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国志第二十三-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三 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 –益州 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 –凉州 上党太原上郡西,

百官志第二十四-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四 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将军 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

郡国志第二十三

  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  –益州  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  –凉州  上党太原上郡西河五原云中定襄雁门朔方  –并州  涿郡广阳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辽东属国  –幽州  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  –交州  ◎汉中郡秦置。雒阳西千九百九十里。九城,户五万七千三百四十四,口二十六万七千四百二。  〖南郑〗  〖成固〗妫墟在西北。  〖西城〗  〖襃中〗  〖沔阳〗有铁。  〖安阳〗  〖锡〗有锡,春秋时曰锡穴。  〖上庸〗本庸国。  〖房陵〗  ◎巴陵秦置。雒阳西三千七百里。十四城,户三十一万六百九十一,口百八万六千四十九。  〖江州〗  〖宕渠〗有铁。  〖朐忍〗  〖阆中〗  〖鱼复〗扞水有扞关。  〖临江〗  〖枳〗  〖涪陵〗出丹。  〖垫江〗  〖安汉〗  〖平都〗  〖充国〗永元二年分阆中置。  〖宣汉〗  〖汉昌〗永元中置。  ◎广汉郡高帝置。雒阳西三千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九千八百六十五,口五十万九千四百三十八。  〖雒〗刺史治。  〖新都〗  〖绵竹〗  〖什邡〗  〖涪〗  〖梓潼〗  〖白水〗  〖葭萌〗  〖郪〗  〖广汉〗有沈水。  〖德阳〗  ◎蜀郡秦置。雒阳西三千一百里。十一城,户三十万四百五十二,口百三十五万四百七十六。  〖成都〗  〖郫〗  〖江原〗  〖繁〗  〖广都〗  〖临邛〗有铁。  〖湔氐道〗岷山在西徼外。  〖汶江道〗  〖八陵〗  〖广柔〗  〖绵虒道〗  ◎犍为郡武帝置。雒阳西三千二百七十里。刘璋分立江阳郡。九城,户十三万七千七百一十三,口四十一万一千三百七十八。  〖武阳〗有彭亡聚。  〖资中〗  〖牛鞞〗  〖南安〗有鱼涪津。  〖僰道〗  〖江阳〗  〖符节〗  〖南广〗  〖汉安〗  ◎牂牁郡武帝置。雒阳西五千七百里。十六城,户三万一千五百二十三,口二十六万七千二百五十三。  〖故且兰〗  〖平夷〗  〖鄨〗  〖毋敛〗  〖谈指〗出丹。  〖夜郎〗出雄黄、雌黄。  〖同并〗  〖谈稾〗  〖漏江〗  〖毋单〗  〖宛温〗  〖镡封〗  〖漏卧〗  〖句町〗  〖进乘〗  〖西随〗  ◎越巂郡武帝置。雒阳四千八百里。十四城,户十三万一百二十,口六十二万三千四百一十八  〖邛都〗南山出铜。  〖遂久〗  〖灵关道〗  〖台登〗出铁。  〖青蛉〗有禺同山,俗谓有金马碧鸡。  〖卑水〗  〖三缝〗  〖会无〗出铁。  〖定莋〗  〖阐〗  〖苏示〗  〖大莋〗  〖莋秦〗  〖姑复〗  ◆益州郡武帝置。故滇王国。雒阳西五千六百里。诸葛亮表有耽文山、泽山、司弥瘗山、娄山、辟龙山,此等并皆未详所在县。十七城,户二万九千三十六。口十一万八百二。  〖滇池〗出铁。有池泽。北有黑水祠。  〖胜休〗  〖俞元〗装山出铜。  〖律高〗石室山出锡。B428町山出银、铅。  〖贲古〗采山出铜、锡。羊山出银、铅。  〖毋棳〗  〖建伶〗  〖穀昌〗  〖牧靡〗  〖味〗  〖昆泽〗  〖同濑〗  〖同劳〗  〖双柏〗出银。  〖连然〗  〖梇栋〗  〖秦臧〗  ◎永昌郡明帝永平十二年分益州置。雒阳西七千二百六十里。八城,户二十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万七千三百四十四。  〖不韦〗出铁。  〖巂唐〗  〖比苏〗  〖楪榆〗  〖邪龙〗  〖云南〗  〖哀牢〗永平中置,故牢王国。  〖博南〗永平中置。南界出金。  ◎广汉属国故北部都尉,属广汉郡,安帝时以为属国都尉,别领三城。户三万七千一百一十,口二十万五千六百五十二。  〖阴平道〗  〖甸氐道〗  〖刚氐道〗  ◎蜀郡属国故属西部都尉,延光元年以为属国都尉,别领四城。户十一万一千五百六十八,口四十七万五千六百二十九。  〖汉嘉〗故青衣,阳嘉二年改。有蒙山。  〖严道〗有邛僰九折坂者,邛邮置。  〖徙〗  〖旄牛〗  ◎犍为属国故郡南部都尉,永初元年以为属国都尉,别领二城。户七千九百三十八,口三万七千一百八十七。  〖朱提〗山出银、铜。  〖汉阳〗  右益州刺史部,郡、国十二,县、道一百一十八。  ◎陇西郡秦置。雒阳西二千二百二十里。十一城,户五千六百二十八,口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七。  〖狄道〗  〖安故〗  〖氐道〗养水出此。  〖首阳〗有鸟鼠同穴山,渭水出。  〖大夏〗  〖襄武〗有五鸡聚。  〖临洮〗有西顷山。  〖枹罕〗故属金城。  〖白石〗故属金城。  〖鄣〗  〖河关〗故属金城。积石山在西南,河水出。  ◎汉阳郡武帝置,为天水,永元十七年更名。在雒阳西二千里。十三城,户二万七千四百二十三,口十三万一百三十八。  〖冀〗有朱圄山。有缇群山。有雒门聚。  〖望恒〗  〖阿阳〗  〖略阳〗有街泉亭。  〖勇士〗  〖成纪〗  〖陇〗刺史治。有大坂名陇坻,豲坻聚有秦亭。  〖豲道〗  〖兰干〗  〖平襄〗  〖显亲〗  〖上邽〗故属陇西。  〖西〗故属陇西。有嶓冢山,西汉水。  ◎武都郡武帝置。雒阳西一千九百六十里。七城,户二万一百二,口八万一千七百二十八。  〖下辨〗  〖武都道〗  〖上禄〗  〖故道〗  〖河池〗  〖沮〗沔水出东狼谷。  〖羌道〗  ◎金城郡昭帝置。雒阳西二千八百里。十城,户三千八百五十八,口万八千九百四十七。  〖允吾〗  〖浩亹〗  〖令居〗  〖枝阳〗  〖金城〗  〖榆中〗  〖临羌〗有昆仑山。  〖破羌〗  〖安夷〗  〖允街〗  ◎安定郡武帝置。雒阳西千七百里。八城,户六千九十四,口二万九千六十。  〖临泾〗  〖高平〗有第一城。  〖朝那〗  〖乌枝〗有瓦亭,出薄落谷。  〖三水〗  〖阴盘〗  〖彭阳〗  〖鹑觚〗故属北地。  ◎北地郡秦置。雒阳西千一百里。六城,户三千一百二十二,口万八千六百三十七。  〖富平〗  〖泥阳〗有五柞亭。  〖弋居〗有铁。  〖廉〗  〖参?〗故属安定。  〖灵州〗  ◎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置。雒阳西三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万四十二,口三万四千二百二十六。  〖姑臧〗  〖张掖〗  〖武威〗  〖休屠〗  〖揟次〗  〖鸾鸟〗  〖朴B459〗  〖媪围〗  〖宣威〗  〖仓松〗  〖鹯阴〗故属安定。  〖租厉〗故属安定。  〖显美〗故属张掖。  〖左骑〗千人官。  ◎张掖郡故匈奴昆邪王地,武帝置。雒阳西四千二百里。献帝分置西郡。八城,户六千五百五十二,口二万六千四十。  〖觻得〗  〖昭武〗  〖删丹〗弱水出。  〖氐池〗  〖屋兰〗  〖日勒〗  〖骊靬〗  〖番和〗  ◎酒泉郡武帝置。雒阳西四千七百里。九城,户万二千七百六。  〖福禄〗  〖表氏〗  〖乐涫〗  〖玉门〗  〖会水〗  〖沙头〗  〖安弥〗故曰绥弥。  〖乾齐〗  〖延寿〗  ◎敦煌郡武帝置。雒阳西五千里。六城,户七百四十八,口二万九千一百七十。  〖敦煌〗古瓜州,出美瓜。  〖冥安〗  〖效穀〗  〖拼泉〗  〖广至〗  〖龙勒〗有玉门关。  ◎张掖属国武帝置属国都尉,以主蛮夷降者。安帝时,别领五城。户四千六百五十六,口万六千九百五十二。  〖候官〗  〖左骑〗  〖千人〗  〖司马官〗  〖千人官〗  ◎张掖居延属国故郡都尉,安帝别领一城。户一千五百六十,口四千七百三十三。  〖居延〗有居延泽,古流沙。  右凉州刺史部,郡十二,县、道、候官九十八。  ◎上党郡秦置。雒阳北千五百里。十三城,户二万六千二百二十二,口十二万七千四百三。  〖长子〗  〖屯留〗绛水出。  〖铜鞮〗  〖沾〗  〖涅〗有阏与聚。  〖襄垣〗  〖壶关〗有黎亭,故黎国。  〖泫氏〗有长平亭。  〖高都〗  〖潞〗本国。  〖猗氏〗  〖阳阿〗侯国。  〖穀远〗  ◎太原郡秦置。十六城,户三万九百二,口二十万一百二十四。  〖晋阳〗本唐国。有龙山,晋水所出。刺史治。  〖界休〗有界山,有绵上聚。有千亩聚。  〖榆次〗有凿壶。  〖中都〗  〖于离〗  〖兹氏〗  〖狼孟〗  〖邬〗  〖盂〗  〖平陶〗  〖京陵〗春秋时九京。  〖阳曲〗  〖大陵〗有铁。  〖祁〗  〖虑虒〗  〖阳邑〗有箕城。  ◎上郡秦置。十城,户五千一百六十九,口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九。  〖肤施〗  〖白土〗  〖漆垣〗  〖奢延〗  〖雕阴〗  〖桢林〗  〖定阳〗  〖高奴〗  〖龟兹属国〗  〖候官〗  ◎西河郡武帝置。雒阳北千二百里。十三城,户五千六百九十八,口二万八百三十八。  〖离石〗  〖平定〗  〖美稷〗  〖乐街〗  〖中阳〗  〖皋狼〗  〖平周〗  〖平陆〗  〖益兰〗  〖圜阴〗  〖蔺〗  〖圜阳〗  〖广衍〗  ◎五原郡秦置为九原,武帝更名。十城,户四千六百六十七,口二万二千九百五十七。  〖九原〗  〖五原〗  〖临沃〗  〖文国〗  〖河阴〗  〖武都〗  〖宜梁〗  〖曼柏〗  〖成宜〗  〖西安阳〗北有阴山。  ◎云中郡秦置。十一城,户五千三百五十一,口二万六千四百三十。  〖云中〗  〖咸阳〗  〖箕陵〗  〖沙陵〗  〖沙南〗  〖北舆〗  〖武泉〗  〖原阳〗  〖定襄〗故属定襄。  〖成乐〗故属定襄。  〖武进〗故属定襄。  ◎定襄郡高帝置。五城,户三千一百五十三,口万三千五百七十一。  〖善无〗故属雁门。  〖桐过〗  〖武成〗  〖骆〗  〖中陵〗故属雁门。  ◎雁门郡秦置。雒阳北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三万一千八百六十二,口二十四万九千。  〖阴馆〗  〖繁畤〗  〖楼烦〗  〖武州〗  〖汪陶〗  〖剧阳〗  〖崞〗  〖平城〗  〖埒〗  〖马邑〗  〖卤城〗故属代郡。  〖广武〗故属太原。有夏屋山。  〖原平〗故属太原。  〖彊阴〗  ◎朔方郡武帝置。六城,户千九百八十七,口七千八百四十三。  〖临戎〗  〖三封〗  〖朔方〗  〖沃野〗  〖广牧〗  〖大城〗故属西河。  右并州刺吏部,郡九,县、邑、侯国九十八。  ◎涿郡高帝置。雒阳东北千八百里。七城,户十万二千二百一十八,口六十三万三千七百五十四。  〖涿〗  〖逎〗侯国。  〖故安〗易水出,雹水出。  〖范阳〗侯国。  〖良乡〗  〖北新城〗有汾水门。  〖方城〗故属广阳。有临乡。有督亢亭。  ◎广阳郡高帝置,为燕国,昭帝更名为郡。世祖省并上谷,永元八年复。五城,户四万四千五百五十,口二十八万六百。  〖蓟〗本燕国。刺史治。  〖广阳〗  〖昌平〗故属上谷。  〖军都〗故属上谷。  〖安次〗故属勃海。  ◎代郡秦置。雒阳东北二千五百里。十一城,户二万一百二十三,口十二万六千一百八十八。  〖高柳〗  〖桑乾〗  〖道人〗  〖当城〗  〖马城〗  〖班氏〗  〖狋氏〗  〖北平邑〗永元八年复。  〖东安阳〗  〖平舒〗  〖代〗  ◎上谷郡秦置。雒阳东北三千二百里。八城,户万三百五十二,口五万一千二百四。  〖沮阳〗  〖潘〗永元十一年复。  〖甯〗  〖广甯〗  〖居庸〗  〖雊瞀〗  〖涿鹿〗  〖下落〗  ◎渔阳郡秦置。雒阳东北二千里。九城,户六万八千四百五十六,口四十三万五千七百四十。  〖渔阳〗有铁。  〖狐奴〗  〖潞〗  〖雍奴〗  〖泉州〗有铁。  〖平谷〗  〖安乐〗  〖亻虒奚〗  〖犷平〗  ◎右北平郡秦置。雒阳东北二千三百里。四城,户九千一百七十,口五万三千四百七十五。  〖土垠〗  〖徐无〗  〖俊靡〗  〖无终〗  ◎辽西郡秦置。雒阳东北三千三百里。五城,户万四千一百五十,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  〖阳乐〗  〖海阳〗  〖令支〗有孤竹城。  〖肥如〗  〖临渝〗  ◎辽东郡秦置。雒阳东北三千六百里。十一城,户六万四千一百五十八,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  〖襄平〗  〖新昌〗  〖无虑〗  〖望平〗  〖候城〗  〖安市〗  〖平郭〗有铁。  〖西安平〗  〖汶〗  〖番汗〗  〖沓氏〗  ◎玄菟郡武帝置。雒阳东北四千里。六城,户一千五百九十四,口四万三千一百六十三。  〖高句骊〗辽山,辽水出。  〖西盖马〗  〖上殷台〗  〖高显〗故属辽东。  〖候城〗故属辽东。  〖辽阳〗故属辽东。  ◎乐浪郡武帝置。雒阳东北五千里。十八城,户六万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万七千五十。  〖朝鲜〗  〖讠冉邯〗  〖浿水〗  〖含资〗  〖占蝉〗  〖遂城〗  〖增地〗  〖带方〗  〖驷望〗  〖海冥〗  〖列口〗  〖长岑〗  〖屯有〗  〖昭明〗  〖镂方〗  〖提奚〗  〖浑弥〗  〖乐都〗  ◆辽东属国故邯乡,西部都尉,安帝时以为属国都尉,别领六城。雒阳东北三千二百六十里。  〖昌辽〗故天辽,属辽西。  〖宾徒〗故属辽西。  〖徒河〗故属辽西。  〖无虑〗有医无虑山。  〖险渎〗  〖房〗  右幽州刺史部,郡、国十一,县、邑、侯国九十。  ◎南海郡武帝置。雒阳南七千一百里。七城,户七万一千四百七十七,口二十五万二百八十二。  〖番禺〗  〖博罗〗  〖中宿〗  〖龙川〗  〖四会〗  〖揭阳〗  〖增城〗有劳领山。  ◎苍梧郡武帝置。雒阳南六千四百一十里。十一城,户十一万一千三百九十五,口四十六万六千九百七十五。  〖广信〗  〖谢沐〗  〖高要〗  〖封阳〗  〖临贺〗  〖端谿〗  〖冯乘〗  〖富川〗  〖荔浦〗  〖猛陵〗  〖鄣平〗  〖郁林郡〗秦桂林郡,武帝更名。雒阳南六千五百里。十一城。  〖布山〗  〖安广〗  〖阿林〗  〖广郁〗  〖中溜〗  〖桂林〗  〖潭中〗  〖临尘〗  〖定周〗  〖增食〗  〖领方〗  ◎合浦郡武帝置。雒阳南九千一百九十一里。五城,户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口八万六千六百一十七。  〖合浦〗  〖徐闻〗  〖高凉〗  〖临元〗  〖朱崖〗  ◎交趾郡武帝置。即安阳王国。雒阳南万一千里。十二城。  〖龙编〗  〖羸?娄〗  〖安定〗  〖苟漏〗  〖麋泠〗  〖曲阳〗  〖北带〗  〖稽徐〗  〖西于〗  〖朱B42B〗  〖封谿〗建武十九年置。  〖望海〗建武十九年置。  ◎九真郡武帝置,雒阳南万一千五百八十里。五城,户四万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二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四。  〖胥浦〗  〖居风〗  〖咸懽〗  〖无功〗  〖无编〗  ◎日南郡秦象郡,武帝更名。雒阳南万三千四百里。五城,户万八千二百六十三,口十万六百七十六。  〖西卷〗  〖朱吾〗  〖卢容〗  〖象林〗  〖比景〗  右交州刺史部,郡七,县五十六。  《汉书·地理志》承秦三十六郡,县邑数百,后稍分析,至于孝平,凡郡、国百三,县、邑、道、侯国千五百八十七。世祖中兴,惟官多役烦,乃命并合,省郡、国十,县、邑、道、侯国四百余所。至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国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属国别领比郡者六,又所省县,渐复分置。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民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  赞曰:众安后载,政洽区分;侯罢守列,民无常君。称号迁隔,封割纠纷;略存减益,多证前闻。

【版权声明】

《郡国志第二十三-后汉书》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百官志第二十五-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五 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 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

郡国志第二十二-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二 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 –青州 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 –荆州 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 –扬州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

郡国志第二十三-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三 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 –益州 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 –凉州 上党太原上郡西

郡国志第二十二

  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  –青州  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  –荆州  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  –扬州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万三千三百八。  〖东平陵〗有铁。有谭城。有天山。  〖著〗  〖於陵〗  〖台〗  〖菅〗有赖亭。  〖土鼓〗  〖梁邹〗  〖邹平〗  〖东朝阳〗  〖历城〗有铁。有巨里聚。  ◎平原郡高帝置。雒阳北一千三百里。九城,户十五万五千五百八十八,口百万二千六百五十八。  〖平原〗  〖高唐〗湿水出。  〖般〗  〖鬲〗侯国。夏时有鬲君,灭浞,立少康。  〖祝阿〗春秋时曰祝柯。有野井亭。  〖乐陵〗  〖湿阴〗  〖安德〗侯国。  〖厌次〗本富平。明帝更名。  ◆乐安国高帝西平昌置,为千乘,永元七年更名。雒阳东千五百二十里。九城,户七万四千四百,口四十二万四千七十五。  〖临济〗本狄,安帝更名。  〖千乘〗  〖高菀〗  〖乐安〗  〖博昌〗有薄姑城。有贝中聚。有时水。  〖蓼城〗侯国。  〖利〗故属齐。  〖益〗侯国。故属北海。  〖寿光〗故属北海。有灌亭。  ◎北海国景帝置。建武十三年省菑川、高密、胶东三国,以其县属。十八城,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一,口八十五万三千六百四。  〖剧〗有纪亭,古纪国。  〖营陵〗  〖平寿〗有斟城。有寒亭,古寒国,浞封此。  〖都昌〗  〖安丘〗有渠丘亭。  〖淳于〗永元九年夏。有密乡。  〖平昌〗侯国,故属琅邪,有蒌乡。  〖朱虚〗侯国,故属琅邪,永初元年属。  〖东安平〗故属菑川。六国时曰安平。有F043亭。  〖高密〗侯国。  〖昌安〗侯国,安帝复。  〖夷安〗侯国,安帝复。  〖胶东〗侯国。  〖即墨〗侯国。有棠乡。  〖壮武〗安帝复。  〖下密〗安帝复。  〖挺〗  ◎东莱郡高帝置。雒阳东三千一百二十八里。十三城,户十万四千二百九十七,口四十八万四千三百九十三。  〖黄〗  〖牟平〗  〖惤〗C36D侯国。  〖曲成〗侯国。  〖掖〗侯国。有过乡。  〖当利〗侯国  〖东牟〗侯国。  〖昌阳〗  〖卢乡〗  〖长广〗故属琅邪。  〖黔陬〗侯国,故属琅邪。有介亭。  〖葛卢〗有尤涉亭。  〖不其〗侯国,故属琅邪。  ◎齐国秦置。雒阳东千八百里。六城,户六万四千四百一十五,口四十九万一千七百六十五。  〖临菑〗本齐,刺史治。  〖西安〗有棘里亭。有蘧丘里,古渠丘。  〖昌国〗  〖临朐〗有三亭,古BD69邑。  〖广〗  〖般阳〗故属济南。  右青州刺史部,郡、国六,县六十五。  ◎南阳郡秦置。雒阳南七百里。三十七城,户五十二万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万九千六百一十八。  〖宛〗本申伯国。有南就聚。有瓜里津。有夕阳聚。有东武亭。  〖冠军〗邑。  〖叶〗有长山,曰方城。有卷城。  〖新野〗有东乡,故新都。有黄邮聚。  〖章陵〗故舂陵,世祖更名。有上唐乡。  〖西鄂〗  〖雉〗  〖鲁阳〗有鲁山。有牛兰累亭。  〖犨〗  〖堵阳〗  〖博望〗  〖舞阴〗邑。  〖比阳〗  〖复阳〗侯国。有杏聚。  〖平氏〗桐柏大复山,淮水出。有宜秋聚。  〖棘阳〗有蓝乡。有黄淳聚。  〖湖阳〗邑。  〖随〗西有断蛇丘。  〖育阳〗邑。有小长安,有东阳聚。  〖涅阳〗  〖阴〗  〖酂〗  〖邓〗有E94A聚。  〖山都〗侯国。  〖郦〗侯国  〖穰〗  〖朝阳〗  〖蔡阳〗侯国。  〖安众〗侯国。  〖筑阳〗侯国。有涉都乡。  〖武当〗有和成聚。  〖顺阳〗侯国,故博山。有须聚。  〖成都〗  〖襄乡〗  〖南乡〗  〖丹水〗故属弘农。有章密乡。有三户亭。  〖析〗故属弘农,故楚白羽邑。有武关,在县西。有丰乡城。  ◎南郡秦置。雒阳南一千五百里。十七城,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  〖江陵〗有津乡。  〖巫〗西有白帝城。  〖秭归〗本国。  〖中卢〗侯国。  〖编〗有蓝口聚。  〖当阳〗  〖华容〗侯国。云梦泽在南。  〖襄阳〗有阿头山。  〖邔〗侯国。有犁丘城。  〖宜城〗侯国。  〖鄀〗侯国。永平元年夏。  〖临沮〗侯国。有荆山。  〖枝江〗侯国。本罗国。有丹阳聚。  〖夷道〗  〖夷陵〗有荆门,虎牙山。  〖州陵〗  〖很山〗故属武陵。  ◎江夏郡高帝置。雒阳南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五万八千四百三十四,口二十六万五千四百六十四。  〖西陵〗  〖西阳〗  〖轪〗侯国。  〖鄳〗  〖竟陵〗侯国。有郧乡。有章山,本内方。  〖云杜〗  〖沙羡〗  〖邾〗  〖下雉〗  〖蕲春〗侯国。  〖鄂〗  〖平春〗侯国。  〖南新市〗侯国。  〖安陆〗  ◎零陵郡武帝置。雒阳南三千三百里。十三城,户二十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四,口百万一千五百七十八。  〖泉陵〗  〖零陵〗有阳朔山,湘水出。  〖营道〗南有九疑山。  〖营浦〗  〖泠道〗  〖洮阳〗  〖都梁〗有路山。  〖夫夷〗侯国。  〖始安〗侯国。  〖重安〗侯国,故钟武,永建三年更名。  〖湘乡〗  〖昭阳〗侯国。  〖烝阳〗侯国,故属长沙  ◎桂阳郡高帝置。山领山。在雒阳南三千九百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五千二十九,口五十五一千四百三。  〖郴〗有客岭山。  〖便〗  〖耒阳〗有铁。  〖阴山〗  〖南平〗  〖临武〗  〖桂阳〗  〖含洭〗  〖浈阳〗有BD54领山。  〖曲江〗  〖汉宁〗永和元年置。  ◎武陵郡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更名。雒阳南二千一百里。十二城,户四万六千六百七十二,口二十五万九百一十三。  〖临沅〗  〖汉寿〗故索,阳嘉三年更名,刺史治。  〖孱陵〗  〖零阳〗  〖充〗  〖沅陵〗先有壶头山。  〖辰阳〗  〖酉阳〗  〖迁陵〗  〖镡成〗  〖沅南〗建武二十六年置。  〖作唐〗  ◎长沙郡秦置。雒阳南二千八百里。十三城,户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五十四,口百五万九千三百七十二。  〖临湘〗  〖攸〗  〖荼陵〗  〖安城〗  〖霝阝〗  〖湘南〗侯国。衡山在东南。  〖连道〗  〖昭陵〗  〖益阳〗  〖下隽〗  〖罗〗  〖醴陵〗  〖容陵〗  右荆州刺史部,郡七,县、邑、侯国百一十七。  ◎九江郡秦置。雒阳东一千五百里。十四城,户八万九千四百三十六,口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二十六。  〖阴陵〗  〖寿春〗  〖浚遒〗  〖成德〗  〖西曲阳〗  〖合肥〗侯国  〖历阳〗侯国,刺史治。  〖当涂〗有马丘聚,徐凤反于此。  〖全椒〗  〖钟离〗侯国。  〖阜陵〗  〖下蔡〗故属沛。  〖平阿〗故属沛。有徐山。  〖义成〗故属沛。  ◆丹阳郡秦鄣郡,武帝更名。雒阳东二千一百六十里。建安十三年,孙权分新都郡。十六城,户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八,口六十三万五百四十五。  〖宛陵〗  〖溧阳〗  〖丹阳〗  〖故鄣〗  〖於潜〗  〖泾〗  〖歙〗  〖黝〗  〖陵阳〗  〖芜湖〗中江在西。  〖秣陵〗南有牛渚。  〖湖熟〗侯国。  〖句容〗  〖江乘〗  〖春穀〗  〖石城〗  ◆庐江郡文帝分淮南置。建武十三年省六安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七百里。十四城,户十万一千三百九十二,口四十二万四千六百八十三。  〖舒〗有桐乡。  〖雩娄〗侯国。  〖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  〖潜〗  〖临湖〗侯国。  〖龙舒〗侯国。  〖襄安〗  〖皖〗有铁。  〖居巢〗侯国。  〖六安〗国。  〖蓼〗侯国。  〖安丰〗有大别山。  〖阳泉〗侯国。  〖安风〗侯国。  ◎会稽郡秦置。本治吴,立郡吴,乃移山阴。雒阳东三千八百里。十四城,户十二万三千九十,口四十八万一千一百九十六。  〖山阴〗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有浙江。  〖鄮〗  〖乌伤〗  〖诸暨〗  〖馀暨〗  〖太末〗  〖上虞〗  〖剡〗  〖馀姚〗  〖句章〗  〖鄞〗  〖章安〗故治,闽越地,光武更名。  〖永宁〗永和三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县。  〖东部〗侯国。  ◎吴郡顺帝分会稽置。雒阳东三千二百里。十三城,户十六万四千一百六十四,口七十万七百八十二。  〖吴〗本国。震泽在西,后名具区泽。  〖海盐〗  〖乌程〗  〖馀杭〗  〖毘陵〗季札所居。北江在北。  〖丹徒〗  〖曲阿〗  〖由拳〗  〖安〗  〖富春〗  〖阳羡〗邑。  〖无锡〗侯国。  〖娄〗  ◎豫章郡高帝置。雒阳南二千七百里。二十一城,户四十万六千四百九十六,口百六十六万八千九百六。  〖南昌〗  〖建城〗  〖新淦〗  〖宜春〗  〖庐陵〗  〖赣〗有豫章水。  〖雩都〗  〖南野〗有台领山。  〖南城〗  〖鄱阳〗有鄱水。黄金采。  〖历陵〗有傅易山。  〖馀汗〗  〖鄡阳〗  〖彭泽〗彭蠡泽在西。  〖柴桑〗  〖艾〗  〖海昬〗侯国。  〖平都〗侯国,故安平。  〖石阳〗  〖临汝〗永元八年置。  〖建昌〗永元十六年分海昬置。  右扬州刺史部,郡六、县邑、侯国九十二。

版权声明:

《郡国志第二十二-后汉书》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百官志第二十四-后汉书

百官志第二十四 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将军 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

郡国志第二十-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 颍川汝南梁国沛国陈国鲁国 –豫州 魏郡钜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閒清河赵国勃海 –冀州 ◎颍川郡秦置。雒阳东南五百里。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

郡国志第二十二-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二 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 –青州 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 –荆州 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 –扬州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

郡国志第二十

  颍川汝南梁国沛国陈国鲁国  –豫州  魏郡钜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閒清河赵国勃海  –冀州  ◎颍川郡秦置。雒阳东南五百里。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三。  〖阳翟〗禹所都。有钧台。有高氏亭。有雍氏城。  〖襄〗有养阴里。  〖襄城〗有西不羹。有汜城。有汾丘。有鱼齿山。  〖昆阳〗有湛水。  〖定陵〗有东不羹。  〖舞阳〗邑。  〖郾〗  〖临颍〗  〖颍阳〗  〖颍阴〗有狐宗乡,或曰古狐人亭。有岸亭。  〖许〗  〖新汲〗  〖?焉陵〗春秋时曰阝焉。  〖长社〗有长葛城。有向乡。有蜀城,有蜀津。  〖阳城〗有嵩高山,洧水、颍水出。有铁。有负黍聚。  〖父城〗有应乡。  〖轮氏〗建初四年置。  ◎汝南郡高帝置。雒阳东南六百五十里。三十七城,户四十万四千四百四十八,口二百一十万七百八十八。  〖平舆〗有沈亭,故国,姬姓。  〖新阳〗侯国。  〖西平〗有铁。有柏亭,故柏国。  〖上蔡〗本蔡国。  〖南顿〗本顿国。  〖汝阴〗本胡国。  〖汝阳〗  〖新息〗侯国。  〖北宜春〗  〖氵隐强〗侯国。  〖灌阳〗  〖期思〗有蒋乡,故蒋国。  〖阳安〗有道亭,故国。  〖项〗  〖西华〗  〖细阳〗  〖安城〗侯国。有武城亭。  〖吴房〗有棠谿亭。  〖鲖阳〗侯国。  〖慎阳〗  〖慎〗  〖新蔡〗有大吕亭。  〖安阳〗侯国。有江亭,故国,嬴姓。  〖富波〗侯国,永元中复。  〖宜禄〗永元中复。  〖郎陵〗侯国。  〖弋阳〗侯国。有黄亭,故黄国,嬴姓。  〖召陵〗有陉亭。有安陵乡。  〖征羌〗侯国。有安陵亭。  〖思善〗侯国。  〖宋〗公国,周名C745丘,汉改为新C745,章帝建初四年徙宋公于此。有繁阳亭。  〖襃信〗侯国。有赖亭,故国。  〖原鹿〗侯国。  〖定颍〗侯国。  〖固始〗侯国。故寝也,光武中兴更名。有寝丘。  〖山桑〗侯国,故属沛。有下城父聚。有垂惠聚。  〖城父〗故属沛,春秋时曰夷。有章华台。  ◎梁国秦砀郡,高帝改。其三县,元和元年属。雒阳东南八百五十里。九城,户八万三千三百,口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八十三。  〖下邑〗  〖睢阳〗本宋国阏伯墟。有卢门亭。有鱼门。有阳梁聚。  〖虞〗有空桐地,有桐地,有桐亭。有纶城,少康邑。  〖砀山〗出文石。  〖蒙〗有蒙泽。  〖穀熟〗有新城。有邳亭。  〖?焉〗故属陈留。  〖宁陵〗故属陈留。有葛乡,故葛伯国。  〖薄〗故属山阳,汤所都。  ◎沛国秦泗水郡,高帝改。雒阳东南千二百里。二十一城,户二十万四百九十五,口二十五万一千三百九十三。  〖相〗  〖萧〗本国。  〖沛〗有泗水亭。  〖丰〗西有大泽,高祖斩白蛇于此。在枌榆亭。  〖酂〗有D279聚。  〖穀阳〗  〖谯〗刺史治。  〖洨〗有垓下聚。  〖蕲〗有大泽乡,陈涉起此  〖铚〗  〖郸〗  〖建平〗  〖临睢〗故芒,光武更名。  〖竹邑〗侯国,故竹。  〖公丘〗本滕国。  〖龙亢〗  〖向〗本国。  〖符离〗  〖虹〗  〖太丘〗  〖杼秋〗故属梁国,有澶渊聚。  ◎陈国高帝置为淮阳,章和二年改。雒阳东南七百里。九城,户十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三,口百五十四万七千五百七十二。  〖陈〗  〖阳夏〗有固陵聚。  〖宁平〗  〖苦〗春秋时曰相。有赖乡。  〖柘〗  〖新平〗  〖扶乐〗  〖武平〗  〖长平〗故属汝南。有辰亭。有赭丘城。  ◎鲁国秦薛郡,高后改。本属徐州,光武改属豫州。六城,户七万八千四百四十七,口四十一万一千五百九十。  〖鲁国〗古奄国。有大庭氏库。有铁。有阙里,孔子所居。有牛首亭。有五父衢。  〖驺〗本邾国。  〖蕃〗有南梁水。  〖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  〖卞〗有盗泉。有郚乡城。  〖汶阳〗  右豫州刺史部,郡、国六,县、邑公、侯国九十九。  ◎魏郡高帝置。雒阳东北七百里。十五城,户十二万九千三百一十,口六十九万五千六百六。  〖鄴〗有故大河。有滏水。有氵釜水,有氵于城。有平阳城。有武城。有九侯城。  〖繁阳〗  〖内黄〗清河水出。有C62E阳聚。有黄泽。  〖魏〗  〖元城〗五鹿墟,故沙鹿,有沙亭。  〖黎阳〗  〖阴安〗邑  〖馆陶〗  〖清渊〗  〖平恩〗  〖沙〗侯国。  〖斥丘〗有葛。  〖武安〗有铁。  〖曲梁〗侯国,故属广平。有鸡泽。  〖梁期〗  ◎钜鹿郡秦置。建武十三年省广平国,以其县属。雒阳北千一百里。十五城,户十万九千五百一十七,口六十万二千九十六。  〖B425陶〗有薄落亭。  〖钜鹿〗故大鹿,有大陆泽。  〖杨氏〗  〖鄡〗  〖下曲阳〗有鼓聚,故翟鼓子国。有昔阳亭。  〖任〗  〖南和〗  〖广平〗  〖斥章〗  〖广宗〗  〖曲周〗  〖列人〗  〖广年〗  〖平乡〗  〖南?〗  ◎常山国高帝置。建武十三年省真定国,以其县属。十三城,户九万七千五百,口六十三万一千一百八十四。  〖元氏〗  〖高邑〗故B225,光武更名。刺史治。有千秋亭、五成陌,光武即位于上此矣。  〖都乡〗侯国。有铁。  〖南行唐〗有石臼谷。  〖房子〗赞皇山,济水所出。  〖平棘〗有塞。  〖栾城〗  〖九门〗  〖灵寿〗卫水出。  〖蒲吾〗  〖井陉〗  〖真定〗  〖上艾〗故属太原。  ◎中山国高祖置。雒阳北一千四百里。十三城,户九万七千四百一十二,口六十五万八千一百九十五。  〖卢奴〗  〖北平〗有铁。  〖毋极〗  〖新市〗有鲜虞亭,故国,子姓。  〖望都〗  〖唐〗有中人亭,有左人乡。  〖安国〗  〖安憙〗本安险,章帝更名。  〖汉昌〗本苦陉,章帝更名。  〖蠡吾〗侯国,故属涿。  〖上曲阳〗故属常山。恒山在西北。  〖蒲阴〗本曲逆,章帝更名。有阳城。  〖广昌〗故属代郡。  ◎安平国故信都,高帝置。明帝名乐成,延光元年改。雒阳北二千里。十三城,户九万一千四百四十,口六十五万五千一百一十八。  信都〗有绛水、呼沱河。  〖阜城〗故昌城。  〖南宫〗  〖扶柳〗  〖下博〗  〖武邑〗  〖观津〗经西有漳水,津名薄落津。  〖堂阳〗故属钜鹿。  〖武遂〗故属河间。  〖饶阳〗故名饶,属涿。有无蒌亭。  〖安平〗故属涿。  〖南深〗泽故属涿。  ◎河间国文帝置,世祖省属信都,和帝永元二年复故。雒阳北二千五百里。十一城,户九万三千七百五十四,口六十三万四千四百二十一。  〖乐成〗  〖弓高〗  〖易〗故属涿。  〖武垣〗故属涿。  〖中水〗故属涿。  〖鄚〗故属涿。  高阳〗故属涿。有葛城。  〖文安〗故属勃海。  〖束州〗故属勃海。  〖成平〗故属勃海。  〖东平舒〗故属勃海。  ◎清河国高帝置。桓帝建和二年改为甘陵。雒阳北千二百八十里。七城,户十二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七十六万四百一十八。  〖甘陵〗故厝,安帝更名。  〖贝丘〗  〖东武城〗  〖鄃〗  〖灵〗和帝永元九年夏。  〖绎幕〗  〖广川〗故属信都。有棘津城。  ◎赵国秦邯郸郡,高帝改名。雒阳北千一百里。五城,户三万二千七百一十九,口十八万八千三百八十一。  〖邯郸〗有丛台。  〖易阳〗  〖襄国〗本邢国,秦为信都,项羽更名。有檀台。有苏人亭。  〖柏人〗  〖中丘〗  ◎勃海郡高帝置。雒阳北千六百里。八城,户十三万二千三百八十九,口百一十万六千五百  〖南皮〗  〖高城〗侯国。  〖重合〗侯国。  〖浮阳〗侯国  〖东光〗  〖章武〗  〖阳信〗延光元年复。  〖脩〗故属信都。  右冀州刺史部,郡、国九,县、邑、侯国百。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郡国志第二十-后汉书》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郡国志第二十三-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三 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 –益州 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 –凉州 上党太原上郡西

郡国志第二十一-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一 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 –兗州 东海琅邪彭城广陵下邳 –徐州 ◎陈留郡武帝置。雒阳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

郡国志第二十-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 颍川汝南梁国沛国陈国鲁国 –豫州 魏郡钜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閒清河赵国勃海 –冀州 ◎颍川郡秦置。雒阳东南五百里。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

郡国志第二十一

  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   –兗州   东海琅邪彭城广陵下邳   –徐州   ◎陈留郡武帝置。雒阳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百三十三。   〖陈留〗有鸣雁亭。   〖浚仪〗本大梁。   〖尉氏〗   〖雍丘〗本F56B国。   〖襄邑〗有滑亭。有承匡城。   〖外黄〗有葵丘聚,齐桓公会此,城中有曲棘里。有繁阳城。   〖小黄〗   〖东昬〗   〖济阳〗   〖平丘〗有临济亭,田儋死此。有匡。有黄池亭。   〖封丘〗有桐牢亭,或曰古虫牢。   〖酸枣〗   〖长垣〗侯国。有匡城。有蒲城。有祭城。   〖己吾〗有大棘乡。有首乡。   〖考城〗故菑,章帝更名。故属梁。   〖圉〗故属淮阳。有高阳亭。   〖扶沟〗故属淮阳。   ◎东郡秦置。去雒阳八百余里。十五城,户十三万六千八十八,口六十万三千三百九十三。   〖濮阳〗古昆吾国,春秋时曰濮。有咸城,或曰古咸国。有清丘。有鉏城。   〖燕〗本南燕国。有雍乡。有胙城,占胙国。有平阳亭。有瓦亭。有桃城。   〖白马〗有韦乡。   〖顿丘〗   〖东阿〗有清亭。   〖东武阳〗湿水出。   〖范〗有秦亭。   〖临邑〗有B925庙。   〖博平〗   〖聊城〗有夷仪聚。有聂城。   〖发干〗   〖乐平〗侯国。故清,章帝更名。   〖阳平〗侯国。有莘亭。有冈成城。   〖卫〗公国。本观故国,姚姓,光武更名。有河牧城。有竿城。   〖穀城〗春秋时小穀。有巂下聚。   ◎东平国故梁,景帝分为济东国,宣帝改。雒阳东九百七十五里。七城,户七万九千一十二,口四十四万八千二百七十。   〖无盐〗本宿国,任姓。有章城。   〖东平陆〗六国时曰平陆。有阚亭。有堂阳亭。   〖富成〗   〖章〗   〖寿张〗春秋曰良,汉曰寿良,光武改曰寿张。有堂聚,故聚属东郡。   〖须昌〗故属东郡。有致密城,古中都。有阳穀城。   〖宁阳〗故属泰山。   ◎任城国章帝元和元年,分东平为任城。雒阳东千一百里。三城,户三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十九万四千一百五十六。   〖任城〗本任国。有桃聚。   〖亢父〗   〖樊〗   ◎泰山郡高帝置。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二城,户八千九百二十九,口四十三万七千三百一十七。   〖奉高〗有明堂,武帝造。   〖博〗有泰山庙。岱山在西北。有龟山。有龙乡城。   〖梁甫〗侯国。有菟裘聚。   〖钜平〗侯国。有亭禅山。有阳关亭。   〖嬴〗有铁。   〖山茌〗侯国。   〖莱芜〗有原山,潘水出。   〖盖〗沂水出。   〖南武阳〗侯国。有颛臾城。   〖南城〗故属东海。有东阳城。   〖费〗侯国,故属东海。有BD25亭。有台亭。   〖牟〗故国。   ◎济北国和帝永元二年,分泰山置。雒阳东千一百五十里。五城,户四万五千六百八十九,口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九十七。   〖卢〗有平阴城。有防门。有光里。有景兹山。有敖山。有清亭。有长城至东海。   〖蛇丘〗有遂乡。有下F446亭。有铸乡城。   〖成〗本国。   〖茌平〗本属东郡。   〖刚〗   ◎山阳郡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一十里。十城,户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八,口六十万六千九十一。   〖昌邑〗刺史治。有梁丘城。有甲父亭。   〖东缗〗春秋时曰缗。   〖钜野〗有大野泽。   〖高平〗侯国。故橐,章帝更名。有茅乡城。   〖湖陆〗故湖陵,章帝更名。   〖南平阳〗侯国。有漆亭。有闾丘亭。   〖方与〗有武唐亭,鲁侯观鱼台。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瑕丘〗   〖金乡〗   〖防东〗   ◎济阴郡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三千七百一十五,口六十五万七千五百五十四。   〖定陶〗本曹国,古陶,尧所居。有三ED24亭。   〖冤句〗有煮枣城。   〖成阳〗有尧冢、灵台,有雷泽。   〖乘氏〗侯国。有泗水。有鹿城乡。   〖句阳〗有垂亭。   〖鄄城〗   〖离狐〗故属东郡。   〖廪丘〗故属东郡。有高鱼城。有运城。   〖单父〗侯国,故属山阳。   〖成武〗故属山阳。有郜城。   〖己氏〗故属梁。   右兗州刺史部,郡、国八,县、邑、公、侯国八十。   ◎东海郡高帝置,雒阳东千五百里。十三城,户十四万八千七百八十四,口七十万六千四百一十六。   〖郯〗本国,刺史治。   〖兰陵〗有次室亭。   〖戚〗   〖朐〗有铁。有伊卢乡。   〖襄贲〗   〖昌虑〗有蓝乡。   〖承〗   〖阴平〗   〖利城〗   〖合乡〗   〖祝其〗有羽山。春秋时曰祝其,夹谷地。   〖厚丘〗   〖赣榆〗本属琅邪,建初五年复。   ◎琅邪国秦置。建武中省城阳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五百里。十三城,户二万八百四,口五十七万九百六十七。   〖开阳〗故属东海,建初五年属。   〖东武〗   〖琅邪〗   〖东莞〗有郓亭。有邳乡。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   〖西海〗   〖诸〗   〖莒〗本国,故属城阳。有铁。有峥嵘谷。   〖东安〗故属城阳。   〖阳都〗故属城阳。有牟台。   〖临沂〗故属东海。有丛亭。   〖即丘〗侯国,故属东海,春秋曰祝丘。   〖缯〗侯国,故属东海。有概亭。   〖姑幕〗   ◎彭城国高祖置为楚,章帝改。雒阳东千二百二十里。八城,户八万六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九万三千二十七。   〖彭城〗有铁。   〖武原〗   〖傅阳〗有BB72水。   〖吕〗   〖留〗   〖梧〗   〖菑丘〗   〖广戚〗故属沛。   ◆广陵郡景帝置为江都,武帝更名。建武中省泗水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六百四十里。十一城,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口四十一万百九十。   〖广陵〗有东陵亭。   〖江都〗有江水祠。   〖高邮〗   〖平安〗   〖氵夌〗故属泗水。   〖东阳〗故属临淮。有长洲泽,吴王濞太仓在此。   〖射阳〗故属临淮。   〖盐渎〗故属临淮   〖舆〗侯国,故属临淮。   〖堂邑〗故属临淮。有铁。春秋时曰堂。   〖海西〗故属东海。   ◎下邳国武帝置为临淮郡,永平十五年更为下邳国。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七城,户十三万六千三百八十九,口六十一万一千八十三。   〖下邳〗本属东海。有葛峄山,本峄阳山。有铁。   〖徐〗本国。有楼亭,或曰古蒌林。   〖僮〗侯国。   〖睢陵〗   〖下相〗   〖淮阴〗   〖淮浦〗   〖盱台〗   〖高山〗   〖潘旌〗   〖淮陵〗   〖取虑〗有蒲姑陂。   〖东成〗   〖曲阳〗侯国,故属东海。   〖司吾〗侯国,故属东海。   〖良成〗故属东海。春秋时曰良。   〖夏丘〗故属沛。   右徐州刺史部,郡、国五,县、邑、侯国六十二。

版权声明:

《郡国志第二十一-后汉书》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因部分文章刊发时未能联系上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立即处理。

郡国志第二十二-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二 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 –青州 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 –荆州 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 –扬州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

五行志第十八-后汉书

五行志第十八 日蚀日抱日赤无光日黄珥日中黑虹贯日月蚀非其月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日有蚀之,在危八度。《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亏,有阴所,

郡国志第二十一-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一 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 –兗州 东海琅邪彭城广陵下邳 –徐州 ◎陈留郡武帝置。雒阳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

五行志第十八

  日蚀日抱日赤无光日黄珥日中黑虹贯日月蚀非其月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日有蚀之,在危八度。《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亏,有阴所乘,故蚀。蚀者,阳不克也。”其候杂说,《汉书·五行志》著之必矣。儒说诸侯专权,则其应多在日所宿之国。诸象附从,则多为王者事。人君改修其德,则咎害除。是时,世祖初兴,天下贼乱未除。虚、危,齐也。贼张步拥兵据齐,上遣伏隆谕步,许降。旋复叛称王,至五年中乃破。三年五月乙卯晦,日有蚀之,在柳十四度。柳,河南也。时,世祖在雒阳,赤眉降贼樊崇谋作乱,其七月发觉,皆伏诛。六年九月丙寅晦,日有蚀之。史官不见,郡以闻。在尾八度。七年三月癸亥晦,日有蚀之,在毕五度。毕为边兵。秋,隗嚣反,侵安定。冬,卢芳所置朔方、云中太守各举郡降。  十六年三月辛丑晦,日有独之,在昴七度。昂为狱事。时诸郡太守坐度田不实,世祖怒,杀十余人,然后深悔之。十七年二月乙未晦,日有蚀之,在胃九度。胃为廪仓。时诸郡新坐租之后,天下忧怖,以谷为言,故示象。或曰:胃,供养之官也。其十月,废郭皇后,诏曰“不可以奉供养”。  二十二年五月乙未晦,日有蚀之,在柳七度,京都宿也。柳为上仓,祭祀谷也,近舆鬼,舆鬼为宗庙。十九年中,有司奏请立近帝四庙以祭之,有诏“庙处所未定,且就高庙袷祭之。”至此三年,遂不立庙。有简堕心,奉祖宗之道有阙,故示象也。二十五年三月戊申晦,日有蚀之,在毕十五度。毕为边兵。其冬十月,以武谿蛮夷为寇害,伏波将军马援将兵击之。二十九年二月丁巳朔,日有蚀之,在东壁五度。东壁为文章,一名娵訾之口。先是皇子诸王各招来文章谈说之士,去年中,有人上奏:“诸王所招待者,或真伪杂,受刑罚者子孙,宜可分别。”于是上怒,诏捕诸王客,皆被以苛法,死者甚多。世祖不早为明设刑禁,一时治之过差,故天示象。世祖于是改悔,遣使悉理侵枉也。  三十一年五月癸酉晦,日有蚀之,在柳五度,京都宿也。自二十一年示象至此十年,后二年,宫车晏驾。  中元元年十一月甲子晦,日有蚀之,在斗二十度。斗为庙,主爵禄。儒说十一月甲子,时王日也,又为星纪,主爵禄,其占重。  明帝永平三年八月壬申晦,日有蚀之,在氐二度。氐为宿宫。是时明帝作北宫。八年十月壬寅晦,日有蚀之,既,在斗十一度。斗,吴也。广陵于天文属吴。后二年,广陵王荆坐谋反自杀。  十三年十月甲辰晦,日有蚀之,在尾十七度。十六年五月戊午晦,日有蚀之,在柳十五度。儒说五月戊午,犹十一月甲子也,又宿在京都,其占重。后二岁,宫车晏驾。十八年十一月甲辰晦,日有蚀之,在斗二十一度。是时,明帝既崩,马太后制爵禄,故阳不胜。  章帝建初五年二月庚辰朔,日有蚀之,在东壁八度。例在前建武二十九年。是时,群臣争经,多相非毁者。六年六月辛未晦,日有蚀之,在翼六度。翼主远客。冬,东平王苍等来朝,明年正月,苍薨。  章和元年八月乙未晦,日有蚀之。史官不见,佗官以闻。日在氐四度。  和帝永元二年二月壬午,日有蚀之。史官不见,涿郡以闻。日在奎八度。四年六月戊戌朔,日有蚀之,在七星二度,主衣裳。又曰行近轩辕,在左角,为太后族。是月十九日,上免太后兄弟窦宪等官,遣就国,选严能相,于国蹙迫自杀。七年四月辛亥朔,日有蚀之,在嘴B424,为葆旅,主收敛。儒说葆旅宫中之象,收敛贪妒之象。是岁邓贵人始人。明年三月,阴皇后立,邓贵人有宠,阴后妒忌之,后遂坐废。一曰是将入参,参、伐为斩刈。明年七月,越骑校尉冯柱捕斩匈奴温禺犊王乌居战。  十二年秋七月辛亥朔,日有蚀之,在翼八度,荆州宿也。明年冬,南郡蛮夷反,为寇。十五年四月甲子晦,日有蚀之,在东井二十二度。东井,主酒食之宿也。妇人之职,无非无仪,酒食是议。去年冬,邓皇后立,有丈夫之性,与知外事,故天示象。是年水,雨伤稼。  安帝永初元年三月二日癸酉,日有蚀之,在胃二度。胃主禀仓。是时,邓太后专政,去年大水伤稼,仓禀为虚。五年正月庚辰朔,日有蚀之,在虚八度。正月,王者统事之正日也。虚,空名也。是时邓太后摄政,安帝不得行事,俱不得其正,若王者位虚,故于正月阳不克,示象也。于是阴预乘阳,故夷狄并为寇害,西边诸郡皆至虚空。七年四月丙申晦,日有蚀之,在东井一度。  元初元年十月戊子朔,日有蚀之,在尾十度。尾为后宫。继嗣之宫也。是时上甚幸阎贵人,将立,故示不善,将为继嗣祸也。明年四月,遂立为后。后遂与江京、耿宝等共谗太子,废之。二年九月壬午晦,日有蚀之,在心四度。心为王者,明久失位也。三年三月二日辛亥,日有蚀之,在娄五度。史官不见,辽东以闻。四年二月乙已朔,日有蚀之,在奎九度。史官不见,七郡以闻。奎主武库兵。其月十八日壬戌,武库火,烧兵器也。五年八月丙申朔,日有蚀之,在翼十八度。史官不见,张掖以闻。六年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几尽,地如昏状。在须女十一度,女主恶之。后二岁三月,邓太后崩。  永宁元年七月乙酉朔,日有蚀之,在张十五度。史官不见,酒泉以闻。  延光三年九月庚申晦,日有食之,在氐十五度。氐为宿宫。宫,中宫也。时上听中常侍江京、樊丰及阿母王圣等谗言,废皇太子。四年三月戊午朔,日有蚀之,在胃十二度。陇西、酒泉、朔方各以状上,史官不觉。  顺帝永建二年七月甲戌朔,日有蚀之,在翼九度。  阳嘉四年闰月丁亥朔,日有蚀之,在角五度。史官不见,零陵以闻。  永和三年十二月戊戌朔,日有独之,在须女十一度。史官不见,会稽以闻。明年,中常侍张逵等谋谮皇后父梁商欲作乱,推考,逵等伏诛也。五年五月己丑晦,日有蚀之,在东井三十三度。东井,三辅宿。又近舆鬼,舆鬼为宗庙。其秋,西羌为寇,至三辅陵园。六年九月辛亥晦,日有蚀之,在尾十一度。尾主后宫,继嗣之宫也。以为继嗣不兴之象。  桓帝建和元年正月辛亥朔,日有蚀之,在营室三度。史官不见,郡国以闻。是时梁太后摄政。三年四月丁卯晦,日有蚀之,在东井二十三度。例在永元十五年。东井主法,梁太后又听兄冀枉杀公卿,犯天法也。明年,太后崩。  元嘉二年七月二日庚辰,日有蚀之,在翼四度。史官不见,广陵以闻。翼主倡乐。时上好乐过。  永兴二年九月丁卯朔,日有蚀之,在角五度。角,郑宿也。十一月,泰山盗贼群起,劫杀长吏。泰山于天文属郑。  永寿三年闰月庚辰晦,日有蚀之,在七星二度。史官不见,郡国以闻,例在永元四年。后二岁,梁皇后崩,翼兄弟被诛。  延熹元年五月甲戌晦,日有蚀之,在柳七度,京都宿也。八年正月丙甲晦,日有蚀之,在营室十三度。营室之中,女主象也。其二月癸亥,邓皇后坐酗,上送暴室,令自杀,家属被诛。吕太后崩时亦然。九年正月辛卯朔,日有蚀之,在营室三度。史官不见,郡国以闻。谷永以为三朝尊者恶之。其明年,宫车晏驾。  永康元年五月壬子晦,日有蚀之,在舆鬼一度。儒说壬子淳水日,而阳不克,将有水害。其八月,六州大水,勃海海溢。  灵帝建宁元年五月丁未朔,日有蚀之。冬十月甲辰晦,日有蚀之。二年十月戊戌晦,日有蚀之。右扶风以闻。三年三月丙寅晦,日有蚀之。梁相以闻。四年三月辛酉朔,日有蚀之。  熹平二年十二月癸酉晦,日有蚀之,在虚二度。是时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专权。六年十月癸丑朔,日有蚀之。赵相以闻。  光和元年二月辛亥朔,日有蚀之。十月丙子晦,日有蚀之,在箕四度。箕为后宫口舌。是月,上听谗废宋皇后。二年四月甲戌朔,日有蚀之。四年九月庚寅朔,日有蚀之,在角六度。  中平三年五月壬辰晦,日有蚀之。六年四月丙午朔,日有蚀之。其月浃辰,宫车晏驾。  献帝初平四年正月甲寅朔,日有蚀之,在营室四度。是时,李C765、郭汜专政。  兴平元年六月乙巳晦,日有蚀之。  建安五年九月庚午朔,日有蚀之。六年二月丁卯朔,日有蚀之。  十三年十月癸未朔,日有蚀之,在尾十二度。十五年二月乙巳朔,日有蚀之。十七年六月庚寅晦,日有蚀之。  二十一年五月己亥朔,日有蚀之。二十四年二月壬子晦,日有蚀之。  凡汉中兴十二世,百九十六年,日蚀七十二:朔三十二,晦三十七,月二日三。  光武建武七年四月丙寅,日有晕抱,白虹贯晕,在毕八度。毕为边兵。秋,隗嚣反,侵安定。  灵帝时,日数出东方,正赤如血,无光,高二丈余乃有景。且入西方,去地二丈,亦如之。其占曰,事天不谨,则日月赤。是时,月出入去地二三丈,皆赤如血者数矣。  光和四年二月己巳,黄气抱日,黄白珥在其表。  中平四年三月丙申,黑气大如瓜,在日中。五年正月,日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数月乃销。  六年二月乙未,白虹贯日。  献帝初平元年二月壬辰,白虹贯日。  桓帝永寿三年十二月壬戌,月蚀非其月。  延熹八年正月辛巳,月蚀非其月。  赞曰:皇极惟建,五事克端。罚咎入,逆乱浸干。火下水腾,木弱金酸。妖岂或妄,气炎以观。

【版权声明】

《五行志第十八-后汉书》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郡国志第二十-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 颍川汝南梁国沛国陈国鲁国 –豫州 魏郡钜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閒清河赵国勃海 –冀州 ◎颍川郡秦置。雒阳东南五百里。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

郡国志第十九-后汉书

郡国志第十九 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冯翊扶风 –司隶 《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

五行志第十八-后汉书

五行志第十八 日蚀日抱日赤无光日黄珥日中黑虹贯日月蚀非其月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日有蚀之,在危八度。《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亏,有阴所

郡国志第十九

  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冯翊扶风  –司隶  《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前无今有者,后所置也。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  ◎河南尹秦三川郡,高帝更名。世祖都雒阳,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二十一城,永和五年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口百一万八百二十七。  〖雒阳〗周时号成周。有狄泉,在城中。有唐聚。有上程聚。有士乡聚。有褚氏聚。有荣锜涧。有前亭。有圉乡。有大解城。  〖河南〗周公时所城雒邑也,春秋时谓之王城。东城门名鼎门,北城门名乾祭。又有甘城,有蒯乡。  〖梁〗故国,伯翳后。有霍阳山。有注城。  〖荧阳〗有鸿沟水。有广武城。有虢亭,虢叔国。有陇城。有薄亭。有敖亭。有荧泽。  〖卷〗有长城,经阳武到密。有垣雍城,或曰古衡雍。有扈城亭。  〖原武〗  〖阳武〗  〖中牟〗有圃田泽。有清口水。有管城。有曲遇聚。有蔡亭。  〖开封〗  〖菀陵〗有C97B林。有制泽。有琐候亭。  〖平阴〗  〖穀城〗E767水出。有函谷关。  〖缑氏〗有邬聚。有轘辕关。  〖巩〗有寻谷水。有东訾聚,今名訾城。有坎C279聚。有黄亭。有湟水。有明谿泉。  〖成睾〗有旃然水。有瓶丘聚。有漫水。有汜水。  〖京〗  〖密〗有大騩山。有梅山。有陉山。  〖新城〗有高都城。有广成聚。有D822聚,古D822氏,今名蛮中。  〖匽师〗有尸乡,春秋时曰尸氏。  〖新郑〗《诗》郑国,祝融墟。平  ◎河内郡高帝置。雒阳北百二十里。十八城,户十五万九千七百七十,口八十万一千五百五十八。  〖怀〗有DAF4城。  〖河阳〗有湛城。  〖轵〗有原乡。有CA4D梁。  〖波〗有D13D城。  〖沁水〗  〖野王〗有太行山。有射犬聚。有B534城。  〖温〗苏子所都。济水出,王莽时大旱,遂枯绝。  〖州〗  〖平睾〗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有李城。  〖山阳〗邑。有雍城。有蔡城。  〖武德〗  〖获嘉〗侯国。  〖脩武〗故南阳,秦始皇更名。有南阳城,阳樊、攒茅田。有小脩武聚。有隤城。  〖共〗本国。淇水出。有B02A亭。  〖汲〗  〖朝歌〗纣所都居,南有牧野,北有邶国,南有宁乡。  〖荡阴〗有BD39里城。  〖林虑〗故隆虑,殇帝改。有铁。  ◎河东郡秦置,雒阳西北五百里。二十城,户九万三千五百四十三,口五十七万八百三。  〖安邑〗有铁,有盐池。  〖杨〗有高梁亭。  〖平阳〗侯国。有铁。尧都此。  〖临汾〗有董亭。  〖汾阴〗有介山。  〖蒲板〗有雷首山。有沙丘亭。  〖大阳〗有吴山,上有虞城。有下阳城。有茅津。有颠軨坂。  〖解〗有桑泉城。有臼城。有解城。有瑕城。  〖皮氏〗有耿乡。有铁。有冀亭。  〖闻喜〗邑,本曲沃。有董池陂,古董泽。有稷山亭。有涑水。有洮水。  〖绛〗邑。有翼城。  〖永安〗故E5E9,阳嘉二年更名。有霍大山。  〖河北〗《诗》魏国。有韩亭。  〖猗氏〗  〖垣〗有王屋山,兗水出。有壶丘亭。有邵亭。  〖襄陵〗  〖北屈〗有壶口山。有采桑津。  〖蒲子〗  〖濩泽〗侯国。有析城门。  〖端氏〗  ◎弘农郡武帝置。其二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南四百五十里。九城,户四万六千八百一十五,口十九万九千一百一十三。  〖弘农〗故秦函谷关,烛水出。有枯枞山。有桃丘聚,故桃林。有务乡。有曹阳亭。  〖陕〗本虢仲国。有焦城。有陕陌。  〖黾池〗穀水出。有二崤。  〖新安〗涧水出。  〖宜阳〗  〖陆浑〗西有虢略地。  〖卢氏〗有熊耳门,伊水、清水出。  〖湖〗故属京兆。有E640乡。  〖华阴〗故属京兆。有太华山。  ◎京兆尹秦内史,武帝改。其四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九百五十里。十城,户五万三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万五千五百七十四。  〖长安〗高帝所都。镐,在上林菀中。有细柳聚。有兰池。有曲邮,有杜邮。  〖霸陵〗有枳道亭。有长门亭。  〖杜陵〗酆在西南。  〖郑〗  〖新丰〗有骊山,东有鸿门亭及戏亭。有C37D城。  〖蓝田〗出美玉。  〖长陵〗故属冯翊。  〖商〗故属弘农。  〖上雒〗侯国。有冢领山,雒水出。故属弘农。有菟和山。有苍野聚。  〖阳陵〗故属冯翊。  ◎左冯翊秦属内史,武帝分,改名。雒阳西六百八十八里。十三城,户三万七千九十,口十四万五千一百九十五。  〖高陵〗  〖池阳〗  〖云阳〗  〖礻殳祤〗永元九年夏。1111  〖频阳〗  〖万年〗  〖莲勺〗  〖重泉〗  〖临晋〗本大荔。有河水祠。有芮乡。有王城。  〖郃阳〗永平二年夏。  〖夏阳〗有梁山、龙门山。  〖衙〗  〖粟邑〗永元九年夏。  ◎右扶风秦属内史,武帝分,改名。十五城,户万七千三百五十二,口九万三千九十一。  〖槐里〗周曰大丘,高帝改。  〖安陵〗  〖平陵〗  〖茂陵〗  〖鄠〗丰水出。有甘亭。  〖眉阝〗有邰亭。  〖武功〗永平八年夏。有太一山,本终南。垂山,本郭物。有斜谷。  〖陈仓〗  〖汧〗有吴岳山,本名汧,汧水出。有回城,名回中。  〖渝麋〗侯国。  〖雍〗有铁。  〖栒邑〗有豳乡。  〖美阳〗有岐山,有周城。  〖漆〗有漆水。有铁。  〖杜阳〗永和二年夏。  右司隶校尉部,郡七,县、邑、侯国百六。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郡国志第十九-后汉书》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郡国志第二十一-后汉书

郡国志第二十一 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 –兗州 东海琅邪彭城广陵下邳 –徐州 ◎陈留郡武帝置。雒阳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

五行志第十七-后汉书

五行志第十七 射妖龙蛇孽马祸人痾人化死复生疫投蜺 《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厥极弱,时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伐,

郡国志第十九-后汉书

郡国志第十九 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冯翊扶风 –司隶 《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

五行志第十七

  射妖龙蛇孽马祸人痾人化死复生疫投蜺  《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厥极弱,时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伐上之疴,则时有日月乱行,星辰逆行。”皇,君也。极,中也。眊,不明也。说云:“此B928天也。不言B928天者,至尊之辞也。《春秋》“王师败绩”,以自败为文。  恒阴,中兴以来无录者。  灵帝光和中,雒阳男子夜龙以弓箭射北阙,吏收考问,辞“居贫负责,无所聊生,因买弓箭以射”。近射妖也。其后车骑将军何苗,与兄大将军进部兵还相猜疑,对相攻击,战于阙下。苗死兵败,杀数千人,雒阳宫室内人烧尽。  安帝延光三年,济南言黄龙见历城,琅邪言黄龙见诸。是时安帝听谗,免太尉杨震,震自杀。又帝独有一子,以为太子,信谗废之。是皇不中,故有龙孽,是时多用佞媚,故以为瑞应。明年正月,东郡又言黄龙二见濮阳。  桓帝延熹七年六月壬子,河内野王山上有龙死,长可数十丈。襄楷以为夫龙者为帝王瑞,《易》论大人。天凤中,黄山宫有死龙,汉兵诛莽而世祖复兴,此易代之征也。至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代汉。  永康元年八月,巴郡言黄龙见。时,吏傅坚以郡欲上言,内白事以为走卒戏语,不可。太守不听,尝见坚语云:“时,民以天热,欲就池浴,见池水浊,因戏相恐,’此中有黄龙’,语遂行人间。闻郡欲以为美,故言。”时,史以书帝纪。桓帝时政治衰缺,而在所多言瑞应,皆此类也。又先儒言:瑞兴非时,则为妖孽。而民讹言生龙语,皆龙薛也。  熹平元年四月甲午,青蛇见御坐上。是时,灵帝委任宦者,王室微弱。  更始二年二月,发雒阳,欲入长安,司直李松奉引,车奔,触北宫铁柱门,三马皆死。马祸也。时,更始失道,将亡。  桓帝延熹五年四月,惊马与逸象突人宫殿。近马祸也。是时,桓帝政衰缺。  灵帝光和元年,司徒长史冯巡马生人。京房《易传》曰:“上亡天子,诸侯相伐,厥妖马生人。”后冯巡迁甘陵相,黄巾初起,为所残杀,而国家亦四面受敌。其后关东州郡各举义兵,卒相攻伐,天子西移,王政隔塞。其占与京房同。  光和中,雒阳水西桥民马逸走,遂啮杀人。是时,公卿大臣及左右数有被诛者。  安帝永初元年十一月戊子,民转相惊走,弃什物,去庐舍。  灵帝建宁三年春,河内妇食夫,河南夫食妇。  熹平二年六月,雒阳民讹言虎贲寺东壁中有黄人,形容须眉良是,观者数万,省内悉出,道路断绝。到中平元年二月,张角兄弟起兵冀州,自号黄天。三十六万,四面出和,将帅星布,吏士外属,因其疲餧,牵而胜之。  光和元年五月壬午,何人白衣欲入德阳门,辞“我梁伯夏,教我上殿为天子”。中黄门桓贤等呼门吏仆射,欲收缚何人。吏未到,须臾还走,求索不得,不知姓名。时,蔡邕以成帝时男子王褒绛衣入宫,上前殿非常室,曰“天帝令我居此”,后王莽篡位。今此与成帝时相似而有异,被服不同,又未入云龙门而觉,称梁伯夏,皆轻于言。以往况今,将有狂狡之人,欲为王氏之谋,其事不成。其后张角称黄天作乱,竟破坏。  二年,雒阳上西门外女子生兒,两头,异肩共胸,俱前向,以为不祥,堕地弃之。自此之后,朝廷F178乱,政在私门,上下无别,二头之象。后董卓戮太后,被以不孝之名,放废天子,后复害之。汉元以来,祸莫逾此。  四年,魏郡男子张博送铁卢诣太官,博上书室殿山居屋后宫禁,落屋欢呼。上收缚考问,辞“忽不自觉知。”  中平元年六月壬申,雒阳男子刘仓居上西门外,妻生男,两头共身。  灵帝时,江夏黄氏之母,浴而化为鼋,入于深渊,其后时出见。初浴簪一银钗,及见,犹在其首。  献帝初平中,长沙有人姓桓氏,死,棺敛月余,其母闻棺中声,发之,遂生。占曰:“至阴为阳,下人为上。”其后曹公由庶士起。  建安四年二月,武陵充县女子李娥,年六十余,物故,以其家杉木槥敛,瘗于城外数里上。已十四日,有行闻其冢中有声,便语其家。家往视闻声,便发出,遂活。  七年,越巂有男化为女子。时,周群上言,哀帝时亦有此异,将有易代之事。至二十五年,献帝封于山阳。  建安中,女子生男,两头共身。  安帝元初六年夏四月,会稽大疫。  延光四年冬,京都大疫。  桓帝元嘉元年正月,京都大疫。二月,九江、庐江大疫。  延熹四年正月,大疫。  灵帝建宁四年三月,大疫。  熹平二年正月,大疫。  光和二年春,大疫。  五年二月,大疫。  中平二年正月,大疫。  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讯,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上问蔡邕,对曰:所谓天投蜺者也。不见足尾,不得称龙。《易龙》曰:’蜺之比无德,以色亲也。’《潜潭巴》曰:’虹出,后妃阴胁王者。’又曰:’五色迭至,照于宫殿,有兵革之事。’《演孔图》曰:’天子外苦兵,威内夺,臣无忠,则天投蜺。’变不空生,占不空言。”先是,立皇后何氏。皇后每斋,常谒祖庙,辄有变异,不得谒。中平元年,黄巾贼张角等立三十六方,起兵烧郡国,山东七州,处处应角。遣兵外讨角等,内使皇后二兄为大将统兵。其年,宫车晏驾,皇后摄政,二兄秉权。谴让帝母永乐后,令自杀。阴呼并州牧董卓,欲共诛中官。中官逆杀大将军进,兵相攻讨,京都战者塞道。皇太后母子遂为太尉卓等所废黜,皆死。天下之败,兵先兴于宫省,外延海内。二三十岁,其殃祸起自何氏。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五行志第十七-后汉书》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五行志第十八-后汉书

五行志第十八 日蚀日抱日赤无光日黄珥日中黑虹贯日月蚀非其月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日有蚀之,在危八度。《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亏,有阴所

五行志第十六-后汉书

五行志第十六 地震山崩地陷大风拔树螟牛疫 《五行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谓土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思心不容,是谓不圣。厥咎,,

五行志第十七-后汉书

五行志第十七 射妖龙蛇孽马祸人痾人化死复生疫投蜺 《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厥极弱,时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伐

五行志第十六

  地震山崩地陷大风拔树螟牛疫  《五行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谓土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思心不容,是谓不圣。厥咎,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之疴,时则有黄眚、黄祥,惟金、水、木、火B928土。”华孽,刘歆传为蠃虫之孽,谓螟属也。  世祖建武二十二年九月,郡国四十二地震,南阳尤甚,地裂压杀人。其后武谿蛮夷反,为寇害,至南郡,发荆州诸郡兵,遣武威将军刘尚击之,为夷所围,复发兵赴之,尚遂为所没。  章帝建初元年三月甲寅,山阳、东平地震。  和帝永元四年六月丙辰,郡国十三地震。《春秋汉含孳》曰:“女主盛,臣制命,则地动坼,畔震起,山崩沦。”是时,窦太后摄政,兄窦宪专权,将以是受祸也。后五日,诏收宪印绶,兄弟就国,逼迫皆自杀。五年二月戊午,陇西地震。懦说民安土者也,将大动,行大震。九月,匈奴单于於除鞬叛,遣使发边郡兵讨之。七年九月癸卯,京都地震。儒说奄官无阳施,犹妇人也。是时和帝与中常侍郑众谋夺窦氏权,德之,因任用之,及幸常侍蔡伦,二人始并用权。九年三月庚辰,陇西地震。闰月,塞外羌犯塞,杀略吏民,使征西将军刘尚击之。  安帝永初元年,郡国十八地震。李固曰:“地者阴也,法当安静。今乃越阴之职,专阳之政,故应以震动。”是时,邓太后摄政专事,讫建光中,太后崩,安帝乃得制政,于是阴类并胜,西羌乱夏,连十余年。二年,郡国十二地震。三年十二月辛酉,郡国九地震。四年三月癸巳,郡国四地震。五年正月丙戌,郡国十地震。七年正月壬寅,二月丙午,郡国十八地震。  元初元年,郡国十五地震。二年十一月庚申,郡国十地震。三年二月,郡国十地震。十一月癸卯,郡国九地震。四年,郡国十三地震。五年,郡国十四地震。六年二月乙巳,京都、郡国四十二地震,或地坼裂,涌水,坏败城郭、民室屋,压杀人。冬,郡国八地震。  永宁元年,郡国二十三地震。  建光元年九月己丑,郡国三十五地震,或地坼裂,坏城郭室屋,压杀人。是时,安帝不能明察,信宫人及阿母圣等谗言,破坏邓太后家,于是专听信圣及宦者,中常侍江京、樊丰等皆得用权。  延光元年七月癸卯,京都、郡国十三地震。九月戊申,郡国二十七地震。二年,京都、郡国三十二地震。三年,京都、郡国二十三地震。是时,以谗免太尉杨震,废太子。四年十一月丁巳,京都、郡国十六地震。时安帝既崩,阎太后摄政,兄弟阎显等并用事,遂斥安帝子。更征诸国王子,未至,中黄门遂诛显兄弟。  顺帝永建三年正月丙子,京都、汉阳地震。汉阳屋坏杀人,地坼涌水出。是时,顺帝阿母宋娥及中常侍张昉等用权。  阳嘉二年四月己亥,京都地震,是时,爵号宋娥为山阳君。四年十二月甲寅。京都地震。  永和二年四月丙申,京都地震。是时宋娥构奸诬罔,五月事觉,收印绶,归田里。十一月丁卯,京都地震。是时,太尉王龚以中常侍张昉等专弄国权,欲奏诛之,时龚宗亲有以杨震行事谏之止云。三年二月乙亥,京都、金城、陇西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闰月己酉,京都地震。十月,西羌二千余骑入金城塞,为凉州害。四年三月乙亥,京都地震。五年二月戍申,京都地震。  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三月,护羌校尉赵冲为叛胡所杀。九月丙午,京都地震。是时,顺帝崩,梁太后摄政,欲为顺帝作陵,制度奢广,多坏吏民冢。尚书栾巴谏事,太后怒。癸卯,诏书收巴下狱,欲杀之。丙午,地震,于是太后乃出巴,免为庶人。  桓帝建和元年四月庚寅,京都地震。九月丁卯,京都地震。是时,梁太后摄政,兄冀持权。至和平元年,太后崩,然冀犹秉政专事,至延熹二年,乃诛灭。三年九月己卯,地震,庚寅又震。  元嘉元年十一月辛巳,京都地震。二年正月丙辰,京都地震。十月乙亥,京都地震。  永兴二年二月癸卯,京都地震。  永寿二年十二月,京都地震。  延熹四年,京都、右扶风、凉州地震。五年五月乙亥,京都地震。是时,桓帝与中常侍单超等谋诛除梁冀,听之,并使用事专权。又邓皇后本小人,性行无恒,苟有颜色,立以为后,后卒坐执左道废,以忧死。八年九月丁未,京都地震。  灵帝建宁四年二月癸卯,地震。是时,中常侍曹节、王甫等皆专权。  熹平二年六月,地震。六年十月辛丑,地震。  光和元年二月辛未,地震。四月丙辰,地震。灵帝时宦者专恣。二年三月,京兆地震。三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动,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  献帝初平二年六月丙戌,地震。  兴平元年六月丁丑,地震。  和帝永元元年七月,会稽南山崩。会稽,南方大名山也。京房《易传》曰:“山崩,阴乘阳,弱胜强也。”刘尚以为山阳,君也;水阴,民也;君道崩坏,百姓失所也。刘歆以为崩犹弛也。是时,窦太后摄政,兄窦宪专权。七年七月,赵国易阳地裂。京房《易传》曰:“地裂者,臣下分离,不肯相从也。”是时,南单于众乖离,汉军追讨。十二年夏,闰四月戊辰,南郡秭归山高四百丈崩,填溪,杀百余人。明年冬,巫蛮夷反,遣使募荆州吏民万余人击之。  元兴元年五月癸酉,右扶风雍地裂。是后西羌大寇凉州。  殇帝延平元年五月壬辰,河东垣山崩。是时,邓太后专政。秋八月,殇帝崩。  安帝永初元年六月丁巳,河东杨地陷。东西百四十步,南北百二十步,深三丈五尺。六年六月壬辰,豫章员谿原山崩,各六十三所。  元初元年三月己卯,日南地坼,长百八十二里。其后三年正月,苍梧、郁林、合浦盗贼群起,劫掠吏民。二年六月,河南雒阳新城地裂。  延光二年七月,丹阳山崩四十七所。三年六月庚午,巴都阆中山崩。四年十月丙午,蜀郡越巂山崩,杀四百余人。丙午,天子会日也。是时,阎太后摄政。其十一月,中黄门孙程等杀江京,立顺帝,诛阎后兄弟,明年,阎后崩。  顺帝阳嘉二年六月丁丑,雒阳宣德亭地坼,长八十五丈,近郊地。时,李固时策,以为“阴类专恣,将有分离之象,所以附郊城者,是上帝示象以诫陛下也。”是时宋娥及中常侍各用权分争,后中常侍张逵、蘧政与大将军梁商争权,为商作飞语,欲陷之。  桓帝建和元年四月,郡国六地裂,水涌出,井溢,坏寺屋,杀人。时,梁太后摄政,兄冀枉杀李固、杜乔。三年,郡国五山崩。  和平元年七月,广汉梓潼山崩。  永兴二年六月,东海朐山崩。冬十二月,泰山、琅邪盗贼群起。  永寿三年七月,河东地裂。时,梁皇后兄冀秉政,桓帝欲自由,内患之。  延熹元年七月乙巳,左冯翊云阳地裂。三年五月甲戌,汉中山崩。是时上宠恣中常侍单超等。四年六月庚子,泰山、博尤来山判解。八年六月丙辰,缑氏地裂。  永康元年五月丙午,雒阳高平永寿亭、上党泫氏地各裂。是时,朝臣患中常侍王甫等专恣。冬,桓帝崩。明年,窦氏等欲诛常侍、黄山,不果,更为所诛。  灵帝建宁四年五月,河东地裂十二处,裂合长十里百七十步,广者三十余步,深不见底。  和帝永元五年五月戊寅,南阳大风,拔树木。  安帝永初元年,大风拔树。是时,邓太后摄政,以清河王子年少,号精耳,故立之,是为安帝。不立皇太子胜,以为安帝贤,必当德邓氏也;后安帝亲谗,废免邓氏,令郡具迫切,死者八九人,家至破坏。此为DB2DF178也。是后西羌亦大乱凉州十有余年。二年六月,京都及郡国四十大风拔树。三年五月癸酉,京都大风,拔南郊道梓树九十六枚。七年八月丙寅,京都大风拔树。  元初二年二月癸亥,京都大风拔树。六年夏四月,沛国、勃海大风,拔树三万余枚。  延光二年三月丙申,河东、颍川大风拔树。六月壬午,郡国十一大风拔树。是时,安帝亲谗,曲直不分。  三年,京都及郡国三十六大风拔树。  灵帝建宁二年四月癸巳,京都大风雨雹,拔郊道树十围已上百余枚。其后晨迎气黄郊,道于雒水西桥,逢暴风雨,道卤簿车或发盖,百官沾濡,还,不至郊;使有司行礼。迎气西郊,亦壹如此。  中平五年六月丙寅,大风拔树。  献帝初平四年六月,右扶风大风,发屋拔木。  中兴以来,脂夜之妖无录者。  章帝七八年间,郡县大螟伤稼,语在《鲁恭传》,而纪不录也。是时,章帝用窦皇后谗,害宋、梁二贵人,废皇太子。  灵帝熹平四年六月,弘农,三辅螟虫为害。是时,灵帝用中常侍曹节等谗言,禁锢海内清英之士,谓之党人。  中平二年七月,三辅螟虫为害。  明帝永平十八年,牛疫死。是岁,遣窦固等征西域,置都护、戊己校尉。固等适还而西域叛,杀都护陈睦、戊己校尉关宠。于是大怒,欲复发兴讨,会秋明帝崩,是思心不容也。  章帝建初四年冬,京都牛大疫。是时,窦皇后以宋贵人子为太子,宠幸,令人求伺贵人过隙,以谗毁之。章帝不知窦太后不善,厥咎F178也。或曰,是年六月马太后崩,士功非时兴故也。

【版权声明】

成语对对子网所提供《五行志第十六-后汉书》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提供。如果任何第三方机构声称是任何内容的版权拥有者,并且不希望所属作品出现在本网站,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立即为您删除!

郡国志第十九-后汉书

郡国志第十九 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冯翊扶风 –司隶 《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

五行志第十五-后汉书

五行志第十五 大水水变色大寒雹冬雷山鸣鱼孽蝗 《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

五行志第十六-后汉书

五行志第十六 地震山崩地陷大风拔树螟牛疫 《五行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谓土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思心不容,是谓不圣。厥咎,

五行志第十五

  大水水变色大寒雹冬雷山鸣鱼孽蝗  《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恒寒,厥极贫。时则有鼓妖,时则有鱼孽,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疴,时则有黑眚、黑祥,惟火B928水。”鱼孽,刘歆传以为介虫之孽,谓蝗属也。  和帝永元元年七月,郡国九大水,伤稼。京房《易传》曰:“颛事有知,诛罚绝理,厥灾水。其水也,雨杀人,陨霜,大风,天黄。饥而不损,兹谓泰,厥水水杀人。辟遏有德,兹谓狂,厥水水流杀人,已水则地生虫。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杀人。追诛不解,兹谓不理,厥水五谷不收。大败不解,兹谓皆阴,厥水流入国邑,陨霜杀谷。”是时,和帝幼,窦太后摄政,其兄窦宪干事,及宪诸弟皆贵显,并作威虣虐,尝所怨恨,辄任客杀之。其后窦氏诛灭。  十二年六月,颍川大水,伤稼。是时,和帝幸邓贵人,阴有欲废阴后之意,阴后亦怀恚怨。一曰,先是恭怀皇后葬礼有阙,窦太后崩后,乃改殡梁后,葬西陵,征舅三人皆为列侯,位特进,赏赐累千金。  殇帝延平元年五月,郡国三十七大水,伤稼。董仲舒曰:“水者,阴气盛也。”是时,帝在襁抱,邓太后专政。  安帝永初元年冬十月辛酉,河南新城山水虣出,突坏民田,坏处泉水出,深三丈。是时司空周章等以邓太后不立皇太子胜而立清河王子,故谋欲废置。十一月,事觉,章等被诛。是年郡国四十一水出,漂没民人。《谶》曰:“水者,纯阴之精也。阴气盛洋溢者,小人专制擅权,妒疾贤者,依公结私,侵乘君子,小人席胜,失怀得志,故涌水为灾。”  二年,大水。三年,大水。四年,大水。五年,大水。六年,河东池水变色,皆赤如血。是时,邓太后犹专政。  延光三年,大水,流杀民人,伤苗稼。是时安帝信江京、樊丰及阿母王圣等谗言,免太尉杨震,废皇太子。  质帝本初元年五月,海水溢乐安、北海,溺杀人、物。是时帝幼,梁太后专政。  桓帝建和二年七月,京师大水。去年冬,梁冀枉杀故太尉李固、杜乔。三年八月,京都大水。是时,梁太后犹专政。  永兴元年秋,河水溢,漂害人、物。二年六月,彭城泗水增长,逆流。  永寿元年六月,雒水溢至津阳城门,漂流人、物。是时梁皇后兄冀秉政,疾害忠直,威权震主。后遂诛灭。  延熹八年四月,济北河水清。九年四月,济阴、东郡、济北、平原河水清。襄楷上言:“河者诸侯之象,清者阳明之征,岂独诸侯有规京都计邪?”其明年,宫车晏驾,征解犊亭侯为汉嗣,即尊位,是为孝灵皇帝。  永康元年八月,六州大水,勃海海溢,没杀人。是时,桓帝奢侈淫祀,其十一月崩,无嗣。  灵帝建宁四年二月,河水清。五月,山水大出,漂坏庐舍五百余家。  熹平二年六月,东莱、北海海水溢出,漂没人物。三年秋,雒水出。四年夏,郡国三水,伤害秋稼。  光和六年秋,金城河溢,水出二十余里。  中平五年,郡国六水大出。  献帝建安二年九月,汉水流,害民人。是时,天下大乱。十八年六月,大水。二十四年八月,汉水溢流,害民人。  庶征之恒寒。  灵帝光和六年冬,大寒,北海、东莱、琅邪井中冰厚尺余。  献帝初平四年六月,寒风如冬时。  和帝永元五年六月,郡国三雨雹,大如鸡子。是时和帝用酷吏周纡为司隶校尉,刑诛深刻。  安帝永初元年,雨雹。二年,雨雹,大如鸡子。三年,雨雹,大如雁子,伤稼。刘向以为雹,阴胁阳也。是时邓太后以阴专阳政。  元初四年六月戊辰,郡国三雨雹,大如杅杯及鸡子,杀六畜。  延光元年四月,郡国二十一雨雹,大如鸡子,伤稼。是时安帝信谗,无辜死者多。三年,雨雹,大如鸡子。  桓帝延熹四年五月己卯,京都雨雹,大如鸡子。是时,桓帝诛杀过差,又宠小人。七年五月己丑,京都雨雹。是时,皇后邓氏僭侈,骄恣专幸。明年废,以忧死,其家皆诛。  灵帝建宁二年四月,雨雹。四年五月,河东雨雹。  光和四年六月,雨雹,大如鸡子。是时,常侍、黄门用权。  中平二年四月庚戌,雨雹,伤稼。  献帝初平四年六月,右扶风雹如斗。  和帝元兴元年冬十一月壬午,郡国四冬雷。是时皇子数不遂,皆隐之民间。是岁,宫车晏驾,殇帝生百余日,立以为君;帝兄有疾,封为平原王,卒,皆夭无嗣。  殇帝延平元年九月乙亥,陈留雷,有石陨地四。  安帝永初六年十月丙戌,郡六冬雷。七年十月戊子,郡国三冬雷。  元初元年十月癸巳,郡国三冬雷。三年十月辛亥,汝南、乐浪冬雷。四年十月辛酉,郡国五冬雷。六年十月丙子,郡国五冬雷。  永宁元年十月,郡国七冬雷。  建光元年十月,郡国七冬雷。  延光四年,郡国十九冬雷。是时,太后摄政,上无所与。太后既崩,阿母王圣及皇后兄阎显兄弟更秉威权,上遂不亲万机,从容宽仁任臣下。  桓帝建和三年六月乙卯,雷震宪陵寝屋。先是梁太后听兄冀枉杀李固、杜乔。  灵帝熹平六年冬十月,东莱冬雷。  中平四年十二月晦,雨水,大雷电。雹。  献帝初平三年五月丙申,无云而雷。四年五月癸酉,无云而雷。  建安七八年中,长沙醴陵县有大山,常大鸣如牛呴声,积数年。后豫章贼攻没醴陵县,杀略吏民。  灵帝熹平二年,东莱海出大鱼二枚,长八九丈,高二丈余。明年,中山王暢、任城王博并薨。  和帝永元四年,蝗。八年五月,河内、陈留蝗。九月,京都蝗。九年,蝗从夏至秋。先是,西羌数反,遣将军将北军五校征之。  安帝永初四年夏,蝗。是时,西羌寇乱,军众征距,连十余年。五年夏,九州蝗。六年三月,去蝗处复蝗子生。七年夏,蝗。元初元年夏,郡国五蝗。二年夏,郡国二十蝗。  延光元年六月,郡国蝗。  顺帝永建五年,郡国十二蝗。是时,鲜卑寇朔方,用众征之。  永和元年秋七月。偃师蝗。去年冬,乌桓寇沙南,用众征之。  桓帝永兴元年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是时,梁冀秉政无谋宪,苟贪权作虐。二年六月,京都蝗。  永寿三年六月,京都蝗。  延熹元年五月,京都蝗。  灵帝熹平六年夏,七州蝗。先是,鲜卑前后三十余犯塞。是岁,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使匈奴中郎将臧旻将南单于以下,三道并出讨鲜卑。大司农经用不足,殷敛郡国,以给军粮。三将无功,还者少半。  光和元年诏策问曰:“连年蝗虫至冬踊,其咎焉在?”蔡邕对曰:“臣闻《易传》曰:’大作不时,天降灾,厥咎蝗虫来。’《河图秘征篇》曰:’帝贪则政暴而吏酷,酷则诛深必杀,主蝗虫。’蝗虫,贪苛之所致也。”是时,百官迁徙,皆私上礼西园以为府。  献帝兴平元年夏,大蝗。是时,天下大乱。  建安二年五月,蝗。

版权声明:

含反义词的成语网小编未对《五行志第十五-后汉书》内容的版权进行可靠性核实,不能完全保证作品版权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出现版权争议,请与站方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五行志第十七-后汉书

五行志第十七 射妖龙蛇孽马祸人痾人化死复生疫投蜺 《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厥极弱,时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伐

五行志第十四-后汉书

五行志第十四 灾火草妖羽虫孽羊祸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舒,厥罚常燠,,

五行志第十五-后汉书

五行志第十五 大水水变色大寒雹冬雷山鸣鱼孽蝗 《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

五行志第十四

  灾火草妖羽虫孽羊祸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舒,厥罚常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蠃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火。”蠃虫,刘歆传以为羽虫。  建武中,渔阳太守彭宠被征。书至,明日潞县火,灾起城中,飞出城外,燔千余家,杀人。京房《易传》曰:“上不俭,下不节,盛火数起,燔宫室。”儒说火以明为德而主礼。时宠与幽州牧朱浮有隙,疑浮见浸谮,故意狐疑,其妻劝无应征,遂反叛攻浮,卒诛灭。  和帝永元八年十二月丁巳,南宫宣室殿火。是时和帝幸北宫,窦太后在南宫。明年,窦太后崩。  十三年八月己亥,北宫盛馔门阁火。是时和帝幸邓贵人,阴后宠衰怨恨,上有欲废之意。明年,会得阴后挟伪道事,遂废,迁于桐宫,以忧死,立邓贵人为皇后。  十五年六月辛酉,汉中城固南城门灾。此孝和皇帝将绝世之象也。其后二年,宫车晏驾,殇帝及平原王皆早夭折,和帝世绝。  安帝永初二年四月甲寅,汉阳阿阳城中失火,烧杀三千五百七十人。先是和帝崩,有皇子二人,皇子胜长,邓皇后贪殇帝少,欲自养长立之。延平元年,殇帝崩。胜有厥疾不笃,群臣咸欲立之,太后以前既不立胜,遂更立清河王子,是为安帝。司空周章等心不厌服,谋欲诛邓氏,废太后、安帝,而更立胜。元年十一月,事觉,章等被诛。其后凉州叛羌为害大甚,凉州诸郡寄治冯翊、扶风界。及太后崩,邓氏被诛。  四年三月戊子,杜陵园火。  元初四年二月壬戌,武库火。是时,羌叛,大为寇害,发天下兵以攻御之,积十余年未已,天下厌苦兵役。  延光元年八月戊子,阳陵园寝殿火。凡灾发于先陵,此太子将废之象也。若曰:不当废太子以自剪,则火不当害先陵之寝也。明年,上以谗言废皇太子为济阴王。后二年,宫车宴驾。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起兵殿省,诛贼臣,立济阴王。  四年秋七月乙丑,渔阳城门楼灾。  顺帝永建三年七月丁酉,茂陵园寝灾。  阳嘉元年,恭陵庑灾,及东西莫府火。太尉李固以为奢僭所致。陵之初造,祸及枯骨,规广治之尤饰。又上欲更造宫室,益台观,故火起莫府。烧材木。  永和元年十月丁未,承福殿火。先是爵号阿母宋娥为山阳君;后父梁商本国侯,又多益商封;商长子冀当继商爵,以商生在,复更封冀为襄邑侯;追号后母为开封君;皆过差非礼。  汉安元年三月甲午,雒阳刘汉等百九十七家为火所烧,后四年,宫车比三晏驾,建和元年君位乃定。  桓帝建和二年五月癸丑,北宫掖庭中德阳殿火,及左掖门。先是梁太后兄冀挟奸枉,以故太尉李固、杜乔正直,恐害其事,令人诬奏固、乔而诛灭之。是后梁太后崩,而梁氏诛灭。  延熹四年正月辛酉,南宫嘉德殿火。戊子,丙署火。二月壬辰,武库火。五月丁卯,原陵长寿门火。先是,亳后因贱人得幸,号贵人。为后。上以后母宣为长安君,封其兄弟,爱宠隆崇,又多封无功者。去年春,白马令李云坐直谏死。至此彗除心、尾,火连作。  五年正月壬午,南宫丙署火。四月乙丑,恭北陵东阙火。戊辰,虎贲掖门火。五月,康陵园寝火。甲申,中藏府承禄署火。七月己未,南宫承善闼内火。  六年四月辛亥,康陵东署火。七月甲申,平陵园寝火。  八年二月己酉,南宫嘉德署、黄龙、千秋万岁殿皆火。四月甲寅,安陵园寝火。闰月,南宫长秋、和欢殿后钩盾、掖庭朔平署各火。十一月壬子,德阳前殿西阁及黄门北寺火,杀人。  九年三月癸己,京都夜有火光转行,民相惊噪。  灵帝熹平四年五月,延陵园灾。  光和四年闰月辛酉,北宫东掖庭永巷署灾。  五年五月庚申,德阳前殿西北入门内永乐太后宫署火。  中平二年二月己酉,南宫云台灾。庚戌,乐成门灾,延及北阙,度道西烧嘉德、和欢殿。案云台之灾自上起,榱题数百,同时并然,若就县华镫,其日烧尽,延及白虎、威兴门、尚书、符节、兰台。夫云台者,乃周家之所造也,图书、术籍、珍玩、宝怪皆所藏在也。京房《易传》曰:“君不思道,厥妖火烧宫。”是时,黄巾作慝,变乱天常,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命将出众,虽颇有所禽,然宛、广宗、曲阳尚未破坏,役起负海,杼柚空悬,百姓死伤已过半矣。而灵帝曾不克己复礼,虐侈滋甚,尺一雨布,驺骑电激,官非其人,政以贿成,内嬖鸿都,并受封爵。京都为之语曰:“今兹诸侯岁也。”天戒若曰:放贤赏淫,何以旧典为?故焚其台门秘府也。其后三年,灵帝暴崩,续以董卓之乱,火三日不绝,京都为丘墟矣。  献帝初平元年八月,霸桥灾。其后三年,董卓见杀。  庶征之恒燠,《汉书》以冬温应之。中兴以来,亦有冬温,而记不录云。  安帝元初三年,有瓜异本共生,八瓜同蒂,时以为嘉瓜。或以为瓜者外延,离本而实,女子外属之象也。是时,阎皇后初立,后阎后与外亲耿宝等共谮太子,废为济阴王,更外迎济北王子犊立之,草妖也。  桓帝延熹九年,雒阳城局竹柏叶有伤者。占曰:“天子凶。”  灵帝熹平三年,右校别作中有两樗树,皆高四尺所,其一株宿夕暴长,长丈余,大一围,作胡人状,头目鬓须发备具。京房《易传》曰:“王德衰,下人将起,则有木生人状。”  五年十月壬午,御所居殿后槐树,皆六七围,自拔,倒竖,根在上。  中平元年夏,东郡,陈留济阳、长桓,济阴冤句、离狐县界,有草生,其茎靡累肿大,如手指,状似鸠雀龙蛇鸟兽之形,五色各如其状,毛羽头目足翅皆具。近草妖也。是岁,黄巾贼始起。皇后兄何进,异父兄朱苗,皆为将军,领兵。后苗封济阴侯,进、苗遂秉威权,特国柄,汉遂微弱,自此始焉。  中平中,长安城西北六七里空树中,有人面生鬓。  献帝兴平元年九月,桑复生椹,可食。  安帝延光三年二月戊子,有五色大鸟集济南台,十月,又集新丰,时以为凤皇。或以为凤皇阳明之应,故非明主,则隐不见。凡五色大鸟似凤者,多羽虫之孽。是时,安帝信中常侍樊丰、江京、阿母王圣及外属耿宝等谗言,免太尉杨震,废太子为济阴王,不悊之异也。章帝末,号凤皇百四十九见。时,直臣何敞以为羽孽,似凤,翱翔殿屋,不察也。记者以为其后章帝崩,以为验。案宣帝、明帝时,五色鸟群翔殿屋,贾逵以为胡降征也。帝多善政,虽有过,不及至衰缺,末年胡降二十万口,是其验也。帝之时,羌胡外叛,谗慝内兴,羽孽之时也。《乐叶图征》说五凤皆五色,为瑞者一,为孽者四。  桓帝元嘉元年十一月,五色大鸟见济阴己氏。时以为凤皇。此时政治衰缺,梁冀秉政阿枉,上幸毫后,皆羽孽时也。  灵帝光和四年秋,五色大鸟见于新城,众鸟随之,时以为凤皇。时,灵帝不恤政事,常侍、黄门专权,羽孽之时也。众鸟之性,见非常班驳,好聚观之,至于小爵希见枭者,虣见犹聚。  中平三年八月中,怀陵上有万余爵,先极悲鸣,已因乱斗相杀,皆断头,悬著树枝枳棘。到六年,灵帝崩,大将军何进以内宠外嬖,积恶日久,欲悉纠黜,以隆更始冗政,而太后持疑,事久不决。进从中出,于省内见杀,因是有司荡涤虔刘,后禄而尊厚者无余矣。夫陵者,高大之象也。天戒若曰:诸怀爵禄而尊厚者,还自相害至灭亡也。  桓帝建和三年秋七月,北地廉雨肉似羊肋,或大如手。近赤祥也。是时梁太后摄政,兄梁冀专权,枉诛汉良臣故太尉李固、杜乔,天下冤之。其后梁氏诛灭。

【版权声明】

《五行志第十四-后汉书》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四字成语大全网小编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五行志第十六-后汉书

五行志第十六 地震山崩地陷大风拔树螟牛疫 《五行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谓土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思心不容,是谓不圣。厥咎,