水亭。  〖丰〗西有大泽,高祖斩白蛇于此。在枌榆亭。  〖酂〗有D279聚。  〖穀阳〗  〖谯〗刺史治。  〖洨〗有垓下聚。  〖蕲〗有大泽乡,陈涉起此  〖铚〗  〖郸〗  〖建平〗  〖临睢〗故芒,光武更名。  〖竹邑〗侯国,故竹。  〖公丘〗本滕国。  〖龙亢〗  〖向〗本国。  〖符离〗  〖虹〗  〖太丘〗  〖杼秋〗故属梁国,有澶渊聚。  ◎陈国高帝置为淮阳,章和二年改。雒阳东南七百里。九城,户十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三,口百五十四万七千五百七十二。  〖陈〗  〖阳夏〗有固陵聚。  〖宁平〗  〖苦〗春秋时曰相。有赖乡。  〖柘〗  〖新平〗  〖扶乐〗  〖武平〗  〖长平〗故属汝南。有辰亭。有赭丘城。  ◎鲁国秦薛郡,高后改。本属徐州,光武改属豫州。六城,户七万八千四百四十七,口四十一万一千五百九十。  〖鲁国〗古奄国。有大庭氏库。有铁。有阙里,孔子所居。有牛首亭。有五父衢。  〖驺〗本邾国。  〖蕃〗有南梁水。  〖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  〖卞〗有盗泉。有郚乡城。  〖汶阳〗  右豫州刺史部,郡、国六,县、邑公、侯国九十九。  ◎魏郡高帝置。雒阳东北七百里。十五城,户十二万九千三百一十,口六十九万五千六百六。  〖鄴〗有故大河。有滏水。有氵釜水,有氵于城。有平阳城。有武城。有九侯城。  〖繁阳〗  〖内黄〗清河水出。有C62E阳聚。有黄泽。  〖魏〗  〖元城〗五鹿墟,故沙鹿,有沙亭。  〖黎阳〗  〖阴安〗邑  〖馆陶〗  〖清渊〗  〖平恩〗  〖沙〗侯国。  〖斥丘〗有葛。  〖武安〗有铁。  〖曲梁〗侯国,故属广平。有鸡泽。  〖梁期〗  ◎钜鹿郡秦置。建武十三年省广平国,以其县属。雒阳北千一百里。十五城,户十万九千五百一十七,口六十万二千九十六。  〖B425陶〗有薄落亭。  〖钜鹿〗故大鹿,有大陆泽。  〖杨氏〗  〖鄡〗  〖下曲阳〗有鼓聚,故翟鼓子国。有昔阳亭。  〖任〗  〖南和〗  〖广平〗  〖斥章〗  〖广宗〗  〖曲周〗  〖列人〗  〖广年〗  〖平乡〗  〖南?〗  ◎常山国高帝置。建武十三年省真定国,以其县属。十三城,户九万七千五百,口六十三万一千一百八十四。  〖元氏〗  〖高邑〗故B225,光武更名。刺史治。有千秋亭、五成陌,光武即位于上此矣。  〖都乡〗侯国。有铁。  〖南行唐〗有石臼谷。  〖房子〗赞皇山,济水所出。  〖平棘〗有塞。  〖栾城〗  〖九门〗  〖灵寿〗卫水出。  〖蒲吾〗  〖井陉〗  〖真定〗  〖上艾〗故属太原。  ◎中山国高祖置。雒阳北一千四百里。十三城,户九万七千四百一十二,口六十五万八千一百九十五。  〖卢奴〗  〖北平〗有铁。  〖毋极〗  〖新市〗有鲜虞亭,故国,子姓。  〖望都〗  〖唐〗有中人亭,有左人乡。  〖安国〗  〖安憙〗本安险,章帝更名。  〖汉昌〗本苦陉,章帝更名。  〖蠡吾〗侯国,故属涿。  〖上曲阳〗故属常山。恒山在西北。  〖蒲阴〗本曲逆,章帝更名。有阳城。  〖广昌〗故属代郡。  ◎安平国故信都,高帝置。明帝名乐成,延光元年改。雒阳北二千里。十三城,户九万一千四百四十,口六十五万五千一百一十八。  信都〗有绛水、呼沱河。  〖阜城〗故昌城。  〖南宫〗  〖扶柳〗  〖下博〗  〖武邑〗  〖观津〗经西有漳水,津名薄落津。  〖堂阳〗故属钜鹿。  〖武遂〗故属河间。  〖饶阳〗故名饶,属涿。有无蒌亭。  〖安平〗故属涿。  〖南深〗泽故属涿。  ◎河间国文帝置,世祖省属信都,和帝永元二年复故。雒阳北二千五百里。十一城,户九万三千七百五十四,口六十三万四千四百二十一。  〖乐成〗  〖弓高〗  〖易〗故属涿。  〖武垣〗故属涿。  〖中水〗故属涿。  〖鄚〗故属涿。  高阳〗故属涿。有葛城。  〖文安〗故属勃海。  〖束州〗故属勃海。  〖成平〗故属勃海。  〖东平舒〗故属勃海。  ◎清河国高帝置。桓帝建和二年改为甘陵。雒阳北千二百八十里。七城,户十二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七十六万四百一十八。  〖甘陵〗故厝,安帝更名。  〖贝丘〗  〖东武城〗  〖鄃〗  〖灵〗和帝永元九年夏。  〖绎幕〗  〖广川〗故属信都。有棘津城。  ◎赵国秦邯郸郡,高帝改名。雒阳北千一百里。五城,户三万二千七百一十九,口十八万八千三百八十一。  〖邯郸〗有丛台。  〖易阳〗  〖襄国〗本邢国,秦为信都,项羽更名。有檀台。有苏人亭。  〖柏人〗  〖中丘〗  ◎勃海郡高帝置。雒阳北千六百里。八城,户十三万二千三百八十九,口百一十万六千五百  〖南皮〗  〖高城〗侯国。  〖重合〗侯国。  〖浮阳〗侯国  〖东光〗  〖章武〗  〖阳信〗延光元年复。  〖脩〗故属信都。  右冀州刺史部,郡、国九,县、邑、侯国百。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郡国志第二十-后汉书》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郡国志第二十三-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三 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 –益州 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 –凉州 上党太原上郡西

郡国志第二十一-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一 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 –兗州 东海琅邪彭城广陵下邳 –徐州 ◎陈留郡武帝置。雒阳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

郡国志第二十-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 颍川汝南梁国沛国陈国鲁国 –豫州 魏郡钜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閒清河赵国勃海 –冀州 ◎颍川郡秦置。雒阳东南五百里。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

郡国志第二十一

  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   –兗州   东海琅邪彭城广陵下邳   –徐州   ◎陈留郡武帝置。雒阳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百三十三。   〖陈留〗有鸣雁亭。   〖浚仪〗本大梁。   〖尉氏〗   〖雍丘〗本F56B国。   〖襄邑〗有滑亭。有承匡城。   〖外黄〗有葵丘聚,齐桓公会此,城中有曲棘里。有繁阳城。   〖小黄〗   〖东昬〗   〖济阳〗   〖平丘〗有临济亭,田儋死此。有匡。有黄池亭。   〖封丘〗有桐牢亭,或曰古虫牢。   〖酸枣〗   〖长垣〗侯国。有匡城。有蒲城。有祭城。   〖己吾〗有大棘乡。有首乡。   〖考城〗故菑,章帝更名。故属梁。   〖圉〗故属淮阳。有高阳亭。   〖扶沟〗故属淮阳。   ◎东郡秦置。去雒阳八百余里。十五城,户十三万六千八十八,口六十万三千三百九十三。   〖濮阳〗古昆吾国,春秋时曰濮。有咸城,或曰古咸国。有清丘。有鉏城。   〖燕〗本南燕国。有雍乡。有胙城,占胙国。有平阳亭。有瓦亭。有桃城。   〖白马〗有韦乡。   〖顿丘〗   〖东阿〗有清亭。   〖东武阳〗湿水出。   〖范〗有秦亭。   〖临邑〗有B925庙。   〖博平〗   〖聊城〗有夷仪聚。有聂城。   〖发干〗   〖乐平〗侯国。故清,章帝更名。   〖阳平〗侯国。有莘亭。有冈成城。   〖卫〗公国。本观故国,姚姓,光武更名。有河牧城。有竿城。   〖穀城〗春秋时小穀。有巂下聚。   ◎东平国故梁,景帝分为济东国,宣帝改。雒阳东九百七十五里。七城,户七万九千一十二,口四十四万八千二百七十。   〖无盐〗本宿国,任姓。有章城。   〖东平陆〗六国时曰平陆。有阚亭。有堂阳亭。   〖富成〗   〖章〗   〖寿张〗春秋曰良,汉曰寿良,光武改曰寿张。有堂聚,故聚属东郡。   〖须昌〗故属东郡。有致密城,古中都。有阳穀城。   〖宁阳〗故属泰山。   ◎任城国章帝元和元年,分东平为任城。雒阳东千一百里。三城,户三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十九万四千一百五十六。   〖任城〗本任国。有桃聚。   〖亢父〗   〖樊〗   ◎泰山郡高帝置。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二城,户八千九百二十九,口四十三万七千三百一十七。   〖奉高〗有明堂,武帝造。   〖博〗有泰山庙。岱山在西北。有龟山。有龙乡城。   〖梁甫〗侯国。有菟裘聚。   〖钜平〗侯国。有亭禅山。有阳关亭。   〖嬴〗有铁。   〖山茌〗侯国。   〖莱芜〗有原山,潘水出。   〖盖〗沂水出。   〖南武阳〗侯国。有颛臾城。   〖南城〗故属东海。有东阳城。   〖费〗侯国,故属东海。有BD25亭。有台亭。   〖牟〗故国。   ◎济北国和帝永元二年,分泰山置。雒阳东千一百五十里。五城,户四万五千六百八十九,口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九十七。   〖卢〗有平阴城。有防门。有光里。有景兹山。有敖山。有清亭。有长城至东海。   〖蛇丘〗有遂乡。有下F446亭。有铸乡城。   〖成〗本国。   〖茌平〗本属东郡。   〖刚〗   ◎山阳郡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一十里。十城,户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八,口六十万六千九十一。   〖昌邑〗刺史治。有梁丘城。有甲父亭。   〖东缗〗春秋时曰缗。   〖钜野〗有大野泽。   〖高平〗侯国。故橐,章帝更名。有茅乡城。   〖湖陆〗故湖陵,章帝更名。   〖南平阳〗侯国。有漆亭。有闾丘亭。   〖方与〗有武唐亭,鲁侯观鱼台。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瑕丘〗   〖金乡〗   〖防东〗   ◎济阴郡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三千七百一十五,口六十五万七千五百五十四。   〖定陶〗本曹国,古陶,尧所居。有三ED24亭。   〖冤句〗有煮枣城。   〖成阳〗有尧冢、灵台,有雷泽。   〖乘氏〗侯国。有泗水。有鹿城乡。   〖句阳〗有垂亭。   〖鄄城〗   〖离狐〗故属东郡。   〖廪丘〗故属东郡。有高鱼城。有运城。   〖单父〗侯国,故属山阳。   〖成武〗故属山阳。有郜城。   〖己氏〗故属梁。   右兗州刺史部,郡、国八,县、邑、公、侯国八十。   ◎东海郡高帝置,雒阳东千五百里。十三城,户十四万八千七百八十四,口七十万六千四百一十六。   〖郯〗本国,刺史治。   〖兰陵〗有次室亭。   〖戚〗   〖朐〗有铁。有伊卢乡。   〖襄贲〗   〖昌虑〗有蓝乡。   〖承〗   〖阴平〗   〖利城〗   〖合乡〗   〖祝其〗有羽山。春秋时曰祝其,夹谷地。   〖厚丘〗   〖赣榆〗本属琅邪,建初五年复。   ◎琅邪国秦置。建武中省城阳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五百里。十三城,户二万八百四,口五十七万九百六十七。   〖开阳〗故属东海,建初五年属。   〖东武〗   〖琅邪〗   〖东莞〗有郓亭。有邳乡。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   〖西海〗   〖诸〗   〖莒〗本国,故属城阳。有铁。有峥嵘谷。   〖东安〗故属城阳。   〖阳都〗故属城阳。有牟台。   〖临沂〗故属东海。有丛亭。   〖即丘〗侯国,故属东海,春秋曰祝丘。   〖缯〗侯国,故属东海。有概亭。   〖姑幕〗   ◎彭城国高祖置为楚,章帝改。雒阳东千二百二十里。八城,户八万六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九万三千二十七。   〖彭城〗有铁。   〖武原〗   〖傅阳〗有BB72水。   〖吕〗   〖留〗   〖梧〗   〖菑丘〗   〖广戚〗故属沛。   ◆广陵郡景帝置为江都,武帝更名。建武中省泗水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六百四十里。十一城,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口四十一万百九十。   〖广陵〗有东陵亭。   〖江都〗有江水祠。   〖高邮〗   〖平安〗   〖氵夌〗故属泗水。   〖东阳〗故属临淮。有长洲泽,吴王濞太仓在此。   〖射阳〗故属临淮。   〖盐渎〗故属临淮   〖舆〗侯国,故属临淮。   〖堂邑〗故属临淮。有铁。春秋时曰堂。   〖海西〗故属东海。   ◎下邳国武帝置为临淮郡,永平十五年更为下邳国。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七城,户十三万六千三百八十九,口六十一万一千八十三。   〖下邳〗本属东海。有葛峄山,本峄阳山。有铁。   〖徐〗本国。有楼亭,或曰古蒌林。   〖僮〗侯国。   〖睢陵〗   〖下相〗   〖淮阴〗   〖淮浦〗   〖盱台〗   〖高山〗   〖潘旌〗   〖淮陵〗   〖取虑〗有蒲姑陂。   〖东成〗   〖曲阳〗侯国,故属东海。   〖司吾〗侯国,故属东海。   〖良成〗故属东海。春秋时曰良。   〖夏丘〗故属沛。   右徐州刺史部,郡、国五,县、邑、侯国六十二。

版权声明:

《郡国志第二十一-后汉书》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郡国志第二十二-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二 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 –青州 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 –荆州 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 –扬州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

五行志第十八-后汉书

五行志第十八 日蚀日抱日赤无光日黄珥日中黑虹贯日月蚀非其月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日有蚀之,在危八度。《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亏,有阴所,

郡国志第二十一-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一 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 –兗州 东海琅邪彭城广陵下邳 –徐州 ◎陈留郡武帝置。雒阳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

五行志第十八

  日蚀日抱日赤无光日黄珥日中黑虹贯日月蚀非其月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日有蚀之,在危八度。《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亏,有阴所乘,故蚀。蚀者,阳不克也。”其候杂说,《汉书·五行志》著之必矣。儒说诸侯专权,则其应多在日所宿之国。诸象附从,则多为王者事。人君改修其德,则咎害除。是时,世祖初兴,天下贼乱未除。虚、危,齐也。贼张步拥兵据齐,上遣伏隆谕步,许降。旋复叛称王,至五年中乃破。三年五月乙卯晦,日有蚀之,在柳十四度。柳,河南也。时,世祖在雒阳,赤眉降贼樊崇谋作乱,其七月发觉,皆伏诛。六年九月丙寅晦,日有蚀之。史官不见,郡以闻。在尾八度。七年三月癸亥晦,日有蚀之,在毕五度。毕为边兵。秋,隗嚣反,侵安定。冬,卢芳所置朔方、云中太守各举郡降。  十六年三月辛丑晦,日有独之,在昴七度。昂为狱事。时诸郡太守坐度田不实,世祖怒,杀十余人,然后深悔之。十七年二月乙未晦,日有蚀之,在胃九度。胃为廪仓。时诸郡新坐租之后,天下忧怖,以谷为言,故示象。或曰:胃,供养之官也。其十月,废郭皇后,诏曰“不可以奉供养”。  二十二年五月乙未晦,日有蚀之,在柳七度,京都宿也。柳为上仓,祭祀谷也,近舆鬼,舆鬼为宗庙。十九年中,有司奏请立近帝四庙以祭之,有诏“庙处所未定,且就高庙袷祭之。”至此三年,遂不立庙。有简堕心,奉祖宗之道有阙,故示象也。二十五年三月戊申晦,日有蚀之,在毕十五度。毕为边兵。其冬十月,以武谿蛮夷为寇害,伏波将军马援将兵击之。二十九年二月丁巳朔,日有蚀之,在东壁五度。东壁为文章,一名娵訾之口。先是皇子诸王各招来文章谈说之士,去年中,有人上奏:“诸王所招待者,或真伪杂,受刑罚者子孙,宜可分别。”于是上怒,诏捕诸王客,皆被以苛法,死者甚多。世祖不早为明设刑禁,一时治之过差,故天示象。世祖于是改悔,遣使悉理侵枉也。  三十一年五月癸酉晦,日有蚀之,在柳五度,京都宿也。自二十一年示象至此十年,后二年,宫车晏驾。  中元元年十一月甲子晦,日有蚀之,在斗二十度。斗为庙,主爵禄。儒说十一月甲子,时王日也,又为星纪,主爵禄,其占重。  明帝永平三年八月壬申晦,日有蚀之,在氐二度。氐为宿宫。是时明帝作北宫。八年十月壬寅晦,日有蚀之,既,在斗十一度。斗,吴也。广陵于天文属吴。后二年,广陵王荆坐谋反自杀。  十三年十月甲辰晦,日有蚀之,在尾十七度。十六年五月戊午晦,日有蚀之,在柳十五度。儒说五月戊午,犹十一月甲子也,又宿在京都,其占重。后二岁,宫车晏驾。十八年十一月甲辰晦,日有蚀之,在斗二十一度。是时,明帝既崩,马太后制爵禄,故阳不胜。  章帝建初五年二月庚辰朔,日有蚀之,在东壁八度。例在前建武二十九年。是时,群臣争经,多相非毁者。六年六月辛未晦,日有蚀之,在翼六度。翼主远客。冬,东平王苍等来朝,明年正月,苍薨。  章和元年八月乙未晦,日有蚀之。史官不见,佗官以闻。日在氐四度。  和帝永元二年二月壬午,日有蚀之。史官不见,涿郡以闻。日在奎八度。四年六月戊戌朔,日有蚀之,在七星二度,主衣裳。又曰行近轩辕,在左角,为太后族。是月十九日,上免太后兄弟窦宪等官,遣就国,选严能相,于国蹙迫自杀。七年四月辛亥朔,日有蚀之,在嘴B424,为葆旅,主收敛。儒说葆旅宫中之象,收敛贪妒之象。是岁邓贵人始人。明年三月,阴皇后立,邓贵人有宠,阴后妒忌之,后遂坐废。一曰是将入参,参、伐为斩刈。明年七月,越骑校尉冯柱捕斩匈奴温禺犊王乌居战。  十二年秋七月辛亥朔,日有蚀之,在翼八度,荆州宿也。明年冬,南郡蛮夷反,为寇。十五年四月甲子晦,日有蚀之,在东井二十二度。东井,主酒食之宿也。妇人之职,无非无仪,酒食是议。去年冬,邓皇后立,有丈夫之性,与知外事,故天示象。是年水,雨伤稼。  安帝永初元年三月二日癸酉,日有蚀之,在胃二度。胃主禀仓。是时,邓太后专政,去年大水伤稼,仓禀为虚。五年正月庚辰朔,日有蚀之,在虚八度。正月,王者统事之正日也。虚,空名也。是时邓太后摄政,安帝不得行事,俱不得其正,若王者位虚,故于正月阳不克,示象也。于是阴预乘阳,故夷狄并为寇害,西边诸郡皆至虚空。七年四月丙申晦,日有蚀之,在东井一度。  元初元年十月戊子朔,日有蚀之,在尾十度。尾为后宫。继嗣之宫也。是时上甚幸阎贵人,将立,故示不善,将为继嗣祸也。明年四月,遂立为后。后遂与江京、耿宝等共谗太子,废之。二年九月壬午晦,日有蚀之,在心四度。心为王者,明久失位也。三年三月二日辛亥,日有蚀之,在娄五度。史官不见,辽东以闻。四年二月乙已朔,日有蚀之,在奎九度。史官不见,七郡以闻。奎主武库兵。其月十八日壬戌,武库火,烧兵器也。五年八月丙申朔,日有蚀之,在翼十八度。史官不见,张掖以闻。六年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几尽,地如昏状。在须女十一度,女主恶之。后二岁三月,邓太后崩。  永宁元年七月乙酉朔,日有蚀之,在张十五度。史官不见,酒泉以闻。  延光三年九月庚申晦,日有食之,在氐十五度。氐为宿宫。宫,中宫也。时上听中常侍江京、樊丰及阿母王圣等谗言,废皇太子。四年三月戊午朔,日有蚀之,在胃十二度。陇西、酒泉、朔方各以状上,史官不觉。  顺帝永建二年七月甲戌朔,日有蚀之,在翼九度。  阳嘉四年闰月丁亥朔,日有蚀之,在角五度。史官不见,零陵以闻。  永和三年十二月戊戌朔,日有独之,在须女十一度。史官不见,会稽以闻。明年,中常侍张逵等谋谮皇后父梁商欲作乱,推考,逵等伏诛也。五年五月己丑晦,日有蚀之,在东井三十三度。东井,三辅宿。又近舆鬼,舆鬼为宗庙。其秋,西羌为寇,至三辅陵园。六年九月辛亥晦,日有蚀之,在尾十一度。尾主后宫,继嗣之宫也。以为继嗣不兴之象。  桓帝建和元年正月辛亥朔,日有蚀之,在营室三度。史官不见,郡国以闻。是时梁太后摄政。三年四月丁卯晦,日有蚀之,在东井二十三度。例在永元十五年。东井主法,梁太后又听兄冀枉杀公卿,犯天法也。明年,太后崩。  元嘉二年七月二日庚辰,日有蚀之,在翼四度。史官不见,广陵以闻。翼主倡乐。时上好乐过。  永兴二年九月丁卯朔,日有蚀之,在角五度。角,郑宿也。十一月,泰山盗贼群起,劫杀长吏。泰山于天文属郑。  永寿三年闰月庚辰晦,日有蚀之,在七星二度。史官不见,郡国以闻,例在永元四年。后二岁,梁皇后崩,翼兄弟被诛。  延熹元年五月甲戌晦,日有蚀之,在柳七度,京都宿也。八年正月丙甲晦,日有蚀之,在营室十三度。营室之中,女主象也。其二月癸亥,邓皇后坐酗,上送暴室,令自杀,家属被诛。吕太后崩时亦然。九年正月辛卯朔,日有蚀之,在营室三度。史官不见,郡国以闻。谷永以为三朝尊者恶之。其明年,宫车晏驾。  永康元年五月壬子晦,日有蚀之,在舆鬼一度。儒说壬子淳水日,而阳不克,将有水害。其八月,六州大水,勃海海溢。  灵帝建宁元年五月丁未朔,日有蚀之。冬十月甲辰晦,日有蚀之。二年十月戊戌晦,日有蚀之。右扶风以闻。三年三月丙寅晦,日有蚀之。梁相以闻。四年三月辛酉朔,日有蚀之。  熹平二年十二月癸酉晦,日有蚀之,在虚二度。是时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专权。六年十月癸丑朔,日有蚀之。赵相以闻。  光和元年二月辛亥朔,日有蚀之。十月丙子晦,日有蚀之,在箕四度。箕为后宫口舌。是月,上听谗废宋皇后。二年四月甲戌朔,日有蚀之。四年九月庚寅朔,日有蚀之,在角六度。  中平三年五月壬辰晦,日有蚀之。六年四月丙午朔,日有蚀之。其月浃辰,宫车晏驾。  献帝初平四年正月甲寅朔,日有蚀之,在营室四度。是时,李C765、郭汜专政。  兴平元年六月乙巳晦,日有蚀之。  建安五年九月庚午朔,日有蚀之。六年二月丁卯朔,日有蚀之。  十三年十月癸未朔,日有蚀之,在尾十二度。十五年二月乙巳朔,日有蚀之。十七年六月庚寅晦,日有蚀之。  二十一年五月己亥朔,日有蚀之。二十四年二月壬子晦,日有蚀之。  凡汉中兴十二世,百九十六年,日蚀七十二:朔三十二,晦三十七,月二日三。  光武建武七年四月丙寅,日有晕抱,白虹贯晕,在毕八度。毕为边兵。秋,隗嚣反,侵安定。  灵帝时,日数出东方,正赤如血,无光,高二丈余乃有景。且入西方,去地二丈,亦如之。其占曰,事天不谨,则日月赤。是时,月出入去地二三丈,皆赤如血者数矣。  光和四年二月己巳,黄气抱日,黄白珥在其表。  中平四年三月丙申,黑气大如瓜,在日中。五年正月,日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数月乃销。  六年二月乙未,白虹贯日。  献帝初平元年二月壬辰,白虹贯日。  桓帝永寿三年十二月壬戌,月蚀非其月。  延熹八年正月辛巳,月蚀非其月。  赞曰:皇极惟建,五事克端。罚咎入,逆乱浸干。火下水腾,木弱金酸。妖岂或妄,气炎以观。

【版权声明】

《五行志第十八-后汉书》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郡国志第二十-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 颍川汝南梁国沛国陈国鲁国 –豫州 魏郡钜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閒清河赵国勃海 –冀州 ◎颍川郡秦置。雒阳东南五百里。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