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木兰花赏析翻译贺铸的作品

蝶恋花

蝶恋花原文 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睡起夕阳迷醉眼。新愁长向东风乱。瘦觉玉肌罗带缓。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原文:

桂叶眉丛恨自成。锦瑟弦调,双凤和鸣。钗梁玉胜挂兰缨。帘影沈沈,月堕参横。

屏护文茵翠织成。摘佩牵裾,燕样腰轻。清溪百曲可怜生。大抵新欢,此夜□情。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

评分:

很差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作者介绍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

摊破木兰花注释,摊破木兰花赏析,摊破木兰花原文,摊破木兰花翻译,摊破木兰花贺铸

版权声明:

本站《摊破木兰花赏析翻译贺铸的作品》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原文 留春不住。燕老莺慵无觅处。说似残春。一老应无却少人。风和月好。办得黄金须买笑。爱惜芳时。莫待无花空折枝。

胜胜慢(雪)

念奴娇

念奴娇原文 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饱来觅睡,睡起逢场作戏。休说古往今来,乃翁心里,没许多般

胜胜慢(雪)原文

红炉围锦,翠幄盘雕,楼前万里同云。青雀窥窗,来报瑞雪纷纷。开帘放教飘洒,度华筵、飞入金尊。斗迎面,看美人呵手,旋浥罗巾。莫说梁园往事,休更羡、越溪访戴幽人。此日西湖真境,圣治中兴。直须听歌按舞,任留香、满酌杯深。最好是,贺丰年、天下太平。

胜胜慢(雪)注释

【天下太平】或世界局势安定。亦形容社会秩序好,到处都很安定。《礼记·仲尼燕居》:“言而履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以天下太平也。”《汉书·王莽传上》:“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至仁,天下太平,五穀成孰。”《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元年》:“雍……谓军士曰:‘今天下太平,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丁字!’”鲁迅《坟·灯下漫笔》:“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如:社会是复杂的,不能靠发几个指示、下几道命令就做到天下太平。典

版权声明:

《胜胜慢(雪)》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渔家傲

渔家傲原文 九月重阳还又到。东篱菊放金钱小。月下风前愁不少。谁语笑。吴娘捣练腰肢袅。槁叶半轩慵更扫。凭阑岂是闲临眺。欲向南云新雁道。休草草。来时觅取伊消耗。

黄庭坚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挨什么挨什么的成语

版权声明:

本站《黄庭坚》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

李延年歌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著 同:着)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李延年歌

两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天府之国是什么意思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李延年歌》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山亭夏日

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见死不救的意思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山亭夏日》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著 同:着)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沁园春·雪

起屠维大渊献,尽重光赤奋若,凡三年。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公元前二零二年) 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

沁园春·雪

近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天府之国是什么意思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沁园春·雪》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宋代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不的成语

【版权声明】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起屠维大渊献,尽重光赤奋若,凡三年。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公元前二零二年) 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

送友人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疯狂猜成语所有答案图解

版权声明:

《送友人》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志第三 天文三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三 天文三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四 五行一(水)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四 五行一(水)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三 天文三

  ▲星昼见

  恒星洪武十九年七月癸亥,二十年五月丁丑,七月壬寅,二十一年十二月丁卯,俱三辰昼见。弘治十八年九月甲午申刻,河鼓、北斗见。庚子,星昼见。正德元年二月癸酉,星斗昼见。天启二年五月壬寅,有星随日昼见。崇祯十六年十二月辛酉朔,星昼见。

  岁星景泰二年九月甲辰,昼见。三年六月壬戌,四年五月丁丑,六月甲辰,五年七月庚戌、壬子、癸亥,六年七月丁酉,天顺元年五月丙子,五年七月乙卯,六年八月庚午,七年三月乙巳,成化十四年六月庚子,八月丁酉,十六年七月丙申,十八年九月癸亥,二十年八月壬申,弘治元年六月甲寅,二年五月癸亥,六月甲午,五年十月己酉,六年九月癸卯,七年十一月癸卯,九年二月辛亥至甲寅,四月壬午,十年正月甲寅至丙辰,十一年八月甲申,十三年四月庚子至乙巳,十四年六月壬辰至乙未,并如之。十五年六月,连日昼见。十六年七月辛卯,十七年七月壬子,十八年五月乙未,八月辛巳至九月癸未,正德元年十一月乙酉,二年十一月辛酉至丁卯,六年三月壬寅至四月壬申,九年八月乙巳至甲寅,十二年十月甲子至乙巳,并如之。嘉靖二年三月辛未,二十九年八月戊寅,昼见守井。崇祯十一年四月壬子,昼见。  荧惑景泰三年八月甲子,昼见于未位。

  太白洪武四年二月戊午,昼见。四月戊申,六月壬午朔,五年六月甲申至丁亥,十二月甲申,八年八月丁巳,九年二月乙巳至己酉,三月壬申,十二年闰五月戊戌,十三年七月甲午,十五年四月丁亥,七月戊申、辛酉,九月丁未朔,十六年十月壬辰至乙未,十八年四月己亥至辛丑,六月丙申至辛丑、辛亥,并如之。九月戊寅,经天与荧惑同度。乙酉,昼见。丁亥,又见,犯荧惑。十月癸巳至丙申,昼见。戊戌至辛丑,十九年十月甲申朔至庚寅,并如之。二十年六月戊戌,经天。七月壬寅至甲辰,昼见。二十一年四月己巳,七月丙申,二十三年三月丁亥,二十四年八月辛巳,二十五年二月辛酉,二十六年四月甲辰,并如之。八月庚子,与太阴同昼见。建文四年七月庚子,经天。永乐元年五月癸未、癸卯,俱与太阴同昼见。六月壬申,与太阴昼见。四年七月壬寅,昼见。五年八月丙申,六年二月甲辰,八年十月庚戌,十二年九月癸未,十五年七月己酉,八月庚戌,洪熙元年六月戊戌,七月乙巳,八月癸巳,宣德六年十月乙巳,八年九月戊戌至甲寅,九年十二月甲子,十年七月丁亥,正统四年七月壬子,十月丙申,六年五月庚戌,并如之。十一年七月甲申,经天。十三年二月辛酉,昼见。十四年正月辛亥,八月丙子,景泰元年十月乙酉,二年五月庚子、辛亥,并如之。壬子,经天。三年五月丁巳,昼见。十一月壬戌,五年正月甲戌,二月丙戌,六月癸卯,七年正月戊戌,天顺元年四月甲午,八月壬子,二年十月己未,三年四月癸亥、癸酉,四年十一月庚寅,十二月丙戌,五年正月丁未,十二月癸巳,六年六月己丑,八月庚午,七年闰七月辛酉、癸未,八年正月庚申,成化元年二月癸未,三年四月癸丑,四年六月丙申,六年六月丙戌,七年八月癸卯,并如之。八年正月乙卯,经天,与日争明。十一年五月己未,昼见。十二年十月丙戌,十三年十二月甲午,并如之。十四年六月庚子,与岁星俱昼见。八月甲午,昼见。十五年十二月丙子,十七年三月癸未,八月癸亥,十八年九月庚戌,十九年四月癸亥朔,并如之。二十年八月壬申,与岁星俱昼见。二十一年十一月丙辰,昼见。二十二年六月己丑,二十三年九月丙午,弘治元年五月庚午,二年正月壬戌,三月庚申,五月丙戌,八月癸巳、庚子,四年四月辛未,五年五月乙亥,十月辛酉,六年十二月乙丑,七年五月庚戌,八年七月戊子,九年二月己酉朔,十年正月甲子至丁卯,并如之。六月丙子未刻,经天。八月癸未及十一年十月辛巳,昼见。十二年三月戊辰至壬申,八月庚寅,并如之。十三年四月庚子至乙巳,与岁星同昼见。十月丁未、己酉,十四年十二月庚戌,十五年五月庚寅至癸巳,十六年七月壬辰,十七年二月戊戌及六月癸亥,十八年二月壬戌,并昼见。五月辛亥,经天。八月癸亥至戊辰,昼见。正德元年十月己未,如之。二年正月庚辰,经天。三月戊辰,昼见。三年五月乙巳至丁未,十月己卯、庚辰,四年十月戊戌至乙巳,五年五月丙子,六年七月壬申至八月癸未,八年正月丙戌至己丑,四月壬戌、癸亥,八月庚戌至乙卯,九年十一月甲申至十二月壬辰,十一年六月甲寅至己未,十四年八月丙寅至庚辰,十五年正月己未至二月辛酉,十六年八月丁亥,嘉靖元年九月辛未,并如之。二年三月辛未,与岁星俱昼见。三年四月庚戌,昼见。五年五月庚子,十一年四月癸巳,十月辛巳、戊子,十一月甲寅,十三年闰二月庚申,并如之。五月癸巳,与月同昼见。十七年九月辛卯,昼见。十八年四月癸亥,十一月壬寅,二十年十一月乙巳至丁未,二十二年七月丙午,二十三年二月辛巳,二十四年闰正月戊寅,二十五年十月辛卯,二十六年四月丙申,二十七年四月丁巳,十一月丙戌至乙未,二十八年十一月乙酉至己丑,二十九年六月戊申、甲寅,三十年六月丙子至辛巳,三十一年正月丙戌至丙申,三十二年二月辛未至甲戌,七月戊辰至辛未,三十五年五月壬午,十月癸卯至丙午,三十六年十二月庚辰朔,三十八年七月癸酉,三十九年正月庚寅至壬辰,并如之。四十年三月丙子,昼见,历二十四日。八月辛未,昼见。四十一年九月乙未,四十二年四月己巳至壬申,四十三年五月甲寅,并如之。十月戊子,昼见,历二十二日。四十五年正月己亥,昼见。隆庆元年七月辛酉,二年正月甲寅,并如之。三年三月甲子,昼见,历二十二日,四年十一月乙丑至丁卯,昼见。万历十一年七月辛丑,十二年七月癸巳,十六年九月丁丑,二十一年八月甲午,二十四年十月丙寅,并如之。二十七年九月辛卯,经天。三十七年三月辛丑,昼见。三十八年十月辛巳,四十年五月壬寅,天启二年二月丙戌,三年三月丁巳,十二月乙丑,五年四月癸未,并如之。七月癸酉,经天。崇祯元年七月壬戌,昼见。三年四月己卯,十二月丙辰,并如之。

  ▲客星  《史记·天官书》有客星之名,而不详其形状。叙国皇、昭明诸异星甚悉,而无瑞星、妖星之名。然则客星者,言其非常有之星,殆诸异星之总名,而非有专属也。李淳风志晋、隋天文,始分景星、含誉之属为瑞星,彗、孛、国皇之类为妖星,又以周伯老子等为客星,自谓本之汉末刘睿《荆州占》。夫含誉,所谓瑞星也,而光芒则似彗;国皇,所谓妖星也,而形色又类南极老人。瑞与妖果有定哉?且周伯一星也,既属之瑞星,而云其国大昌。又属之客星,而云其国兵起有丧。其说如此,果可为法乎?马迁不复区别,良有以也。今按《实录》,彗、孛变见特甚,皆别书。老人星则江以南常见,而燕京必无见理,故不书。余悉属客星而编次之。

  洪武三年七月,太史奏文星见。九年六月戊子,有星大如弹丸,白色。止天仓,经外屏、卷舌,入紫微垣,扫文昌,指内厨,入于张。七月乙亥灭。十一年九月甲戌,有星见于五车东北,发芒丈余。扫内阶,入紫微宫,扫北极五星,犯东垣少宰,入天市垣,犯天市。至十月己未,阴云不见。十八年九月戊寅,有星见太微垣,犯右执法,出端门。乙酉,入翼,彗长丈余。至十月庚寅,犯军门,彗扫天庙。二十一年二月丙寅,有星出东壁,占曰“文士效用”。帝大喜,以为将策进士兆也。

  永乐二年十月庚辰,辇道东南有星如盏,黄色,光润而不行。二十二年九月戊戌,有星见斗宿,大如碗,色黄白,光烛地,有声,如撒沙石。

  宣德五年八月庚寅,有星见南河旁,如弹丸大,色青黑,凡二十六日灭。十月丙申,蓬星见外屏南,东南行,经天仓、天庾,八日而灭。十二月丁亥,有星如弹丸,见九斿旁,黄白光润,旬有五日而隐。六年三月壬午,又见。八年闰八月戊午,景星三,见西北方天门,青赤黄各一,大如碗,明朗清润,良久聚半月形。丁丑,有黄赤色见东南方,如星非星,如云非云,盖归邪星也。

  景泰三年十一月癸未,有星见鬼宿积尸气旁,徐徐西行。  天顺二年十一月癸卯,有星见于星宿,色白,西行,至丙午,其体微,状如粉絮,在轩辕旁。庚戌,生芒五寸,犯爟位西北星,至十二月壬戌,没于东井。五年六月壬辰,天市垣宗正旁,有星粉白,至乙未,化为白气而消。六年六月丙寅,有星见策星旁,色苍白,入紫微垣,犯天牢,至癸未,居中台下,形渐微。

  弘治三年十二月丁巳,有星见天市垣,东南行。戊辰,见天仓下,渐向壁。七年十二月丙寅,有星见天江旁,徐行近斗,至八年正月庚戌,入危。十二年七月戊辰,有星见天市垣宗星旁,入紫微垣东籓,经少宰、尚书,抵太子后宫,出西籓少辅旁,至八月己丑灭。十五年十月戊辰,有星见天庙旁,自张抵翼,复退至张,戊寅灭。

  正德十六年正月甲寅朔,东南有星如火,变白,长可六七尺,横亘东西,复变勾屈状,良久乃散。

  嘉靖八年正月立春日,长星亘天。七月又如之。十一年二月壬午,有星见东南,色苍白,有芒,积十九日灭。十三年五月丁卯朔,有星见螣蛇,历天厩入阁道,二十四日灭。十五年三月戊午,有星见天棓旁,东行历天厨,西入天汉,至四月壬辰没。二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有星出天棓,入箕,转东北行,逾月没。

  万历六年正月戊辰,有大星如日,出自西方,众星皆西环。十二年六月己酉,有星出房。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弹丸,色赤黄,见西南方,至十月而隐。十二月辛酉,转出东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渐暗,八月丁卯始灭。三十七年,有大星见西南,芒刺四射。四十六年九月乙卯,东南有白气一道,阔尺余,长二丈余,东至轸,西入翼,十九日而灭。十一月丙寅,旦有花白星见东方。天启元年四月癸酉,赤星见于东方。

  崇祯九年冬,天狗见豫分。

  ▲彗孛

  彗之光芒傅日而生,故夕见者必东指,晨见者必西指。孛亦彗类,其芒气四出,天文家言其灾更甚于彗。

  洪武元年正月庚寅,彗星见于昴、毕。三月辛卯,彗星出昴北大陵、天船间,长八尺余,指文昌,近五车,四月己酉,没于五车北。六年四月,彗星三入紫微垣。二十四年四月丙子,彗星二,一入紫微垣阊阖门,犯天床;一犯六甲,扫五帝内座。  永乐五年十一月丙寅,彗星见。

  宣德六年四月戊戌,有星孛于东井,长五尺余。七年正月壬戌,彗星出东方,长丈余,尾扫天津,东南行,十月始灭。是月戊子,又出西方,十有七日而灭。八年闰八月壬子,彗星出天仓旁,长丈许。己巳,入贯索,扫七公。己卯,复入天市垣,扫晋星,二十有四日而灭。

  正统四年闰二月己丑,彗星见张宿旁,大如弹。丁酉,长五丈余,西行,扫酒旗,迤北,犯鬼宿。六月戊寅,彗星见毕宿旁,长丈余,指西南,计五十有五日乃灭。九年七月庚午,彗星见太微东垣,长丈许,累日渐长,至闰七月己卯,入角没。十四年十二月壬子,彗星见天市垣市楼旁,历尾度,长二尺余,至乙亥没。

  景泰元年正月壬午,彗星出天市垣外,扫天纪星。三年三月甲午朔,有星孛于毕。七年四月壬戌,彗星东北见于胃,长二尺,指西南。五月癸酉,渐长丈余。戊子,西北见于柳,长九尺余,扫犯轩辕星。甲午,见于张,长七尺余,扫太微北,西南行。六月壬寅,入太微垣,长尺余。十二月甲寅,彗星复见于毕,长五寸,东南行,渐长,至癸亥而没。  天顺元年五月丙戌,彗星见于危,若动摇者,东行一度,芒长五寸,指西南。六月癸巳朔,见室,长丈余,由尾至东壁,犯天大将军、卷舌第三星,井宿水位南第二星。十月己亥,彗星见于角,长五寸余,指北,犯角北星及平道东星。五年六月戊戌,彗见东方,指西南,入井度。七月丙寅始灭。

  成化元年二月,彗星见。三月,又见西北,长三丈余,三阅月而没。四年九月己未,有星见星五度,东北行,越五日,芒长三丈余,尾指西南,变为彗星。其后晨见东方,昏见室,南犯三公、北斗、瑶光、七公,转入天市垣。出垣渐小,犯天屏西第一星。十一月庚辰,始灭。七年十二月甲戌,彗星见天田,西指,寻北行,犯右摄提,扫太微垣上将及幸臣、太子、从官,尾指正西,横扫太微垣郎位。己卯,光芒长大,东西竟天。北行二十八度余,犯天枪,扫北斗、三公、太阳,入紫微垣内,正昼犹见。自帝星、北斗、魁、庶子、后宫、勾陈、天枢、三师、天牢、中台、天皇大帝、上卫、阁道、文昌、上台,无所不犯。乙酉,南行犯娄、天河、天阴、外屏、天囷。八年正月丙午,行奎宿外屏,渐微,久之始灭。

  弘治三年十一月戊戌,彗星见天津南,尾指东北。犯人星,历杵臼。十二月戊申朔,入营室。庚申,犯天仓。十三年四月甲午,彗星见垒壁阵上,入室壁间,渐长三尺余。指离宫,扫造父,过太微垣,渐微。入紫微垣,近女史,犯尚书,六月丁酉没。

  正德元年七月己丑,有星见紫微西籓外,如弹丸,色苍白。越数日,有微芒见参、井间,渐长二尺,如帚,西北至文昌。庚子,彗星见,有光,流东南,长三尺。越三日,长五尺许,扫下台上星,入太微垣。十五年正月,彗星见。

  嘉靖二年六月,有星孛于天市。十年闰六月乙巳,彗星见于东井,长尺余,扫轩辕第一星。芒渐长,至翼,长七尺余。东北扫天樽,入太微垣,扫郎位,行角度,东南扫亢北第二星,渐敛,积三十四日而没。十一年八月己卯,彗星见东井,长尺许。后东北行,历天津,渐至丈余。扫太微垣诸星及角宿、天门,至十二月甲戌,凡一百十五日而灭。十二年六月辛巳,彗星见于五车,长五尺余,扫大陵及天大将军。渐长丈余,扫阁道,犯螣蛇,至八月戊戌而灭。十八年四月庚戌,彗星见,长三尺许,光指东南。扫轩辕北第八星,旬日始灭。三十三年五月癸亥,彗星见天权旁,犯文昌,行入近浊,积二十七日而没。三十五年正月庚辰,彗星见进贤旁,长尺许,西南指,渐至三尺余。扫太微垣,次相东北,入紫微垣,犯天床,四月二日灭。三十六年九月戊辰,彗星见天市垣列肆旁,东北指,至十月二十三日灭。

  隆庆三年十月辛丑朔,彗星见天市垣,东北指,至庚申灭。

  万历五年十月戊子,彗星见西南,苍白色,长数丈,气成白虹。由尾、箕越斗、牛逼女,经月而灭。八年八月庚申,彗星见东南方,每夜渐长,纵横河汉凡七十日有奇。十年四月丙辰,彗星见西北,形如匹练,尾指五车,历二十余日灭。十三年九月戊子,彗星出羽林旁,长尺许。每夕东行,渐小,至十月癸酉灭。十九年三月丙辰,西北有星如彗,长尺余。历胃、室、壁,长二尺。闰三月丙寅朔,入娄。二十一年七月乙卯,彗星见东井。乙亥,逆行入紫微垣,犯华盖。二十四年七月丁丑,彗星见西北,如弹丸。入翼,长尺余,西北行。三十五年八月辛酉朔,彗星见东井,指西南,渐往西北。壬午,自房历心灭。四十六年十月乙丑,彗星出于氐,长丈余,指东南,渐指西北。扫犯太阳守星,入亢度,西北扫北斗、璇玑、文昌、五车,逼紫微垣右,至十一月甲辰灭。四十七年正月杪,彗见东南,长数百尺,光芒下射,末曲而锐,未几见于东北,又未几见于西。

  崇祯十二年秋,彗星见参分。十三年十月丙戌,彗星见。  ▲天变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壬戌至甲子,天鼓鸣,昼夜不止。二十八年三月戊午,昏刻天鸣,如风水相搏,至一鼓止。九月戊戌,初鼓,天鸣如泻水,自东北而南,至二鼓止。宣德元年八月戊辰,昏刻天鸣,如雨阵迭至,自东南而西南,良久乃息。辛未,东南天鸣,声如万鼓。正统十年三月庚寅,西北天鸣,如鸟群飞。正德元年二月壬子,夜东北天鸣,如风水相搏者五七次。隆庆二年八月甲辰,绛州西北天裂,自丑至寅乃合。万历十六年九月乙丑,甘肃石灰沟天鸣,云中如犬状乱吠,有声。崇祯元年三月辛巳,昧爽,天赤如血,射窗牖皆红。十年九月,每晨夕天色赤黄。

  ▲日变月变

  洪武二年十二月甲子,日中有黑子。三年九月戊戌,十月丁巳,十一月甲辰,四年三月戊戌,五月壬子至辛巳,九月戊寅,五年正月庚戌,二月丁未,五月甲子,七月辛未,六年十一月戊戌朔,七年二月庚戌至甲寅,八年二月辛亥,九月癸未,十二月癸丑,十四年二月壬午至乙酉,十五年闰二月丙戌,十二月辛巳,并如之。

  正统元年八月癸酉至己卯,月出入时皆有游气,色赤无光。十四年八月辛未,月昼见,与日争明。十月壬申,日上黑气如烟,寻发红光,散焰如火。

  景泰二年四月己卯,月色如赭。七年九月丙子,日色变赤。  天顺二年闰二月己巳,日无光,旋赤如赭。三年八月丁卯,日色如赭。六年十月丙子,日赤如血。七年四月癸未,如之。乙酉,日色变白。八年二月己亥,日无光。  成化五年闰二月己卯,日色变白。十一年二月己亥,日色如赭。四月辛卯,如之。十三年三月壬申,日白无光。十月辛卯,十四年三月庚午,十六年三月丙戌,并如之。十七年三月丁酉,日赤如赭。十八年四月壬寅,日赤无光。十二月癸酉,日赤如赭。二十年二月癸酉,如之。

  弘治元年十一月己卯,月生芒如齿,长三尺余,色苍白。十八年八月癸酉至九月甲午,日无光。

  嘉靖元年正月丁卯,日惨白,变青,无光。二十八年三月丙申至庚子,日色惨白。三十四年十二月庚申,晦,日忽暗,有青黑紫日影如盘数十相摩,久之千百,飞荡满天,向西北而散。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癸丑,黑日二三十余,回绕日旁,移时云隐不见。五月辛卯朔,日光转荡,旋为黑饼。三十年三月甲申,日光照地黄赤。三十五年十一月丙午,日赤无光,烛地如血。四十二年三月庚辰,日赤黄如赭如血者累日。四十四年八月戊辰,日中有黑光。四十六年闰六月丙戌至戊子,黑气出入日中摩荡。

  天启四年正月癸未,日赤无光,有黑子二三荡于旁,渐至百许,凡四日。二月壬子,日淡黄无光。癸丑,黑日摩荡日旁。四月癸酉,日中黑气摩荡。十二月辛巳,午刻,非烟非雾,覆压日上,摩荡如盖如吞,通天皆赤。  崇祯四年正月戊戌,日色如血,照人物皆赤。二月乙巳朔,日赤如血,无光。十月丙午,月昼见。十一年十一月癸亥,日中有黑子及黑青白气。日入时,日光摩荡如两日。十二年正月己未朔,日白无光。辛酉,日光摩荡竟日,有气从日中出,如镜黛喷花。二月庚子,日旁有红白丸,又白芒黑气交掩,日光摩荡。十三年九月己巳,两日并出,辰刻乃合为一,入时又分为二。十四年正月壬寅,日青无光。后三年正月癸丑,有星入月。三月壬寅,日色无光者两旬。

  ▲晕适

  洪武六年三月戊辰,日交晕。十年正月己巳,白虹贯日。十二月甲子,白虹贯月。十二年四月庚申,日交晕。二四年正月壬子,日有珥,白虹贯之。九月甲辰,白虹贯日。十五年正月丁未,十九年三月己巳,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午,并如之。二十三年正月壬辰,日晕,白虹贯珥。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日上赤气长五丈余,须臾又生直气、背气,皆青赤色。又生半晕,两白虹贯珥,已而弥天贯日。三十年二月辛亥,白虹亘天贯日。

  永乐十八年闰正月癸未,日生重半晕,上有青赤背气,左右有珥,白虹贯之,随生黄气、璚气。

  洪熙元年正月乙未,日生两珥,白虹贯之。四月丁未,如之,复生交晕。

  宣德元年正月庚戌,日生青赤璚气,随生交晕,色黄赤。二月己卯,日两珥,又生交晕,左右有珥,上重半晕及背气。昏刻,月生两珥,白虹贯之。二年十二月甲戌,月生交晕,左右珥,白虹贯之。三年三月庚寅,日生交晕,色黄赤,两珥及背气、戟气各一,色皆青赤。丁酉,日晕,又交晕及戟气二道。十二月己卯,日生交晕。五年正月癸亥,日晕,随生交晕。二月甲午,日交晕,随生戟气。四月庚辰,日生两珥,白虹贯之。六年二月甲寅,日晕,随生交晕及重半晕璚气。八年九月戊戌,辰刻,日晕,两珥背气,申刻诸气复生。十年十二月辛亥,日晕,白虹贯两珥,有璚气,随生重半晕及背气。

  正统元年二月己酉,白虹贯月。九月丁未,如之。十二月丙戌,月生背气,左右珥,白虹贯之。三年四月庚辰,日生两珥,白虹贯之,随晕。十二月癸酉,月生两珥,白虹贯之,随生背气。七年十二月辛丑,月晕,白虹贯之。十一年正月乙未,日生背气,白虹弥天。十四年八月戊申,日晕,旁有戟气,随生左右珥及戴气,东北虹霓如杵。

  景泰元年二月壬午,酉刻,日上黑气四道,约长三丈,离地丈许,两头锐而贯日,其状如鱼。十二月甲午,日交晕,上下背气各一道,两旁戟气各一道。二年正月癸卯,日生左右珥,白虹贯之,随生背气。二月丙戌,日交晕。三年正月丙辰,日生左右珥及背气、白虹。五年十一月壬戌,月晕,左右珥及背气,又生白虹,贯右珥。七年六月丁丑,日晕,随生重半晕及左右珥。

  天顺元年二月庚戌,辰刻,日交晕,左右珥,旋生抱气及左右戟气,白虹贯日。未刻,诸气复生。辛亥,日交晕,左右珥及戟气,白虹贯日,弥天者竟日。二年二月乙卯,日交晕,上有背气,白虹贯日。七年正月戊戌,月生连环晕。  成化二年四月壬寅,日交晕,右有珥。十一年六月己酉,日重晕,左右珥及背气。十二年正月甲子,日交晕。二十年二月己未,日生白虹,东北亘天。二十一年十月癸巳,巳刻,日晕,左右珥。未刻,复生,又生抱气背气。二十三年十二月癸巳,日晕,左右珥,又生背气及半晕。

  弘治二年正月甲戌,午刻,日晕,白虹弥天。丙戌,日交晕,左右珥,白虹弥天。二月壬寅,日生左右珥及背气,又生交晕、半晕及抱、格二气。十一月戊辰,月晕连环,贯左右珥。四年二月庚戌,午刻,日交晕,左右珥,下生戟气,白虹弥天。六年十一月乙巳,月晕,左右珥,连环贯之。十八年二月己巳,月晕,左右珥,白虹弥天。

  正德元年正月乙酉,日晕,上有背气,左右有珥,白虹弥天。十二月辛酉,月晕,白虹弥天,甲子,如之。  嘉靖元年四月癸未,月生连环晕。二年正月己酉,月晕,连环左右珥。七年正月乙亥,日重晕,两珥及戟气,白虹弥天。十三年二月壬辰,白虹亘天,日晕,左右珥及戟气。十八年十二月壬午,立春,日晕右珥,白虹亘天。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月晕连环。四十一年十一月辛丑,日晕,左右珥,上抱下戟,白虹弥天。  隆庆五年三月辛巳,日晕,有珥,白虹亘天。

  万历三十五年正月庚午,日晕,黑气蔽天。四十八年二月癸丑,日连环晕,下有背气,左右戟气,白虹弥天。

  天启元年二月甲午,日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三年十月辛巳,日生重半晕,左右珥。

  崇祯八年二月丙午,白虹贯日。

  ▲星变

  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辛巳,垒壁阵疏拆复聚。二十九年八月戊子,钦天监言,井宿东北第二星,近岁渐暗小,促聚不端列。三十一年五月癸亥,垒壁阵疏者就聚。正统元年九月丁巳,狼星动摇。十四年十月辛亥,如之。成化六年丁巳,荧惑无光。十三年九月乙丑朔,岁星光芒炫耀而有玉色。正德元年八月,大角及心中星动摇,北斗中璇、玑、权三星不明。万历四十四年,权星暗小,辅星沉没。四十六年九月,太白光芒四映如月影。天启五年七月壬申,荧惑色赤,体大,有芒。崇祯九年十二月,荧惑如炬,在太微垣东南。十二年十月甲午,填星昏晕。十三年六月,泰阶拆。九月,五车中三柱隐。十月,参足突出玉井。后四年二月,荧惑怒角。三月壬辰,钦天监正戈承科奏,帝星下移。已,又轩辕星绝续不常,太小失次。文昌星拆,天津拆,瑶光拆,芒角黑青。  ▲星流星陨  灵台候簿飞流之记,无夜无有,其小而寻常者无关休咎,择其异常者书之。

  洪武三年十月庚辰,有赤星如桃,起天桴至垒壁阵,抵羽林军,爆散有声。五小星随之,至士司空旁,发光烛天,忽大如碗,曳赤尾至天仓没,须臾东南有声。二十一年八月乙巳,赤星如杯,自北斗杓东南行三丈余,分为二,又五丈余,分为三,经昴宿复为二,经天廪合为一,没于天苑。

  永乐元年闰十一月丁卯,有星色苍,大如斗,光烛地,出中天云中。西南行,隆隆有声,入云中。二年五月丙午,有赤星大如斗,光烛地,出中天,西北行入云中。十六年,有星大如斗,色青赤,光烛地,自柳东行至近浊。二十二年五月己亥,有星如盏,色青白,光烛地,起东南云中。西北行,入云中,有声如砲。七月庚寅,有星如碗,色赤有光,自奎入参炸散,众星摇动。

  宣德元年十二月己巳,有星大如碗,光赤,出卷舌,东行过东井坠地,有声如雷。

  正统元年八月乙酉,昏刻至晓,大小流星百余。四年八月癸卯,大小流星数百。十四年十月癸丑,有星大如杯,赤光烛地,自三师西北抵少弼,尾迹化苍白气,长五尺余,曲曲西行。十二月戊申,有星大如杯,色青白,有声,光烛地。自太乙旁东南行丈余,发光大如斗,至天市西垣没,四小星随之。

  景泰二年六月丙申,太小流星八十余。八月壬午,有赤星二,一如桃,一如斗,光烛地。一出紫微西籓北行,至阴德,三小星随之;一出天津,东南行至河南,十余小星随之。尾迹炸散,声如雷。

  天顺三年四月癸丑,有星大如碗,赤光烛地,自左旗东南行抵女宿,尾迹炸散。八年二月壬子,有星如碗,光烛地,自天市至天津,尾化苍白气,如蛇形,长丈余,良久散。

  成化十二年十一月乙丑,延绥波罗堡有星二,形如辘轴,一坠樊家沟,一坠本堡,红光烛天。二十年五月丙申,有大星坠番禺县东南,声如雷,散为小星十余。既而天地皆晦,良久乃复。二十一年正月甲申朔,申刻,有火光自中天少西下坠,化白气,复曲折上腾有声。逾时,西方有赤星大如碗,自中天西行近浊,尾迹化白气,曲曲如蛇行良久,正西轰轰如雷震。

  弘治元年八月戊申,巳刻,南方流星如盏,自南行丈余,大如碗,西南至近浊,尾化白云,屈曲蛇行而散。四年十月丁巳,有星赤,光如电,自西南往东北,声如鼓。陨光山县,化为石如斗。光州商城亦见大星飞空,如光山所见。十一月甲戌,星陨真定西北,红光烛天。西南天鸣如鼓,又若奔车。七年五月,宣府、山西、河南有星昼陨。八年四月辛未,有星如轮,流至西北,陨于铅山县,其声如雷。九年闰三月戊午,平凉东南有流星如月,红光烛地,至西北止,既而天鼓鸣。十年正月壬子,有星大如斗,色黄白,光长三十余丈,一小星随之,陨于宁夏西北隅。天鸣如雷者数声。九月乙巳,有星如斗,光掩月,流自西北,陨于永平,有声。十一年正月癸亥,有流星陨于肃州,大如房,响如雷,良久灭。十月壬申,晓,东方赤星如碗,行丈余,光烛地,东南行,小星数十随之。十四年闰七月辛巳,山东有星大如车轮,赤光烛天,自东南往西北,陨于寿光。天鼓鸣。十六年正月己酉,南京有星昼流。

  正德元年十二月庚午,有星如碗,陨宁夏中卫,空中有红光大二亩。二年八月己亥,宁夏有大星,自正南流西南而坠,后有赤光一道,阔三尺,长五丈。五年四月丁亥,雷州有大星如月,自东南流西北,分为二,尾如彗,随没,声如雷。六年八月癸卯,有流星如箕,尾长四五丈,红光烛天。自西北转东南,三首一尾,坠四川崇庆卫。色化为白,复起绿焰,高二丈余,声如雷震。十五年正月丁未,酉刻,有星陨于山西龙舟谷巡检司厅事,四月丙戌,陕西巩昌府有星如日,色赤,自东方流西南而陨。天鼓鸣。

  嘉靖十二年九月丙子,流星如盏,光照地,自中台东北行近浊,尾迹化为白气。四更至五更,四方大小流星,纵横交行,不计其数,至明乃息。十四年九月戊子,开封白昼天鼓鸣。有星如碗,东南流,众小星从之如珠。十九年五月辛丑,星陨枣强,为石四。

  万历三年五月癸亥,昼,景州天鼓鸣。陨星二,化为黑石。四年十一月甲午,有四星陨费县,火光照地。质明,落赤点于城西北,色如硃砂,长二里,阔一二尺。是月,临漳有星长尺许,白昼北飞。十三年七月辛巳,有星如碗,陨于沈丘莲花集。天鼓鸣。十五年六月丙寅,平阳昼陨星。丁卯,辰刻,有星如斗,陨于平阴,震响如雷。十七年正月庚申,有星陨西宁卫,大如月。天鼓鸣。二十年二月丙辰,有三星陨闽县东南。二十二年正月戊戌,保定青山口有大飞星,余光若彗,长二十余丈。二十七年三月庚子,盖州卫天鼓鸣,连陨大星三。三十年九月己未朔,有大星见东南,赤如血,大如碗,忽化为五,中星更明,久之会为一,大如簏。辛巳,有大小星数百交错行。十月壬辰,五更,流星起中天,光散七道,有声如雷。三十三年九月戊子,有星如碗,坠于南京龙江后营,光如火,至地游走如萤,移时灭。明日,复有星如月,从西北流至阅兵台,分为三,坠地有声。十一月,有星陨南京教场,入地无迹。三十五年十一月癸巳,有星陨于泾阳、淳化诸县,大如车轮,赤色,尾长丈余,声如轰雷。三十八年二月癸酉,有星大如斗,坠阳曲西北,碎星不绝。天鼓齐鸣。四十一年正月庚子,真定天鼓鸣。流星昼陨有光。四十三年三月戊申,昼,星坠清丰东流邨,声如雷。四十六年十月,辛酉,有星如斗,陨于南京安德门外,声如霹雳,化为石,重二十一斤。  天启三年九月甲寅,固原州星陨如雨。

  崇祯十五年夏,星流如织。后二年三月己丑朔,有星陨于御河。  ▲云气  洪武四年四月辛丑,五色云见。戊申、乙酉,十一月壬戌,五年正月庚午、丙子,六月辛巳,七月己酉、壬子,八月己亥,六年六月丁丑,七月癸卯,七年四月丙午,五月丙戌、癸巳、甲午,六月乙未、乙卯,七月己卯,八月辛酉,八年正月壬申,四月丁未,五月庚午、癸未,六月壬辰、己亥,十月庚戌,九年八月癸巳,十四年九月甲申,十五年正月甲申,五月庚申,九月乙卯、丙寅,十一月辛酉,十八年四月癸巳、乙未,五月辛未、甲申,六月癸丑,十九年九月壬午,二十年十一月丁亥,五月乙酉,二十七年六月乙卯,并如之。

  永乐元年六月甲寅,日下五色云见。八月壬申,日珥随五色云见。八年二月庚戌,车驾次永安甸,日下五色云见。十一年六月戊申朔,武当山顶五色云见。十七年九月丙辰、十二月癸未,庆云见。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月下五色云见。  洪熙元年二月癸酉、庚辰,三月乙未,俱五色云见。

  宣德元年八月庚辰,白云起东南,状如群羊惊走。十一月丙辰,北方有苍白云,东西竟天。二年十一月乙未,日下五色云见。四年六月戊子,夜五色云见。六年二月壬子,昏,西方有苍白云,南北竟天。十年三月丁亥,月生五色云。

  正统二年七月庚子,月生五色云。十月己丑,日生五色云。十二月癸亥,如之。三年七月己亥,夜,中天有苍白云,南北竟天,贯南北斗。八年十一月戊辰,夜,东南方有苍白云,东西亘天。九年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云。十年九月丁酉,日生五色云。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云。十四年十月庚申,昼生苍白云,复化为三,东西南北竟天。

  景泰元年六月乙酉,赤云四道,两头锐如耕垅状,徐徐东北行而散。八月甲戌,黑云如山,化作龙虎麋鹿状。九月丙寅,有苍白云气,南北亘天。二年六月戊寅,日上五色云。九月辛酉,夜苍白云三,东西竟天。三年正月癸亥,东南有黑云,如人戴笠而揖。四年十一月丁卯,月生五色云。天顺二年十月壬申,四年十月戊午,亦如之。

  成化二年三月辛未,白云起南方,东西竟天。十一年正月丙寅,月生五色云。十八年十月庚午,五色云见于泰陵。二十一年闰四月壬辰,开、濮二州,清丰,金乡,未、申时黑云起西北,化为五色,须臾晦如夜。

  弘治二年正月辛巳,日生五色云。十四年三月己酉朔,嘉靖十七年九月戊子,并如之。十八年二月庚子朔,当午,日下有五色云见,长径二寸余,形如龙凤。

  万历五年六月庚辰,祥云绕月。

  天启四年六月癸巳,午刻,南方五色云见。

版权声明:

本站《志第三 天文三》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成语对对子网,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

志第五 五行二(火 木)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五 五行二(火 木)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 天文二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二 天文二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三 天文三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三 天文三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

志第二 天文二

  ▲月掩犯五纬

  洪武元年五月甲申,犯填星。十二年三月戊辰朔,犯辰星。十四年十一月甲午,犯填星。十九年五月己未,犯岁星。二十三年四月丁酉,掩太白。十一月癸卯及永乐四年正月戊午,五年六月丙午,七年十二月壬子,俱犯荧惑。八年十二月壬子,九年四月庚子,十六年七月戊辰,俱犯岁星。十八年十一月辛卯,掩太白。二十年三月辛未,掩填星。二十二年八月乙丑,犯荧惑。

  洪熙元年二月己未,掩填星。

  宣德元年十二月丙子,掩荧惑。二年正月癸卯,犯荧惑。四月甲申,犯太白。六年十月丙申,掩太白。七年二月甲寅,犯填星。八年二月癸巳,掩岁星。四月戊子,犯岁星。

  正统二年正月辛亥,掩岁星。四月癸酉、五月庚子,俱犯岁星。七月戊申,犯荧惑。四年正月乙酉,掩填星。八年三月庚申,犯填星。十一月丙寅,掩岁星。十年十一月辛卯,犯荧惑。十一年十二月甲寅,犯岁星。十二年正月辛巳,闰四月庚午,俱犯岁星。十四年四月壬子,犯太白。五月癸未,掩太白。

  景泰二年四月戊子,犯岁星。九月甲辰,犯岁星于斗。五年二月丁亥,犯太白。六年正月甲寅,犯岁星。七年四月癸丑,犯填星。乙丑,犯太白。

  天顺五年十一月己亥,犯太白于斗。

  成化五年二月丙申、癸亥,俱犯岁星。六年三月癸未,八年正月癸亥,俱犯太白。十二年十一月戊申,犯岁星于室。十三年十月乙卯,犯填星。十二月丁酉,犯太白。十四年三月戊辰,十八年二月戊午,俱犯填星。八月己酉,二十三年四月乙亥,俱掩荧惑。五月戊午,六月乙酉,俱犯岁星。十月甲戌,掩岁星。

  弘治四年二月壬子,犯岁星。七年十一月戊申,犯荧惑。八年正月癸卯,犯岁星。十二月丙辰,掩填星。十一年四月甲申、九月庚子,俱犯岁星。十二年八月壬寅,犯荧惑。十四年七月丁卯,九月己丑,俱犯岁星。丙辰,掩岁星。十二月癸丑,犯荧惑。十七年十一月甲辰,犯岁星。十八年二月丙寅,掩岁星。九月乙巳,掩填星。

  正德元年十一月己卯,犯太白。四年闰九月癸亥,犯岁星。八年正月己丑,犯填星。十六年二月丙戌,掩太白。

  嘉靖二年五月戊子,掩岁星。十一月壬申,犯岁星。十七年十二月己未,犯填星。十八年十月丙戌,犯荧惑。二十年五月辛卯,犯岁星。二十一年四月甲寅,二十七年七月丁丑,俱犯太白。九月庚子,犯太白于角。三十一年五月辛丑,犯填星。九月庚寅,掩填星。十二月丁卯,犯岁星。四十二年五月庚辰,掩岁星。四十四年七月丁巳,犯荧惑。  万历二年九月己卯,犯荧惑于箕。十年八月戊申,犯荧惑于井。十四年八月己丑,犯太白于角。十五年六月乙丑,十九年九月辛未,俱犯荧惑。十二月甲辰,犯填星于井。二十四年正月甲申,犯填星于张。二十七年九月辛亥,犯太白。三十一年五月癸未,犯太白,三十五年六月乙未,犯填星于斗。三十七年八月辛酉,犯填星。四十一年九月癸未,犯岁星。

  崇祯三年八月辛亥,掩太白。十一年四月己酉,掩荧惑于尾。

  ▲五纬掩犯

  洪武六年三月戊申,荧惑犯填星。六月壬辰,太白犯岁星。八年三月癸亥,荧惑犯填星。二十二年六月丙辰,辰星犯太白。二十七年三月乙丑,荧惑犯岁星于奎。  永乐三年三月戊戌,太白犯岁星。十一月癸巳朔,太白犯辰星于箕。四年正月癸卯,太白犯岁星。五年七月甲子。荧惑犯填星。十二年十一月丁卯,太白犯岁星。十四年七月乙巳,太白犯填星。二十年九月乙亥,太白犯岁星。十月己酉,太白犯填星。

  洪熙元年十一月丙午,太白犯填星。

  宣德元年十一月戊戌,辰星犯填星。七年六月己酉,太白犯岁星。七月辛巳,太白犯荧惑。九年十一月己亥,太白犯填星。十年十月庚子,荧惑犯填星。

  正统元年五月戊寅,太白犯荧惑于井。二年五月辛丑,荧惑犯填星。三年十二月戊寅,太白犯岁星。五年五月丙午,太白犯填星。七年九月戊午,太白犯荧惑于氐。十一年九月丁亥,太白犯岁星。十二年七月戊午,荧惑犯填星。十四年二月己卯,太白犯荧惑。七月丙午,荧惑犯填星。  景泰元年闰正月丁卯,荧惑犯岁星。  天顺七年十一月乙卯朔,荧惑犯填星。

  成化六年九月乙亥,太白犯岁星。十一年七月戊辰,太白犯填星。十三年九月丙寅,荧惑犯填星。十六年六月壬申,太白犯岁星。

  弘治二年正月戊辰,太白犯岁星。十一月壬午,太白犯填星。三年正月庚申,太白犯填星。五年八月丁未,荧惑犯岁星。六年十一月己未,太白犯填星。七年九月甲寅及十年正月丙辰,荧惑犯岁星。十二月庚辰,辰星犯岁星。十七年闰四月癸酉,岁星犯填星。

  正德二年十月癸未,荧惑犯填星。八年正月壬午及十六年十二月丙午,俱太白犯岁星。

  嘉靖元年正月己未,太白犯岁星。十二月甲戌,太白犯填星。三年正月癸酉,太白犯岁星。二十九年六月庚辰,荧惑犯岁星守井。

  万历五年十二月辛丑,太白犯填星于斗。九年十二月癸巳,太白犯填星入危。十一年六月丁丑,太白犯荧惑。十五年五月己亥,太白犯填星。二十四年四月己酉,太白犯岁星。二十五年七月甲辰,荧惑犯岁星。二十七年闰四月庚寅,辰星犯太白于井。三十四年十一月庚辰,荧惑掩岁星于危;甲辰,荧惑犯岁星。三十八年十一月辛亥,太白犯填星于虚。四十七年三月壬子,太白犯岁星于壁。

  天启元年八月丙申,荧惑与太白同度者两日。

  崇祯九年六月己亥,太白犯岁星于张。

  ▲五纬合聚

  洪武十四年六月癸未,辰星、荧惑、太白聚于井。十七年六月丙戌,岁星、填星、太白聚于参。十八年二月乙巳,五星并见。三月戊子,填星、岁星、太白聚于井。二十年二月壬午朔,五星俱见。二十四年七月戊子,太白、荧惑、填星聚于翼。十一月乙未,辰星、岁星合于斗。十二月甲子,荧惑、辰星合于箕。二十五年正月辛丑,荧惑、岁星合于牛。二十六年十月壬辰,太白、填星同度。

  永乐元年五月甲辰,五星俱见东方。二年四月戊子,太白、荧惑合于井。

  正统十四年九月壬寅,太白、填星、荧惑聚于翼。十二月辛未,太白、岁星合于尾。  景泰元年十月壬申,太白、岁星合于箕。十二月己丑,辰星、岁星同度。二年九月庚申,太白、荧惑、填星聚于轸。四年三月乙丑,太白、岁星合于壁。五年正月戊辰,太白、岁星合于奎。六月己酉,荧惑、岁星合于胃。十一月己未,太白、填星合于氐。七年三月戊戌,太白、荧惑合于奎。十月戊申,岁星、荧惑合于鬼。  天顺元年五月乙丑,太白、岁星合于井。十二月丙辰,太白、填星合于心。二年九月甲寅,太白、填星合于斗。三年九月乙巳,太白、岁星合于角。四年十月壬申,岁星、荧惑、辰星、太白聚于氐。五年十一月己亥,填星、荧惑合于牛。甲子,太白、荧惑合于虚。六年九月甲午,太白、荧惑合于张。七年十月庚寅,岁星、荧惑合于女。庚戌,太白、岁星合于女。八年二月丙午,填星、岁星、太白聚于危。

  成化四年四月癸巳,岁星、荧惑合于井。壬子及七年七月庚子,太白、岁星合于井。十一年八月甲午,荧惑、填星同度。

  弘治十三年四月癸丑,荧惑、太白、辰星聚于井。十六年八月庚申,荧惑、岁星、填星聚于井。十八年五月丙申,太白、岁星合于星。九月乙未,太白、岁星同度。

  正德二年九月戊辰,辰星、岁星、太白聚于亢。  嘉靖三年正月壬午,五星聚于营室。十九年九月乙卯,太白、辰星、填星聚于角。二十三年正月癸卯,荧惑、岁星、填星聚于房。四十二年七月戊戌,太白、岁星、填星聚于井。四十三年四月庚子,岁星、填星、荧惑、太白聚于柳。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辛卯,太白、荧惑同度。二十年六月壬子,太白、辰星、填星聚于井。三十二年九月辛酉,岁星、填星、荧惑聚于危。  天启四年七月丙寅,五星聚于张。

  崇祯七年闰八月丙午至九月壬申,填星、荧惑、太白聚于尾。十年十一月己卯,岁星、荧惑合于亢。甲午,填星、辰星同度。  ▲五纬掩犯恒星

  △岁星

  洪武六年九月庚申,犯鬼。十一月壬子,退行犯鬼。七年八月乙巳,犯轩辕大星。九年二月乙丑,退入太微,犯左执法。十年六月戊寅及戊戌,犯亢。十一月甲辰,犯房。十一年四月戊申,犯键闭。七月甲申,犯牛。八月丙午,犯房。十四年四月壬戌,犯垒壁。十七年闰十月癸卯,犯井。十九年四月丙申,入鬼。八月壬辰,犯轩辕。二十一年四月丁未,留太微垣。十一月甲戌,入亢。二十二年三月辛卯,退入亢。九月丁卯,犯氐。十一月甲午,入房。十二月壬戌,犯东咸。二十三年五月己未,守房。八月乙丑,犯东咸。二十六年二月丙子朔,犯垒壁。二十九年六月庚子,犯井钺。七月丙辰朔,入井。十月癸卯,退入井。三十年八月庚辰朔,入鬼。  建文四年七月乙未,退犯东咸。十月丙辰,犯天江。  永乐元年正月丁未,犯建。十二月己丑,犯罗堰。六年三月己巳,犯诸王西第二星。四月甲午,犯东第一星。六月丙申,犯井。八年九月乙亥,犯灵台。十八年七月己丑,犯天樽西北星。八月庚子,犯东北星。二十一年正月庚戌,犯上将。二十二年十一月戊寅,入氐。

  宣德三年闰四月己酉,犯垒壁西第六星。十一月丙寅,又犯。七年七月丙寅,犯天樽。九年五月庚子,犯轩辕大星。

  正统五年六月甲寅,犯垒壁。十一年十月戊戌,犯右执法。十四年正月丙申,犯房北第一星。二月丙子,退犯房。九月己卯,犯进贤。丙戌,犯房。

  景泰元年闰正月庚午,与荧惑递入斗杓。八月戊子,犯秦。二年二月庚午朔,犯牛。三年十月辛丑,犯亢。六年六月庚子,犯诸王。八月庚申,犯井钺。七年九月癸未,入鬼。

  天顺元年九月癸亥,犯轩辕大星。二年八月癸未,犯右执法。十月己丑,三年正月辛卯,俱犯左执法。六月辛未,犯右执法。十二月癸亥,犯亢。四年闰十一月丙寅,犯房北第一星。庚午,犯钩钤。五年三月丁卯,退犯房上星。八月癸酉,犯钩钤。七年二月庚申朔,犯牛。八年二月丙午,犯垒壁。三月辛巳,又犯。

  成化二年六月丁未,守昴。五年七月己酉,犯轩辕大星。六年三月癸卯,留守轩辕。七年三月丁丑,退入太微垣,犯执法。四月乙卯,入太微垣,留守端门。六月甲寅,犯右执法。十一月己亥,犯亢。八年十一月辛亥,犯房北第一星。癸丑,犯钩钤。九年三月丙辰,犯东咸。五月己酉,犯钩钤。六月乙丑,犯房第一星。十二年三月丁巳,犯垒壁。十三年闰二月己未,犯外屏。十五年三月甲子,犯天街。九月乙卯,犯井。辛巳,守井。十七年正月己卯,犯鬼。三月甲午,入鬼。庚子,犯积尸。十八年五月庚戌,犯灵台。闰八月壬辰,犯左执法。二十年五月乙巳,守亢。八月癸酉,犯氐。

  弘治四年七月癸巳,犯井。十一月壬辰,又犯。六年八月庚寅,犯灵台。七年正月癸卯,犯垒壁。五月甲辰,犯灵台。八年二月丁巳,犯进贤。七月辛丑,又犯。十月丁卯,犯亢。十一月己酉,犯氐。九年二月至三月庚寅,守氐。十二年五月己亥,犯垒壁。十三年八月戊申,又犯。十五年七月丙子,犯诸王。十六年七月己巳,犯井。八月壬子,犯天樽。十八年九月丁未,犯太微垣上相。

  正德元年二月壬子,退犯右执法及上将。三月壬午,犯灵台。十一月戊辰,犯牛。六年四月丁未,十二月壬午,俱犯垒壁。九年八月丙辰,犯诸王。十四年十月癸未,犯氐。

  嘉靖元年四月戊寅,犯牛。十一月丙寅,犯罗堰。二年十一月壬辰,犯垒壁。二十年十一月庚寅,二十一年正月丁未,俱犯左执法。二十二年十二月丁亥,犯房北第一星。二十三年四月戊寅,又犯。三十五年五月壬戌,退行又犯。四十五年五月辛卯,退留守左执法。

  隆庆元年二月戊午,退守亢。  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己巳,天启三年九月甲辰,俱犯轩辕。四年正月丙寅,犯轩辕大星。五年正月庚戌朔,退行犯左执法。七年三月乙酉,退行犯房北第一星。

  崇祯七年闰八月丁未,犯积尸。九年冬,犯右执法。

  △荧惑

  洪武元年八月甲午,犯太微西垣上将。九月戊申,犯右执法。二年正月乙卯,犯房。六月壬辰,犯东咸。三年九月丙申,入太微垣。乙卯,留太微垣。四年九月乙卯,犯垒壁。五年十一月庚午,犯钩钤。九年三月辛酉,犯井。四月戊申,犯鬼。十年八月丙寅,犯天樽。十月乙卯,犯鬼。十一年二月壬戌,犯五诸侯。三月甲午,犯积尸。六月壬戌,犯右执法。十二年八月乙亥,犯鬼。戊寅,犯积尸。十二月庚寅,犯轩辕大星。十四年十月丙子,犯太微垣。十五年三月乙亥,犯右执法。九月乙丑,犯南斗。十六年八月辛卯,行轩辕中。九月辛酉,犯太微西垣上将。十七年正月乙卯,入氐。三月戊午,犯氐。十八年正月戊辰,犯外屏。十月丁酉,犯进贤。十九年正月壬戌,犯罚,二月丁未,犯箕。四月己亥,留斗。七月辛巳,犯斗。八月丁亥,犯斗。十月辛亥,十一月己巳,犯垒壁。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入斗。四月丁未,七月庚辰,俱犯垒壁。十一月癸巳,犯外屏。二十二年正月丙戌,犯天阴。二月癸卯,行昴中。十月庚申,入氐。十一月甲午,犯东咸。十二月癸丑,犯天江。二十三年正月甲戌,入斗。三月辛卯,犯垒壁。五月戊戌,犯外屏。二十四年十二月甲子,与辰星同犯箕。二十五年二月己卯,犯垒壁。九月己卯朔,入井。二十六年三月庚戌,犯积薪。五月丙辰,犯轩辕。六月己丑,犯右执法。二十七年六月辛未,犯天街。八月癸巳,犯积薪。九月乙巳,犯鬼。二十八年二月壬午,又犯。四月戊子,入轩辕。五月戊午,犯灵台。闰九月乙丑,犯东咸。二十九年五月丙寅,犯诸王。六月甲午,犯司怪。十月辛亥,犯上将。十二月癸卯,守太微垣。三十年三月壬午,入太微垣。五月戊午,犯右执法。八月丁亥,入氐。丁未,入房。十月癸未,犯斗杓。三十一年十月,守心。

  建文四年八月戊辰,犯上将。甲戌,入太微垣右掖门。九月辛巳朔,犯右执法。壬辰,犯左执法。十月甲寅,犯进贤。甲子,入角。十一月壬午,入亢。己亥,入氐。

  永乐元年五月癸未,犯垒壁西第四星。十月甲戌,犯东第五星。二年四月乙酉,犯天樽。九月乙卯,犯角。十一月壬子,犯钩钤。三年三月癸丑,犯垒壁。四年正月甲午,犯天阴。戊午,犯月星。五年七月癸酉,犯诸王。八月己酉,犯司怪南第二星。六年二月庚辰朔,犯北第二星。四月辛卯,犯鬼。七月辛亥,入太微垣右掖门。丙辰及八年六月丙午,十年五月壬辰,俱犯右执法。十一年十月戊午,犯上将。十二年二月癸酉,退入太微垣,犯上相。十三年九月丁酉,犯灵台上星。癸卯,犯上将。十月庚午,犯左执法。十二月甲午朔,犯进贤。十五年九月庚申,犯左执法。十二月甲午,入房北第一星。十六年九月壬申,犯垒壁。十七年十二月庚辰,犯钩钤。二十年十月壬子,退犯天街上星。二十一年三月庚戌,犯积薪。二十二年十一月辛卯,退犯五诸侯。

  洪熙元年正月庚辰,留井。四月癸卯,入鬼。  宣德元年十二月戊寅,犯轩辕。三年六月甲戌,犯积尸。十月戊子,犯太微西垣上将。四年三月癸亥,犯灵台。戊辰,犯上将。四月丙申、戊戌,俱犯右执法。九月丙辰,犯天江。五年九月乙丑,犯灵台。十月癸酉,犯上将。十一月己亥,犯左执法。丙午,犯进贤。六年三月乙卯,犯亢。六月甲寅、乙卯,俱犯氐。七月甲戌,犯房。九月癸亥,犯斗杓。七年九月辛酉,犯上将。十月己酉,犯进贤。八年正月丁卯,犯房。庚辰,犯东咸。八月丙午,犯斗魁。十月甲戌,犯垒壁。九年十一月己卯,犯氐。十二月己酉,犯钩钤。十年三月丁亥,犯垒壁。

  正统元年二月乙丑,犯天街。十二月甲子,犯天江。二年四月乙亥,犯垒壁。三年三月甲辰,犯井。五月庚寅,犯积尸。四年闰二月己卯朔,犯垒壁。五年二月庚辰,三月辛未,俱犯井。七年五月己丑,犯右执法。八年八月辛丑,犯积尸。九年五月癸酉,犯左执法。十年十月辛丑,犯上将。十一年二月乙卯,三月丁酉,俱犯平道。七月丁亥,犯氐。九月辛未,犯天江。十三年正月丙午,犯房北第一星。二月戊午,犯罚。九月甲午,犯狗。十四年七月己卯朔,留守斗。九月壬寅,犯左执法。十月乙丑,犯进贤。十一月乙未,犯亢。十二月丁未朔,犯氐。丙子,犯房。  景泰元年九月丁未,犯垒壁西第三星。辛亥,犯第四星。庚申,犯第六星。十月辛未朔又犯。十二月己丑,犯第五星。二年十一月丙申,犯氐。癸亥,犯钩钤。三年四月甲申,与岁星同犯危。四年正月庚午,犯昴。五年六月戊戌,犯诸王。六年三月丙辰,犯井。五月乙巳朔,犯积尸。七年七月丁酉,入井。十月壬寅,犯鬼。

  天顺元年二月癸未,又犯。二年八月戊辰,入鬼。三年正月辛卯,犯轩辕。四月乙卯,犯灵台。五月癸卯,犯右执法。四年七月戊子,犯天樽。八月丙辰,入鬼。十月庚午,犯上将。闰十一月庚申,犯上相。五年正月戊午,退入太微垣。三月癸亥,犯右执法。六年七月丙午,入鬼。九月乙卯,犯上将。十一月丙午,犯进贤。七年正月辛亥,入氐。四月辛酉,退犯氐西南星。七月壬辰,犯东南星。甲寅,犯房北第二星。八月己巳,犯斗杓。

  成化元年正月丁巳,犯东咸。二月癸卯,犯天籥。五月戊午,留守斗。己巳,退犯魁第四星。七月癸酉,又犯。二年二月癸巳,犯天阴。三年八月乙未,犯垒壁。四年二月己亥,犯月星。己酉,犯天街。五月庚辰,犯鬼。癸未,犯积尸。十一年七月甲戌,犯积薪。八月癸未,入鬼。甲申,犯积尸。十月乙未,犯灵台。十二年四月壬辰,犯上将及建。十三年九月癸未,犯上将。十一月庚辰,犯进贤。十四年正月乙丑,犯亢。二月甲辰,又犯。十五年九月乙丑,犯灵台。闰十月庚申,犯进贤。十六年正月壬午朔,犯房。三月乙酉,犯天江。十月戊辰,犯垒壁。十七年三月庚辰,犯昴。十八年王月甲戌,八月丙辰,十月戊辰,俱犯垒壁。十九年十月庚辰,犯氐。十一月己酉,犯钩钤。壬子,犯东咸。二十一年正月戊子,犯天阴。十一月壬戌,犯天江。二十三年二月丁酉,犯井。

  弘治元年六月庚戌,犯诸王。八月庚申,犯积薪。九月癸酉,犯鬼。甲戌,犯积尸。三年三月辛酉,犯鬼。四年六月戊子,犯诸王。五年六月己亥,犯积尸。七月癸酉,入井。十月乙巳,犯灵台。十一月丙申,犯上相。六年二月庚子,犯平道。三月甲戌,犯上相。四月丙申,犯左执法。七年十二月癸亥,犯亢。八年二月戊寅,犯房。四月癸酉、六月癸亥,俱犯氐。十二月癸丑,犯垒壁。九年十二月己丑,犯钩钤。十一年十一月乙未,犯亢。十三年正月壬戌,犯天阴。十四年四月庚子,犯垒壁。十月乙卯,犯天街。十五年二月戊辰,犯井。十六年七月丁丑,犯诸王。十七年四月癸卯,十八年九月癸未,正德二年七月戊辰,俱犯积尸。十月癸未,犯上将。三年四月乙丑,犯右执法。四年十一月己未,犯进贤。五年三月癸亥,犯亢。六月丁卯,犯房北第二星。七月丙子,犯天关。八月乙未,犯天江。十六年二月庚子,犯鬼。六月壬午,犯右执法。

  嘉靖元年八月乙未,犯积尸。二年正月庚戌,入太微垣,犯内屏。闰四月丙寅,犯右执法。三年十月癸巳,犯上将。十一月甲子,犯左执法。十二月癸丑,犯进贤。四年二月戊午,犯平道。五年九月癸未,犯上将。十八年十一月辛未,犯上相。十九年九月乙卯,二十一年八月戊戌,俱犯斗。二十三年正月壬寅,犯房北第一星。三月丁巳,入斗。六月乙亥,入箕退行二舍。二十四年十月丁巳,犯氐。二十七年十一月甲申,自毕退行至胃。二十九年十二月甲戌,退守井。三十一年九月辛卯,犯鬼。三十五年九月丁丑,犯上将。三十六年二月壬辰,自角退入轸。四月戊子,自轸退行二舍余。三十九年十二月甲寅,犯钩钤。四十二年十月辛亥,自胃退行抵娄。四十四年十二月壬申,自井退二舍。

  隆庆二年六月乙未,犯右执法。三年八月丁未,犯鬼。四年五月己卯,犯右执法。

  万历二年二月癸亥,犯房。五月己卯,犯氐。五年十月辛丑,又犯。九年二月辛酉,犯井。十二年十二月辛亥,退行张次。十三年正月庚辰,退入轩辕。二月戊申,犯张,又自张历柳。十五年正月丁酉,退入轸。二月丁卯,退行翼次。四月,犯翼。十七年二月己丑,犯氐。四月丁亥,自氐退入角。七月辛酉,犯房第二星。九月辛亥,犯斗杓。十九年四月乙巳,六月壬子,俱犯箕。七月丁亥,犯斗。二十年十一月戊辰,犯氐。二十一年七月辛巳,九月甲戌,俱犯室。二十二年五月,犯角。二十七年八月甲辰,犯奎。二十八年二月庚寅,犯鬼。三十年正月丁巳,退入太微垣。三十二年二月丁酉,退入角。三十四年四月己巳,犯心。五月戊寅,犯房。癸未,自心退入氐。三十七年十一月丙戌,犯氐。三十八年八月辛卯,退行娄次。四十二年十月,犯柳。四十四年十二月,犯翼。四十五年二月庚子,退行星度。四十七年正月,犯轸。二月丁巳,退入轸。辛未,退入翼。

  泰昌元年八月辛亥,犯太微右将。  天启元年闰二月癸巳,退入氐。三年正月甲午,犯房北第一星。四月,守斗百日。八月甲子,犯狗国。十月甲申,犯垒壁。四年二月,守斗。五年九月乙卯,自壁退入室。

  崇祯三年三月己酉,入井,退舍复秬。居数月,又入鬼,犯积尸。四月己卯,复犯积尸。八月辛亥,犯斗魁。八年九月丁丑,犯太微垣。十一年,自春至夏守尾百余日。四月己酉,退行尾八度,掩于月。五月丁卯,退尾入心。十五年五月,守心。

  △填星

  洪武十五年六丁亥,九月乙未,俱犯毕。十六年八月己卯,犯天关。十七年闰十月丙辰,犯井。十八年七月己巳,十九年三月甲戌,俱犯天樽。九月甲寅,入鬼。十月甲午,留鬼。二十二年二月癸卯,退行轩辕。二十三年正月戊子,五月壬子,俱犯灵台。二十四年十月己未,犯太微东垣上相。二十五年二月辛酉,退犯上相。己卯,退入太微左掖。二十八年正月癸丑,守氐。四月乙丑,退入氐。二十九年十一月甲子,犯罚。三十年正月丙辰,犯东咸。五月壬子朔,又犯罚。

  永乐元年九月丁丑,躔女留代。十二年七月戊子,犯井。十四年七月辛亥,犯鬼。十七年九月丙子,犯上将。

  洪熙元年十一月辛酉,宣德元年三月庚戌,九月壬辰,俱犯键闭。  正统元年八月丁亥,退犯垒壁。三年十一月乙酉,犯外屏。八年十一月庚午,十二月壬子,俱犯井。十年三月丁丑,犯天樽。十三年九月丁亥,犯灵台。  景泰元年闰正月己酉,入太微垣。九月庚戌,二年二月戊子,俱犯上相。庚寅,退入太微左掖。三年十月辛丑,犯亢。四年三月己未,退犯亢。七年七月己丑,犯罚。

  天顺三年正月辛卯,犯建。四月癸酉,守犯建。七年闰七月戊午朔,退犯垒壁。十月癸丑,又犯。

  成化四年七月甲子,犯天囷。七年闰九月戊午,犯斗魁。辛酉,犯天高。十二年十月辛卯,守轩辕大星。十五年四月己丑,犯上将。十七年二月己未,犯进贤。二十一年正月庚戌,犯罚。

  弘治六年三月壬申,八年十二月戊午,十年九月乙丑,俱犯垒壁。十四年十一月辛卯,犯诸王。十五年六月壬子,十二月辛丑,十六年正月己卯,俱犯井。七月辛卯,犯天樽。十七年七月辛亥,犯积尸。九月甲午,犯鬼。

  正德二年八月癸巳,犯灵台。十月甲戌,犯上将。三年五月甲子,犯灵台。五年二月戊申,六月壬辰,俱犯上相。七年四月甲申,犯亢。十五年二月丁卯,犯罗堰。十六年七月乙卯,退犯代。

  嘉靖元年八月庚辰,退犯垒壁。二十二年五月甲子,退守氐三十七日。

  隆庆三年三月庚午,退犯上相。

  万历三十五年正月至六月,退留斗。四十八年八月癸丑,犯井。

  天启元年正月丙戌,退入井。二年八月壬辰,犯守鬼。五年十月丙戌,犯上将。

  △太白

  洪武元年七月己巳朔,犯井。三年十一月甲寅,犯垒壁。九年六月丁亥,犯毕。庚戌,犯井。八月,犯上将。九月己未,犯右执法。十年十月壬子,犯进贤。十一年九月丁丑,犯氐。十二月辛丑,犯垒壁。十二年三月壬子,犯昴。六月丁亥,犯井。七月乙巳,犯鬼。十三年八月丙戌,犯心。十六年十一月乙卯,犯垒壁。十七年七月癸卯,犯天樽。十二月丙申,犯垒壁。十八年十月壬子,犯亢。十九年正月庚午,犯牛。二月己丑,犯垒壁。七月己卯,二十年八月己巳,俱入太微垣。二十一年六月壬戌,犯左执法。二十二年正月己卯,犯建。五月癸巳,犯诸王。十一月辛未,入斗。十二月丁巳,犯垒壁。二十三年四月壬戌,犯五诸侯。六月丁丑,留井。十月庚午,入亢。二十四年七月庚戌,入太微垣右掖。辛卯,犯右执法。十月丙辰,入斗。二十五年闰十一月乙酉,入垒壁。二十六年二月癸卯,犯天街。三月丙子朔,犯诸王。二十八年六月癸酉,犯毕。七月丙午,犯井。己酉,出井,犯东第三星。闰九月壬申,入角。十月戊申,犯东咸。二十九年七月戊辰,入角。八月癸丑,犯心中星。三十年正月壬戌,犯建。十二月戊戌,入垒壁。三十一年正月乙亥,犯外屏。五月丁未朔,犯五诸侯。

  建文四年六月庚子,入太微右掖。八月甲子,入角。九月癸未,入氐。丙申,入房。十月癸亥,入斗杓。

  永乐元年六月丙辰,犯毕。七月甲申,入井。八月己酉,犯鬼。九月丙子朔,犯轩辕左角。十月辛未,入氐。十一月丙戌,犯键闭。二年五月辛丑朔,犯鬼。七月己酉,入角。八月丁亥,入房南第二星。十一月丁巳,犯东咸。三年三月丙申朔,犯垒壁东第五星。十二月己巳,犯西第三星。四年二月癸未,犯天阴。五月庚寅朔,犯五诸侯。七月庚戌,犯井。八月丙申,犯御女。九月戊寅,犯进贤。十月乙卯,犯房北第一星。五年七月癸丑,犯右执法。八月己亥,犯氐。九月癸丑,犯东咸。十月癸未,犯斗魁。十一月辛未朔,犯秦。六年六月甲申,犯诸王。丙申,与岁星同犯井。七月戊申,犯天樽。七年二月丙戌,犯外屏。十一月丁亥,犯罚。八年九月壬辰,犯天江。十二年五月癸酉朔,犯五诸侯。闰九月己酉,犯左执法。十三年八月庚寅,犯房北第二星。十月乙丑朔,犯斗魁。十四年六月丁卯,犯诸王。十六年十一月甲子,犯垒壁。十七年七月戊午,犯天樽。八月癸巳,犯轩辕大星。十八年八月乙丑,犯心后星。十九年十月癸卯,犯天江。十二月丁酉,犯垒壁。

  洪熙元年三月乙酉,犯昴。四月丙辰,犯井。十月辛未,犯平道。辛巳,犯亢。  宣德元年十月戊辰,犯斗杓。十一月己巳,犯垒壁。丙辰,又犯。二年正月丙申,犯外屏。七月癸巳,犯东井。八月丙辰朔,犯鬼。丁巳,又犯。乙亥,犯轩辕大星。九月丁巳,犯右执法。三年十一月甲子,犯罚。五年二月丁酉,犯昴。九月丁未,犯轩辕左角。十一月壬戌,犯键闭。六年九月丙戌,犯斗。七年七月乙酉,犯轩辕。八年十月癸亥,犯亢。十一月辛卯,犯罚。九年十一月壬辰,犯垒壁。十年正月甲戌,犯外屏。六月庚申,犯天关。八月丙辰,犯轩辕。九月壬申,犯上将。  正统三年九月己丑,十一年九月辛未,俱犯轩辕左角。己丑,犯右执法。十月乙未朔,犯左执法。丙午,犯进贤。十二年六月乙亥,犯上将。七月癸丑,犯讥。十四年正月丁亥,犯垒壁。四月庚申,犯井。五月丁亥,犯鬼。七月癸犯,犯亢。九月庚辰,犯天江。十一月丁亥,犯亢。

  景泰元年正月丁亥,犯亢。闰正月庚申,入垒壁。八月甲申,犯亢。九月乙巳,犯钩钤。壬戌,犯天江。十一月辛酉,犯垒壁。二年六月戊辰朔,犯毕。八月壬寅,入太微右掖。三年四月丁卯,犯诸王。戊子,犯井。五月壬子,犯鬼。六月乙酉,犯灵台。戊子,犯上将。庚寅,入太微右掖。七月壬寅,犯左执法。五年九月癸丑,掩犯轩辕左角。甲戌,犯左执法。六年六月辛巳,犯井。己丑,与荧惑同入太微右掖。八月戊午,犯房北第二星。九月甲午,犯斗魁。七年七月辛未,犯鬼。  天顺元年十二月甲午,犯键闭。丁酉,犯罚。二年正月丁卯,犯建。七月丙申,行太微垣中。九月甲寅,犯斗杓。三年五月庚戌,犯毕。十月甲寅,犯亢。四年七月丁丑,犯右执法。甲申,犯左执法。六年九月乙未,犯轩辕左角。己未,犯左执法。十月己巳,犯进贤。七年九月丁丑,犯斗魁。乙酉,犯狗。八年二月丙午,与岁星同犯垒壁。

  成化元年十二月丙午,犯键闭。二年正月乙卯,犯斗。三年二月丁未,犯娄。三月戊子,犯外屏。五月壬辰,犯毕。六月壬戌,犯井。七月甲申,入鬼,犯积尸。八月癸卯,入轩辕。四年六月戊申,犯灵台。五年二月癸巳,犯牛。六年九月丙子朔,犯轩辕左角。甲午、庚子,俱犯左执法。七年九月壬午,犯房北第二星。闰九月戊午,犯斗魁。十二月乙未,犯牛及罗堰。八年二月甲申,犯垒壁。六月庚午,入井。十二月丙戌,犯垒壁。九年四月己卯,犯五诸侯。十月甲子,犯左执法。十一年三月甲戌,犯外屏。七月庚戌,犯天樽。八月丁酉,犯灵台。庚子,犯上将。九月癸丑,犯左执法。十二年三月庚午,犯月星。四月甲午,犯井。十三年十二月甲午朔,犯垒壁。十五年九月庚辰,犯天江。十月庚子,犯斗魁。辛亥,犯狗。十七年二月丁卯,犯天阴。五月丁酉,犯轩辕。十九年八月丙寅,又犯。九月甲午,犯左执法。十月庚辰,犯房。二十年六月壬午,犯左执法。十二月庚辰,犯垒壁。二十二年六月庚子,犯井。八月甲午,犯轩辕。十一月乙亥,犯进贤。十二月庚戌,犯房。二十三年八月甲申,犯亢。

  弘治元年二月癸丑,犯垒壁。六月庚戌,犯鬼。七月丙子,犯轩辕大星。癸未,犯左角。戊子,犯灵台。二年正月庚辰,犯外屏。二月丁未,犯垒壁。十月己丑,犯左执法。三年正月壬申,犯罗堰。十一月戊戌,犯垒壁。四年六月癸丑,犯天关。六年二月庚子,犯罗堰。甲子,犯垒壁西第六星。三月甲申,犯东第四星。七年二月辛未,犯昴。七月壬子,犯鬼。八月辛巳,犯轩辕左角。九月丁亥,犯灵台。壬寅,犯亢。十一月壬辰,犯房。乙未,犯罚。丙午,犯天江。九年二月戊午,犯罗堰。七月己未,犯轩辕大星。十年十月辛未,犯左执法。十二月戊辰朔,犯东咸。十一年十月辛未,犯天江。十二年七月辛未,犯鬼。九月戊午朔,犯左执法。十三年十一月乙未,犯罚。十四年正月辛酉,犯建。二月壬午,犯罗堰。十一月己亥,犯垒壁。十五年二月甲寅,犯昴。五月己丑,犯天高。十一月癸酉,犯牛。十六年三月辛卯,犯诸王。九月甲申,犯天江。十月丁未,犯斗魁。丁丑,犯狗。十一月辛巳,犯罗堰。十七年五月己亥,犯诸王。七月丙辰,犯上将。十八年九月丙午,犯右执法。

  正德元年春,守轩辕。十二月癸丑,犯垒壁。二年三月壬申,犯外屏。五月己巳,犯天高。九月辛丑朔,犯进贤。三年十月丙戌,犯亢。四年正月己酉,犯建。五年八月己亥,犯轩辕大星。十月丙申,犯亢。六年七月辛酉,犯左执法。十月丁亥,犯斗。十一月癸亥,犯罗堰。七年闰五月丁酉,犯钺。六月甲子,犯积尸。八年正月丙戌,犯外屏。七月丁亥,犯酒旗。八月戊申,犯轩辕右角。十年八月丁卯,犯上将。丁丑,犯左执法。十三年七月戊戌,犯井。己未,犯鬼。十四年十月戊辰,犯斗。癸未,犯狗。十六年四月癸卯,犯鬼。八月己丑,犯轩辕右角。九月乙亥,犯左执法。十月戊子,犯进贤。十一月丁卯,犯键闭。十二月庚子,犯建。

  嘉靖元年正月丙辰,犯牛。十月戊子,犯斗杓。二年六月癸丑,犯井。七月丙子,犯鬼。八月辛酉,犯左执法。四年正月丁卯,犯建。五年六月庚辰,犯井。六年六月丁卯,犯灵台。八年二月庚寅,犯天街。  隆庆元年十月甲申,入斗。

  万历二十四年四月戊午,犯井。三十四年二月甲子,犯昴。四十六年四月乙卯,犯御女。

  泰昌元年八月丙午朔,犯太微垣勾己。  天启三年九月,犯心中星。五年九月壬申,犯左执法。甲申,犯御女。  △辰星

  洪武十一年十二月庚戌,犯斗。十五年四月丁亥,犯东井。十八年八月丁酉,入太微垣。二十一年十月壬子,入氐。二十二年十月癸卯,犯氐。二十五年八月庚午,犯上将。二十七年七月辛丑,犯鬼。十一月庚子,犯键闭。二十八年正月丁酉,犯垒壁。五月甲辰,犯天樽。三十年十二月甲辰,犯建。  建文四年六月庚午,犯积薪。

  永乐二年四月丁酉,犯毕。癸卯,犯诸王。五月丁卯,犯轩辕大星。十月己丑,犯斗杓。三年六月己卯,犯轩辕大星。六年正月庚戌朔,犯垒壁。二月癸巳,又犯。十六年六月戊子,犯轩辕大星。

  宣德元年五月丁未,犯鬼。二年十一月丙戌,犯氐。五年闰十二月丁酉,犯建。戊戌,又犯。七年五月辛巳,犯积尸。  正统十三年十月丙辰,犯亢。

  景泰四年五月己未,犯积薪。

  成化十二年三月壬戌,犯昴。

  弘治五年十一月庚辰,犯罚。十二年六月壬子,犯鬼。十月壬子,犯房北第一星。十七年七月丙辰,犯灵台。十八年五月庚子,犯鬼。十一月戊子,犯键闭。

  正德七年六月丙寅,犯鬼。  嘉靖元年正月戊午,犯罗堰。二年八月壬寅,犯上将。

  天启七年三月辛未,退犯房。

  按两星经纬同度曰掩,光相接曰犯,亦曰凌。纬星出入黄道之内外,凡恒星之近黄道者,皆其必由之道,凌犯皆由于此。而行迟则凌犯少,行速则多,数可预定,非如彗孛飞流之无常。然则天象之示炯戒者,应在彼而不在此。历代史志凌犯多系以事应,非附会即偶中尔。兹取纬星之掩犯恒星者次列之。比事以观,其有验者,十无一二,后之人可以观矣。至于月道与纬星相似,而行甚速,其出入黄道也,二十七日而周,计其掩犯恒星殆无虚日,岂皆有休咎可占,今见于《实录》者不及百分之一,然已不可胜书,故不书。

【版权声明】

《志第二 天文二》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志第四 五行一(水)

吴江诗词网为您提供中国古代经典志第四 五行一(水)之明史,愿为古诗文爱好者提供详实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